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份最新報告列出了2025年全美最容易遭遇地震破壞的十大城市,這個名單可能會出乎你的意料。
這項評估由家庭服務預訂平臺 Home Gnome 提出,他們對美國206個最大縣份進行了分析,綜合考慮了地震發生的可能性、房屋平均年齡、區域內水壩數量等多個因素,得出每個縣的災害風險評分(總分為100分),並按風險從低到高進行排名。
讓人驚訝的是,名單中包括了田納西州和俄克拉荷馬州的部分地區,這兩個州並不以地震頻發著稱。
當然,加利福尼亞州和俄勒岡州,美國地震活動最頻繁的兩個州多個地區也榜上有名。
地震帶來的破壞往往極為嚴重,尤其是在建築結構未按照抗震標準設計的城市中,後果更是代價高昂。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資料顯示,2024年美國境內及近海僅記錄了不到40次“顯著”地震,整體來看地震活動較為平穩,也未造成傷亡或重大損失。
《 DailyMail.com 》基於這份風險排名,整理出了每個高風險縣份中人口最多的城市名單——不妨看看你的家鄉是否也在地震高發區之列。
1.加州舊金山(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
報告顯示,舊金山縣是全美地震風險最高的地區,風險評分為57.59。
這一區域最大的城市舊金山,常年生活著超過80萬居民,對於地震可謂熟悉不過。
舊金山坐落於多條活躍斷層之間,尤其接近 聖安德烈亞斯斷層( San Andreas Fault )——這是一條長達800英里的巨大構造邊界,兩塊板塊在此交錯滑動。
由於板塊運動的摩擦,斷層會暫時“卡住”,壓力在其中不斷積累。
一旦這種壓力超過斷層的極限,斷層便會突然釋放能量,產生地震波傳至地面,引發震動。
舊金山歷史上曾多次遭遇強震,其中1989年在 聖安德烈亞斯斷層 上爆發的一場7.1級地震尤為嚴重。
那次地震重創了連線舊金山與奧克蘭的 海灣大橋( San Francisco–Oakland Bay Bridge ),並造成1人死亡。
這場災難最終導致63人遇難,逾3,700人受傷,經濟損失高達60億美元。
2.加州洛杉磯( Los Angeles, California )

包括市區在內的整個洛杉磯縣,其地震脆弱性風險評分為53.03。
就像舊金山一樣,洛杉磯也坐落在 聖安德烈亞斯斷層( San Andreas Fault )及其他斷裂帶附近,歷史上曾遭受過多次強震。
洛杉磯擁有超過300萬人口,人口密度高,意味著一旦發生地震,可能帶來更大的人員傷亡。 英國皇家地理學會(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指出,人口越多,地震造成的傷亡也可能更嚴重。
1933年,一場6.4級地震曾重創洛杉磯,造成120人死亡、損失達4,000萬美元,是該市歷史上最致命的一次地震。
1994年的 諾斯里奇地震( Northridge earthquake )震級達6.7,波及 洛杉磯、文圖拉( Ventura )、橙縣( Orange )和聖伯納迪諾縣( San Bernardino ),許多建築倒塌。
儘管這場地震比1933年更強烈,但死亡人數減少了一半,得益於現代建築更注重抗震設計。
儘管如此,這次地震仍造成60人遇難,逾7,000人受傷,還有數千人流離失所,損失嚴重。
3.俄勒岡州庫斯灣( Coos Bay, Oregon )
地處第三位的庫斯縣,風險評分為50.61。該縣的主要城市庫斯灣人口超過15,000人。
庫斯灣距離 卡斯卡迪亞俯衝帶( Cascadia Subduction Zone )不到8英里——這是一條巨型斷層, 胡安·德·富卡板塊( Juan de Fuca plate )在這裡俯衝至北美板塊之下。
這條斷層位於離太平洋海岸約100英里的海域,全長700英里,從加拿大溫哥華島北端延伸至加州 門多西諾角( Cape Mendocino ),具有觸發超大地震的能力。
一旦 卡斯卡迪亞斷層 發生類似2011年 日本東北地震( Tohoku quake )的巨震,其破壞力恐將達到9級甚至更高,後者曾造成近2萬人死亡、3,600億美元損失。
而庫斯灣正位於這條“災難通道”上。
卡斯卡迪亞斷層自17世紀以來就未發生過大地震,科學家警告,這一帶早已“積蓄能量”,隨時可能發生劇烈震動。
“我們必須明白,這裡可能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突然發生地震,而當它真正來臨時,我們可能完全無法反應過來,”城市官員表示。
4.田納西州孟菲斯( Memphis, Tennessee )

