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買下了倫敦?新型富豪崛起取代倫敦地主家族?盤點倫敦的地產巨頭!

隨著新興財富的崛起,倫敦的傳統大地主家族正在被取代。
現在,主導倫敦房地產市場的主要玩家有哪些?
跟隨房產君,我們一起來看看:
今年1月22日,有訊息稱宇宙最強高富帥33歲的威斯敏斯特公爵休伊(Hugh)以3.06億英鎊的價格出售了其倫敦地產的一部分股份給挪威主權財富基金(Norges Bank)。
雖然這是威斯敏斯特家族400年來最大的一次資產出售,但相比其10億英鎊的龐大財富和佔地300英畝的格羅夫納莊園(Grosvenor Estate),這筆交易依然只是九牛一毛。
一,倫敦:一個永恆的“富豪”統治之地
倫敦一直以來都是寡頭統治的象徵。
早在這座城市還只是沼澤地時,大量土地就已被少數人掌控。如今,倫敦更像是一場巨型的大富翁遊戲。
儘管格羅夫納家族依然牢牢掌控著梅費爾(Mayfair)和貝爾格萊維亞(Belgravia)的優質地產,但如今的酒店、地標建築和大規模房產已經被新興富豪們收入囊中。
卡達王室、魯本兄弟(Reuben Brothers)和坎迪兄弟(Candy Brothers)成為倫敦新一代地產巨頭。
二,最大玩家:卡達王室
目前,倫敦房地產市場的最大玩家無疑是卡達王室。
該國前總理哈馬德·本·賈西姆·本·賈比爾·阿勒薩尼(Sheikh Hamad bin Jassim bin Jaber al-Thani)曾在2000年至2013年間利用其財富和卡達投資管理局(QIA)主席的身份,在倫敦大肆購地,以至於被稱為“買下倫敦的人”。
儘管如今他不再掌控卡達投資管理局,但他的影響力仍然存在。
據統計,QIA在倫敦擁有533英畝的土地,其中包括碎片大廈(The Shard)、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的大部分股份,以及多家知名酒店(如Claridge’s、Park Lane Inter-Continental、Berkeley和Connaught)。
此外,著名的哈羅德百貨(Harrods)也是卡達王室的資產。
不過,卡達王室在倫敦並非一帆風順。
例如,他們的兩輛豪華跑車——一輛價值120萬英鎊的科尼賽克CCXR(Koenigsegg CCXR)和一輛35萬英鎊的蘭博基尼Murcielago——因違規停車而被倫敦的交通管理員鎖車。
三,坎迪兄弟:豪宅開發之王
雖然坎迪兄弟(Nick Candy和Christian Candy)無法在土地面積上與卡達匹敵,但他們在倫敦的高階房產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
尼克·坎迪(Nick Candy),前流行歌手兼演員霍莉·瓦倫斯(Holly Valance)的丈夫,專注於打造頂級公寓(Trophy Apartments)。

他們的公司Candy London擁有倫敦各地的奢華房產,包括海德公園一號(One Hyde Park)的大量股份、切爾西皇家醫院的戈登別墅(Gordon House)、梅費爾的高階寫字樓和伯爵宮(Earl’s Court)
儘管坎迪擁有海德公園一號的雙層頂層公寓(配備私人影院、雞尾酒吧、健身房、按摩浴缸等奢華設施),但他卻抱怨每年16.1萬英鎊的物業管理費太高,“我一年只在那裡住20天,但卻要支付和每天使用泳池的人一樣的費用。”
四,魯本兄弟:地產交易的鐵腕玩家
西蒙·魯本(Simon Reuben)和大衛·魯本(David Reuben)兄弟也是倫敦地產圈不可忽視的力量。

他們以強勢交易風格聞名,掌控了米爾班克大廈(Millbank Tower)、劍橋大廈(Cambridge House,也稱“海軍與軍隊俱樂部”)和伯靈頓拱廊(Burlington Arcade)
五,老牌貴族家族仍然穩固
儘管新貴們不斷進駐,但倫敦的大部分老牌家族依然保有龐大地產。
例如:
  • 卡多根家族(Cadogan Family):子爵“艾德”卡多根(Viscount Ed Cadogan)至今仍可以從哈羅德百貨步行到彼得·瓊斯(Peter Jones)再到哈維·尼科爾斯(Harvey Nichols),全程不需踏出自己家的土地。這歸功於1717年伊麗莎白·斯隆(Elizabeth Sloane)與卡多根家族聯姻,鞏固了切爾西三角區的93英畝地產。
  • 波特曼家族(Portman Family):當前的波特曼子爵投資4,000萬英鎊,將其在馬裡波恩(Marylebone)的110英畝地產改造為潮流中心“波特蘭村”(Portland Village)。
  • 霍華德·德·沃爾登家族(Howard de Walden Family):其掌控的92英畝地產橫跨攝政公園(Regent’s Park)至牛津街(Oxford Street),目前由電影製片人彼得·策爾寧(Peter Czernin)管理。

六,倫敦地產的未來:新貴與傳統勢力並存

雖然新興資本不斷湧入,但倫敦的地產市場仍然是一個家族遊戲,擁有長遠戰略的玩家通常能在市場中佔據優勢。
例如,保羅·雷蒙德(Paul Raymond)家族繼承了Soho區的60英畝地產,雖然其財富來源與色情雜誌和脫衣俱樂部有關,但如今其孫女Fawn和India Rose James已經將Soho區變成了倫敦最潮的區域之一。
儘管這些家族對外宣稱他們只是“謙卑的土地管理者”,但事實上,他們很擅長玩房地產版的大富翁遊戲。尤其是透過家族信託,他們能夠合法避稅,例如2016年威斯敏斯特公爵繼承其父親的產業時,避免了高達40%的遺產稅。
房產圈的結尾提示:
倫敦的房地產市場就像是一場沒有盡頭的遊戲,有人試圖翻盤,有人努力維持現狀,但最終,贏家始終是那些最擅長佈局的玩家。
海外買家的湧入,也鞏固了倫敦地產在全世界富豪眼中,增值保值的地位。
ref:
https://www.standard.co.uk/homesandproperty/property-news/who-owns-london-qatar-reuben-brothers-cadogan-portman-howard-de-walden-soho-estates-b1209371.html
—————————
我們是英國房產圈,一個靠譜,有料,不忽悠的英國房地產公眾號。
如果你對英國房產投資感興趣,就戳下面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