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有隻火了150年的英國兔子,背後竟是個傳奇女子?

.
01
Hello姐妹們,
今天又是寫文寫成連續劇的糖糖媽。
我上週末帶孩子在湖區“拉練”,有點遺憾地表示那裡最廣為人知的溫德米爾已經太“網紅”了,失掉了人與自然同呼吸的靈魂。
然而,它能讓全世界遊客都趨之若鶩,正因為在自然之外,這裡還有一個靈魂人物——彼得兔。
溫德米爾真是遍地都有彼得兔商店。
遊客們總要收上一兩件紀念幣才心滿意足。
這隻穿著藍外套、兩隻前爪總搓在一起的英國小兔子,完全可以稱作“全球大明星”。
據統計,全球每賣出10本童書,就有一本屬於《彼得兔的故事》!
即使你小時候沒見過它,你孩子的書架上很可能也躺著一本。
如今彼得兔從繪本跨界到瓷器、餐具、毛絨玩具、動畫片,甚至倫敦地鐵都有聯名款。
風靡百年,它不只是一隻兔子,更是無數人童年的第一位“溫柔叛逆者”。
但在這個小兔子背後,有一個比童話更傳奇的真實故事,關於它的作者波特小姐(Beatrix Potter)。
一位富家千金、心碎戀人、自然科學家,以及英國最具影響力的童書作家之一。
今天,就讓我們在湖區的風吹草動之間,重新認識這位改變了英國文學和山水的奇女子。
02
.
出身名門
卻不安於世俗指令碼
波特小姐出生在1866年的倫敦,家庭背景相當體面。
父親是律師,母親則是富商之女。
家境優渥,典型的維多利亞式中產之家。
這是1877年波特小姐和父母的合影
她從小由家庭教師教育,能讀拉丁文、畫精細植物畫,是真正的“私塾培養+藝術少女”。
她從小就熱愛自然,家中養了一堆小動物:
青蛙、刺蝟、蠑螈、蝙蝠,甚至有一隻養在口袋裡的兔子。
而那個日後家喻戶曉的“彼得兔”最早的原型,其實是波特小姐27歲那年寫給家庭教師孩子的一封信。
信裡畫了一隻不聽話的小兔子,闖進農夫麥格雷戈的菜園偷胡蘿蔔,最後連衣服都落在了園子裡。
她把這封圖文並茂的信留了底稿,幾年後,擴寫成《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一齣版就轟動全英!
有趣的是,當時沒有出版社願意出這本小書,她乾脆自費印刷了250本。
誰知道這書太受歡迎,第二年就有各家出版社主動找上門來,正式出版後一炮而紅。
第一版《彼得兔的故事》
從此,“彼得兔宇宙”開啟。
她筆下的動物們——兔子、老鼠、鴨子、貓、青蛙,全都穿著小背心小圍裙,講的是生活裡的溫柔瑣事、冒險與教訓,卻從不說教。
從最初的繪本到如今的動畫電影
她的作品累計銷量超過2億冊,翻譯成45種語言,成為全世界兒童的啟蒙繪本。
彼得兔也成了孩子們眼中的大明星。

