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微信改版,經常有讀者錯過推送
左上角星標🌟“躺倒鴨”
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

今天,有個重磅訊息砸向新能源車圈!
工業和資訊化部組織制定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釋出,將於2026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

新國標GB 38031—2025可以被稱為“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之一。
從2026年7月1日起,要求電動車電池必須“不起火、不爆炸”!
這一新規會對車廠、電池廠、消費者有啥影響?一文給你整明白!
首先,咱來看看新規具體改了哪些地方?
新修訂的版本提高了技術要求,修訂了熱擴散測試。

從“著火、爆炸前5分鐘提供熱事件報警訊號”
修改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報警),煙氣不對乘員造成傷害”
簡單來說,熱擴散測試就是模擬電池“火燒連營”的極端場景,驗證當一個電芯著火時,整個電池包能不能扛住火勢蔓延,避免引發連環爆炸。
電動車電池包由成百上千個電芯組成,就像一盒排列緊密的鞭炮。如果某個電芯因過熱、撞擊等原因“自燃”(即熱失控),熱量和火焰可能迅速擴散到相鄰電芯,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導致整個電池包起火爆炸。
熱擴散測試的核心目標是
👇🏻
打斷這種“多米諾骨牌效應”
👇🏻
確保單一電芯失控後
👇🏻
火勢不擴散、電池包整體安全
過去電池熱失控後只要5分鐘內不炸就行,現在直接要求電池不起火、不爆炸,還得即時報警,煙氣不能嗆到乘客
透過測試的電池,相當於自帶“防火牆”,能一定降低車輛自燃時人員逃生難度。

接著新增了底部撞擊測試,考查電池底部受到撞擊後的防護能力,測試方法是要用30mm直徑的鋼球以150J能量猛砸電池包底部3次,力量相當於被飛石暴擊。
測試結果要求無洩漏、外殼破裂、起火或爆炸現象,且滿足絕緣電阻要求。

除此之外,新增快充迴圈後安全測試,300次快充迴圈後進行外部短路測試,要求不起火、不爆炸。
這防止了“快充一時爽,電池直接炸”。

現在能扛住這些測試的電池,才可以說句安全。
這對部分車企來說,需要重新設計電池包,比如底部防撞梁再加強,熱管理系統得升級,成本預計漲15%-20%。
另外,有自研電池產能的車企會更有主動權,而依賴供應商的車企可能會成為沒有主動權的組裝廠。
車企要麼升級,要麼出局!
而對電池廠來說,頭部廠毫無壓力,像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和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在防火這塊沒得說,並且規模化生產也能再壓縮成本。

但對於後面的中小電池廠,壓力陡增啊!
中小電池廠更依賴於外購電芯和標準化模組再進行組裝,可能會因為技術不達標出局。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型別包括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電池、半固態電池以及全固態電池等。

其中有些電池,你們自求多福吧!
我看好固態電池的發展和落地,畢竟續航猛、安全性高。
那對消費者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首先,動力電池成本本身就佔了汽車總成本的40%~60%,所以新規會讓電車成本預計再增加15%-20%。


多出來的成本,車廠是選擇自己消化,還是會讓消費者買單?大家心裡都有數。
以前便宜車用便宜電池,貴車用貴電池。
新規實施後,便宜車可能要麼退出市場,要麼漲價。
尤其是10萬元以下的電動車,而這也是現在車廠打價格戰的主力戰場。
但是吧,相信咱國產車會在價格上繼續捲上天!而且也可以在其它地方建個配?壓個成本?

目前,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40%,這一新規讓安全從營銷口號變成技術剛需。
咱不光能開的更安心,也不用擔心車廠拿電池糊弄我們了……
至於你問我現在買車,還是等2026年7月1日後再買車?
如果你急著用車,有喜歡的車型,其實當前市場上的車也沒啥問題,基本上都遠超舊國標。
如果你對電池安全性有更高要求,可以等新標準實施後再購車。畢竟等等黨永遠不會輸!


以後不用擔心電池起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