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在研究怎麼讓 AI 更"懂我"。
不是說它不夠好,DeepSeek 的能力確實很強。但每次問它問題,總覺得少了點默契。
比如我想讓它幫我寫文案,要反覆強調"用輕鬆的語氣"、“別太正式”;讓它幫我整理資料,又得不斷提醒"重點關注這個領域"、“用行業術語”。
更要命的是,很多寫作任務的前置環節是資料查詢,而市面上搜尋能力強的 ChatBot 產品實在不多。想要跟 DeepSeek-R1 捏在一起,就更難找了。
每次對話都要重新設定上下文,說實話挺累的。尤其你乾的工作就是要跟 AI 交代大量前置背景知識的時候。
我就在想:要是有個辦法,讓它能記住我的偏好就好了。更進一步,如果能讓它自動帶入我的專業背景,理解我的說話方式…
起初,我把目光投向了 ChatBot 產品,但我發現,單純透過字首提示詞所帶來的定製化空間非常有限。AI 只是表演式的應付了你一下而已。
顯然,能傻瓜式做 AI 定製的雲平臺才是這份需求的最佳載體。
經過我的一番調研,我找到了一個省流 + 真香的產品——

我發現,百度智慧雲千帆大模型平臺,可以零程式碼做基於 DeepSeek 系列模型的二次開發、定製 AI 應用。完成這事兒的,就是這個千帆 AppBuilder。
傳送門:https://console.bce.baidu.com/ai_apaas/dialogHome
比如,我們可以在這上面,一句話建立一個 AI 應用。
我這裡輸入:
“建立一個用“優雅發瘋”的方式幫使用者釋放情緒的 AI 吐槽機器人”
不到 1 分鐘,建立完成——

點選進入應用後——

可以看到,模型的基本資訊,比如應用名稱、描述、角色指令都已經生成好了,右側可以直接對話測試。
就是這麼簡單,一句話搞定。
那 DeepSeek 用在哪兒了呢?別急,上面是玩具級體驗,下面才是基於 DeepSeek 進行深度 DIY 的高階開啟方式。
我們知道,一個牛逼的 AI,一定不止是跟你做離線對話。而是會自主思考、規劃、記憶、呼叫外部工具甚至知識庫來延展自身的能力。
這樣的 AI,我們常常稱為智慧體。
但,要捏出來一個自己眼中完美的智慧體,以前是一個技術活兒,你要寫程式碼、調 Prompt、甚至工程化的去搞 RAG 等。現在,這些 DIY 的門檻都沒了,千帆可以零程式碼幹這件事兒,重點是,全鏈路支援 DeepSeek 系列模型。

在應用配置頁面,從左到右有三個部分,分別是基礎設定、能力擴充套件、預覽與除錯。
-
基礎設定,就是設定這個智慧體應用背後的基座模型、引數、角色設定等資訊,完成核心構建; -
能力擴充套件,則可以理解成配置可呼叫的工具、知識庫等,用於延展 AI 的能力; -
預覽與除錯,則是幫助開發者做最終的效果迭代最佳化的。
下面來捏一個試試。
將 DeepSeek-R1 設定為規劃和問答模型
在模型設定頁,你可以設定規劃和問答背後使用的基座模型,這也是整個智慧體應用中最重要的兩個核心模型,一個用於任務規劃和工具選擇,一個用於生成最終回覆。

就像你要舉辦一場派對,需要有人負責策劃(規劃),有人負責具體執行(問答/回覆)。
規劃模型負責理解你的需求,制定詳細實施計劃,協調各個步驟;問答模型則彙總所有中間結果生成最終回覆。
與 Family 群裡的家人想法一致,我這裡都閉眼選 DeepSeek-R1 作為智慧體的規劃模型。

而如果為了更快速、低成本的回答,其實問答模型選用 DeepSeek-V3 或百度自研的 ERNIE 系列模型是更合適的,但我這裡也是選擇了無腦 R1。
讓智慧體整合百度 AI 搜尋的能力
如果需要精雕細琢應用,最核心也是玩法最多的配置都放在"能力擴充套件"裡,比如元件、知識庫、資料庫、記憶、語音對話這些功能。
這裡的元件,其實就可以理解為智慧體可呼叫的工具,是預先構建好的功能模組。
在千帆平臺上有一個龐大的元件廣場,包括 iRAG 圖片生成、文生影片、圖生影片等。

雖然琳琅滿目,但我這裡只對其中一個元件感興趣——
百度 AI 搜尋。

但凡搞過聯網能力智慧體的小夥伴,都深知搜尋能力對於 AI 表現的重要性。
而在搜尋這塊,如果你橫向摸底一下,會發現還是用百度搜索搭出來的智慧體表現更穩定…
更有意思的是,我發現竟然可以為元件單獨配置基座模型以及相關的引數——

