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關乎數百萬人基本生存權益的法律對決正在美國上演。本週一,以紐約州為首的二十個州及華盛頓特區聯合向羅德島聯邦地區法院提起訴訟,試圖阻止特朗普政府近期出臺的一項政策——該政策將切斷無證移民(不僅僅是非法移民)獲得多項聯邦資助的公共服務,包括心理健康治療、住房援助和緊急食品救濟等關鍵社會保障。這場訴訟不僅關乎移民權益,更揭示了聯邦與州政府在公共福利理念上的深刻分歧。

政策突變

爭議的核心在於特朗普政府對1996年《個人責任與工作機會協調法》的重新解讀。自克林頓政府以來,聯邦法律雖禁止無證移民享受部分福利(如食品券),但在醫療、教育等領域的執行相對寬鬆。然而,今年7月10日,衛生與公眾服務部、教育部、勞工部和司法部聯合釋出新規,大幅收緊限制,要求各州在提供聯邦資助的服務前核查移民身份。
紐約州總檢察長萊蒂蒂亞·詹姆斯在宣告中指出:"幾十年來,我們的醫療、教育和社會支援體系向所有有需要的人開放,無論他們的身份如何。這些系統之所以有效,正是因為它們易於獲取、充滿同情心。而現在,聯邦政府一夜之間摧毀了這一基礎。"
各州在訴訟中強調,新政不僅違反行政程式,更在現實中難以執行。許多社會服務專案原本設計為"無門檻"援助,如24小時心理危機熱線、吸毒過量急救站和無家可歸者收容所,根本無法在緊急情況下核查身份。紐約州衛生專員詹姆斯·麥克唐納警告,社群衛生中心若被迫拒接無證移民,將面臨資金斷裂,而合法移民也可能因恐懼而遠離醫療系統,導致公共健康危機。
"想象一下,一個無家可歸的母親帶著發燒的孩子來到診所,卻被要求先證明自己的移民身份,"麥克唐納寫道,"她可能轉身離開,而疾病將在社群蔓延。"





現實困境

特朗普政府認為,新政只是填補法律漏洞,確保福利資源流向合法居民。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小羅伯特·F·肯尼迪堅稱:"長久以來,納稅人的錢被用來鼓勵非法移民。今天的行動恢復了法治,保護了美國人民的資源。"
但原告州認為,聯邦政府既未評估政策對各州的財政衝擊,也未考慮可能引發的社會成本。例如,紐約市估計,僅住房援助一項就可能損失數千萬美元聯邦資金,而被迫關閉的收容所將加劇街頭露宿問題。更深遠的影響在於,依賴聯邦補貼的"開端計劃"(幼兒教育)和非營利診所一旦縮水,低收入社群——無論移民還是公民——都將受害。
本案的法律焦點在於聯邦政府是否遵循了《行政程式法》要求的規則制定流程。各州指控新政未經充分公示和公眾評議,屬於"武斷且反覆無常"的行政行為。同時,訴訟也試圖挑戰聯邦政府對社會福利的狹義定義,認為醫療、食品和住房援助應屬基本人權,而非可隨意剝奪的"特權"。
若法院支援各州訴求,新政可能被永久叫停;反之,各州將被迫調整社會服務體系,甚至自籌資金填補缺口。無論結果如何,這場訴訟都將成為美國移民政策史上的關鍵一役,其影響遠超法庭,直抵無數家庭的門檻。
在這場法律戰的背後,是一個更根本的問題:一個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否該以移民身份畫線?當聯邦政府高舉"法治"大旗收緊福利時,州政府則堅守"不拋棄任何人"的治理哲學。兩者的碰撞不僅關乎法律條文,更折射出美國社會對包容與邊界的永恆辯論。而最終承受這一政策重量的,將是那些最脆弱的人——無論他們是否擁有合法的身份證明。
https://gothamist.com/news/ny-sues-to-block-ban-on-safety-net-services-for-undocumented-migrants





點選上方標題閱讀推薦文章 ▲
投稿請加微信ID: usa001888,說明投稿內容。投稿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此文由【大紐約生活網 】獨家約稿、創作,此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如果此文由本網獨家整理編輯,取自網路的圖片屬於原作者。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或立場。編輯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作品來自網際網路,如涉侵權,請聯絡刪除。微訊號:Greater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