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的四句口頭禪,藏著3.6萬億市值的秘密

成功的最佳途徑,就是選擇更艱難的道路,而最好的老師就是逆境。
來源 | 中信書院
作者 | 金泰
即使是放眼全球科技巨頭,英偉達的CEO黃仁勳也是極其特殊的一位。
他是世界上打掃廁所最多的CEO,是一個把皮衣穿成頂級單品的男人,也是首個帶領自己的公司殺進3.6萬億美元大關的創始人……
很多人稱黃仁勳為“世間罕見的天才”,他則稱自己為“最難被擊敗的CEO”。
今年,61歲的黃仁勳已經管理英偉達31年——超過了他過往人生的一半。
一手締造出全球市值第一的科技帝國,他的成功到底藏著什麼秘密?
在追蹤英偉達近30年,採訪了100多人之後,《巴倫週刊》高階撰稿人金泰發現黃仁勳有幾句話常掛在嘴邊——
比如,“光速”“給我一塊白板”“使命才是老闆”“我們距離破產只有30天”。
這幾句口頭禪滲透著黃仁勳30年來大道至簡的哲學觀和日積月累的方法論。
也許黃仁勳的成功從來不是唯一答案,但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一把手的智慧,一定會帶給你受益終生的啟發。
以下內容節選自中信出版《英偉達之道》,經編輯整理:
01

“給我一塊白板”

創新是必選項,而不是可選項

在平行時空裡,黃仁勳可能會成為一名教師。
他偏愛的媒介是白板。
這顯然不同於美國其他公司的內部交流方式,後者通常會透過一系列 PPT 呈現資訊,觀眾往往會不加質疑地接受。
黃仁勳一直討厭這種會議的靜態性,幾乎沒有機會協作或深入地討論議題。
即使這種溝通方式看起來像是一種倒退的選擇。
“我們必須使用白板,因為我沒有投影儀,沒有電視,不喜歡 PPT,所以我們只是交流和畫圖。”黃仁勳聳聳肩說道。
他參加公司會議時經常會站起來,手裡拿著他最喜歡的馬克筆,然後畫出問題的圖解或勾勒出一個想法。
即使有其他人在發言或者同時在白板上進行演示,他也會這麼做。
實際上,他在教師和學生這兩個身份之間不斷轉換,從而培養員工的合作精神,以提升他們的思考方式,並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他畫的草圖非常精確,甚至可以轉化為技術檔案的可用示意圖;
同事們稱他為“黃教授”,因為他能夠在白板上用一種幾乎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方式來解釋複雜的概念。
但這塊白板背後的意義不止於此。
白板迫使人們既嚴謹又透明。
它要求人們每次站到白板前時都從零開始,因此人們必須儘可能全面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想法。
使用白板時需要積極思考,這必然會揭露包括高管在內的任何員工對會議材料的熟悉度。
員工必須在觀眾面前即時展示他們的思考過程,而不是隱藏在精心排版的幻燈片(PPT)或花哨的營銷影片之後。
目前,英偉達主要的兩棟總部大樓都有一個完全開放的工作空間,幾十個會議室裡都有滿牆的白板。
公司希望各個級別的員工都儘可能多地使用這些白板。
白板不僅是會議上主要的交流媒介,還代表著可能性和短暫性——
它標誌著每一天和每次會議都是一個新的機會,也傳達著創新是必選項,而不是可選項的信念。
這意味著一個成功的想法,無論多麼出色,最終都必須被擦掉,由新的想法取而代之。
這塊白板也代表著英偉達的企業文化:
不鼓勵回顧過去,無論過去是錯誤還是成功,而是專注於未來——
就像一塊空白的白板一樣充滿了機會。
畢竟,白板的價值只取決於握住馬克筆的人。
02

“光 速”