田納西並不以地震活躍而廣為人知,但包含孟菲斯市的 謝爾比縣( Shelby County )卻在這份地震風險排行榜上高居第四。
雖然聽起來有些意外,但孟菲斯的60多萬居民對地震並不陌生,當地每年平均會記錄到400多次地震。
這些地震大多數震級微弱,人們往往察覺不到,但也不乏震級高達5級的明顯地震。
孟菲斯地處 新馬德里地震帶( New Madrid Seismic Zone )南緣,這是落基山脈以東最活躍的地震帶之一。
這條錯綜複雜的斷層系統延伸至阿肯色州東北部、肯塔基州西南部、密蘇里州東南部和田納西州西北部。
1865年,新馬德里斷層帶曾引發孟菲斯史上最強的一次地震。
當時一場5級地震讓地面如波浪般起伏,附近河水泛起漣漪,城市中的煙囪開裂、倒塌。
專家警告,在未來50年內,這一地區有40%的機率發生一次震級高達8.4的大地震,影響將遠超以往。
5.加州奧克蘭( Oakland, California )
奧克蘭所在的 阿拉米達縣( Alameda County )以49.9的風險評分排名第五。
這座城市人口超過40萬,靠近 聖安德烈亞斯斷層( San Andreas Fault ),但更令人擔憂的是,它正好坐落在 海沃德斷層( Hayward Fault )上。
海沃德斷層是 聖安德烈亞斯 的支脈之一,直接穿過奧克蘭市區,曾引發多次強震,最高達7級。
加州資源保護局指出:“海沃德斷層是全球最危險的斷層之一。科學界普遍認為它即將發生一次大地震,且斷層下方是加州人口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專家預測,未來30年內,海沃德斷層發生6.7級或以上地震的機率為31%。
1868年,這條斷層引發一場6.8級大地震,重創整個舊金山灣區,其中奧克蘭尤為嚴重。
那場40秒的劇烈震動造成30人死亡,奧克蘭及周邊城市大量磚砌建築、牆體和煙囪倒塌,是加州歷史上最具破壞力的地震之一。
6.俄勒岡州波特蘭( Portland, Oregon )

波特蘭所在的 馬爾特諾瑪縣( Multnomah County )在地震風險評分中排名第六,得分為49.70。
這座人口超過60萬的城市位於庫斯灣以北約200英里處,雖然地處內陸,但仍靠近 卡斯卡迪亞俯衝帶( Cascadia Subduction Zone ),一旦發生大地震,波特蘭依然在其影響範圍內。
除了遠距離威脅,波特蘭還受到本地地殼斷層的直接影響,尤其是 波特蘭山丘斷層帶( Portland Hills fault zone ),該斷層系統由三條斷層組成,直接穿過城市下方。
專家指出,這一斷層帶有潛力引發震級高達7.2的大地震,雖然這樣的地震平均每1000年才發生一次。
波特蘭最近一次遭遇顯著地震是在1993年,當時 斯科特米爾斯地震( Scott Mills earthquake )震級為5.6,造成約2,840萬美元財產損失,所幸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7.加州尤凱亞( Ukiah, California )
門多西諾縣( Mendocino County )的地震風險評分為49.60,排名第七。該縣最大城市尤凱亞人口剛過1.6萬,是榜單上人口最少的城市。
儘管城市規模小,但尤凱亞毗鄰 馬卡馬斷層( Maacama fault ),讓成千上萬居民處於潛在風險之中。
馬卡馬斷層被認為是 海沃德斷層系統( Hayward fault system )的最北端分支,就位於城市東側。
歷史上,這條斷層主要引發中等規模地震,最強的一次達到4.9級。
不過,尤凱亞遭遇過最嚴重的震災發生在1906年,那年 聖安德烈亞斯斷層( San Andreas fault )爆發7.9級大地震。儘管主要災害集中在舊金山,但門多西諾縣也遭遇了劇烈震動。
當地發生多起山體滑坡,道路中斷,部分社群被困多日。尤凱亞市內一座新落成的建築倒塌,雖然整體損失不如周邊城市嚴重,但仍然留下深刻影響。
8.俄克拉荷馬州俄克拉荷馬市( Oklahoma City, Oklahoma )

