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解螺旋 設為星標 ⭐,才能準時收到推送哦~

解螺旋公眾號·陪伴你科研的第3952天
本文資訊來源:諾獎官網、Interstellar Wiki等
這段時間電影哪吒2大火,清冷許久的國內電影市場又火熱了起來,很多老電影也被大家給翻了出來。但很少有人知道,全球票房最高的十大科幻片之一的星際穿越:

其最早的編劇之一、執行製片人、科學顧問竟是一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甚至他是在星際穿越這部電影上映3年後,才獲得諾獎的!這位牛逼的諾獎得主,電影製片人,科普大拿就是Kip Stephen Thorne。

根據Interstellar Wiki(星際穿越百科)的資料顯示:

Kip Stephen Thorne的工作啟發了星際穿越這部電影,在最終拍攝的時候,他擔任星際穿越一片的科學顧問和執行製片人。不過這部電影最初就是由Kip Stephen Thorne和另一位製片人Lynda Obst共同構思的。2006年時,Thorne和另一位製片人共同編寫了一份8頁的初始劇本,該專案引起了斯皮爾伯格的興趣,斯皮爾伯格決定要指導該片,並聘請了諾蘭兄弟中的弟弟喬納森·諾蘭擔任該片編劇。當數年後斯皮爾伯格因故離開該專案,克里斯托弗·諾蘭在其弟弟的推薦下,於2012年正式加盟星際穿越,最終諾蘭兄弟團隊攜手Kip Thorne一起創造了星際穿越。
作為電影的科學顧問,Kip Thorne保障了在星際穿越一片中蟲洞和相對論的描述儘可能準確:
"For the depictions of the wormholes and the black hole," he said, "we discussed how to go about it, and then I worked out the equations that would enable tracing of light rays as they traveled through a wormhole or around a black hole—so what you see is based on Einstein's general relativity equations."
“對於蟲洞和黑洞的描述,”他說,“我們討論瞭如何進行,然後我計算出能夠追蹤光線穿過蟲洞或繞過黑洞的方程式——所以你所看到的是基於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方程式。”
當然,
Kip Thorne需要對一部分觀眾認為星際穿越的內容太無聊了負責,畢竟是他要求的:
"First, that nothing would violate established physical laws. Second, that all the wild speculations… would spring from science and not from the fertile mind of a screenwriter."
“首先,任何內容都不能違反既定的物理定律。其次,所有瘋狂的猜測……都應來自科學,而不是編劇的天馬行空。”
為此Kip Thorne在電影創作期間曾花費兩週說服諾蘭不要讓一個角色超光速飛行。當然電影人最終還是犟不過科學家的想法,最終這個設定並未在影片中出現。據Thorne說,星際穿越中藝術自由度最高的設定是某個星球上的冰雲,那些冰雲的結構可能超出了冰能夠支撐的強度。

在星際穿越上映後,Kip Thorne出版了一本科普書,叫做: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星際穿越中的科學》。

星際穿越上映3年後,Kip Thorne獲得了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當然,玩藝術的諾獎得主不止Kip Thorne一個,另一個著名的“藝術生”諾獎得主是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 James P. Allison。

根據現有資料,早在1970s,James P. Allison進行他的博士後研究期間就曾經加入了一支專業樂隊。但很可惜受限於那個年代的拍攝技術和嚴重不發達的網際網路,並沒有相關演出資料被儲存下來。但是,James Allison在2004年組建的樂隊Checkpoints活到了今天。這是一支由純粹的科研工作者組成的樂隊,甚至樂隊名Checkpoints也是取自免疫學術語。並且在若干年後,James Allison到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ACC)工作時,他又組建了第二個樂隊——CheckMates。
癌症免疫治療學會(SITC)釋出的Checkpoints樂隊在2017年SITC年會表演影片:
影片來源:YouTube
Moffitt癌症中心釋出的Checkpoints樂隊在2023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表演的片段影片:
影片來源:YouTube
甚至2024年11月11月9日CheckPoints樂隊還在美國休斯頓市中心萬豪侯爵酒店登臺,為早期職業科學家籌集資金。

不過James Allison的第二隻樂隊CheckMates在知名度等方面就不如第一隻了。除了在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官方賬號上找到了該樂隊的介紹影片,並未找到其他相關演出資料:

影片來源:YouTube
但這主要是跟有其他好幾只專業樂隊都叫CheckMate/CheckMate Ltd.有關,儘管James Allison是以免疫學術語Checkmate作為名字的靈感來源,不過這個單詞並不像CheckPoints那樣罕見,發生大規模撞名也就不奇怪了。而Allison的Checkmates作為一隻純科研人員組成的業餘樂隊,自然是打不過專業人士:


既然諾獎得主能夠擁有這麼精彩的副業經歷,那麼獲得諾獎(不包括諾貝爾和平獎)自然也可以是其他人的副業。這裡指的自然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前英國首相丘吉爾:

1953時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憑藉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獲諾貝爾文學獎,這也是諾貝爾獎這麼多年來唯一一次將和平獎以外的獎項頒給在任的一國最高當權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並且丘吉爾賦閒在家期間就曾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但當時被否決了。在多次被提名並多次被否決以後,諾貝爾獎委員會思慮再三,還是將這個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丘吉爾。只能說要是在丘吉爾賦閒在家期間就及時把獎給頒了,195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也就不會鬧出這麼大爭議了。
諾獎得主不僅在專業領域展現非凡才華,他們的多面才情也時常讓人感慨萬千。從Kip Thorne在電影《星際穿越》中用科學事實詮釋科幻奇觀,到James P. Allison透過音樂和科研激發出生命的節奏,有的時候不得不感慨,成功人士的精力是真的旺盛。
這種跨界的精神和探索未知的勇氣讓我們看到,科學並非孤立的個體,而是有機會在與其他領域的交匯中相互成就。這些傑出人物的事蹟提醒著我們,無論身處何種領域,人與世界的互動總是無窮無盡,值得不斷探索與經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