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能找到有所共鳴的聲音,願其情緒能賜予你力量|聲音實驗室

這篇文章原載於我們衚衕會員通訊的一個欄目「聲音實驗室」,也想分享給訂閱公眾號的朋友們,希望大家看得開心。
本期聲音實驗室是 2024 年的第 12 篇,也是今年的最後一篇。和去年一樣,我們製作了一個「年度推薦」合集:聲動活潑的 5 位聲音設計師傅們,將各自一年「聽」到的電影、書籍、音樂、播客等好的內容分享出來,希望大家喜歡。
圖為 AI  生成,蘊含了本期的幾個分享主題
一部音樂現場電影——《Queen Rock Montreal》
推薦人:Jack
《Queen Rock Montreal》是皇后樂隊於 1981 年在蒙特利爾錄製的現場演出專輯,12 月上映時,我第一時間在影院看完了整場演出。頭皮發麻的體驗從頭到尾無法用語言形容。作為一支常年保持高水準現場表現力的樂隊,他們的演出堪稱經典。
在這場演出中,簡單的樂隊配置——吉他、貝斯、鼓、鋼琴和主唱——卻爆發出了超越現代大型樂團的力量。例如《Somebody to Love》和《Keep Yourself Alive》,僅憑四人就能讓整個體育場館為之顫動。鼓手瘋狂的鼓點節奏與爆發力,加上人聲標誌性的大煙嗓,《I’m In Love With My Car》一開口就能讓人雞皮疙瘩直立。
此外,樂隊的許多歌曲以貝斯為主旋律,比如《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和《Under Pressure》,這些旋律極具辨識度。吉他手 Brian May 對樂器和效果器的使用爐火純青,遠非一般的吉他 solo 炫技,而是透過不同的效果器疊加,賦予每首歌曲獨特的音色和層次,融入了許多實驗性的搖滾元素。主唱 Freddie Mercury 那卓越的高音和和聲,不僅在現場調動了觀眾的情緒,還帶動了整個樂隊的活力,讓演出迸發出一種生命力。
舞臺燈光和音效更是錦上添花,調音師巧妙利用左右聲道和延時效果,營造身臨其境的氛圍。影片採用 35 毫米膠片拍攝,經過修復後,畫質與音效極為震撼。推薦在 IMAX 雷射廳前排觀看。我在影片下映前再次重溫,走出影院時不禁感嘆:怎麼會有如此偉大的樂隊!
觀看影片:https://youtu.be/1ra9pvuVu2Y
一部踢踏舞紀錄片——《美國踢踏舞:腳尖上的國度 Tap America: How a Nation Found Its Feet》
推薦人:幸倍
如果要說有什麼舞蹈跟聽覺的關係最緊密,那估計非踢踏舞莫屬了。踢踏舞最早來源於非洲舞蹈與歐洲傳統舞的融合。僅僅是一雙皮鞋、亮片金屬,就能變換出無數的節奏表達。因為它可聽可看的特點,在後來的爵士黃金時期,也就是上世紀 20-40 年代,踢踏舞成了娛樂產業的寵兒,各種演出、電影裡,都少不了踢踏舞的身影。
這部紀錄片講的是演員 Clarke Peters 為了探索踢踏舞的起源、發展和當代意義,開啟了一段跨越大西洋旅程的故事。Clarke Peters 小時候第一次接觸踢踏舞是在新澤西的家中,她的母親在廚房裡給她展示了一個叫 Flat Foot Floogie 的舞步。從那時起, Clarke Peters 就對踢踏舞著了迷,長大後在《Bubbling Brown Sugar》等多部舞臺劇中演出過踢踏舞。
在影片中,Clarke Peters 帶觀眾追溯了踢踏舞的起源和它與嘻哈音樂一樣具有的美國特色和非裔特色。還談到 19 世紀愛爾蘭裔美國舞者與非裔美國舞者之間的衝突,以及 20-40 年代好萊塢踢踏舞全盛時期,非裔踢踏舞者是如何被排除在 James Carrey 等著名演員出演的歌舞電影之外的。影片中有大量舞蹈片段,可以看見、聽見踢踏舞從歷史到如今的變化。好聽好看,推薦給大家!