.
她的人生
比童話更虐心也更堅強
波特小姐的文字那麼溫柔,可能是因為她自己走過最傷的路。
她三十多歲時,第一次墜入愛河。
愛上的不是名流權貴,而是出版社的年輕編輯諾曼·沃恩(Norman Warne),一個出身中產、工作勤懇的“窮小子”。
父母反對這門婚事,說他“配不上你”。
但也沒有強行阻止,只是提出折中方案:“你們先分開一年,如果感情還在,就結婚。”
可就在一年後,她赴蘇格蘭寫作歸來時,卻收到了一個噩耗——諾曼已經因白血病去世,年僅37歲。
那個夏天,波特小姐心碎不堪,獨自一人來到湖區療傷。
電影《波特小姐》劇照
她第一次見到溫德米爾湖的清晨,是在霧中。
湖面像絲綢,群山圍繞,空氣清澈如洗。
她在這裡買下一間農舍,從城市隱退,開始寫作、畫畫、養羊,也第一次真正成為“她自己”。
湖區不是逃亡地
而是重啟人生
幾年後,她與一位湖區當地律師威廉·希利斯(William Heelis)相識相戀。
這一次,父母終於點頭。
兩人婚後也確實感情篤深。
婚後,他們沒有孩子,但共同投入到湖區的自然保護事業中。
她一手買下15座農場、4000多英畝土地。
親自研究土壤、管理牧場、參與保護土生土長的赫德維克羊種群,是英國最早一批真正意義上的“環境守護人”。
不是文藝女青年嗎?
為什麼這麼“跨界”呢?
大家肯定想不到,她在成為童書作家之前,其實就是一位素人科學家。
後人介紹波特小姐科學成就的繪本
她尤其擅長畫真菌!
對,就是蘑菇、黴菌、孢子那些東西。
她在顯微鏡下觀察真菌的繁殖過程,繪製了大量精準細膩的水彩圖,水平之高,連專業學者都歎服。
這些都是她手繪,後人只是還原了清晰度
她還曾提出一種叫裂殖孢子的繁殖方式,在當時屬於相當前沿的研究。
1900年,她把自己的研究論文投給了英國皇家植物學會(Linnean Society),但因為女性身份,在當時的學術圈根本無法親自出席會議、彙報成果,論文也被擱置多年。
可厲害的是,後來科學家證實:
她的研究方向和結論基本是對的!
其中某些菌類甚至是她第一個發現並繪製的。
她的真菌畫作如今被藏於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是生物學研究的寶貴資料。
所以,彼得兔的媽媽,不只是會講故事的童話作者,還是一位差點改變科學史的女子。
她晚年把這片土地和所有版權收益全部捐贈給了英國國家信託(National Trust)。
咱們今天在湖區看到的大片山林、牧場沒有變成房地產開發專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她當年的遠見。
她曾說過一句話:
“我希望這片土地,能永遠屬於大自然,而不是屬於那些貪婪的人。”
03
.
  沒有“彼得兔IP”
湖區也許早已淪陷
諷刺又宿命的是,波特小姐生前最反感溫德米爾過度商業化。
她希望它永遠寧靜、自然、真實。
可如今的溫德米爾,正是“彼得兔”成就了最大的網紅現場。
滿街的紀念品店、動畫片播放廳、拍照打卡點,連星巴克門口都能看到兔耳朵。
但這未必是悲劇。
因為也正是這些“粉絲經濟”,讓更多人開始關心環保、走進鄉村、欣賞英國的“慢”。
我猜,波特小姐自己大概也會一邊皺眉頭,一邊嘴角微翹吧?
不是每一隻兔子
都能跳出田園,跳進傳奇
遊客們喜歡湖區,常常是奔著美景、美照和彼得兔而去。
但只有讀懂波特小姐,才算真正理解了溫德米爾的核心。
一個十九世紀的女子,可以愛人、失去、再愛,可以畫畫、寫書、養羊、捍衛山林。
她在自己的人生裡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自主選擇”——這才是真正值得紀念的童話。
今天的Windermere,確實有點“網紅”了。
但如果你在一個清晨,走在湖邊林間小路,看著薄霧散開的山谷,或許會突然明白:
那隻藍色小兔子的背後,其實藏著一顆曾深深愛過、失落過、但從未妥協過的靈魂。
希望你們喜歡聽糖糖媽講故事。
如果你也被波特小姐所打動,就轉發給你身邊那個心裡住著一隻“彼得兔”的人吧。❤️
1
END
1
正在團

法國專業SPA護髮溫莎森林
洗髮水+精油+發膜效果絕絕子!

四年返團八次的芬蘭LUMENE
“好用不貴”就是王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