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失聯,歡迎大家加我的個人微信好友。

語音技術來自訊飛有聲
4月14日,伊朗對以色列發動無人機與導彈襲擊,這個新聞直接讓國內社交網路都爆炸了。
各種專家出來解讀,很多人認為這將導致中東局勢進一步惡化。
但是呢?貓哥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今年之內不僅是中東,包括全球地緣政治衝突都只會降溫不會升級。
下面我給大家捋一捋其中的邏輯。
1 報復政治秀
首先是中東伊朗與以色列的衝突。
4月14日,伊朗對以色列發射導彈與無人機報復。

這次報復伊朗前期聲勢搞得很大,什麼要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云云。
但是真到襲擊的時候卻是非常剋制甚至可以說是小心翼翼的,這裡有一些很重要的細節:
——襲擊選擇在週日。
為什麼是週日?
因為週日是全球資本市場休息的日子,所以週日發動襲擊不會直接引發全球資本市場動盪,特別是不會影響油價的動盪。
現在哪些國家希望油價上漲?
當然是石油輸出國,呃,伊朗恰好就是。
現在哪個國家最怕國際油價上漲?
答案當然是老美!
因為老美通脹看油價,油價上漲會推升老美的通脹指數,從而影響美聯儲貨幣政策。
目前美聯儲利率維持在5%—5.25%的高位,因為通脹下不來,導致美聯儲一直遲遲不能降息。
老美以金融立國,利率長期維持高位,對於老美是很難受的。
現在伊朗精心選擇在週日發動襲擊,襲擊之後立刻宣佈報復結束。
這就讓襲擊對資本市場以及國際油價的影響降到最低,站在老美的立場,伊朗怎麼這麼貼心呢?
這是巧合嗎?
——襲擊目標不是以色列本土,而是以色列本土之外透過侵略佔領的約旦河西岸土地上的空軍軍事基地。
150顆導彈以及幾十架無人機幹過去,結果以色列不但沒有一兵一卒傷亡,甚至連這個空軍基地的以色列飛機因為“提前起飛”而沒有任何裝備損失。
這也是巧合嗎?
以上當然不是巧合。
從以上細節可以看出,本次襲擊,伊朗只是象徵性的報復。
我們甚至可以認為,本次襲擊其實就是美國伊朗聯合表演的煙花秀而已。

現在我們可以梳理一下伊朗大使館被襲擊之後的伊朗表現:
一開始,伊朗氣勢洶洶,企圖利用自己受害者身份以及美國不願深陷中東的心理漫天開價:
——要求以色列全面撤出加沙地區作為伊朗不報復的交換條件,結果被以色列拒絕;
——要求美國重啟伊核談判作為伊朗不報復的交換條件,結果被美國拒絕。
為什麼美以毫不猶豫拒絕伊朗開出的條件?
因為美以已經看透了伊朗色厲內荏的本質;
首先,以色列襲擊伊朗大使館,這是讓伊朗非常難受的。
如果伊朗不報復,那麼不僅在國際上顏面無存,威望喪失殆盡,中東一群小弟未來也可能有別樣心思,甚至伊朗內部哈梅內伊地位也會動搖。
所以報復是一定要報復的。
但是怎麼報復?
如果以牙還牙,或者對以色列境內軍事目標進行打擊(伊朗很難效仿以色列去打擊與以色列建交國家駐地大使館)——
那差不多就是直接對以色列宣戰了。
伊朗親自下場,這個時候,就將逼出美軍這頭大老虎。
站在伊朗立場,最好的模式還是躲在幕後,出錢出軍火指揮小弟打代理人戰爭。
現在這個階段跳在前臺直接參戰是不符合伊朗的利益的。
其次,伊朗內部政局也很有問題。
伊朗目前實際執政者哈梅內伊年事已高,身體也每況愈下,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接班人就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伊朗現任總統萊希根正苗紅,是哈梅內伊一手培養的,本來是最理想的接班人選。