提起地震,俄克拉荷馬並不會是人們首先想到的州。但包含俄克拉荷馬市的 俄克拉荷馬縣( Oklahoma County )以49.42的風險評分,位列第八。
這裡生活著超過70萬人,雖然該州每年平均發生約50次地震,但通常只有一兩次能被人明顯感受到。不過直到2015年前,俄克拉荷馬曾經歷過一波地震高發期,這與 石油與天然氣開採 活動密切相關。
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的研究指出,該州歷史上第二強的地震——2011年發生的5.7級地震——很可能是人為引起的。
這次地震震中位於多個活躍的 廢水注入井 附近,而這些井是 水力壓裂( fracking )技術的一部分,已被證實可能誘發地震。
雖然俄克拉荷馬市受損輕微,僅有少數民宅受影響,但靠近震中的地區情況要嚴重得多。
美國62號公路三處路段斷裂,多棟住宅嚴重損毀,兩人因此受傷。
2015年以後,俄州的人為誘發地震有所減少,但 俄克拉荷馬市 仍坐落在 尼馬哈斷層( Nemaha Fault )帶之上,這是一條具備引發5.5級地震潛力的活躍斷層。
9.加州聖貝納迪諾( San Bernardino, California )
聖貝納迪諾縣( San Bernardino County ),含同名城市,地震風險評分為49.15,排名第九。
聖安德烈亞斯斷層( San Andreas Fault )緊貼聖貝納迪諾市區,地震活動頻繁。根據 Earthquake Track 資料,該市在過去一年中記錄到近700次地震,大多震級極小,難以察覺。
最近的一次群震發生在2月10日,當晚約10點,最大震級為3.6,暫無損失或人員傷亡報告。
但在1992年,聖貝納迪諾曾在一天之內經歷兩場大震—— 蘭德斯 和 大熊地震( Landers-Big Bear earthquakes ),分別為7.5級與6.6級。
地震共造成1人死亡、25人重傷及372人受傷,儘管傷亡並非全都集中在聖貝納迪諾市。
全縣共77棟房屋被毀、4,369棟受損,經濟損失估計達4,750萬美元。
10.加州聖馬特奧( San Mateo, California )

排在第十位的是 聖馬特奧縣( San Mateo County ),縣內的聖馬特奧市正是榜單的最後一名。
這一區域的風險評分為49.14,入榜的原因之一是它距離 聖安德烈亞斯斷層( San Andreas Fault )極近——該斷層位於城市西側僅兩英里處。
1989年,聖安德烈亞斯斷層發生7.1級強震,是聖馬特奧歷史上最具破壞力的一次地震。
儘管如此, 聖馬特奧縣歷史協會( San Mateo County Historical Association )表示:“那場地震在本縣未造成直接死亡,重傷案例也極少,不過市民在恐慌與焦慮中度過,尤其是在無法聯絡上親人的情況下。”
如果未來 聖安德烈亞斯斷層 再度釋放高強度能量,聖馬特奧勢必處於破壞前線。
更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這是一座臨海城市,一旦大地震引發海嘯,聖馬特奧也將面臨雙重災害風險。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