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遼寧中醫院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資訊科科長
智慧醫院建設辦公室主任 金罡

為了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2023年,我所在的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啟動了東院區擴建計劃。作為資訊化建設負責人,一開局,我就被困在了“空間”與“效益” 孰去孰留的困局中。
“彩光”實現“空間”與“效益”的平衡
醫院東院區大樓原是一家酒店,始建於2000年左右。改建之前,我們在現場踏勘中發現,弱電井空間小且取電供電難,無法放下機櫃,不具備傳統雙絞線施工所需環境。如果使用傳統雙絞線施工,需要每層樓佔用一間“病房”來當做弱電井使用。這樣一來,十幾間病房就要被“徵用”,這對醫院運營效益來說,是極大的資源浪費。同時,我們還面臨工期緊張的問題。傳統雙絞線施工,大概需要一個月左右的工期,而我們整個大樓的弱電改造專案總工期僅有1個月,不可能讓網路建設全部佔用。
既要解決弱電井的 “空間”限制,又要確保病床量不受影響,還要不影響新院區正常開業接待病人,我必須找到更高效的方案。
我們科室對當下主流建網方案,召開了多次方案論證,最終選擇更加先進的以太彩光網路建設方案來完成本次基礎網路建設。
這一方案裡的彩光技術徹底實現了樓層弱電井道無源,解決了弱電井空間狹小以及取電供電難的問題;同時,弱電間無源,免去了很多運維的工作,大幅提升了醫院的運維工作效率,無需額外佔用十幾間“病房”用於弱電間使用,節約了醫院的病房資源;在工期方面,極簡光快速部署的特點,使工期從一個月縮短到15天,施工效率提升1倍,保證了新院區順利開業。
新業務上線靈活高效
以前我也曾疑惑:為什麼很多同行都推薦以太彩光?透過一段時間的應用,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之前我們面臨著傳統雙絞線部署架構所帶來的諸多挑戰。每次引入新業務,都需要從弱電井重新佈線,使得業務上線週期延長,偶爾還需要暫停業務進行施工,影響醫院的日常運營和患者的就醫體驗。
而在新院區,彩光佈線技術的應用使得光纖直接延伸至每個房間,室內小型化交換機作為網路接入層。增加新業務,只需要新增拓展模組,即可實現內外網物理隔離的業務擴充套件。這種設計,節省了橋架空間,減少了佈線的複雜性,提供了靈活高效的新增網路終端接入解決路徑。

在運維管理方面,無論是新增接入交換機,還是替換故障裝置,都能即插即用,裝置零配置上線。以太彩光的光鏈路故障監測預警以及網路業務規劃功能,都幫助我們顯著提高了運維效率,確保了診療業務的連續性。
本次東院區擴建區域的改造成果,在2023年中國建築業協會綠色建造與智慧建築分會主辦的《智慧園區以太全光網路建設技術規程》應用案例徵集活動中,榮獲Ⅲ類案例成果。這一榮譽是對我們在智慧醫療領域不斷探索和進步的認可。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依託先進的網路基礎設施加強軟硬體建設,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就醫環境,繼續保持國內領先的省級中醫肛腸專科醫院,為實現健康中國戰略、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