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鏈割裂:壁壘分明,協同不足
從 Web3 產業鏈來看,參與者主要分為 VC、專案方、MM(做市商)、交易所和買盤社群。各環節之間的壁壘清晰,協同效應卻有限:
VC 對增長了解不足,而專案方對 MM 操作不瞭解;
買盤缺乏判斷,只能依賴專案上所的表現;
DApp 專案雖有大量使用者和活躍社群,但缺乏優質的上所資源。
這種割裂不僅體現在產業鏈內部,也存在於國內外 VC 之間。雙方各自抱團,缺乏真正的合作。即便一些 DApp 專案在使用者數量上表現出色,其市場回報也遠低於預期。

兩種市場策略的分化
觀察到兩種典型的市場策略路徑:
1. 自上而下的增長路徑這類專案(如 L1 或 Infra 專案)注重長期敘事和技術積累,策略為:
先完成產品開發,明確敘事框架;
在技術社群積累內容,再慢慢啟動社群建設;
等使用者和話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抓準市場時機推出活動或空投。
以 Grass 為例,他們從自然風格的社交媒體敘事起步,後期藉助 Solana 生態合作和專業化內容,實現流量的指數級增長,並順利融資。
2. 自下而上的靈活策略另一類專案則更注重快速響應市場熱點,甚至不惜“蹭熱點”。如今,不少專案都將自身敘事包裝為“AI驅動”。雖然這種方式短期內能吸引使用者,但很難建立真正的市場溢價能力。
此外,過度依賴聯合活動(Joint Campaign)雖便宜有效,但會導致籌碼分散,削弱專案與交易所談判的溢價能力。
Web3 和 Web2 的融合之路
當前,Web3 專案的市場策略仍侷限於傳統增長路徑,如社交媒體增長、KOL 宣發、社群運營和線下 BD 活動。然而,這些方法對使用者增長的推動作用有限。
與其在 Web3 圈層內卷,不如積極探索 Web2 投流策略。例如,運營 Reddit、Medium、TikTok、小紅書、公眾號等平臺,透過演算法吸引對 Web3 感興趣的潛在使用者。這些使用者往往是對行業有興趣卻缺乏入門路徑的新人,具備極大的市場潛力。
真正的 Web3 與 Web2 融合,需要一款具備現象級影響力的 Web3+AI 產品。這將成為打破割裂、實現大規模使用者教育的關鍵一步。
– END –
宣告:本號內容部分為原創,部分整理來自網路,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網路引用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如需商務合作,請聯絡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