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金錯刀頻道

銅師傅即將衝刺IPO。
過去,銅師傅身上最廣為人知的標籤是:最像小米的公司。如今衝擊IPO的銅師傅,將會被貼上更重量級的標籤:中式銅質潮玩第一股。

最近潮玩界最大的明星當屬泡泡瑪特,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消費市場,泡泡瑪特的火熱都證明了潮玩的鈔能力。除此之外,股價一年暴漲超200%的老鋪黃金,也驗證了中式IP+貴金屬的潛力。因此,從行業的角度看,銅師傅具備目前港股兩大熱門企業的核心屬性。
從品牌本身看,銅師傅從一個冷門行業出發,到如今成為中國銅質文創工藝產品市場總收入最高的品牌,也是潛力無限。
面對銅質國風潮玩這個新大陸,俞光是怎麼帶領銅師傅一路“打怪升級”,從青銅段位逆襲成為王者的?

120萬元的關公像,
逼出中式潮玩第一股
銅師傅的開端源於一尊銅關公像。
2013年,俞光的衛浴公司年出口額已經達到兩億多元。作為一名生意人,俞光十分喜愛關公,因此他打算去買一尊銅關公。然而,一尊一米多高的銅關公報價高達120萬,可當時銅的價格大概是兩萬八千元一噸,如此巨大的差價讓俞光十分震驚。

震驚之餘,俞光也嗅到了“螞蟻市場”的機會:當時的銅工藝品市場,行業分散、作坊式生產、價格虛高、缺乏標準化。
當時國內做銅工藝品的廠家多達上千家,為什麼銅師傅能夠脫穎而出?大單品戰略功不可沒。
1.極致價效比,打破價格亂象
從行業上來說,銅師傅是離小米最遠的企業;但從打法上來看,銅師傅是最像小米的公司。
因為銅師傅和小米一樣,都用極致價效比打破了行業的價格亂象。
2013年,俞光創辦了銅師傅,開始自制銅質工藝品。經過長達8個月的嘗試、數百萬元的前期投入,終於在2014年初做出一款銅質小沙彌。

正式切入銅製品賽道後,俞光始終記得那個120萬的關公像帶來的隱痛。因此面對這個分散且暴利的小眾賽道,銅師傅一開始便做了兩個大膽的決定:一是低利潤的定價,二是線上銷售。
為了讓普通消費者買得起銅工藝品,銅師傅把一款當時線上下市場至少可以賣五六千的唐馬定價999元。這些與傳統市場完全不同的路數,造就了銅師傅第一個大爆品,天貓旗艦店開業第一天的銷售額就高達100萬。

銅師傅還有個極致價效比“爆品”是39元的銅葫蘆,打造這款產品時,俞光記住一句話,爆品要讓使用者尖叫!
五星級酒店怎麼讓使用者尖叫?賣到三星級的價格!當時市場上的銅葫蘆不僅粗糙,還要賣兩三百一個,銅師傅一上來就把價格幹到39元,消費者收到貨之後都完全不敢相信這麼精緻的銅葫蘆竟然只要39塊錢,於是,銅師傅靠爆品策略迅速地聚集了一堆忠實的“銅粉”。

在此之後銅師傅更堅定了價效比的路線,憑藉藝術品的品質、工業品的價格,銅師傅2016年營收就突破了一億元。
2.一個超級大單品,打破有類無品怪圈
賺錢之外,學美術出身的俞光也有自己的追求,那就是把每件產品都當成是藝術品來打磨。
中國銅質藝術品歷史源遠流長,但在很多人印象中銅器都有點老氣,不時尚也不潮。
為此俞光一直想打造一個“顏價比”爆款。
在打造“齊天大聖”時,三個月裡,僅僅是創意草圖,俞光就改了十幾次。雕塑師做出的泥坯原型被他沒完沒了地改了N次,甚至一根飄帶都來回改,力求做到最舒服的動態。每次雕塑師快要崩潰抓狂的時候,俞光總會買幾瓶飲料,去創作室和他們聊一聊,鼓勵幾句,並且改一次加一次獎金。

鑄造大聖的銅胚,俞光用掉了整整26公斤的黃銅,最後切削、打磨後的成品,淨重仍然達到了15公斤,相當於一個3歲孩子的體重。
正是憑著這股子勁兒,俞光保證了大聖所有細節的創作都趨於完美。六小齡童都說:“演了一輩子的孫悟空,看他就像在看自己。”
這款大聖最終以1976萬元的眾籌金額,重新整理了中國眾籌設計類目的最高紀錄,也打破了中國眾籌史上除了科技類目外的其他所有類目的最高紀錄。
這一次成功,把銅師傅推到了消費者面前,也把消費者推給了銅師傅。銅師傅的超級爆款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行業“有品無牌”的狀況,使得銅工藝品這個小眾、冷門且分散的行業可以誕生一個年銷數億的超級品牌。

銅師傅能衝擊中式銅質潮玩第一股,底氣來源於其對中國銅質擺件行業變革的推動,以及對中國傳統題材的挖掘。

把銅賣成收藏品,
讓500萬年輕人血脈覺醒
銅師傅能成為行業第一個衝擊IPO的品牌,還有一個原因是品牌持續進階:把銅變成潮玩和收藏品,讓年輕人上頭。
銅本身不如黃金保值,但銅師傅很多作品卻成為年輕人的收藏品,截止目前,銅師傅在天貓京東抖音的粉絲將近600萬,吸引了眾多消費者變成粉絲,銅師傅有兩個殺手鐧。
1.多元化IP宇宙,讓年輕人上癮
與泡泡瑪特的盲盒潮玩相比,銅師傅面臨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產品形式、新使用者、新市場等。如何才能跨越材質的桎梏,從潮玩市場搶肉吃?
俞光的答案很簡單:“材質不同,作品展現的感覺也不同。”
除了《齊天大聖》、《馬到成功》、《柿柿如意》《喜上枝頭》等原創國風IP外,銅師傅還在這幾年狂籤57個國內外知名IP,從中國國家博物館到三星堆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等。



