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帝喉舌VOA把我名給點了:

第三次被美帝點名了,第一次是在《紐約時報》,採訪了我1個小時,關於入關學的,然後登報,其實就一句話,還把我名字寫錯了。
第二次是《外交學人》,這次是我一個粉絲寫稿給他們,然後採訪了我,後來《外交學人》把他稿子改的亂七八糟,然後登上去了。
第三次就是VOA了。
大多數人是沒有和這些外國媒體打過交道,等你真打過交道,你就知道什麼叫“先射箭再畫靶子”。
這次VOA的標題是

有一說一,深層政府也好,拜登病危也好,從來不是所謂的中國人發明,這不都是從美國傳過來的?再說拜登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自己不會退選,然後一夜之間突然變了,然後人還不出來,怪陰謀論?
說起陰謀論,今天主流媒體又搞了一個事,哈里斯的民調超過拜登,這次可不是什麼“右翼陰謀論”,這個是“主流媒體”,路透社與益索普搞出來的民調:

哇,你別說,美國還真的是一個“出現奇蹟”的地方。
路透社說了一大堆哈里斯受到歡迎的話,暗戳了特朗普,說“特朗普競選團隊的一名民意調查員淡化了任何顯示哈里斯支援率增加的民意調查”。
路透社壓根就不會給任何資料,大多數人看了這份新聞就:沒想到哈里斯還這麼受歡迎呢。
有多少人去專門登入益索普,去檢查這份民調?
看看這個民調

和路透社說的一樣:登記選民訪談數量:1,018
重點來了:下面是路透社沒說的
已知抽樣人群中民主黨支持者 426 人,
共和黨支持者 376 人,
無明顯傾向 341 人。
我能說什麼?
路透社說:哈里斯在美國總統競選中以 44% 對 42% 領先特朗普。
那麼就是2%的領先。
咱們做個數學題:
1018×2%=20,也就是哈里斯領先了20票,
但是你看著:
民主黨支持者比共和黨支持者多了50票:
很好算:426-376=50,
而最終哈里斯只領先了20,
這不對啊,這有30票的空缺啊,
要麼是中立者投特朗普更多,要麼就是民主黨的叛逃了,很明顯票數對不上。
那麼結論應該是特朗普更受歡迎,
而到了路透社,變成了“哈里斯位元朗普多2%”。
我建議下次路透社和
益索普再做民調的時候,就別搞這麼複雜了,直接去民主黨黨部去做算了,哈里斯位元朗普多100%,這不更來勁?
主流媒體裡面的“哈里斯優勢”
我們不去討論這種民調的意義,就單說哈里斯到底有什麼優勢,看看主流媒體,注意,我刻意排除了類似於FOX之類的親共和黨的,單純說親民主黨的媒體:





這些都是《紐約時報》,CNN,《華盛頓郵報》之類的公認親民主黨的媒體,我們來看看,在他們筆下,哈里斯到底有何種魅力來贏得總統寶座:
第一,CNN認為,哈里斯獲得的捐助比較多元化,這歸功於她是一個“印度裔,亞裔,黑人,女性”,她身上的BUFF比較多。
第二,紐約時報的稿子認為,哈里斯的優勢是黑人,南亞裔,女性,希拉里特別提到了最高院推翻羅訴韋德案的時候,哈里斯激烈的反對。
第三,華盛頓郵報提到了哈里斯檢察官的履歷,特別引用了哈里斯的話:“我起訴了各種各樣的肇事者,虐待婦女的掠奪者,敲詐消費者的欺詐者,為了自身利益而違反規則的騙子。所以聽我說:我知道唐納德·特朗普的型別”
所有的媒體都統一口徑:特朗普不是人,特朗普是惡魔,特朗普十惡不赦,選特朗普那美國就完蛋了,云云。
也就是哈里斯的優勢有兩點:
第一,她身為“印度裔,亞裔,黑人,女性”的身份。
第二,她檢察官的履歷。
你會發現,所有的贊成民主黨的媒體,都拼命擴大她族裔的身份,對於檢察官的履歷談論的很少,而對她副總統的經歷,基本不提。
請恕我說句實話,我完全理解親民主黨媒體為什麼要這麼寫,因為哈里斯實在沒什麼可說的。
第一,她的副總統的生涯,基本就是失敗的,連拜登都不喜歡她,拜登不喜歡她不是透過什麼“極右陰謀論”,就是公眾媒體。
第二,她的檢察官的履歷不能多提,多提,就會出現負面效果。
哈里斯當年在加州當檢察官的時候,搞了一次演講,她把她的成功歸功於她受到的教育,並且說:“我相信如果孩子沒有受過教育那就等於犯罪,所以我決定開始起訴逃學學生的父母”。
2010年,哈里斯發起了一項法案,法案允許警方對習慣性逃學學生的父母提出輕罪起訴,且父母可能會被處以最高2000美元的罰款,並且被判處一年的監禁。
當年有25名家長被起訴。
誰會被起訴,誰的孩子更容易逃學,這個問題在美國是一個說不得的問題,當然在這可以說:黑人。
也就是說哈里斯發起了一項打擊黑人父母的法案。
這個黑點,沒有任何親民主黨媒體再敢拿出來說,畢竟,喬治弗洛伊德生前5次因毒品、搶劫入獄,就這死了以後全美國騷亂。
人家黑人小孩只是不上學而已,你就把人家父母送監獄?
她擔任總檢察長的時候,起訴了2000起與大麻相關的定罪,當然在我們看來,這不是理所應當的麼?執法嚴格,但是在民主黨看來,這大逆不道。
迄今為止,民主黨的一些左翼,比如說桑德斯之類的,到現在都沒說要支援她。
甚至在親民主黨的媒體上,對哈里斯的批評也不少:

