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加、墨的關稅,又變卦了?

全文2207字,圖片7張,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文章首發於“有理兒有面”(youli-youmian),歡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
公眾號及其他平臺轉載請在後臺留言。

當地時間3月4日,特朗普政府正式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

美國要對盟友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關稅早在1個月前便埋下伏筆。2月1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宣佈對加墨兩國商品加徵25%關稅,理由直指兩國“未能阻止毒品和非法移民流入美國”。

然而,局勢僅維持了48小時,在特朗普一通電話後,便發生了逆轉。墨西哥同意立即向美墨邊境派遣1萬名國民警衛隊成員,專門打擊芬太尼走私和非法移民,並承諾與美國合作監控邊境;加拿大則宣佈投入13億美元加強邊境管理,包括部署直升機、監控技術和近萬名執法人員,同時將販毒集團列為恐怖分子,並與美國成立聯合打擊部隊。
作為交換,2月3日特朗普“慷慨”地將關稅生效日期推遲30天至3月4日,並稱贊兩國“展現了誠意”。
這種“極限施壓—妥協—暫緩”的套路,被分析人士稱為“開窗效應”:特朗普先威脅“拆房”,再提出“開窗”要求,迫使對方接受相對較小的代價。加拿大學者直言:“這就像抱薪救火,退一步只會讓特朗普更貪婪。”

暫緩的30天裡,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始終懸在加、墨頭頂。2月24日,特朗普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會晤時高調宣稱:“關稅將如期推進”,並指責貿易伙伴“佔美國便宜”。與此同時,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卻釋放矛盾訊號,稱“總統可能很快宣佈降低關稅”。
這種“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策略,讓加墨兩國疲於應對。墨西哥加緊在邊境部署兵力,甚至允許美國軍機入境遣返移民。加拿大則被迫調整國內政治議程——原定3月9日的自由黨領導人選舉因關稅威脅蒙上陰影,特魯多政府被批“對美軟弱”。
然而,特朗普的胃口遠未滿足。2月26日,他突然宣佈“4月2日起對墨西哥商品全面加稅25%,對加拿大非能源類商品加稅25%”,並威脅對歐盟動手。這一連串操作讓市場陷入恐慌,美股連續兩日暴跌,歐洲股市創六個月最大跌幅。

3月3日,特朗普確認,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關稅的措施於4日生效。3月4日,靴子終於落地。
對此,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宣佈分兩階段對美反制:第一階段立即對價值300億加元的美國鋼鐵、農產品和消費品徵收25%關稅;第二階段將在21天后對1250億加元的美國商品加稅,覆蓋汽車、機械和化工產品,佔加拿大自美進口總額的三分之一。特魯多直言,這是對“非常愚蠢的關稅”的必要回應,並暗示可能採取“非關稅手段”,例如限制對美電力出口——加拿大每年向美國輸送的電力佔其總需求的8%,若切斷供應,紐約州等地的電價或將飆升。
更有訊息稱,加拿大正與歐盟、日本組建“反關稅聯盟”,計劃聯合實施對等報復。
墨西哥方面同樣不甘示弱。墨西哥總統辛鮑姆在3月4日晨間新聞釋出會上表示,墨西哥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霸權主義,面對美國違反兩國自由貿易協定的關稅措施,墨西哥政府將以堅決手段回應,並於3月9日中午12點正式宣佈具體關稅和非關稅反制措施。辛鮑姆還強調不會對美國的毒品問題負責,墨美在安全和毒品問題上的合作必須基於尊重和對等。

然而,戲劇性轉折又再次上演。就在3月4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突然改口,稱“特朗普可能降低對加墨關稅,協議最早於(當地時間)3月5日公佈”。此時距關稅生效還不到24小時,市場還未從震盪中恢復,特朗普的“變臉”已讓盟友哭笑不得。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如同一場精心編排的戲碼:2月1日加稅、2月3日暫緩、2月24日威脅推進、3月4日執行、3月5日考慮削減……這種“胡蘿蔔加大棒”的迴圈,本質是將關稅武器化,透過製造不確定性迫使對手讓步。正如《華爾街日報》所言:“特朗普的關稅不是經濟工具,而是政治恫嚇道具。
然而,這種策略正在透支美國信譽。墨西哥學者指出:“我們每退一步,特朗普就前進一步。他今天說要減稅,明天可能又找新藉口加碼。”加拿大央行更警告,若全面加稅,經濟衝擊將堪比新冠疫情。而美國的代價同樣沉重:五大湖區汽車產業鏈因依賴加拿大零部件面臨停產,新車售價或上漲3000美元;得州煉油廠因墨西哥電力斷供風險焦頭爛額。

與加、墨的妥協搖擺不同,面對美國將中國商品的加徵關稅從10%翻倍至20%的過程中,中國的反制始終乾脆利落。2月4日,中方宣佈對鎢、碲等戰略資源實施出口管制,並對美液化天然氣加徵15%關稅,原油、大排量汽車等加徵10%,直擊特朗普背後油氣資本的利益命脈,這種精準打擊讓美國企業叫苦不迭——2024年中國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415萬噸,佔美出口總量的21%。3月4日,中國進一步升級對等反制,連續釋出多項反制措施,外交部發言人更是擲地有聲,中國人民從來不信邪、不怕鬼,從來不吃霸道霸凌那一套。
回看特朗普這次加徵關稅,更具深意的是,其騷操作正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德國智庫預測,若美歐關稅戰爆發,中國可能取代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伙伴;東南亞國家則趁機爭奪從中國轉移出的低端產能。正如諾貝爾經濟學家施蒂格利茨所言:“美國正在親手摧毀自己塑造的貿易體系,而中國成了混亂中的穩定器。

特朗普的關稅鬧劇,暴露了美國單極霸權時代的終結。加墨起初妥協,美國卻朝令夕改,拿盟友當兒戲,快速變臉加徵關稅,使其走向反抗。而中國從防禦到主動出招,這結果共同揭示了一個現實:美國揮舞大棒的時代已一去不返。
而全球市場在一次次“狼來了”的驚嚇中,正逐漸對美國的信用失去耐心——畢竟,誰願意和一個朝令夕改的玩家長期對賭呢?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