和物理極限競爭,而非其他

自英偉達成立以來,黃仁勳就堅持要求所有的員工以“光速”工作。
他希望員工的工作僅受到物理法則的限制,而不是被內部政治或財務問題拖累。
每個專案必須被分解成各個基本任務,每個任務必須有一個目標完成時間,而這個時間不能包含延遲期、等待期或停工期。
這相當於設定了理論上的最快速度,也就是“光速”——
物理上無法超越的極限。
“光速可以讓你更快地進入市場,即使不能阻止對手超越你,也會讓超越這件事變得很難。”一位英偉達前高管說。
“你能多快完成?為什麼你不能做到那麼快?”
黃仁勳就用這句話來衡量員工的表現。
如果下屬設定目標時只參考公司過去的成就,或者競爭對手正在做的事情,黃仁勳就會斥責他們。
在他看來,他需要防止英偉達出現其他公司那種內部腐化——
也就是員工為了自己的職業發展,有意調節專案進度,儘量讓專案展現出穩步、持續的增長態勢。
但實際上,這僅僅帶來漸進式的提升,反而會損害企業的長期利益。
“光速”的理念,可以確保英偉達永遠不會出現這類故意拖延的做法。
“你能做到的理論極限就是光速。這是我們唯一的衡量標準。”前高管羅伯特·瓊戈爾回憶道。
RIVA 128就是“光速”專案規劃的範例。
當時黃仁勳面臨兩個事實:
一是大多數圖形晶片從概念到上市需要2年時間;
二是英偉達的資金只能再撐9個月。
在規劃階段,黃仁勳曾問軟體工程師德懷特·迪克斯:
“將顯示卡推向市場的主要限制因素是什麼?”
迪克斯解釋說,限制因素是驅動程式。
為了節省時間,黃仁勳顛覆了傳統流程,在物理原型還未完成之前,就開發驅動程式。
而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儘管當時每1美元都很寶貴,英偉達還是花了100萬美元購買 Ikos 晶片模擬器——
因為這可以讓他們實現“光速”,將生產週期縮短了1年。
03

“使命才是老闆”

專注於工作,確保資訊透明

“光速”的概念也蔓延到了黃仁勳的企業管理中。
作為一名華裔,黃仁勳尤其討厭的就是惡性內卷、效率低下的辦公室政治。
正如黃仁勳所說,“你想要一家公司,規模足夠大以便能把業務做好,但在這一前提下,又要儘可能地小”,而不是被過度管理和流程拖累。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決定不依賴那些把管理作為唯一工作的長期職業經理人——
而是要建立一個更加靈活的系統,可以使英偉達始終聚焦於業務目標。
他告訴員工,他們最終的老闆是使命本身。
這個觀念意味著所有的決策都是為了客戶的利益,而不是為了提升高管的職業生涯。
“‘使命才是老闆’的觀念非常有意義,因為我們在這裡是為了實現特定的使命,而不是為某個組織服務,”黃仁勳說。
“這會讓人們專注於工作,而不是專注於組織或層級。”
在“使命才是老闆”的理念下,黃仁勳會在每個新專案開始時指定一個領導者,稱為“機長”(PIC)。
“機長”直接向黃仁勳彙報。
他發現,與傳統的部門架構相比,這種方式更能激發責任感,也更能激勵人們把工作做好。
作為承擔這種責任的回報,“機長”可以享受黃仁勳般的權威,並在整個公司中獲得優先支援。
黃仁勳將英偉達的員工按職能集中分組——銷售、工程、運營等。
他們被視為一個通用的人才池,而不是按業務單元或部門劃分。
1999年,黃仁勳在他的辦公桌前。圖:英偉達
同時為了確保資訊透明,黃仁勳最享受的一件事就是看郵件。
黃仁勳要求組織中每個層級的員工向他們的直屬上級和高管傳送電子郵件——
詳細說明他們正在做的五大事項,以及他們最近在市場上觀察到的情況。
包括客戶痛點、競爭對手活動、技術發展和專案延誤的潛在可能性。
“理想的‘五大事項’電子郵件有五個要點,每個要點的第一個詞必須是動詞,而且還得是類似於‘最終確定’、‘構建’或‘確保’這樣的動詞。”早期員工羅伯特·瓊戈爾說。
每天,黃仁勳會閱讀大約 100 封“五大事項”電子郵件,快速瞭解公司內部正在發生的事情。
當被問及為何喜歡“五大事項”流程時,黃仁勳告訴員工:
“我在尋找微弱的訊號,強訊號很容易被捕捉到,但我希望在它們還是微弱訊號時就能發現、攔截。”
“五大事項”電子郵件也成為新市場機遇的洞察來源。
當黃仁勳對一個新市場感興趣時,他透過這些電子郵件近乎即時地塑造了他的戰略思維。
04