CNN:《憤怒和功能失調:卡瑪拉·哈里斯作為副總統的令人沮喪的開端》

BBC:《卡瑪拉·哈里斯一年:她哪裡出了問題?》

雅虎:《為什麼卡瑪拉哈里斯在民意調查中如此不受歡迎?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49%的登記選民對卡瑪拉·哈里斯持負面看法,而32%的人對副總統持積極態度。》
注意,寫這篇稿子的還是個黑人。
然後轉到現在,就變成什麼……哈里斯民調超過特朗普。呵。
關於VOA的那點事
今天VOA的稿子點了我的名,但是VOA也別高興太早,特朗普上臺後,寫稿子的小編,可能會被開掉,因為這是有前例的。
VOA中文臺有個很出名的人,叫龔小夏。
龔小夏這個人能被大家所知道,是因為她在VOA上班,天天播。
她其實歲數很大了,今天自媒體百花齊放,沒幾個人願意再看她,只是她還活躍著。
一個人在VOA幹了近20年,很多美國華人都熟悉。
龔是個共和黨人,其實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乃至於2000年初潤美國的,幾乎都是傾向於共和黨,這主要還是里根當年的影響所致,大家所熟悉的自由貿易,自由經濟,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之類的,當年屬於一等一的政治正確。
她混了那麼多年,混了個普通話組主任。
VOA當時的臺長叫阿曼達-貝內特,屬於民主黨,龔一直疑心這位通中,和她一直搞不來,2017年龔被解僱,龔非常不服氣,大吵大鬧,跑到WSJ寫文章抨擊。
VOA以及一票的美國傳聲筒,隸屬於美國國際媒體署,當年的美國國際媒體署頭頭還是奧巴馬任命的,這個事情一直到2020年。
川普上臺,當時共和黨得勢,宣傳是VOA“通中賣國”。
2018年川普任命的邁克爾·派克當美國國際媒體署執行長。提名被國會卡了兩年,等到批下來,都2020年了。
邁克爾·派克這個人並不是搞新聞的,而是保守派的電影製作人。
邁克爾·派克剛上臺,立即對VOA搞大清洗,解僱了臺長阿曼達·本內特和副臺長桑迪·蘇加瓦拉等五人,其中包括具體管事的一個人叫趙克露。
記住,這個臺長阿曼達·本內特,管事的趙克露,以後我們還會說她們。
龔大喜過望,天天在推特上唱川普讚歌。
結果好景不長,2021年大選,拜登上臺,拜登一上臺,都等不及任命了,直接解僱了派克,任命了趙克露當新聞署CEO。
趙克露一上臺,呵……當年趕走老孃是吧?
老孃讓你們知道馬王爺的三隻眼
下令對旗下所有的媒體進行清洗,派克當年任命的臺長芮裡和副臺長羅賓斯全部被趕走。
最慘的是,當時實際上臺長芮裡和副臺長羅賓斯抵抗過趙克露的,說當年川普也是走程式,走了兩年才上臺,你這壓根就沒有得到正式任命,有什麼權力讓我下臺?
趙克露那就簡單了:不走是吧,來人,保安,把這兩個人給我扔出去。
史稱:擲出窗外事件。
這麼秘密的事,我怎麼知道的?
這次事件發生後,龔小夏抱不平,跑到其他媒體哭訴:趙克露簡直不是人,怎麼怎麼把VOA臺長扔出去了。
很不湊巧,我看到了。
趙克露其實是“代理CEO”的身份,2022年9月,趙克露下臺了,代理身份結束了。
代替趙克露的是誰?
阿曼達·貝內特。
就是那個“通中賣國”的前VOA臺長。
人家升官了,氣不氣?
如果特朗普一旦上臺,就必然對VOA進行清洗,現任的美國國際媒體署的執行官就會被開掉,換成他的人,就跟之前的派克一樣。
而新換上來的人,必然會對VOA之前的老人進行清洗。
既然阿曼達·貝內特。可以清洗掉龔小夏,新上來的特朗普的人,也必然可以清洗掉寫這篇文章的那位。
關鍵詞
共和黨
特朗普
拜登
黑人
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