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郵報》7月2日報道,一名男子成為新州首例感染澳洲蝙蝠狂犬病的確診病例,目前情況危急,當局釋出嚴厲警告。

這名50多歲的男子來自新州北部,目前已被送往醫院救治,情況危急。
新州衛生廳敦促民眾避免接觸或處理蝙蝠,因為它們可能傳播這種潛在致命的病毒。
新州衛生廳的Keira Glasgow表示,當被蝙蝠咬或抓傷時,其唾液中的病毒會進入人體,被感染的蝙蝠就會將狂犬病毒傳染給人類。
“這是一個非常悲慘的情況,這名男子幾個月前被蝙蝠咬傷,受傷後接受了治療。”

(圖片來源:《每日郵報》)
“正在進行進一步的調查,以瞭解是否存在其它暴露或因素。”
“據我們所知,在2024年,有118人被蝙蝠咬傷後需要接受醫療評估,但這是新州首例確診病例,也是全澳的第4例。”
“這種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情況非常罕見,但一旦被感染蝙蝠抓傷或咬傷的人出現了狂犬病毒的症狀,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
Glasgow敦促人們假設澳洲的所有蝙蝠都可能攜帶狂犬病毒,並稱只有受過訓練、受保護和接種過疫苗的野生動物飼養員才能與蝙蝠接觸。
如果被蝙蝠咬傷或抓傷,必須立即進行緊急醫療評估。
該部門表示:“需要立即使用肥皂水徹底清洗傷口15分鐘,然後塗抹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抗菌劑,
如碘伏,並等待其自然乾燥,之後還需接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的治療。”

(圖片來源:《每日郵報》)
澳洲蝙蝠狂犬病毒與狂犬病毒關係密切,這種病毒已在飛狐、果蝠和食蟲微型蝙蝠等物種中被發現。
因工作、志願服務或娛樂活動而與蝙蝠有密切接觸的人群最容易感染這種病毒。
蝙蝠處理人員和照料者、獸醫、野生動物管理人員、洞穴探險者和電力線路工人都被建議接種預防疫苗。
接觸過可能受感染的蝙蝠的人應先用肥皂水徹底清洗傷口至少15分鐘。
然後塗抹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抗菌劑,如碘伏或乙醇,並儘快就醫。
可以透過檢測血液、腦脊液、皮膚或神經組織來確診,但目前尚無已知的有效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