 影片片段 | 圖源:BBC
如果你對踢踏舞有一點感興趣,我在這也分享一系列北京 Cat’s Corner 貓角工作室製作的零基礎踢踏舞跟練教程,不妨跟著影片試著跳起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24y1k7AL
一部紀錄片——《Beatles 1964》
推薦人:迪卡
這是一部由大衛·特德斯基執導、馬丁·斯科塞斯監製的紀錄片,回顧了披頭士樂隊 1964 年首次登陸美國的傳奇時刻,以及給美國帶來的巨大文化衝擊力。影片亮點之一是大量的幕後花絮和珍貴鏡頭,展示了樂隊抵達紐約時後的生活,以及他們在舞臺上、電視中的演出片段。
和彼得傑克遜 2021 年執導的《披頭士樂隊:迴歸》將近 7、8 個小時的冗長紀錄片不一樣,這部片子明顯展現了更龐大的視角,粉絲的狂熱、音樂人和媒體的反應、以及大量的樂隊成員的後續採訪資料。那時候 Beatles 還沒有在美國出名,如此年輕的四個人在紀錄片裡無所畏懼,他們先鋒、真實、有趣,展現的是若無其事地站在暴風眼中會是一種什麼感覺。
紀錄片用列儂的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作為結尾:「在一艘要去探索新大陸的大船上,披頭士樂隊只是說:『快看,前面有陸地!』」
豆瓣連結: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7075556/
一個三通道影片裝置——《比特幣礦和少數民族田野錄音(2018)》
推薦人:賽德
劉窗的《比特幣礦和少數民族田野錄音》(2018)透過三通道影片的形式,將中國西南地區的水利工程與比特幣礦連線起來,構建了一條能源與資訊之間的交流鏈。這件作品不僅關注了比特幣礦業在全球計算能力中的佔比,特別是其在南亞地區與水力資源豐富的贊米亞地區的重疊分佈,而且深入探討了這一現象對當地少數民族的影響。
 專案照片 | 圖源:Art-Ba-Ba
藝術家與策展人/研究員楊北辰共同完成調研,綜合地對聲音的進化、音律和電影的線性軌道發展、以及科技內部作用於全世界社會甚至整個人類史的成果進行了關聯。影片中,劉窗不僅用無人機在比特幣礦的密集區進行田野式的掃描,還引用了一些早期的攝影檔案,以及兩部有名的科幻電影:斯皮爾伯格的《第三類接觸》以及塔可夫斯基導演的《索拉里斯星》。這部三屏動態影像分析了其中的一些外星人角色的聲音和影像的來源,其實都取材於作為人類記憶的早期人類學田野中收集的不同種族的聲音和影像的檔案,觀看體驗非常有趣。
▲ 豆瓣連結: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5196867/
一本粵語流行曲研究書——《粵語流行曲 70 年》
推薦人:幸倍
這本書雖然叫《粵語流行曲 70 年》,但其實不是一本歷史書,而是由《粵語流行曲 70 年》研討會發表的論文集結而成。這個研討會是香港大學香港研究課程主辦的,會邀請相關專家學者重新思考粵語流行曲的發展及其多年來的轉化與影響。
這是我第一次以讀論文的形式去了解平時輕鬆傾聽的粵語歌曲,也是第一次將追溯粵語流行曲歷史的目光放到上世紀 50 年代。閱讀時,無論是裡面提到的更早期的南音、時事新聞唱誦,還是後期的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口琴家、作曲家、歌手……我都會邊讀邊在網路上找來相關音訊資料聽。好一段如歌歲月,樂趣無窮啊。
正如後記裡面這段話所述:「任何年代的歌曲也能與當下聆聽者的你產生情感上的連結。而無論這些情緒是負面或正面,能感受當下或隨時間轉化的情緒,甚至審視並從這些情緒背後悟出什麼,正是意義所在。歌曲是你情緒的見證,隨年月轉變,這些情緒甚至能賜予你力量。願你尋找那首與你有所共鳴的歌時,粵語流行曲歷史上任何年代的歌曲也能成為你的物件,幫助這些心意跨越時空。好歌實在太多,錯過便太可惜了」。
另外,作為一個廣東人,我對粵語及粵語文化的認知和喜愛每年都會加深一層。今年春天時在廣州看了一場粵語棟篤笑的開放麥,至今念念不忘。平時我也很常聽粵語播客,比如有最喜歡的「小房間」「見面傾啦」,在這裡也順便推薦給大家。2025 年也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些粵語文化相關的音訊產出吧。
 圖書封面 | 圖源:《粵語流行曲70年》
一本研究鯨魚聲音的書——《How to Speak Whale》
推薦人:迪卡
