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為證,步履傳情——30年了,固原師生徒步百里祭英烈!

43日,凌晨4點半,寧夏固原市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學的操場上響起了集合哨聲。2000多名學生整齊列隊,等待著他們的,是一趟往返108裡的山區徒步,開展一場特殊的清明祭掃活動。

他們跨越崎嶇山路,歷經數小時跋涉,只為在烈士長眠之地獻上一束白菊、鞠一個深躬。沿著革命先烈戰鬥足跡,這是一次燒錄傳承與信仰的行走的思政課不僅是對先烈的深情告慰,更是一場震撼心靈的紅色教育。
用腳步丈量信仰,山河見證赤子心
六盤山腳下的固原市是革命老區,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革命精神就誕生於此。學生徒步百里祭英烈,不僅是在向英烈致敬,更能鍛鍊體能、磨鍊意志,傳承英烈精神。這項活動兩所中學至今已堅持了30年,成為初一和高一學生們的青春必修課
據瞭解,每年徒步活動開始前,學校都會利用課間加強學生體能訓練,介紹任山河戰鬥歷史。在徒步過程中,交警、醫護人員、救援人員、志願者等為學生保駕護航,途中還設有補給點和保障車輛。
這是一場跨越30年的信仰接力,在行進隊伍中,大家排列整齊,高舉班旗、高唱紅歌、昂首向前。道路兩旁站滿了前來為學生們加油的家長,他們有的舉著橫幅,有的用手機記錄下這一重要時刻。任山河地勢險峻,山路蜿蜒,但無人言棄。有學生主動攙扶體力不支的同學,有老師一路講述革命故事鼓舞士氣。一百多公里的路程,每一步都承載著對先烈的追思。
腳底磨出水泡,但心裡卻是滾燙的。一名高一學生感慨,想到先烈們曾用生命鋪就和平之路,我們這點辛苦又算什麼?
最艱難的路段是返程!很多孩子走路的姿勢都變形了,體力到了極限,有的腿抽筋了,腳底磨出了血泡,但是,他們相互攙扶,咬牙前行!圖中這個孩子,無論怎麼勸他上車休息,他都不肯,簡單處理一下,又緊追大部隊!到了傍晚745分,孩子們終於回到了學校,距離他們出發,過去了十五個小時!

青山埋忠骨,白菊寄哀思
歷經6小時跋涉,隊伍在上午11時左右抵達任山河烈士陵園。山林靜謐,396座青灰色墓碑肅立其間,其中158座為無名英雄之墓。這些烈士犧牲時平均年齡17歲,最小的僅14歲。
祭奠儀式開始,師生們肅立於紀念碑前。默哀、獻花、宣誓……儀式簡樸卻莊重。校長在致辭中動情說道:先烈們的犧牲,換來了今日的山河無恙。我們要將這份精神化為學習的動力,做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
學生們還自發擦拭墓碑,謄抄烈士生平事蹟。一塊塊斑駁的碑文,記錄著烽火年代的壯烈,也叩擊著年輕一代的心扉。想把烈士的墓碑擦得乾淨一些、再幹淨一些。弘文中學初一學生李尚成站在墓碑前,用指腹反覆描摹著烈士銘文的溝壑。有個女生突然哇地哭出聲:"碑上寫著'16'……"

一堂行走的思政課給全網一次深刻心靈洗禮
這場徒步祭掃,不僅是一次體能的考驗,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最令人欣慰的不僅是孩子們完成了這趟艱苦的旅程,而是信念、毅力紮根到了每個人的心裡,受用一生!
30年來,時間在變、參與者在變、組織者在變,而這堂課的題中之意沒變。這場征途對於學生們來說,不僅是青春無法磨滅的記憶,更是成長路上永不枯竭的動力,這才是最好的傳承,最深刻的紀念。
感謝固原的孩子們、歷任老師和校長,還有默默陪伴一路守護孩子們的工作人員!你們給全網進行了一次心靈洗禮!
徒步百里祭英烈活動始於1995年。30年的堅持,不僅激勵了學校師生,還深深觸動了社會各界。從一開始,固原二中自己組織,到如今,當地政府與社會各界主動護航保障,寧夏大學新華學院、銀川一中等多個學校師生自發參與。

這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更是一次紅色基因的延續。當青春的腳步與先烈的足跡重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緬懷,更是傳承的力量。一萬次說教,不如一次刻骨銘心的行走。弘文中學校長任皓表示,這堂思政課,我們會繼續傳承、行走下去。
山河無言,精神永存。願每一位青年都能以英烈為鏡,照亮前行之路;讓信仰之火,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生生不息!
自我介紹
 愚山老汪,非主流教師,英俊的外表難掩逗比的本性。常年戰鬥在教育一線,喜歡和學生們一起探討學(you)習(xi),被學生們戲稱為“老汪永遠20歲”。
 平時轉發些教育資訊和乾貨,偶爾空閒下來會寫點自己的看法,有時候會有些“電視臺不讓播的”
學習有問題的,大家可以翻看之前的文章。想系統學習的,請私信加我微信溝通(請提前開放朋友圈,謝謝!)
歡迎掃碼關注公眾號:

另外,由於微信更改了推送規則,文章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如果不點【在看】或者沒有【星標】,可能就看不到我們的文章了!請大家點選【在看】或者進入公眾號頁面,點選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感謝大家對老汪的支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