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機器、拍電影、當導師,鄧璐的片場哲學:幹就完了!

作為女性攝影指導,鄧璐以"穿斯坦尼康的女王""中國第一位女性斯坦尼康攝影師"身份被行業內外關注。她曾說,"覺得有標籤是好事,不過要是覺得不好的話,那我就用一個新的、更大的標籤去蓋住"。在與"被定義"的較量中,鄧璐似乎始終是受益者。
出身影視世家,家裡人不希望她做攝影師太辛苦,她扛起斯坦尼康,還扛進了中超賽場。因為是女性攝影師,被擔心體力,甚至生理期問題,她用一句爽快的"我行",打破對方顧慮、質疑。因為是電影攝影師,談專案時被製片問到會不會拍得很慢,她專業且乾脆地回覆,我們可以很快,需要的話也可以很慢。

鄧璐老師在中超賽場
鄧璐的職業配方里,似乎並不以表面看起來有辨識度的身份角色定義。一直敢,有專業,有勇氣。保持清醒自我認知同時借用外界的反饋更近一步啟發、審視、剖析自己,從而對抗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也創造新的影像、新的作品、新的自己。
作為攝影師,她的履歷裡有《大象席地而坐》《相親相愛》《後來的我們》等被大家熟知的作品。也擁有拍攝中超聯賽和商業廣告片的豐富經歷。剛剛過去的2024年,鄧璐又解鎖編劇與導演的體驗,完成自己第一部電影短片作品《完美愛人》。
作為老師,她不止是學員的技術教練,她說相比傳授技能,她更看重學員能不能在授課過程裡,找到自信心,有對未來更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在過往八期訓練營的參與學員眼裡,她是值得最值得信任的老師,不講空話套話,技術過硬,真誠直率。也有的學員畢業以後和老師成為朋友、工作夥伴。
5月1日-5月5日,鄧璐老師《零基礎斯坦尼康訓練營》全新升級版即將開課。在開課前,我們邀請鄧璐老師來分享了她近段時間的工作和生活,也聊了聊她基於近二十年幕後工作經驗總結的,對攝影師的職業成長,以及電影創作的想法。
創作不限於
任何條件與形式
YIQIYINGCHUANG
益起映創:去年採訪您時聊到"撕標籤",當時您說"可以用一個更新、更大的標籤去蓋住"。如果自己選擇一個標籤,您會如何定義自己?
鄧璐:2024年下半年,我對自己有了特別嶄新的一個認知吧。就是不在乎標籤這件事,因為我覺得可能性比較大了。我也不是特別清晰自己最終的標籤是什麼,但去年下半年,我嘗試了自己做導演、編劇、燈光、攝影指導。我覺得只要有一個真本事做把握的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吧,想做什麼都可以。標籤可能是任何一個可能性,因為時代在變,機遇都是突如其來的。
我覺得蠻有意思,以前我特別care別人說我拍短影片,比如一度有人說,"誒,你是不是網紅攝影師?"因為我覺得自己是一個電影工作者,別人就應該稱呼我為電影攝影師。但現在可能看清了時代的變化,當下就是一個自媒體行業比較蓬勃發展的時代,包括網路資訊,AI科技很多都在變。所以看清這些變化以後,我就不在乎了。我覺得我主業是做好我的攝影指導本職工作,但也可以把電影拍好。工作閒暇時間,我也可以自己做編劇,寫自己的劇本,有機會也會去做導演,包括我現在的廣告都是自己導攝。有突發奇想的靈感,再去拍短影片。創作其實不限於任何條件與形式。我覺得這樣挺好的。
益起映創:您最近分享了一條「影視製作,如何降本增效?」的短影片,裡面採訪了劇組不同角色工作人員。作為攝影師,怎麼解決"降本增效"問題?
鄧璐:學斯坦尼康就是一個最好降本增效的方法呀!因為我真的是從2016年就吃到這個紅利。最早是去上海拍廣告片,或者短片。其實網大也好,或者電影也好,又需要移動鏡頭,又需要很短時間去換景。如影還是另外一種風格和鏡頭。斯坦尼康鏡頭自由度會更高,你可以扛著它,想拍啥拍啥。