這是一本輕鬆有趣且令人興奮的自然科普書籍。作者、自然紀錄片導演 Tom Mustill 透過大資料和 AI 技術,探索破解鯨魚語言和跨物種交流的奧秘。這本書源於作者的一次驚險經歷:一頭重達 30 噸的座頭鯨從海面猛然躍起,差點撞翻他的皮划艇。儘管這次意外釋放的能量堪比四十枚手榴彈,但他們卻奇蹟般地毫髮無損。
書中對鯨魚細緻入微的描寫、對自然科學歷史的回顧和大量的紮實採訪,讓它獲得了 New Yorker 和 Amazon 2022 年度最佳書籍稱號。另外,這本書有線上有聲書聽覺版,沉浸的海底之聲伴隨朗讀一起,給這本書帶來了更加生動的體驗。
▲ 書的官網:https://www.tommustill.com/how-to-speak-whale
一本配樂大師的創作秘笈——《寫一百年再停筆》
推薦人:沁茗
作為一個西部片愛好者,埃里奧·莫里康內是我最愛的電影配樂大師。他在塞爾喬·萊翁的「鏢客三部曲」中使用的摔鞭聲、口哨聲已經成為了義大利西部片標誌性的聲音。
不過在西部片之外,他的成就也相當驚人。莫里康內是當今最多產、最具影響力的現代電影音樂作曲家之一,一生為超過 500 部電影寫過配樂,憑藉電影《天堂之日》《教會》《鐵面無私》《豪情四海》《西西里的美麗傳說》5 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提名,1995 年獲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2007 年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儘管他曾經表示厭惡當一個「電影配樂師」,但還是一路寫到了 90 歲。
在一部電影中,與影像相比,聲音在很多時候是會被觀眾忽視的元素,但是莫里康內可以駕馭多種型別片的音樂,並且融入自己的風格,還能夠如此高產,應該是所有創意工作者都會羨慕的能力吧。
那這個偉大配樂大師背後的創作秘訣是什麼呢?
他有靈感枯竭的時候嗎?受到過哪些音樂的影響?
他最喜歡的作品是什麼?最討厭的樂器是哪一種?
……
你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豆瓣連結: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291673/
一張個人年度專輯——《Clancy》by Twenty One Pilots
推薦人:Jack
今年五月,我第一次聽到 Twenty One Pilots 時隔三年的新專輯,瞬間被其抓耳的旋律吸引。這張我的年度專輯融合多種音樂元素的流行風格,延續了樂隊宏大的世界觀敘事,作為終章,承接之前的故事。專輯主角正是標題中的「Clancy」。開篇曲《Overcompensated》結合 Josh 快速有力的鼓點與主唱 Joseph 獨特的唱腔和說唱風格,極具吸引力。儘管風格較以往有所變化,樂隊在音樂創作上的大膽創新仍然令人耳目一新。你可以在這裡聽到:https://top.lnk.to/clancy
Joseph 將個人內心掙扎與專輯的宏大敘事巧妙融合。從如臨生死的焦慮(《Next Semester》《Backslide》),再到作為公眾形象的心理壓力(《Lavish》),歌曲主題層層遞進。在一次採訪中,Joseph 提到,創作音樂最重要的意義在於表達內心正在經歷的真實感受。
專輯不僅音樂內容豐富,視覺表現同樣出色。每首歌都配有創意十足的 MV,其中 Josh 的鼓經常出現在令人意想不到的場景,如樓頂、冰面甚至農場草垛上,有人開玩笑說:「Josh 的這套鼓現在應該是世界上去過最多地方的一套鼓了。」
 Josh 的這套鼓現在應該是世界上去過最多地方的一套鼓了 | 圖源:專輯 MV
《The Craving》的 MV 也具有象徵意味。影片中,兩人用各種花哨、精雕細琢的方法打造了一顆霰彈槍的子彈,並將它小心翼翼地裝入一個極為精緻的盒子裡,交給一個人去擊中目標。然而開槍的人漫不經心說了句:「沒打中,下一個」。有時可能就是這樣,花了很久時間做了一堆精心的準備,最後什麼成果也沒得到,看起來沒有任何意義,確實有點遺憾。但轉念一想,其實「沒打中」有時候也沒那麼可怕吧。
 精雕細琢的霰彈槍子彈 | 圖源:專輯 MV
一個芬蘭樂隊——Maustetytöt(中文名:辣妹)
推薦人:沁茗