再到孩之寶的《變形金剛》、漫威的《復仇者聯盟》、環球影業的《功夫熊貓》、《侏羅紀世界》、華納兄弟的《超人》《蝙蝠俠》《權力的遊戲》、《貓和老鼠》等,一個不落。



銅師傅靠著發掘中國傳統IP、利用熱門IP授權、搞聯名造熱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銅玩偶”IP宇宙,吸引了各個年齡段的銅粉。
2.做情緒高手,變身社交貨幣
《2024年文創行業報告》顯示,61.7%的消費者更加註重精神消費,買文創是為了情緒價值或文化價值。
商家們及時捕捉到年輕人的情緒需求,就可以讓大家買得更爽。
於是銅師傅緊跟消費者的情緒風潮,《武財神》、《狀元及第》、《大鬧天宮》、《蓋世英雄》、《獅舞吉祥》、《花絲葫蘆》等爆品層出不窮,洞察並緊跟消費者的需求,大家的興趣在哪裡,銅師傅的創作就在哪裡。



除此之外,銅師傅還殺進禮品賽道,把各種銅質潮玩變成“男朋友最愛禮物榜”爆款,如今銅師傅早已擺脫以前銅器是“中老年老闆擺件”的身份,成為年輕人的社交貨幣和潮流收藏品。

一番努力下來,銅師傅在一個傳統、冷門、小眾的行業裡創造了線上客單價超750元,年收入超5.7億的小小奇蹟。

銅師傅何以撐起一個IPO?
銅師傅要IPO的訊息一齣,有媒體這樣描述銅師傅的現狀:像極了一位武功高強卻困在狹小擂臺的俠客,天花板肉眼可見,但武林又無法忽視其可能性。
大家之所以認為銅師傅的天花板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將市場定位在了現有的銅工藝品。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銅質文創工藝產品市場2024年規模僅約16億元,預計到2029年該市場規模將增長至22.82億元。

實際上,金錯刀認為銅師傅要挑戰的並非銅質文創工藝產品市場,而是整個中式潮玩市場。就如同泡泡瑪特剛上市時,大家對其定義為盲盒品牌,其在2020年上市時,盲盒市場規模也僅不到百億,但泡泡瑪特真正攪動的是整個IP潮玩市場,那就是一個幾千億的市場。
同理,銅師傅上市後的標籤將是“中式銅質潮玩第一股”,要衡量其天花板水平自然要著眼於整個IP潮玩市場。
那銅師傅在上市後,要如何扛起“中式潮玩第一股”的大旗呢?
金錯刀和銅師傅創始人俞光進行了深度訪談,俞光對於銅師傅未來的發展方向給出了三個路徑:
一個是用工藝創新衝破材質桎梏,走極致精品路線。
銅師傅做中式潮玩,其實有兩個天然優勢。
首先,銅工藝品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烙印,從三星堆到司母戊鼎,銅器都是伴隨著幾千年的文明源遠流長,各大博物館裡,青銅器等文物都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從古代只有帝王能享用到當今走入尋常百姓家,大家對銅這種材質都有一種天然的好感。所以用銅作為載體,本身就是非常有利的。

有網友曬出過去高價買的暴力熊手辦,因為樹脂和塑膠材質容易磨損氧化甚至融化,需要單獨給熊穿鞋,才能完整收藏,不然時間一長可能就會變形、破損,收藏價值大打折扣。
銅質手辦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甚至可以儲存千年,因此當銅師傅開始用銅去表現手辦時,不少年輕人都會買來收藏。

銅師傅的另一個優勢是精細化的工藝。
得益於創始人的“細節控”,銅師傅在創立之初便對工藝的精細化有近乎“變態”的要求,歷經十年,俞光幾乎每天都帶領著團隊為了提高鑄銅技藝和上色工藝而努力,哪怕走了不少的彎路,做了很多無效的研發,但也從未放棄。隨著時間來到2025年,銅師傅已經徹底破除了“銅工藝品不如樹脂製品精緻”的刻板印象。
比如銅師傅和孩之寶聯名的《變形金剛》作品,精準還原每一顆螺絲螺帽等細節,精緻程度超過了售價幾千的同類高檔樹脂手辦,孩之寶公司都震驚於銅器竟可以做得如此精緻。

一旦銅師傅突破了銅器製作的工藝極限,勢必很輕鬆地就可以擊敗目前樹脂、塑膠為主的擺件市場、手辦市場。
最後一個就是渠道。銅師傅創辦至今,因為一直供不應求,導致預售成為常態,產能不足,所以銅師傅一直未尋求線下實體店的開拓,但銅質文創作品的魅力,往往是實物才能更直觀、更真切地感受到,所以,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銅師傅已經制定了緊鑼密鼓的實體店拓展計劃,力爭一年內開到100家直營專賣店。
同時,銅師傅已經成立了國際部,開始有計劃地去了解、研究國際市場,為將來出海做好準備。
以目前年輕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心儀IP的熱情,銅師傅一旦增強了線下“體驗感”,更滿足大家的情緒價值,銅質文創作品很有可能成為一大風口。

俞光說,用更好、更堅固的材質,革新已經延綿幾千年的鑄銅工藝,做能滿足大家情緒價值的更精緻的作品,然後又用誠實厚道的定價,努力弘揚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和優秀的IP,大家沒有理由不喜歡。
品類向上看產品力,品牌向上看價值觀,銅師傅的價值觀,足以撐起一個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