但是萊希最大的短板就是在宗教內部級別不夠,目前萊希在宗教內距離最高宗教學者級別大阿亞圖拉還差兩個級別。
如果哈梅內伊去世,最高宗教領袖位置將很可能被其他派別人物所掌握。
伊朗是實施毛拉治國,宗教領袖高於世俗的政治領袖。
宗教領袖如果被其他人物掌握,那麼就意味著最高權力被其他政治派別掌握。
目前正是因為哈梅內伊年事已高,而是身體也不好,所以伊朗內部暗流湧動,各方勢力都在角逐接班人的位置。
如果在這個時候,伊朗與以色列大打出手,甚至引出美軍下場,內部不穩又引來外部強敵,那麼哈梅內伊扶持萊希上位的計劃就將面臨極大的變數。
這是哈梅內伊無論如何都要避免的。
正是因為美國看透了伊朗底牌,所以伊朗前期的訛詐失敗。
訛詐失敗就只能與美國聯合作秀。
所以真正的劇情應該是這樣:
首先伊朗向美國協商確定襲擊的時間、地點以及規模,選擇週日襲擊並且在襲擊之後立刻宣佈結束。
這就避免了襲擊導致全球資本市場動盪特別是油價上漲,這就極大照顧了美國的利益。
通報襲擊地點就是讓以色列早做準備,避免了人員傷亡與裝備損失。
然後布林肯裝模作樣和各個國家外長通電話(其中還包括我們),要求這些國家出面讓伊朗不報復。
結果當然是碰一鼻子灰,這是美方前期能預測的,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投桃報李,給伊朗一個面子——
你看看美國找了這麼多國家都無法阻止伊朗報復。
與此同時,拜登高調宣佈對以色列的安全保障堅如磐石,這是震懾伊朗不能脫離劇本亂來,同時也是震懾其他反以色列武裝不能襲擊以色列本土。

然後伊朗象徵性報復。
伊朗發動襲擊之後,美國驗收襲擊後果感到滿意,然後公開宣佈,如果以色列對伊朗發動報復行動,那麼美國將不參與。
以色列內塔尼亞胡在襲擊之後還一度強硬表示,“誰打了我們,我們就要打回去”。
然後內塔與拜登通了一個電話,最後被拜登“說服”,取消了報復攻擊伊朗。
至此,美國、伊朗、以色列三方聯合演出的報復政治秀圓滿結束。
2 中東局勢不大可能升溫
從這個事件可以看出。
中東衝突在目前是很難擴大化的,原因有兩個:
——伊朗比較慫,竭盡一切可能避免自己直接參戰;
——拜登政府不僅不願中東地緣政治衝突擴大化,而且也不願被以色列綁架,讓美軍主力深陷中東泥潭。
為此,拜登政府甚至公開表達了與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所代表的有益勢力關鍵時刻切割的決心。
4月4日,拜登親自出面警告,要求以色列必須立即在加沙南部地區停火;
4月6日,布林肯出面說得更加直接,以色列如果不在加沙地區實現停火,那麼美國對以色列政策將出現重大變化。
這裡必須給大家講一講,拜登政府為什麼要威逼以色列從加沙南部地區撤軍停火的原因。
本來以色列用了半年時間擊潰了哈馬斯大部分軍事力量,目前哈馬斯最後成建制的軍事力量主要集中在加沙南部地區的拉法。
以色列當然希望一鼓作氣將集結在拉法的哈馬斯最後的軍事力量全部消滅掉,但是拉法目前卻彙集了加沙地區超過150萬難民。
以色列攻擊這個地區鐵定會血流成河,造成拉法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

這種大規模人道主義災難不但會直接導致拜登政府在國內支援率持續下降,進而可能導致今年總統大選失利。
另一方面,以色列對哈馬斯最後的軍事力量窮追猛打,伊朗即使再慫也只能從幕後跳到前面來拼命。
對於伊朗而言,哈馬斯被以色列消滅是地緣政治博弈無法承受之重。
巴勒斯坦有兩個政治派別,一個是法塔赫,目前已經被以色列收拾得服服帖帖;一個是哈馬斯,與以色列勢不兩立,也是伊朗全力支援的小弟。
如果哈馬斯被消滅,那麼以色列就有很大可能與法塔赫落實兩國方案,結束巴以衝突。
一旦巴以衝突結束,以色列在老美支援下就能與中東國家建交關係正常化。
伊朗作為什葉派首領之所以能與遜尼派首領沙特建交,除了中方大力斡旋做了很多工作,主要原因還是中東地區伊斯蘭教目前還面臨著以色列這樣一個異教徒外來者的壓力。
一旦這個異教徒外來者與中東國家關係正常化,那麼中東國家的宗教矛盾就會再次爆發。
伊朗地緣政治環境將急劇惡化,這是伊朗無論如何無法接受的。
所以如果以色列強攻拉法,伊朗將不得不跳到前臺拼命,這又將綁架美國下場,這又是拜登政府絕對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對於拜登政府而言,無論是出於今年大選黨派利益的需要,還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需要,都不能讓以色列放手去攻擊拉法。
這就是拜登與布林肯嚴厲警告以色列必須從加沙南部地區撤軍停火的根本原因。
在拜登政府聲色俱厲警告下,以色列開始認慫。

