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ma衝刺2025年最大科技IPO!1300萬月活,2/3不是設計師,去年營收7.49億美元,連續兩季度盈利

全球每天數十億使用者在使用由 Figma 支援構建的 app、網站及數字介面,如 Google Maps 導航、Uber 打車、JetBlue 辦理航班、Netflix 觀看節目、Duolingo 學語言、Claude 問答、LinkedIn 建聯、Mercado Libre 購物與 Airbnb 訂住宿等。
這些數字產品背後,是一個個跨職能團隊在 Figma 平臺上的協作成果,包括設計師、開發者、產品經理、研究員、市場人員、文案與非設計使用者等。
根據 Figma 本週向 SEC 披露的資訊,2024 年營收為 7.49 億美元,同比增長 48%,2025 財年第一季度收入為 2.28 億美元,同比增長 46%。
在盈利能力方面, Figma 於 2023 年實現淨利潤 7.378 億美元,2024 年錄得淨虧損 7.321 億美元;但自 2024 年第一季度以來,已連續兩個季度實現盈利,分別為 1350 萬美元與 4490 萬美元。
Figma此次 IPO 融資額可能高達 15 億美元。如果 Figma 的 IPO 融資額達到或超過這一數字,其規模將追平甚至超過 CoreWeave,將成為 2025 年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科技 IPO。

從工具到生態的演化

Figma 成立於 2012 年,由 Dylan Field 與 Evan Wallace 創立於布朗大學在讀期間。彼時的設計流程嚴重依賴桌面工具,團隊協作效率低下。設計稿往往以“Draft_Final_V2_FINAL_v13”形式透過郵件傳遞,工作流極為分散。兩位創始人受到多人線上遊戲與 Google Docs、GitHub 協作理念啟發,嘗試將設計流程搬到瀏覽器中,透過 WebGL 實現高效能渲染,並用三年時間打磨產品,最終推出 Figma——首個將網頁可訪問性與桌面效能結合的瀏覽器原生設計工具。
儘管早期曾有設計師擔憂流程公開可能帶來“截止壓力”與“協作干擾”,但隨著更多團隊開始使用,Figma 所推動的“在同一檔案中即時協作”逐漸顯現出產出速度快、資源統一、流程標準化的優勢,也解決了設計流程中“唯一可信版本”的長期難題。
今天,Figma 所推動的開放性與可訪問性已成為行業預設。這場由設計驅動的工作方式革新,正在跨團隊、跨工具、跨地域、跨行業中持續擴散,深刻改變軟體產品的構建與交付方式。
伴隨協作方式的變化,Figma 平臺正從單一設計工具拓展為覆蓋“構思到釋出”全過程的產品開發系統。平臺原生於瀏覽器,當前支援從頭腦風暴(Ideate)、視覺化(Visualize)、構建(Build)、到交付(Ship)的完整流程,並由 AI 元件 Figma Make 貫穿其間。
Figma 表示,過去四年共推出七款新產品,顯著增強了平臺的端到端能力。截至 2025 年 Q1,已有 76% 客戶使用兩款或以上產品,平臺在多角色、多流程中的滲透能力持續增強。
Figma 正將 AI 深度嵌入產品流程,以提升效率。目前平臺支援透過自然語言提示生成可編輯介面、自動重新命名圖層、總結便籤等功能。
最具代表性的 AI 功能 Figma Make,支援使用者透過提示快速生成可互動原型,並可結合現有設計元件。該功能目前基於通用大模型,未來 Figma 計劃加大自研模型投入。
社群生態是平臺擴充套件的另一核心引擎。截至目前,Figma 社群已釋出逾 25 萬資源模組與 1 萬多個外掛和 widget,用於擴充套件介面能力、加速設計流程。同時開放 API 介面,鼓勵開發者構建自定義工具。
Figma 不只是一個介面設計工具,其真正目標是幫助團隊把想法變為軟體。儘管社群使用者以各種方式推動了 Figma 的演化,其核心仍是圍繞“想法如何落地為產品”這一主線展開
平臺完整支援以下四個關鍵階段:
  • Ideate and Align:團隊成員圍繞某一問題或目標,開展頭腦風暴與方向對齊,共同探索可行解法;
  • Visualize:設計師、產品經理與其他協作者將想法以不同保真度的方式視覺化,逐步形成產品的整體體驗結構;
  • Build:設計與視覺化成果轉化為程式碼,主要由開發者完成,並達到可交付狀態
  • Ship:產品正式釋出進入使用者手中,並結合市場反饋持續迭代最佳化,形成學習與更新的閉環。
這一流程圖呈現了 Figma 如何構建平臺支撐“從創意到產品”的完整路徑。平臺強調,這一流程並非線性推進,而是隨著角色邊界的模糊與 AI 的加入變得更為協同動態。
在大客戶拓展上,Figma 建立起一支全球銷售團隊,結合解決方案顧問與開發者佈道師,將產品深入對映到使用者具體業務場景中。 Figma 強調,其直銷路徑“協作為先”,常由已有內部產品支持者推動,銷售團隊再配合技術專家介入,推動從產品試用向組織級部署的躍遷。2024 年與 2025 年 Q1,約 70% 的 Figma 總收入來自這類 Organization 與 Enterprise 客戶。
Figma 還高度重視客戶支援能力,建立全球響應體系,為付費客戶提供多語種服務,支援透過 AI 工具快速響應問題。在高管層面,Figma 鼓勵包括 CEO 在內的管理團隊直接參與社群與客戶反饋互動,強化對使用者真實需求的理解與響應能力。
在生態構建上, Figma 與多家大型平臺與工具深度整合,包括 Atlassian、Zoom、Notion、Linear、GitHub、VS Code 與 Storybook 等,形成“嵌入式協作網路”。Apple、Google Material Design 等也透過 Figma 接入其設計資源體系,助力使用者原生使用。
教育市場方面,Figma 延續開放策略:Professional 計劃對全球教育機構、學生長期免費,Organization 計劃也向 K12 學校免費開放,旨在構建下一代產品設計者的成長路徑。