這裡,我把百度 AI 搜尋元件果斷新增到了智慧體應用中。

於是,一個能透過百度 AI 搜尋即時訪問全網最新資訊資訊,由 DeepSeek-R1 驅動的兼具深度思考 + 回答能力的智慧體應用,就這樣 DIY 完成了。
來,我們除錯一下!
比如我問了一句——
claude3.7 要釋出了

相比裸奔的 DeepSeek 模型,是不是突然有一種一眼高階的感覺了。
在這裡,AI 回答之前,我們配置的 R1 模型先做了思維鏈推理,然後百度 AI 搜尋元件對 Claude-3.7 的資訊做了檢索和提煉,最後,R1 整合資訊完成最終回答。
此外,我發現「百度 AI 搜尋」竟然開放 API呼叫了,而且還放出了支持網頁、圖片、影片等多模態搜尋的 V2 版本。
API 介面文件:https://cloud.baidu.com/doc/AppBuilder/s/mm3fa3tlh

總之,我覺得百度這次下了狠心,把能上的搜尋手段都上去了,沒有一點含糊。
此外,iRAG 圖片生成元件,也是這次一起新上的。大模型不止在文字上胡說八道,在圖片生成上 YY 幻覺也是很常見。比如北京天壇,真實是 3 層建築,卻生成了 4 層。
百度自研了 iRAG 技術,就是為了解決影像生成的幻覺的。

百度搜索的多年積累,收錄了海量的可信圖片資源,這就是一個圖片“外掛”,大模型和這個外掛結合,在生成特定物品、特定人物以及特定人物與任意背景結合的影像時,幻覺會大大減少,尤其是廣告拍攝、營銷海報、商品展示、文旅海報、影視作品、漫畫插圖、連續畫本等一些專業領域。
與配置 AI 搜尋類似,要讓這個智慧體內建我的記憶、偏好以及一些我獨有的專業知識,我們可以在記憶和知識庫模組進行 DIY。
這裡就不一一演示了,大家可以自行嘗試。
開啟追問功能,用DeepSeek 生成聯想提問
你會經常在對話類產品看到一個功能,當一輪迴答結束後,最後會生成幾條使用者可能的追問問題。

我沒想到,千帆 AppBuilder 竟然把這個也給配置化了。
我們可以在配置頁面的「追問」功能塊中,將 DeepSeek 系列模型設定為追問生成模型。這裡 AI 根據對話內容自動生成的追加問題,不知道下一步怎麼提問時很方便。

加上這個後,瞬間感覺我的智慧體又高階了一些…
如果真的要仔細研究下千帆這個平臺,你會發現還有好多功能,這些功能只有實際做過產品研發的才知道有多香,比如支援上傳自己的知識庫和連線資料庫——

甚至可以進一步設定知識庫的檢索方式,定製化的非常細緻。

再比如,智慧體中還集成了數字人技術,語音播報、音色、形象都可以選擇或定製。

工作流配置
在千帆 AppBuilder 裡,除了建立會自主規劃任務的智慧體應用,我發現還可以搭建工作流 Agent。
區別是能嚴格按照人工編排的流程執行。在金融、醫療這種高風險場景裡,需要流程 100% 符合預設規則,還有審批、客服這種固定流程的場景,就得上工作流 Agent。

這裡,我體驗了一下,所有的大模型節點也都支援了 DeepSeek 模型。
看起來 DeepSeek 幾乎是無孔不入地被整合進整個千帆平臺,整個智慧體開發涉獵的各個環節都被 DeepSeek 加持賦能。
在千帆這裡,把 DeepSeek 深度思考、百度搜索、知識庫、數字人這些核心功能,像搭積木一樣攤開地給你用。
不是 DeepSeek 玩不起,而是 DIY 更有價效比。
突然覺得這次技術革命,可能真的觸達了地面。
技術上的領先性最終還是要落在真實的產品體驗中,我又去仔細瞭解下千帆大模型平臺,去年 9 月最新升級的 3.0 版本包括模型開發層、模型服務層、應用開發層,可以提供企業級一站式大模型與 AI 原生應用開發及服務。百度擁有全棧 AI 技術能力,從雲基礎設施、框架、模型到應用端到端最佳化,DeepSeek 這一波對百度智慧雲最利好,這也是為什麼能做到中國大模型產業落地規模第一,能源/政務/金融三大領域的中標王都是百度了。
那些擠在官網的人永遠不會懂,當技術門檻消失後,想象力才是最兇殘的生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