首先是在加沙南部撤出全部軍隊;
然後就是以色列軍方對襲擊“中央廚房”慈善組織認錯,並且開除了兩名以色列軍官;
再然後就是內塔尼亞胡宣稱願意就加沙停火談判,但是條件是哈馬斯要釋放全部人質;
這一系列事件說明,美國統治集團內部已經達成共識:
在以色列國家安全沒有重大威脅的時候,不能被以色列右翼勢力綁架,讓美國戰略力量深陷中東這個泥潭。必要的時候,拜登政府甚至可以與以色列右翼勢力切割。
很明顯這個資訊已經清晰的傳導給內塔尼亞胡政府。
這就是一貫無法無天態度強硬的以色列最近開始認慫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說,以色列也好,胡賽武裝也罷,在中東綁架老美下場的戰略意圖目前基本是不可能實現了。
實話實說,老美內部的糾錯能力以及關鍵時刻割肉的決心還是出乎貓哥預料的。
伊朗不敢打,老美不願打,以色列就算是萬般不甘心又能怎麼樣?
如果再如同之前那樣無法無天亂來,那麼就將面臨美國“對以色列政策的重大調整”,這是以色列絕對無法承受的。
所以未來一段時間,中東局勢是不大可能升溫的。
3 全球局勢的最大變數與定量
中東如此,俄烏衝突同樣如此。
本來今年年初,俄羅斯已經在戰場上取得壓倒性優勢。
連連失敗的烏克蘭面臨著軍火援助短缺,人力資源枯竭,財政即將崩潰的極其困難的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應該再加一把力氣,乘勝攻擊,徹底打崩烏克蘭,從而一舉奠定俄烏戰爭的局勢。
但是,現在的俄烏戰場卻慢慢沉寂下來,俄羅斯軍隊在各條戰線上擺出一副結硬寨打呆仗的架勢,不緊不慢與烏克蘭軍隊開始慢慢拼消耗。

那麼為什麼俄羅斯不乘勝攻擊,而選擇磨磨蹭蹭有意控制戰爭節奏呢?
因為俄羅斯在觀望!
觀望今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
不僅僅是俄羅斯,全世界所有牽涉地緣政治衝突的各方勢力,都在觀望美國總統大選結果。
今年美國總統大選不但能決定美國總統的歸屬,更為重要的是,美國總統人選還將決定美國對外政策的走向。
偏偏今年美國總統的兩個候選人,對外政策是迥然不同的兩個方向。

拜登是團結盟友,川普是PUA盟友;
拜登鞏固加強北約,川普要拆散北約;
拜登仇俄,川普親俄;
拜登與以色列右翼勢力保持距離,並且與伊朗一度重啟伊核談判;
即使談判破裂,還是給與伊朗相當的石油出口豁免份額,這個石油出口豁免份額是伊朗重要的外匯來源;
川普無條件親以色列,在任期間撕毀伊核協議,並且對伊朗增加了更多制裁;
所以,在美國大選塵埃落地之前,全球各方勢力都更願意選擇觀望,而不是在美國大選之前做出重大戰略選擇;
站在俄羅斯立場,現在乘勝攻擊打崩烏克蘭軍隊,可能就會逼著北約直接出兵,讓俄羅斯面對一個更加強大的敵人;
相反如果川普在大選獲勝,俄羅斯就可以坐等川普去把北約搞得四分五裂,屆時再單獨收拾一個烏克蘭還不是手到擒來?
站在伊朗的立場,未來的美國總統大選更願意看到拜登連任,所以現階段也不願意大打出手,讓拜登左右為難,最後在大選失利。
站在以色列的立場,現在雖然暫時認慫,但是也在積蓄力量,未來一旦川普上臺,以色列就可以為所欲為,一舉拔掉哈馬斯這根紮在以色列心中的刺頭。
甚至包括遙遠的東亞,別看現在美菲日峰會搞得很熱鬧,日本的岸田,菲律賓的小馬斯科都很放了一些狠話,但也就是嘴炮而已。
在美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之前,日本也好,菲律賓也罷是絕不敢有什麼大動作的。
萬一把事情搞大了,未來又是川普那個二愣子上臺,拍拍屁股不管了,這讓小日本與菲律賓如何收場?
以上就是今年全球地緣政治衝突不可能升溫的核心邏輯。

說白一點,全球大部分國家與勢力都沒有獨立撼動地緣政治事態的能力,只能跟隨美國對外政策聞風而動,當然也有例外。
這個例外就是中國。
不管未來老美總統是誰,對外政策如何變化,我們都可以穩如磐石,按照我們既定路線方針走下去。
如果說老美是未來全球局勢最大的變數,那麼中國就是全球局勢最大的定量。
這句話我還真不是自誇吹牛。
看看世界地圖,現在歐洲有戰爭,中東有戰爭——
這些戰爭都是老美或直接或間接拱火的結果。
只有東亞風平浪靜歲月靜好,雖然老美在這個區域同樣拼命拱火——
在東海拱火、在臺海拱火,在南海拱火,甚至在中印邊境拱火,但是隻要中國這根定海神針紮在這裡,亞洲就翻不了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