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一隻穿著藍色夾克的頑皮兔子闖進了英國童書的世界,從此改變了圖書的歷史。它的名字叫彼得兔(Peter Rabbit),而它的創造者——碧雅翠絲·波特(Beatrix Potter),則用一支筆和一顆敏銳的心,在男性主導的維多利亞時代,為自己開闢出了一條嶄新的路。
她不僅是童話作家,更是一位科學家、自然保護主義者和成功的農場主。在那個女性被期待“相夫教子”的年代,波特小姐用她的才華、倔強和商業頭腦,證明了女性可以擁有自己的事業、財產和獨立人生。讓我們走近這位傳奇女性,看她如何用一隻兔子,撬動整個時代的性別偏見。
點選圖片,一鍵下單

波特小姐與彼得兔的誕生


波特小姐的一生大部分處在英國最鼎盛的維多利亞時代,後面她經歷了被認為是“黃金時代尾聲”的愛德華時代,接著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最後於1943年去世,享年77歲。她在1913年(47歲)與英國湖區的一位律師希利斯先生結婚,也更願意人們稱她為“希利斯夫人”。但她是以“波特小姐”而聞名的,這一名稱已被融入廣泛的公眾認可與公眾記憶之中,所以直到今天,人們更願意稱她為波特小姐。

波特小姐出生於倫敦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她雖然沒有正式上過學,但在家裡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在語言、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都表現出驚人的才華。如果當時的科研環境不是那麼歧視女性的話,波特小姐可能首先會成為一位植物學家。她的一項菌類發現領先德國植物學家12年,但僅僅因為性別原因,英國皇家植物研究院完全忽視了她提交的論文,他們在100多年後還正式為此公開道歉。

電影《波特小姐》劇照
波特小姐後來轉向為孩子創作圖畫書,一方面確實是基於對兒童的熱愛,另一方面也是為謀求更大的自我表達空間,並且透過增加個人收入來獲取更多行動自由。要知道,在那個年代想成為一名有成就、能自由表達的獨立女性非常不易。
從圖畫書發展史的角度看,波特小姐一開始並沒有要創作一本“開山之作”的野心。但她從小就深深得益於最優質的童書環境的薰陶,維多利亞時代的童書插畫三傑沃爾特·克蘭、凱特·格林納威和倫道夫·凱迪克的作品陪伴她長大,她的父親還收藏過凱迪克的一些原畫。她也曾說過,如果這輩子曾想過要模仿什麼人畫畫,那就只有凱迪克了。她從沒有自信畫人物能畫得如凱迪克那般好,但要論畫自然風景、動物和植物,她應該已經超越了這位前輩。誰讓她還是一位業餘植物學家呢。後世的評論者曾感嘆,在圖畫書世界裡,文學趣味結合藝術趣味,同時兼顧科學嚴謹方面,還沒有人達到過波特小姐這樣的高度。

電影《波特小姐》劇照
雖說《彼得兔的故事》正式出版於1902年,但波特小姐的創作嘗試至晚始於19世紀90年代早期。她一開始是想靠畫賀卡換點私房錢的,這便是《三隻小老鼠》這類作品的來歷。她也嘗試畫過童書插畫,雖然沒有出版過,但畫類似《雷木斯大叔講故事》中的兔子故事,應該讓她獲得過不少啟發。她筆下調皮可愛的兔子,通常也是莽撞、自大的,換個角度看,也可以說是勇敢、無畏的,就像彼得兔和小本傑明兔那樣。

她還有一個很可貴的習慣,從律師兼業餘攝影家的父親身上繼承而來,就是直接寫信給熟識的小朋友,講講旅行見聞或在大自然中的觀察見聞。當然,為了逗孩子高興,波特小姐會用童話的方式來講,而且隨手畫上圖,圖文協同敘述。這種圖文信件很受小朋友歡迎,他們收到信後,請媽媽讀信中的文字,自己看著畫面,如此構成了完整的故事。

《彼得兔的故事》最初就是1893年9月4日波特小姐在蘇格蘭的一個度假農莊裡,寫給5歲男孩諾埃爾的一封信。他母親安妮·莫爾曾經是波特小姐的德語教師,後來兩人成了閨蜜。第二天,波特小姐還寫了一封信給諾埃爾的弟弟埃裡克,講一隻會釣魚的青蛙的故事,這個故事後來改編成1906年出版的《青蛙先生釣魚的故事》。正是因為收到這種信的孩子們太喜歡了,他們的媽媽建議波特小姐將信中的故事改編成書。
不過一開始,沒有一家出版社願意接受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女子的投稿。波特小姐就用自己的私房錢,在1901年聖誕節自費印製了幾百本黑白版圖書,居然在親朋好友的小範圍內賣得不錯,連寫福爾摩斯探案故事的柯南道爾都買了兩本。這引起了沃恩出版公司的注意,終於在剛出道的年輕編輯諾曼·沃恩的熱心張羅下,第一本彩印版的《彼得兔的故事》於1902年出版了。這本書出人意料地大獲成功,成功到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很快就出現了盜版。