Maustetytöt 是由兩個女樂手組成的芬蘭流行樂隊。Maustetytöt 在芬蘭語中意思是「辣妹」,但和名字相反,兩位樂手的表演的風格是面無表情地站在臺上唱聽起來有點「喪」的音樂,就像她們最新專輯《Maailman Onnellisin Kansa(世界上最快樂的人)》裡的主打歌名為《Syntynyt suruun ja puettu pettymyksin(我生於悲傷,身披失望)》,有一種極具反差的喜感。
從2017年出道到現在,她們一共出過3張專輯《Kaikki tiet vievät Peltolaan(條條大路通羅馬)》《Eivät enkelitkään ilman siipiä lennä(沒有翅膀,天使也無法飛翔)》《Maailman onnellisin kansa(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每張專輯在當年的芬蘭唱片銷量榜上都是前二的位置。她們走出芬蘭被更多的人聽到,源於她們2023年在芬蘭國寶級導演阿基·考里斯馬基的電影《枯葉》中的一段表演,她們在一個昏暗酒吧演唱了一小段《我生於悲傷,身披失望》,歌詞是一個人對生活不太如意,內心充滿失望的獨白。雖然歌曲很喪,但是結合電影情節,還是會有淡淡的感動。
▲ 電影片段: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j421Q7rJ
一部動漫的 OP 和 OST——《超自然武裝當噠當》(ダンダダン)
推薦人:賽德
《ダンダダン》的 OP《オトノケ》(Otonoke)由日本嘻哈組合 Creepy Nuts 演唱,R-指定作詞,這首作品希望以其旋律和歌詞來捕捉動畫中超自然力量與人類情感的交織。開場的人聲取樣部分非常讓人在意,據說是取樣自 Billy Murray 在 1915 年現場錄製的一首作品,和開場 Jersey club 風格的 RAP 一起構建了一個既詭異又動感的氛圍,後半吉他旋律響起又迴歸了經典的 J-Pop 溫柔熱血的風格。配合 OP 混亂和黑暗的視覺風格、昭和特攝式的畫面呈現,視聽兩方面都表現得非常出色。
你可以在這裡看到它: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nxReMEfX/
 推薦大家看著 MV 聽歌 | 圖源:MV
此外,這部作品的 OST 由怪作品專家牛尾憲輔繼續操刀,關於這位目前日本炙手可熱的配樂師我們在去年的年終 newsletter 中做了推薦,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一翻。
一個聲音 AI 玩具——Google Music FX DJ
推薦人:迪卡
這是一個谷歌與格萊美獎獲獎歌手 Jacob Collier 合作推出的音樂 AI 工具。和 SUNO 不同,Music FX DJ 允許你像組建一個交響樂團一樣建立不同的樂器,從而讓你創作的音樂一層一層的豐滿起來。
簡單的介面非常容易操作,而且可以自由調整每個音軌的音量、節奏和強度(左)。這個版本也有純粹的 文生樂的相應工具 MusicFX(右),會自動最佳化你的提示詞,並且輕易地調整 prompt 文案。如果你對 AI 生成音樂感興趣,Google Music FX DJ 模式絕對值得一試。
試用連結:https://labs.google/fx/tools/music-fx-dj/unsupported-country
 簡單的介面可以幫助你創作豐富的音樂 | 圖源:工具介面截圖
一個極致高效的音影片剪輯工具——Truncate Silence
推薦人:Jack
自從團隊引入 Reaper 軟體後,我們找到了一個能讓剪輯效率提升 30% 的實用工具:自動刪除靜音片段並對齊加入淡入淡出 功能。以下步驟為效果演示以及核心思路。
詳細操作,可移步到:https://eg76rdcl6g.feishu.cn/docx/H5Rjd8E85oKbVcxLT9Zc5isGnJg。
剪輯前後對比
在我們內部的 workshop 中,我總結了這套高效剪輯的三條核心原則:
自動刪除 停頓及無聲片段。
最佳化處理 常見口癖。
自動新增淡入淡出,讓剪輯更加流暢自然。
▲ 透過此功能,平均時長一小時的播客可以減少上千次重複操作
這一功能極大提升了播客剪輯效率,減少了繁瑣的手動工作,非常適合個人播客剪輯。詳細教程可參考影片。
如果要我說這個方法對我來講起到了什麼作用,youtube上一老哥對工具開發者的評論深得我心:There is a special seat next to God for you in Heaven. God bless you for this.
