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節、一個特別的只屬於我們女性的節日,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位很有力量的女性。
她就是
張偉麗
!她身上的力量和韌性,真的
太給中國女性長臉了
!
年初的時候,我刷到一條振奮人心的訊息,張偉麗第6次戰勝勁敵成為UFC冠軍,成功衛冕女子草量級金腰帶!
這份榮譽的含金量十足,美國UFC終極格鬥CEO白大拿表示,張偉麗堪稱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選手之一。
女性們可能很少關注UFC,它是世界上最頂級和規模最龐大的職業綜合格鬥賽事。
這項運動常以殘酷著稱,運動員常常貼身“肉搏”,捱揍和受傷率極高。
可偏偏張偉麗就不怕。2019年她以42秒“閃電”KO對手,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個UFC冠軍。
也是因為她,我們很多人才生平第一次知道,原來中國有女生這麼能打,還打得這麼好。
她自愛自信,當別人說她“練的滿身肌肉,一點都不好看”時,她卻並不在乎:“美是多種多樣的,誰說女孩子不能強壯?”
奪冠之後,還有人非議
“沒男人敢娶她,怕被家暴”。
張偉麗卻自信反問:“我們打別人是要錢的,你給錢了嗎?”
這些人想太多了,她可是亞洲最具商業價值的格鬥選手呀!
今年她與蘇亞雷斯的這場衛冕戰收入就相當客觀,預計她將獲得174.2萬美元的收入,約和人民幣1272萬。
然而讓我最意外的是,她在從事女子格鬥之前,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北漂族”:
回到12年前,她北漂時兜裡只揣著500塊錢,每個月的工資也只有800塊錢,一路從保安、前臺到傳單的銷售摸爬滾打,卻半路出家練習格鬥,成長為世界矚目的UFC冠軍,4次成功衛冕。
她有如水般的韌性、有不同於男性的健美,並且以一己之力將中國女性的力量、審美、格鬥運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像黑悟空、DeepSeek、《哪吒》一樣衝出亞洲,被世界敬佩。
這個世界總有人畫地為牢,但真正強大的人會
衝破窘迫、侷限、偏見、負面,看見另外一片天。
她不喜歡穿裙子,喜歡下河上樹、上躥下跳,有時候披著浴巾幻想自己是超級英雄、江湖大俠。
幼兒園,她從教室跳到窗外的大樹上成功逃學,父母擔心受怕地批評她,她解釋說:“我想飛”。
為了少操點心,張偉麗父母在院子裡給她挖了一個大坑,讓她釋放精力,她跳得越高,坑挖得越深,她也越來越靈活。
張偉麗的家鄉邯鄲市是楊氏太極的發源地,當地人有習武的傳統,一些小孩從小就去學習武術。
6歲的時候,張偉麗和另外一個女孩商量也去學武術,那個女孩的家長說:“女孩子學武術,太粗魯。”
張偉麗的媽媽卻沒有阻止,她說:“女孩子學習武術鍛鍊身體也行”。到了12歲,爸媽繼續支援她上武校學散打。
張偉麗的爸媽只是普通的農村礦工,但他們依舊有自己樸素的生存哲學。他們常常告訴女兒,“人可以沒錢,但不能沒骨氣”、“打架要贏在氣勢”。
這些簡單的道理對張偉麗的韌性與“狠勁”有著深刻的影響。
在武校教練嚴厲不講情面,更不會體諒女生,張偉麗每次練到腿腳發麻,回家倒頭就睡。
媽媽試探地問要不要放棄,張偉麗沒有答應,第二天依舊忍痛爬起來上學。
武校500多個學生裡,只有20多個女生,女生很容易受到男生欺負,每當遇到這種情況,張偉麗總會路見不平,仗義相助。
學校裡的男生還很喜歡跟她實戰對練,好顯示自己的厲害,不服輸的張偉麗被打得流鼻血也要應戰,直到後來,張偉麗的實力漸長,讓一些男生都望而卻步。
14歲,張偉麗迎來了人生第一個高光時刻,她拿到了河北省青年散打冠軍並被江蘇體校選中。
自此她有了新的挑戰目標:備戰2008年的全國散打錦標賽,於是越發刻苦地訓練。
但是高強度的且不科學的訓練方式,讓張偉麗的腰傷加重,醫生下了最後通牒:“再練,恐怕連普通人的正常生活都難以維持。”
倔強的張偉麗硬抗了幾個月,最後還是輸給了現實,離開了散打隊。
前路戛然而止,17歲的張偉麗陷入了空前的迷茫,媽媽勸她去學美容美髮謀生,不要再想訓練的事了,女孩子大了結個婚,收個婆家就可以了。
這是多少女孩子已經確定的“前途”,但張偉麗不甘心,她想自己去“闖一闖”,於是揣著500塊錢踏上了北上的火車,開始了“北漂”生活。
那時的張偉麗好像一株野草,普通而渺小,但她是那種野火燒不盡的野草。
來到北京,她找到一份酒店前臺的工作,每個月800塊錢。
後來她又換了幼兒園保安、前臺、地鐵安檢員、發傳單等五六種工作,始終安定不下來,因為這些跟她熱愛的“武術”、“運動”沒有太大關係。
雄獅少年裡的阿娟在鋼筋水泥城市打工的間隙會在天台舞獅,張偉麗則在北京地下室的出租屋裡用膠帶捲起被褥當成沙袋揮拳。
直到一個偶然的契機,當她應聘到一家健身房做銷售的時候,她一下子就被健身房的沙袋和八角樓給吸引住了。
