4集飆升9.1,世界級“頂流”迴歸,徹底殺瘋

說到治癒人心的力量,親近自然無疑最有效果。
自然紀錄片讓人們在家中就能飽覽自然美景和可愛生靈,而大衛·愛登堡無疑是這個領域的絕對“頂流”
今天要推薦的這部紀錄片,同樣是由他解說,並以9分迴歸的神作——《我們的星球》第二季
它的前作《我們的星球》第一季就在豆瓣獲得了9.7的高分,全程4K超清格式拍制,保留了自然世界“高畫質的美”,被網友譽為洗眼神作。

首映在倫敦自然史博物館舉行,英國王室查爾斯王子父子全體出席,足見其製作規格之高。

時隔四年,《我們的星球》第二季王者歸來,依然在豆瓣獲得了9分的高分評價。
比起第一季8集的篇幅,第二季精簡到4集,圍繞一個特殊的主題:動物遷徙
以四季更替為主線,串聯起各個季節世界各地動物們的遷徙故事。
時間和空間的流動交織在一起,譜成一曲地球生靈的遷徙進行曲。
前所未有的角度,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

我們的星球 第二季

Our Planet Season 2

主演: 大衛·愛登堡
型別: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美國
語言: 英語
首播: 2023-06-14(英國)
季數: 2
集數: 4
單集片長: 50分鐘
《編號17》是奉俊昊的一次“出走”,他拿到了好萊塢大製片廠A級投資,一眾大腕加盟。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星球》系列並非BBC出品,而是愛登堡爵士攜手網飛的作品。

不過製作方依然是金牌團隊

銀背電影公司(Silverback films)

,他們曾製作過一系列神級自然紀錄片:《

冰凍星球》豆瓣9.7分,《藍色星球2》豆瓣9.8分,《地球脈動2》9.8分……

至於為什麼告別BBC攜手網飛,製作人表示:因為網飛可以同時在190個國家上線,而且網飛的觀眾較年輕,他們應該知道地球上正在發生的事。
從這個角度來看,網飛的確是最佳合作方。

六萬年前,人類首次離開非洲,書寫了一段段遷徙史詩。

但我們的旅程不過是眾多旅程之一,任何時候,地球上都有億萬只動物在移動。
遷徙是我地球生靈最重要的生存策略。
它關乎哺育、繁殖、尋找新家……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
紀錄片中的遷徙史詩也從春天開始……
三月的衣索比亞,地面溫度升高帶來暴雨,北半球變暖,植物瘋長。
衣索比亞的沙漠蝗蟲也隨之大量繁殖, 達到驚人的2000億之多。

遮天蔽日的蝗蟲對密恐患者很不友好。

為了獲得食物,蝗蟲軍隊每天行進驚人的100公里,吞噬40萬噸食物,所到之處一掃而空。

甚至跨越紅海和喜馬拉雅山,成為有史以來第一次抵達西藏的蝗群。

這是近70年來最嚴重的蝗災,記得當時還上了熱搜。

氣候異常導致的強降水,是蝗災的直接原因。

除了氣候,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已經波及最偏遠的海島。
夏威夷西北1600公里的雷仙島上,黑背信天翁的雛鳥在海灘等待父母從3000公里外捕魚回來餵它。
為了吃上飯,雛鳥獨自站在沙灘上經歷了暴雨狂風烈日,卻遲遲等不來父母。
想蹭飯還被別的大鳥揍,只能眼巴巴看別的雛鳥吃飯,好不可憐。
然而這竟讓它躲過一劫,吃到飯的雛鳥立時斃命,原來大鳥將塑膠垃圾當成食物餵給了雛鳥……

如今,塑膠垃圾充斥著海洋,甚至蔓延到了地球上最偏遠的海島。

海鳥誤將漂浮的碎塊當做食物,並帶回去給孩子,結果意外害死了它們。

紀錄片中最觸目驚心的一句話是:幾乎可以肯定島上每隻雛鳥肚子裡都有塑膠……

全球氣候變暖,北極的海冰以空前的速度融化。

海象媽媽覓食時不能帶著小海象,必須找其他海象幫忙照看,但隨著浮冰的減少,它們必須游到更遠的地方求助。

有時就算找到了,冰小象多,別的海象也不歡迎外來者。

海象媽媽在妥善安置小海象之前,自己也不能去覓食,只能抱著小海象捱餓。

北極夏季的海冰有可能在未來十年徹底消失,

到時,海象母子又該何去何從?

