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掉1萬個“鐵飯碗”!這座一線城市,對公務員動手了

"東昇西降"真要來了?3月大會、川寶出招,對普通人有啥影響?房/股/匯/黃魚如何破局?速速預約,鎖定嚴九元本週四晚直播間,一起互動答疑~
作者 | 布語
香港,突然猛砸“鐵飯碗”。
近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佈:為應對財政赤字,所有行政、立法、司法機關及區議會的全體人員將統一實施凍薪政策,包括特首李家超。
此外,2026-2028年香港政府將每年削減2%的職位,預計將有1萬個“鐵飯碗”被裁減。
這兩個大動作,讓人相當意外。
要知道,港府薪酬體系非常成熟,過去10年間除了口罩嚴峻那兩年,公務員每年都會按一定幅度加薪。如今官宣動薪,很不尋常。
比起凍薪,縮編的操作,就更為罕見了迴歸28年來,港府除了在1999年提出用“合同制”取代“終身僱傭制”外,從未對公務員編制進行過大規模調整。縮減1萬名編制,大致相當於全港公務員實際在編人數的5.7%
一向以“高薪養廉”著稱、公務員待遇優厚的港府,為何突然痛下決心,砸起了“鐵飯碗”?
一直在努力向科創中心轉型升級的香港,堅決隊伍“瘦身”的背後,是怎樣的突圍急迫感?
仔細剖析會發現,港島的舉動看似突然,其實也是時代潮水的一個縮影。
猛砸“鐵飯碗”的直接原因,是財大氣粗的港府,也要開始過緊日子了。
香港今年的預算案顯示,港府本財年赤字為872億港元,遠高於去年2月時政府預測的481億。財政收支,已經連續五年出現高額赤字。
過去這幾年,香港經濟的四大支柱(金融、旅遊零售、房地產、貿易)裡,旅遊零售業和房地產受到衝擊明顯,至今還處於“術後恢復期”。
比如旅遊零售,2024年全年訪港客大幅反彈了 30.9% ,但是全年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卻下跌7.3%,其中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跌幅明顯。不少遊客傾向於“窮遊”,加上港人開始北上消費,香港消費市場並沒有迎來複蘇。
香港近年來零售總額增速變化(來源:香港貿易發展局)
房地產就更難受,算是徹底崩了。雖然港府在去年初“全面撤辣”——買賣房產不再繳付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但一套組合拳下來,房價還是“跌跌不休”,已經回到了2016年的水平。
房子不好賣,土地收入也在下降。2024年,香港的地價總收入僅為100.88億元,還不到年度定下的330億賣地目標的三分之一。與土地交易相關的印花稅、利得稅等也受到影響。
然而,在財政收入減少的情況下,港府這幾年還投入了大量資金,主要用於社會福利方面,給市民們發錢、減稅。
比如2020年,港府就向18歲或以上的永久性居民每人派發1萬港元,僅這一項就花了710億港元。
連續“入不敷出”後,特區政府在盈餘高峰期的1.2萬億元儲備,已下降至2024年10月底的不足6000億元,僅大約能支撐八個月的政府開支。
按照目前的赤字規模,港府有可能會在6-7年內就消耗掉全部的家底,情況開始變得嚴峻了。
正因如此,港府在新一年的財政預算中,提出了要實施“強化財政整合計劃”開源節流:
機場離境稅由目前的每位乘客120港元增至200港元;
獲批申請的簽證費用則由本來統一收費230元,按入境證逗留期限長短上調至600港元或1300港元;
另外,政府還會檢視各政府隧道及主幹道的收費和交通違例罰款,研究向由陸路邊境管制站離境的私家車徵收邊境建設費等;
……
不過,港府重磅的操作,還是在節約開支方面。新預算案提出了一個目標:在2027-2028財年,政府經常性開支要累計減幅7%,累計減少273億元。
很多公務員突然發現,這“節流”的第一刀就砍到了自己身上。
事實上,香港公務員的“蛋糕”,也該動一動了。
要知道,香港幾乎是全球公務員待遇最好的地方。根據公開資訊,香港公務員薪資體系共設有0-49共50個等級:
34到49級的高層公務員,月薪在79930到142840港元之間
10到33級的中層公務員,月薪在25815到79135港元之間;
0到9級的低層公務員,月薪在13860到24380港元之間;
就算是最低層級的公務員,收入也能和香港的收入中位數(21500港元)相當。而香港工資最高的公務員,是行政長官李家超。港媒披露過資訊:月薪近47萬港幣。這個收入比美國總統還高,僅次於新加坡總理。
香港公務員不僅收入高,各種津貼、福利也多,包括住房、醫療、教育等,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樣的高工資、高福利,和政府一貫的“高薪養廉”策略有關。
簡單來說,就是透過高薪吸引和留住高素質人才,減少公務員腐敗的動機,讓整個政府能夠保持高效運轉。香港過去經濟的繁榮,離不開一個專業的政府團隊。
但高薪策略也帶來一個問題:公務員的薪水盤子越做越大,財政日益不堪重負。
目前,特區政府已經是香港最大的僱主單位。資料顯示,香港常住居民有772.8萬人,卻有19.2萬名公務員,公務員人數高達總人口的2.4%