鄧璐老師
會斯坦尼康的人還是少一些。有這個拍攝技術,肯定是降本增效一個最好方法。現在大家都覺得大環境不好。我個人覺得,越是大環境不好的時候,越是大浪淘沙,靠本事見真章。強者不會抱怨環境,有真本事做底氣,你也就不害怕了,對吧?
益起映創:您怎麼看AI技術對攝影師產生的影響?
鄧璐:我覺得AI是利器,在各種方面很像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助手。很有趣的一件事是有部電影叫《Her》,背景就是2025年。AI技術在幫助我們解決一些問題,學習一些東西方面很有用。但你說AI真的生成出電影嗎?那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手擀麵好吃還是掛麵好吃?你覺得掛麵的銷量能超得過手擀麵、刀削麵嗎?確實是超不過的,對嗎?因為不好吃啊。
還有一點是AI演算法太靈敏,所以它很容易很完美,以至於我們有時看到一些照片或是影像,你會發現他的光感太好,好到把所有效果都疊加進去,反而沒有人味兒。所以目前我覺得不太需要擔心AI,把它看做自己一個搭檔是最好的。
攝而優則導
YIQIYINGCHUANG
益起映創:去年您自己做編劇導演拍攝了電影短片《完美愛人》,能否分享一下自編自導的創作過程?
鄧璐:我平時的寫作習慣,是有故事靈感就隨時記到小本子上。可能都是比較短的故事,一個一個小大綱。對於要在什麼時間,什麼契機點,去過渡成一個長篇,沒有做很明確的預期。因為寫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需要閱歷和積累,包括感性的培養。
拍短片是一個很突然的機會。我知道有這個機會是在八月底,贊助方要求在十月之前必須拍出來。相當於要把握住這個機會,就要在一個月之內把劇本包括拍攝都完成。當時我和我的製片人趙天宇商量了一下,他也認為是一件冒險的事。還沒有劇本,時間也極其有限。大家都知道長鏡頭很花時間。我當時還有一個念頭是,反正大家都覺得我的標籤是斯坦尼康攝影師,那我就把這個標籤玩到底,做一個拼接的一鏡到底。
《完美愛人》講的是一年之中在一間屋子裡發生的故事,倒敘但時間又是錯位的,等於開始先交代結尾發生的事,然後鏡頭一轉,回到一年前,再以春夏秋冬順敘去講,然後結束。之前的劇本構想是長片,我按照時間節點和預算,在腦子裡推演拍攝過程,改成一個篇章控制在25分鐘內的短片。

鄧璐老師在片場
三天以後完成劇本當時是有瑕疵的。時間太短,我把劇本給幾位前輩看,請他們給我提一些建議。但其實他們最擔心的問題是鏡頭能不能接上,這恰恰是我最不擔心的。所以我真的覺得,把技術搞定了,心裡就會特別有譜。包括現場改鏡頭、加鏡頭,製片人也擔心一鏡到底鏡頭接不上,我也說沒問題。所以創作過程非常極限,但也特別開心 。雖然在敘事上有少許損失,但作為自己的第一個短片,可以在技術上和自己想表達的東西上發揮到最大,我覺得很好。

鄧璐老師在片場
特別有意思的是,我把我之前的所有所學,不管是剪輯,還是攝影,全都用上了。我也邀請了往期課程學員一起參與進來,把片場實拍作為一次機會教學,大家也都很有興趣。所以整體來說我覺得《完美愛人》還挺完美的。
益起映創:攝影師的經歷是否對做導演有很大幫助?
鄧璐:幫助特別大。因為我愛拍紀錄片,拍紀錄片的要求就是你要自己拍,自己剪。在拍的整個過程中,就要有一個思維,怎麼去講述整個製作過程。自己內心要有一個指令碼。同時拍紀錄片會有一些突發狀況,怎麼利用突發狀況結合到拍攝過程裡,讓整體拍攝效果更好?這個過程的鍛鍊,讓我在去架構一部電影或是短片時,更系統地思考規劃故事,做拍攝計劃。
攝影師的職業成長
YIQIYINGCHUANG
益起映創:一個合格的攝影師需要具備哪些素養?
鄧璐:我覺得第一點是基本的專業知識。第二點是對藝術一定要有一個瞭解。第三點是能夠把生活中的觀察運用到藝術上。也是我發現現在很多學生都欠缺的。大多數故事其實都在描述生活,如果過分去追求比藝術史、巴洛克風格等等這些,你會發現自己最後呈現的東西跟生活很脫節。
第四點可能是,對自己有比較清醒的職業認知定位,具備一定的導演思維。比如當我作為攝影指導時,我會告訴自己,不要急於把自己定義在攝影指導這個title。我會問自己,你是否在你的拍攝中有director的思想。這是一個攝影師應該結合導演思維去要求自己的一個事情。
益起映創:攝影師如何成為攝影指導?
鄧璐:可能沒有一個成規去限定這個過程,但訓練自己把劇本變成影像的思維,我覺得是從掌機到攝影指導最重要的一個轉變過程練習。比如有學員會跟我說,不認同攝影指導的拍攝想法。我會跟他們講,在拍攝現場你沒辦法跟攝影指導爭取按照你的想法拍攝,作為掌機的任務,是完成攝影指導的要求,拍出他想要的影像風格。攝影指導是攝影指導的創作,你是你的創作。但你可以把你認為這場戲應該怎麼拍寫到自己的筆記裡,這就是你在學習做攝影指導過程該乾的事。如果你的攝影指導的朋友跟你關係非常好,有可以嘗試的機會,也可以試探性地去提出建議,但是要做好以後可能不是朋友的心理準備,我也有過類似經歷。這些都是過程,也是成長的使命和宿命吧。
益起映創:目前為止,參與作品裡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
鄧璐:可能大家會把《大象席地而坐》當做一個派系。我也覺得挺有意思。《大象》是我27歲時候拍的,也是我跟李屏賓老師學習的頭兩年,開始有自己一些小小的想法和概念,所以片子裡也放了很多我自己的學習總結。當然拍攝時因為一些製片條件,預算,一些現場不可控因素等,會有很多瑕疵。
我個人覺得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去學習裡面一些"瑕疵中的可貴"或許是蠻有趣的一件事。因為如果現在我再拍一遍《大象》,哪怕故意去保留一些瑕疵,可能也會很修飾,甚至修飾得更刻意。變成另外的影像畫面。