一個AI 音訊修復工具——AI-coustics
推薦人:賽德
這款基於 AI 的音訊處理平臺今年已經進入了我的工作流,算是目前少數能夠滿足專業音訊工作的 AI 工具。
AI-coustics 透過先進的演算法提高錄音的清晰度、深度和整體質量,修復舊的和損壞的音訊檔案,恢復丟失的細節,使音訊聽起來更豐富、更具沉浸感。無論是播客、影片製作還是直播,AI-coustics 都能有效地減少背景噪音,讓您的音訊內容更清晰、更專業。
此外,AI-coustics 還提供了強大的API,方便將音訊處理功能整合到自己的應用程式和工作流中。
工具連結:https://ai-coustics.com/productions
一檔播客節目——《Animal》
推薦人:沁茗
《Animal》是我年度最喜歡的播客節目,它是由《紐約時報》的記者 Sam Anderson 製作的獨立敘事類播客,一共有 6 集,講述了他在環球旅行過程中,和動物保護相關的所見所感,比如他在冰島營救小海雀,在佛羅里達與海牛一起游泳,在日本尋找一種快要滅絕的狼……
節目形式主要是 Sam 本人的敘述+旅行中的同期聲,很像在聽一本音訊化的旅行隨筆,聽完有種跟著他一起進行了一場旅行的感覺。在這段旅途中,他和許多從事動物、環境保護的人相遇,也因此開始反思人類生活給環境帶來的變化,這些反思也被他在節目裡穿插著敘述出來。《紐約時報》說這是一個關於愛、時間、奇蹟和人類在地球上的位置的節目,我聽完覺得形容得非常準確。
▲ 節目連結:https://www.nytimes.com/column/animal-podcast
一家黑膠爵士咖啡館——Space687211(北京)
推薦人:幸倍
在北京的百子灣地區,有一家在大眾點評上搜索不到的咖啡館,叫 Space687211,低調的門牌,鑲著木框的窗戶,推門進去別有洞天。根據官方的介紹,「687211 是一個以音樂、閱讀和展覽為主的空間;每日播放黑膠音樂,風格以爵士、民謠、氛圍音樂為主,偶爾會有其他型別」。
一進去就會被店內的設計震撼一下,滿牆的黑膠唱片,中間區域是像階梯教室那樣一整排一整排的座椅,入座的客人都集體面朝前,而前面就是一對大音響,還有上二樓展覽空間的宣傳樓梯。這裡可與那種會讓人拿出電腦辦公或者偷聽隔壁座講話的咖啡館太不一樣了!
沒有人說話,也沒有人尷尬。聆聽音樂變得如此純粹又神聖。
推薦這個地方給所有尊重聆聽的朋友。可以小程式搜尋「六八七二一一」(聽說最近因為隔壁裝修噪音過大不營業,大概春節後才恢復),小程式裡也會有每週播放的黑膠圖片。噢對了,老闆老金也有一個播客叫「老金扯淡」,裡面有幾期講述咖啡館經營心路歷程的單集,大家也可以用聽的方式來了解更多。
▲ 階梯教室一樣的收聽環境 | 圖源:公眾號「老金扯淡」
以上就是我們的所有 2024 推薦,也歡迎推薦你寫信與我們分享交流,或者將你的年度聲音推薦給我們,那我們 2025 再見啦!
以上內容整理自
聲動活潑衚衕會員通訊
如果你想支援我們的內容創作
歡迎成為付費會員
撰文/jack、迪卡、幸倍、小茗、賽德
編輯/迪卡、Riley、Babs
排版/Rile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