很多香港公務員的編制,還是港英時期遺留下來的,至今也沒有大幅調整過。有些崗位從今天看來,簡直匪夷所思,比如專門操作打字機的打字員,儘管港府在90年代已經不再招聘新的打字員了,但仍然保留著120個相關編制。
龐大的數量,加上近十年來持續的漲薪,如今香港公務員一年薪酬開支近1500億元,相當於政府經營開支逾兩成,由政府資助的機構如醫管局等開支亦超過1500億元。
相比之下,香港2024年的衛生及教育開支預算分別為1279億及1157億元,還不夠給公務員們發工資。
如果仔細拆解香港公務員的薪酬開支,有一些資料非常扎眼:在過去5年香港經濟承壓的同時,公務員的旅遊津貼卻上漲了50%。
因此,這兩年也有不少學者和議員呼籲,對公務員進行“降薪”,以及裁撤冗餘的編制。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就曾在立法會上痛陳“冗員”問題:
“(這些人)肥胖的身軀不單止跑得不夠快,還分分鐘拖累整個體制”
但是這些年來,香港對公務員體制改革一直比較謹慎。2002年的減薪風波里,時任財政司司長建議公務員減薪4.7%,結果觸發3萬多名公務員反對,最後還上訴到了終審法院。
香港立法會財委會主席陳振英最近也表示:公務員減薪會引起漣漪效應,形成惡性迴圈。
“公務員不論是凍薪還是減薪,影響的就不只是十幾萬的公務員,而是三百多萬香港的打工仔,都有一大部分會受到影響。”
翻譯一下,就是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牽扯利益太多,動不得。
公務員的問題,折射出港府面臨的複雜形勢,也是這座東方之珠突圍轉型的障礙之一。
香港是國際貿易、航運和金融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無論是人民幣國際化,還是外資進入中國,香港的作用仍然難以替代。
但在不少方面,香港在時代的潮流裡確實顯得遲緩、滯後了。有一項資料能反映出這種深刻的變化:
2024年全年,經深圳各類口岸入境的香港居民超過7700萬人次,而內地居民出境前往香港的人數,則為3800萬人次。
“港人北上”規模,已經遠遠高於“內地居民南下”。過去那個“內地排隊過關買香港奶粉”的時代,恍若隔世。
有不少分析認為:香港對於內地人的吸引力相對下降,核心問題在產業上。這些年來,香港除了原本的金融、零售、貿易、地產外,至今沒有培育出新的主要增長點。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特別這兩年的AI浪潮下,本可以有所作為的香港,卻顯得寂寂無聲。
遠不提“數碼港”的教訓,國內著名的AI獨角獸商湯科技原本就由湯曉鷗帶領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團隊創辦,但成立不久,商湯科技就掉頭北上,紮根在了深圳。
香港的遲緩,同樣也體現在政府的服務能力上。港政的數字化水平,甚至已經遠遠比不上內地很多城市。不少市民都吐槽過:
在香港換智慧身份證,需要等幾個月甚至大半年,還要去排隊好幾次,費時失事,甚至被承辦人員刁難,而在隔壁深圳,網上只需要一天就能完成;
在香港公立圖書館借書需要使用“智方便”,上傳身份證時要提供三種角度和燈光配合,很多市民登記,搞了大半個小時都搞不定,被香港人痛罵為“智不方便”;
DeepSeek的爆火,讓很多人看到背後杭州政府的力量。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中,強有力的施政能力,是決定城市在產業競爭中成敗的關鍵。這兩年,香港政府也有所奮發,準備主動作為。
在揮刀砍向公務員編制、開源節流的同時,港府今年還在產業和科技領域加大砸錢力度:
透過100億港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加強引導市場資金投資策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
預留10億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慧研發院
預留37億港元加快完成河套合作區香港園區第一期的基建及公用設施等;
……
對於一座繁榮了一百多年的自由港來說,打破思維定勢、擺脫對過往的路徑依賴並非易事。唯有痛下決心、破除體制頑疾,才有機會實現鳳凰涅槃,開啟下一個“黃金時代”。
香港猛砸“鐵飯碗”,也啟示一個道理:世界上哪有什麼絕對的“鐵飯碗”,創造價值,才是王道。
2024已經結束,2025充滿不確定。智谷盡全力幫助你找到有確定性的方向、趨勢、研判。
加入智谷圈,每週的萬字調研和研究,濃縮出高標準的內部研判。每週3分鐘,穿透資訊噪聲,直達本質的財富訊號。新春訂閱,贈送未來一年12場閉門直播。
新春優惠價199元/年,未來隨人數增加逐步恢復至499元/年。掃碼加入,圈內等你,每週三更新。
限時開放2周,趕緊加入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
參考資料:
1.香港直通車 鐵飯碗不再?香港宣佈:公務員全員凍薪+萬人裁減
2.香港經濟導報 專訪 | 清走無用之人 方能開源節流——專訪香港立法會議員何君堯
3.財經雜誌 中國香港公務員全體凍薪,原因是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