她問老闆說:“沒人的時候,我能不能練?”老闆爽快地答應了,她沒問工資就高高興興地上班去了。
這份工作,她幹起來特別起勁,每天站在街頭髮傳單,賣880元的健身卡。
跟男銷售競爭客戶,克服內向的性格賣力地介紹課程和鍛鍊的好處,給會員發生日祝福送小禮物,到倒閉的健身房門口“堵”潛在客戶……
張偉麗很懂得動腦子實現自己的目標,有時候一個月能賣出20萬,成為健身房的銷冠,20歲出頭每個月就能賺一兩萬。
但張偉麗知道:“我不是為了成為一個銷售冠軍才站在這裡的,我是為了我自己。”
當最後一個會員離開的時候,真正的張偉麗才剛剛上場,她戴起拳套,對著沙袋練拳,在八角籠裡練習步伐,說不出為了什麼偉大的目標,單單熱愛就足夠她披星戴月。
機緣巧合下,她認識了職業綜合格鬥運動員吳昊天並和他一起練拳,輾轉又認識了蔡學軍。
伯樂與千里馬就這麼相遇了,張偉麗跟男運動員摔跤也毫不懼怕的“氣勢”讓蔡學軍眼前一亮。
他覺得假如好好訓練,這個女生可能大有前途,於是試探性地問了問她願不願意走職業賽方向。
張偉麗彷彿就在等這一個可能性,立馬答應,第二天就辭掉了健身房的工作,跟著蔡學軍全職訓練。
蔡學軍先給她安排了一場業餘賽,張偉麗鎩羽而歸,不久後訓練中又受了嚴重的腰傷,花了兩年的時間才痊癒。
籍籍無名的日子,她深信:“只要不放棄,我可以站在UFC的拳臺。”
那時候作為格鬥新人的張偉麗很難找到出場機會,甚至蔡學軍出錢,武林風(武林風和崑崙決是中國的綜合格鬥賽事)都拒絕讓她參賽,最後是崑崙決給了她第一個機會。
“憋了”很久的張偉像一頭剛出籠的猛獸,決心一定要打出成績來。
她一鼓作氣,2016年,連勝6場,2017年,連勝7場,2018年簽約UFC,一路高歌猛進。
很快,2019年,29歲的張偉麗42秒KO草量級冠軍安德拉德,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個拿到UFC金腰帶的人。
“太多人曾勸我放棄,說只有男生才配練習這項運動,但奪冠之後,身邊再沒有質疑,只剩下掌聲。女孩們 ,做你想做的。沒人能阻攔你!”
2021年張偉麗在疫情最兇猛的時期去到美國,還沒進場,全場的噓聲和跺腳聲就鋪天蓋地地傳來。
僅78秒她就被對手羅斯打敗,張偉麗失去了連勝21場的戰績和去年血戰喬安娜衛冕得來的金腰帶。
時隔幾個月後,兩人再次對戰,鏖戰5個回合,張偉麗還是以微弱的劣勢惜敗。
這是她職業生涯最為低谷的一段時期,張偉麗一度自我懷疑,一閉眼就是羅斯一腳踢向自己的畫面。
“失敗”和“復仇”帶來的情緒壓力讓她的肌肉疼痛不止,胸口總頂著一口氣。
失敗不是終點,是看清自己的X光片,張偉麗越發看清自己。
“以前我們一路狂奔,從未停下思考……從前越是勝利,就越恐懼失敗。但真正失敗後,反而看得更清。外界的評價已經影響不了我,我更懂得自己要什麼。”
張偉麗開始從情緒、認知到技術、精神等全方面升級自己,練到沒有短板,對方打什麼戰術都可以靈活應對和調整。
為了保持專注,她推掉外界的活動,減少社交媒體的使用,去到泰國集中訓練,每天堅持冥想。
為了提升技術,她借鑑美國宇航員的身體監測技術、從272個數據維度分析競爭對手,將傳統太極借力打力的精髓融入格鬥,學習李小龍“像水一樣”的尚武哲學。
2022年全新歸來的張偉麗戰勝時任冠軍卡拉奪回金腰帶,一直衛冕到現在。
奪冠和衛冕的路上,她要戰勝的東西太多太多,就連碳水、碳酸飲料、冰激凌這些都能成為絆腳石。
身為一個北方人,張偉麗偏愛大餅、包子、麵條等碳水,喜歡喝碳酸飲料打嗝的酸爽和吃一根冰激凌的痛快,高強度訓練和極度疲憊後特別渴望。
過去她會偷偷喝點冰的帶汽的,但看到國外優秀運動員為了保持更長的運動生涯對自己極為嚴苛的飲食要求後,張偉麗認識到:“我偷的懶,會變成拳頭打在我的臉上。”
格鬥的勝負不是從戰鬥開始的,而是從漫長備戰中的每時每刻就已經開始了。
她將對美食的渴望轉換成觀看吃播,別人吃過就好像自己吃過一樣。
除了要控制飲食,控制體重也是一項極限挑戰,為了符合比賽量級的要求,她常常需要在短時間內減重。
有次,需要在48小時內減重4公斤,她坐進桑拿房,身體裹上錫紙,任憑汗水往下流,汗水流乾了就吐口水,讓身體極限脫水,那種身體被掏空的感覺常人根本無法承受。
下一個階段,她想升級挑戰繩量級(57公斤以下)霸主“子彈”舍甫琴科,又將是一場“鏖戰”。
從發傳單的小姑娘到成為職業格鬥運動員,從獲得UFC冠軍到失而復得數次衛冕,無論得時不得時,張偉麗說的最多的就是“專注”。
“專注做自己,不管別人說什麼,說你好或不好,不要去在意別人的聲音,100張嘴有100個說法,我只專注自己,只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這份專注成為她衝破迷茫、性別偏見、地域歧視和對手挑釁的力道,像水一樣,水滴石穿。
我們普通人可能一生都是平平凡凡,能專注於一件想做和該做的事情,也能別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