“我們距離破產只有30天”

永遠不要自滿,保持恐懼和焦慮

即使已經做到了世界市值第一,恐懼和焦慮依然是黃仁勳最喜歡的激勵工具。
在公司每月例會上,他都會說:“我們距離破產只有 30 天。”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話有些誇張。
身處緊張、高風險的高科技創業領域,黃仁勳不希望有任何自滿的情緒蔓延,即使在公司的成功時期也是如此。
他希望讓新員工知曉未來會面對的壓力。
如果他們不具備承壓能力,那就要儘早選擇離開。
從另一個層面來看,這句“我們距離破產只有 30 天”卻是事實。
在科技行業,僅僅一個錯誤的決策或失敗的產品都可能是致命的。
英偉達曾兩次僥倖度過危機,勉強從 NV1 和 NV2 的絕境中熬了過來,最終在僅剩的幾個月內依靠 RIVA 128 的成功才挽回了局面。
而這種好運氣並不會永遠都在。
這種憂患意識在1997年年末達到了頂峰。
英特爾一直是英偉達的重要合作伙伴,但同時也是潛在的競爭威脅。
就在 RIVA 128成功釋出幾個月後,英特爾就宣佈推出自己的圖形晶片——i740。
這是對英偉達的直接挑戰。
不僅影響英偉達剛釋出的晶片,還影響其生存。
“毫無疑問,英特爾想要幹掉我們,把我們趕出市場。”黃仁勳在一次全公司會議上宣稱。
“而我們的任務就是先發制人,在他們幹掉我們之前,先幹掉他們。我們必須擊敗英特爾。”
而那個時候,英特爾的營業收入是英偉達的860 倍。
良好的企業文化可以幫助公司抵禦大多數錯誤帶來的嚴重後果。
畢竟,犯錯或市場下滑都不可避免。
不過,正如英偉達高管德懷特·迪克斯所說:
“我們總覺得自己在零點。無論我們的賬上有多少資金,黃仁勳總能找出讓我們資金歸零的3件事。
他會說,‘讓我告訴你吧,這件事可能發生,那件事也可能發生,再加上這一件,所有的錢都會不翼而飛。’”
恐懼能帶來清晰的思考。
即便今天英偉達不再面臨 30 天內破產的風險,公司仍可能在 30 天內走上一條錯誤的道路,最終導致破產。
“英偉達總是在努力檢視每一個方面,看看我們錯過了什麼。”傑夫·費希爾說。
05

LUA! LUA! LUA!

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

時至今日,英偉達仍然是唯一一家獨立的圖形晶片公司,儘管有數百家公司嘗試過進入這一領域。
黃仁勳現在也是科技行業中任職時間最長的 CEO。
黃仁勳的座右銘是:“LUA”(Listen、Understand、Answer)——
傾聽問題,理解問題,回答問題。
當員工開始發表長篇大論時,黃仁勳就會失去耐心,用LUA來打斷他們。
這也是黃仁勳的經營哲學。
就像那幾句口頭禪一樣,都是為了整個公司的所有人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
在他看來,高智商和天才都與英偉達的成功關係不大,重要的是努力工作和韌性。
事情本不必如此艱難,但它確實如此,而且一直都會如此。
這項事業要求每個人,包括他自己,都具備“頑強的毅力”
有很多宣揚自立自強的專家和大師教導我們說,可以在賺更多錢的同時做更少的工作。
黃仁勳則是這種觀念的反面。
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成功的最佳途徑,就是選擇更艱難的道路,而最好的老師就是逆境。
  ·   END   ·  
視 頻 推 薦
合 作 對 接
尋求報道、商務合作、投融資對接媒體互推、開白、投稿、爆料等……

掃碼新增投資人說運營者微信,備註「商務合作」詳細溝通。


超 級 社 群
【投資人說】正在組建超級投資者社群、超級創業者社群、超級讀者群、超級媒體群等,目前總人數已超1000人。
關注【投資人說】微信公眾號,傳送資訊「進群」,與各行業精英直接交流,共同進步。
旗 下 媒 體
發現在看了嗎,戳下看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