Figma 的商業模式

截至 2025 年 5 月,Figma 內部研究發現,超過半數的非設計職能使用者已在日常工作中花費大量時間參與到視覺探索與使用者路徑圖繪製等設計相關環節。 這進一步印證了 Figma 正在成為跨職能團隊共同參與數字產品創造的通用協作平臺。
隨著更多流程被納入平臺,其產品也在不斷推陳出新,併成功實現商業化,讓更多的產品開發階段在瀏覽器中完成一體化交付。
Figma 的商業模式採用基於“座席”(seat)的訂閱制,按年或按月計費,服務物件覆蓋從自由職業者到《財富》500 強產品團隊的全譜系使用者。產品按功能分層,座席按角色細分,形成靈活組合。其核心目標是:適配不同組織規模、行業、職能的協作場景,推動平臺滲透廣度與深度雙向擴張。
為滿足不同使用者的獲取路徑,Figma 提供了兩種銷售方式:
  • 自動化自助流程:透過 Figma.com 線上完成註冊與購買,配合有機與付費渠道進行市場推廣
  • 直銷路徑:與企業客戶合作開設賬戶、完成升級、推動多團隊部署
產品訂閱方案(Plans) 依據使用場景和團隊規模分為四檔:
  • Starter(免費版):適合個人專案,作為設計與協作工具的初始體驗路徑
  • Professional:面向個人或小型團隊,提供無限專案數與設計庫支援
  • Organization:支援跨團隊協作,聚焦於大型企業的統一管理與安全性
  • Enterprise:適用於多產品/多品牌組織,支援定製工作區、自動化設計系統管理、合規控制等功能
此外,Figma 也計劃推出更多基於功能使用、外掛增購或限量使用的彈性計費模型, 以拓展除訂閱外的收入來源;該部分收入的可預測性相對較低,但更契合使用者使用路徑,能進一步提升平臺商業轉化效率。
Figma 指出,許多最初使用 Starter 或 Professional 套餐的使用者,隨著團隊壯大與需求升級,最終轉化為 Organization 或 Enterprise 客戶。
2024 全年與 2025 年第一季度,Organization 與 Enterprise 客戶中約有 70% 的賬戶最早來源於 Professional 使用者。

Figma 的未來機會

Figma 指出,自 2012 年創立以來,全球軟體產出量出現爆炸性增長。據 Gartner 預測,2025 年全球軟體支出將超過 1.2 萬億美元;IDC 亦預計,到 2028 年,全球將新增超過 10 億款應用程式
Figma 表示,自己作為設計與產品開發的記錄系統(system of record),正站在這波增長的關鍵節點上。
根據 IDC 最新研究,當前 Figma 可服務的 TAM 為 330 億美元,涵蓋全球所有參與產品開發流程、涉及設計環節的勞動者群體。該估算基於其內部使用者資料及 IDC 關於設計相關從業人口的建模研究,並預計到 2029 年,這一群體總數將達 1.44 億人。
Figma 強調,軟體的廣泛爆發意味著企業愈發需要透過設計建立差異化優勢。“在今天,設計與品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透過 AI 嵌入與新一代互動介面創新(例如真正的 AI-native 體驗),未來技術進步將在“好設計”中找到最大釋放路徑。
據披露,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止季度,Figma 月活躍使用者超過 1300 萬,其中約三分之二為非設計師。使用者在平臺上共同構想創意、協作探索、構建願景、實現概念視覺化,並將設計轉化為程式碼產品,整個流程均在一個連線式、AI 驅動的瀏覽器平臺中完成,全球合作者可透過連結直接訪問。
就像 Figma 所解釋的,平臺聚焦軟體全生命週期的創作流程 ——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或感受,而是決定品牌與 Figma 差異化的核心能力,AI 時代審美顯得更加重要了
除了Figma之外,近期我們也接觸了一系列專注創新的 AI 及 SaaS 公司。在業務產品推陳出新的同時,他們大多也面臨金融支付方面的難題——例如階梯式套餐訂閱管理、計費賬單管理、跨境收付款等。
為此,我們聯合了領先的全球支付及金融平臺Airwallex 空中雲匯為企業疏解困境。Airwallex Billing的訂閱管理和計費賬單管理產品,全面支援從複雜的用量計費模式到簡單的訂閱管理,相關權益領取請微信聯絡 jiangtian26,備註「支付權益」,為大家安排對接。
✦ 精選內容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