《大象席地而坐》劇照
所以我覺得,沒有100%完美的電影。《完美愛人》我在拍的時候也不完美,非常臨時。但在當時的條件和時機,可以做到那個完成度,我覺得就很好。每部電影都有它生長的使命。創造電影就是一個野蠻生長的過程。
益起映創:您師從李屏賓老師,從學習角度,您覺得跟老師學,主要學什麼?
鄧璐:跟李老師學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做人。我覺得這個是最重要的,做人首先正直、真誠和善良。這是比技術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技術是另一個層面的重要。
還有一點是電影藝術其實沒有某一個標準和對錯,但我們要清晰地知道,不浪費每一次工作機會,愛惜我們的工作成果,帶著願景去拍出一些可以留下來的東西,大家已經付出了辛苦,都不想辛苦白費。製作每一部電影的過程也都很珍貴。
益起映創:斯坦尼康訓練營已經做完九期,作為老師有怎樣的感受?和一百多名學員認識以後,有沒有發生一些特別的故事?
鄧璐:我特別感動,特別欣慰,覺得特別棒的一件事是,他們學完敢用了,出去敢拿起機器就拍。每一個學生都會回來,有時給我私信,尤其是女生,可能會給我發千字文。我看了會特別感動。你能看到他們對於自己的創作更自信、更大膽,拍得也越來越有想法,越來越好。他們會敢去做更好的電影。這是我覺得最好的一件事兒。
我也會跟學員說一定要互相關愛,互幫互助。我們有一個八期的學員大群,每一期的學員都在裡面,有些彼此不認識,有些上課時沒見過但在一些組織活動上見面互相交流,大家有機會也一起幹活,一起工作,一起解決問題,不攀比,不較勁,整體心態合氛圍我覺得特別好。

訓練營裡學員互相幫助
印象特別深的故事是,有一天一個學員遇到狀況,在大群裡問,師哥師姐,我在武漢被一個燈光師坑了,現在該怎麼辦。大家都在群裡回覆自己的建議。我也發現他不對勁,就私信詢問具體情況。他當時是要拍兩天夜戲,我說這兩天不管你拍到多晚,哪怕是凌晨3點,只要你在片場出了你覺得你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需要找人幫忙出主意,你就來找我。因為我覺得我在說這話的時候,其實我當時也特別希望有這麼一個人。
其實有好多挺感動的事兒。每次課我都會跟學生,不管男孩女孩,我都跟他們說,不管你們今天從這裡走出去以後,在你們的學習、工作,哪怕是你們人生中有任何問題,都可以來跟我聊。因為他們經歷的迷茫無助我也經歷過,所以我覺得我一定要為人師表,要做好一個榜樣,我當年吃過的苦,我一點兒不想讓他們吃。要做這樣的人。
益起映創:還有一件我個人好奇的事,從2022年第一期訓練營,到現在2025年第十期,體重變化很明顯,堅持健身減重跟做斯坦尼康老師有關嗎?
鄧璐:對。我真的是因為從第一期斯坦尼康訓練營開始,有很多女生問我說,我的體重不夠、我的基數很小、我太瘦了,我是不是不能學斯坦尼康?我會跟她們說,其實不是。但還是有很多女孩兒過不了心裡這個坎。那OK,我就以身作則,以身標榜,我現在是一個104斤的女孩,也在該扛機器扛機器,所以你們還在怕什麼?所以,真的不用怕,來吧。
益起映創:5月1日訓練營就要開課了,對要來上課的學員,您有什麼提前想說的話嗎?
鄧璐:提前想說的話就是,可以先在來之前適當運動!比如暴走或者簡單跑跑步,讓自己身體先靈活起來。做攝影師是個藝術與體力結合的工作。我不是在要求大家一定要怎樣,只是我覺得既然選擇這個工作,還是要保持一個稍微好的身體素質,這是一個比較關鍵的事情。

作者丨輕舟
排版丨pelyliu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路,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絡我們。」
益起映創的新老朋友們:我們專注影視教育12年,提供300+門課程覆蓋電影全產業鏈,助力超100萬愛好者與從業者成長。現在發起"學電影"使用者調研,填寫問卷即贈100元課程券。您的意見將幫助我們更好陪伴電影人"一起硬闖"!
掃碼填寫問卷(1分鐘,領取福利>>

益起映創正式登陸
嗶哩嗶哩課堂
點選[閱讀原文]學習更多課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