北極熊母子同樣面對浮冰減少的困境。

為了尋找食物,它們只能不停往前遊。

而多日沒有進食,小熊已經體力不支,險些趴不上岸。

當它好不容易跟上隊伍,卻晚到一步,食物已經被另一隻小熊吃掉了。
北極熊幼崽如果想存活就必須緊跟母熊,一旦掉隊就可能被母熊遺棄。
雖然它最後盡力跟上了,但這隻幼崽很可能熬不過這趟旅程。
氣候變暖,夏季海冰融化的時間越來越早,北極熊每年都要花上更多時間游泳,而北極熊在游泳時消耗的能量比走路時多五倍。
這對習慣冰上生活的動物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
比起隨母親四處覓食的高風險,鳳冠企鵝更喜歡把幼崽藏在隱蔽的海島深處。
鳳冠企鵝每年跨越南大洋,來到紐西蘭島上最隱蔽的角落哺育後代。

企鵝爸爸帶崽,企鵝媽媽在海里覓食。

覓食歸來的企鵝媽媽要經過長途跋涉,從海邊趕回叢林哺育小企鵝。

小企鵝漸漸長大,食慾也在增加,企鵝媽媽必須一次次穿越叢林障礙下海捕魚,再跌跌撞撞將食物帶回來。

為哺育雛鳥,它要跋涉馬拉松的距離,游水1000多公里,體重也會減少一半。
直到十個星期後,企鵝媽媽終於受夠了,送餐服務到此為止。
小企鵝將獨自踏上生存的征程。

比起有母親照顧的幼崽,小海龜就可憐得多,不僅剛出生就只能靠自己,還要經歷殘酷的大逃殺。

十月的墨西哥太平洋沿岸,剛破殼的小海龜鑽出砂礫的第一件事就是一動不動,裝死。
等其他小海龜都孵化之後,才會集體爬向大海。
周圍各種捕食者垂涎已久,小海龜們集體衝鋒,依然有一半落入天敵之口。
源源不斷的小海龜從砂礫中鑽出,捕食者怎麼吃也吃不完,而這是幼龜入海的唯一機會。
而那些成功入海的倖存者們並未脫離危險,它們必須奮力划水24小時,這是它們龜生中最拼的時刻。

海龜的餘生將在海里遠遊數十萬公里,直到某天,繁殖的使命讓它們踏上返回出生海灘的漫漫歸途。

並非所有動物都會隨季節更替遷徙,塞倫蓋提的獅群常年固守著同一片領地,依賴獵物自動送上門來。

數十萬只牛羚的到來,讓獅子終於可以飽餐一頓。

東非塞倫蓋提草原上的牛羚遷徙,是地球上最大規模的陸上遷徙,它們一路北上尋找新鮮牧草。

牛羚群每天吃下近5000噸草,這意味著它們必須不停移動,航拍視角下的牛羚群像潮水般湧來,觀感無比震撼。

牛羚的遷徙之路充滿驚險,除了岸上的獅子,還有水中的鱷魚也在等待著這場大餐……

還記得2021年衝上熱搜的雲南大象一路向北的新聞嗎?
片中居然驚喜地提到了這次特別的遷徙事件,
而且是唯一一次有人類參與幫助的動物遷徙
並且高度讚揚中國人與動物和諧共存的理念。
2020年3月,雲南森林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嚴重最持久的乾旱,象群不得不遷徙尋找新家園。
為了食物,象群被迫偷取農作物,但當地村民沒有驅逐大象,而是任由它們一路“劫掠”通行。
在跋涉了一年後,象群精疲力盡。
2021年,在全世界的注視下,中國野象一家在經歷400公里長途跋涉後,精疲力盡地躺在林間睡去,航拍鏡頭記錄下了這個溫馨又經典的畫面。
大象在正常情況下是站著睡覺,只有極度勞累之時才會躺下休息。
當象群進入昆明市區範圍,面對這個陌生而危險的人類世界,慌張無措的它們只能折返。
雖然沿路造成了不少破壞,但當地政府並沒有進行驅逐。
相反,為了引導象群平安返家,甚至耗資數十萬美元
兩年後,經過1000多公里的長途跋涉,象群終於回到了南方的森林。
當地的乾旱已經緩和,這段家族遷徙故事總算有了個圓滿的結局。
可是下一次乾旱來臨時,象群又該何去何從呢?
片中有一段旁白振聾發聵:如果人類繼續改變這個星球,越來越多的動物將被迫踏上此類陌生的旅程。
很多動物遷徙的根本原因,其實是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在加劇。
愛登堡爵士曾在他的著作《我們星球上的生命》中這樣寫道:
“如果我們保持現有的生活方式不變,我真為今後90年間活在世上的人捏把汗。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生命世界正在失去平衡、趨於崩潰。事實上,這個過程已然開始,且速度會越來越快。”
《我們的星球》第二季為觀眾呈現了一場全新視角下的自然史詩,讓人們看到萬物生靈的命運彼此相關,環環相扣。
而人類對環境的影響,無疑決定了很多動物的命運。
自然紀錄片或許是人類為地球提前撰寫的輓歌。
未來,那些絕美風光和可愛生靈,很可能只存在於人類的鏡頭中了。
而銀幕前的每一次震撼與感動,更應化作改變現實的動力。
畢竟,在真正的末日來臨前,所有的救贖都還來得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