電影《波特小姐》劇照

《彼得兔全集》的創作階段


1902—1905年,是波特小姐創作的第一個階段,差不多一年出兩本。《彼得兔的故事》《松鼠小堅果的故事》《格洛斯特的裁縫》《兔子小本傑明的故事》等,都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個階段,波特小姐與編輯諾曼·沃恩在親密合作的過程中情愫漸生,私下的交往也日漸增多。諾曼在創作過程中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幫助,比如《兩隻壞老鼠的故事》中的玩具屋,其原型就是諾曼親手做的。儘管波特小姐的父母極力反對,兩人還是訂下了婚約。很可惜的是,這位堪稱天才的童書編輯在1905年8月突然死於惡性貧血,這對波特小姐來說如同晴天霹靂。諾曼·沃恩送給她的婚戒,波特小姐還一直戴著,甚至戴到她與希利斯先生結婚之後,最後是在地裡幹農活兒時不慎丟失了。

電影《波特小姐》劇照
1906—1912年,是波特小姐創作的第二個階段。為了從精神低谷中走出來,也在某種程度上逃離她很不喜歡的倫敦,她在1905年以相當貴的價格,迫不及待地買下了英國湖區的丘頂農場,之後每年有一多半的時間泡在那裡,一邊學習經營農場(包括親自幹農活兒),一邊搞創作。

電影《波特小姐》劇照
她在這個階段痴迷地工作,一來是為了療愈情感上的痛苦,二來是為了掙更多的錢,買更多的農場,養更多的赫德威克綿羊。因為波特小姐有一個信念,即透過經營這些農場並牧羊,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護湖區當地的生態環境,留住那片她最愛的美景。後來,她在去世時,將自己名下所有的農場都捐給了致力於保護環境的國民信託組織。她並不想佔有湖區的美景,只想能與更多人分享而已。
這一階段,她的絕大多數作品與湖區美景和農場環境有關。如果你現在帶著《彼得兔全集》跑去湖區旅行,還能找到畫面中許多熟悉的場景。比方說,小貓湯姆和他的姐妹們玩耍的花園和村舍,還原封不動地留在丘頂農場。而在《鴨媽媽傑米瑪的故事》中,牧羊犬凱普召集兩隻小獵狐犬的那個酒館還在運營,至於店名“Tower Bank Arms”的意思,我請教過店員,大概可直譯為“塔坡徽章”。

電影《波特小姐》劇照
1913—1922年,是波特小姐創作的第三個階段。隨著她在湖區擁有了更多農場和綿羊,她的關注重心已經轉移到農牧經營方面。她憑藉自己的科學頭腦和環保熱情,漸漸成為湖區頂級的農牧達人,到去世前還被選舉為當地牧羊協會的會長,是那個協會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會長。另外,她臨近50歲時,視力漸漸退化,也很難像年輕時那樣畫出極細緻的小水彩畫了。

波特小姐照片
1913年,她與經常幫助自己購買新農場的希利斯律師結了婚,兩人在熱愛湖區美景並致力於保護環境方面心意相通—希利斯也將兩人共有的所有農場都捐贈給了國民信託組織。兩人傾心相愛,波特小姐再次扛住父母的強烈反對與希利斯結婚,然後永久搬離了倫敦肯辛頓花園附近的豪宅,如願定居於她深愛的湖區鄉村。希利斯後來比妻子晚兩年去世。

電影《波特小姐》劇照
1923年之後,是波特小姐的創作尾聲。她原本已打算完全放棄創作了,但美國圖書館員和出版商的極力邀約,再次點燃了她的創作熱情。《小豬魯濱遜的故事》和沒有收入此版全集的《精靈大篷車》,都是先在美國出版的。


《彼得兔全集》的閱讀價值


首先,請記住這一點,波特小姐創作的大多數作品,起初都是送給特定小孩的禮物。她並沒有指望孩子自己能完全讀懂文字,而是邀請他們看著圖畫,讓父母念文字給他們聽。這也漸漸成了圖畫書最常見的讀法。基於這一點,你會發現《彼得兔全集》中的作品適讀年齡的跨度很大。而翻譯名宿任溶溶先生的譯筆,以幽默、活潑、童趣見長,作為可朗讀的文字也是上佳之選。

即使對於當今的成年讀者,波特小姐留下的這些作品也極具欣賞價值。波特小姐不僅在文學與繪畫藝術方面達到了很高的造詣,她還是一位業餘的植物學家,也是非常熱誠的且很有辦法的環保主義者。因為她的努力,英國湖區完好保持著150年前的生態。她熱愛人類,也熱愛動物,迷戀大自然,擅長用童話來表達這種熱愛。喜歡那些童話的讀者,很難不被她感染。而在圖畫書世界,她也樹立了一個標準,就是圖畫的表現力和敘事能力絲毫不遜色於講故事的文字。所以直到今天,波特小姐的作品仍然可以擺在書架上最值得讀的作品那一排。

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話,還可以找機會去英國湖區看一看,看看波特小姐在那裡的農場,看看那裡的湖光山色,看看那裡的小兔子,還有各種小動物、花花草草。你就會知道彼得兔的奇妙世界其實是非常真實的,它就是這個世界美麗得近乎完美的一個角落,值得一直保留下去,也值得一直存在於我們的心中。

好書推薦


彼得兔的故事全集(刷邊版)
作者:【英】畢翠克斯·波特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團購價:79元(原價168元)

點選圖片,一鍵下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