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詩人、文學評論家桑德拉·吉爾伯特於當地時間11月10日去世,享年 87 歲。她是經典女性主義文學研究作品《閣樓上的瘋女人》的合著者。


電影《簡愛》(2011)劇照。
據美國《紐約時報》等媒體報道,當地時間11月10日,美國詩人、文學評論家桑德拉·吉爾伯特(Sandra M. Gilbert)因慢性阻塞性肺病逝世。她曾與蘇珊·古芭(Susan Gubar)共同撰寫女性主義文學研究經典作品《閣樓上的瘋女人》,該書探討了19世紀女性作家如何透過塑造瘋狂反叛的人物形象來表達對社會整體性壓迫的拒絕。
“西方經典並非一夜之間就得以解放,但桑德拉·吉爾伯特和蘇珊·古芭在創作《閣樓上的瘋女人》時,無疑在‘兄弟會’的大門上插入了一根刺。”2013年,評論家莫琳·科里根(Maureen Corrigan)曾如此評價該書在文學研究史上的里程碑意義。

桑德拉·吉爾伯特,1936年12月27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她在康奈爾大學攻讀英語文學學士學位,並在那裡遇到了當時的博士生艾略特·吉爾伯特,兩人於1957年結婚。艾略特在軍隊服役期間,夫妻兩人在德國度過了一年,之後桑德拉在紐約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後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於1968年完成學業並先後在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印第安納大學等學校任教。
桑德拉·吉爾伯特與蘇珊·古芭的學術合作一直為學界稱道。兩人是在印第安納大學的一座電梯裡偶遇,不久後她們被要求開設一門關於女性作家的課程。但沒過多久,桑德拉就轉到了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任教,不過兩人仍保持遠端合作,並最終整理出了《閣樓上的瘋女人》手稿。
這本書聚焦簡·奧斯汀、艾米莉·勃朗特、瑪麗·雪萊和喬治·艾略特等人的作品。在研究這些作家的作品時,桑德拉和蘇珊“對她們所發現的主題和意象的連貫性感到驚訝”。她們在該書的前言中寫道:“封閉和逃避的意象,瘋狂的替身作為溫順自我的反社會替代者的幻想,冰凍景觀和熾熱室內體現的身體不適的隱喻——這些模式在整個文學傳統中反覆出現。”
在這次合作後,兩人還合作創作了其他幾部作品,包括一部關於20世紀女性寫作的里程碑式三卷本研究《無人區》(1988-1994年)、學術諷刺作品《傑作劇場》(1995年),以及關於當代女性主義寫作的《依然瘋狂》(2021年)。她們還共同編輯了《諾頓女性文學選集》(1985年),目前已是第三版,以及《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與批評》(2007年)。2012 年,她們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評論界頒發的伊萬·桑德羅夫終身成就獎。

儘管桑德拉最出名的可能是她的批評性寫作,但她認為自己既是詩人也是學者。晚年,她經常與其他詩人見面,分享和討論他們的作品。她曾出版過八部詩集,包括《在第四世界》《歸屬》《後果》等;還出版有回憶錄及評論輯,其中《非正常死亡:一場醫療悲劇》講述了她的丈夫艾略特·吉爾伯特1991年手術離世後的故事。
在回顧整個學術生涯時她曾說起:“我認為自己同時是一個詩人、評論家和女性主義者,我希望每個‘自我’都能豐富其他‘自我’。然而,作為一名詩人,我很篤信自己不會耽於自我意識;作為一名評論家,我很想貼近詩歌的源頭;作為一名女性主義者,我則試圖明確自己的優先事項,而不是去說教。”

本文為編譯內容。編譯:申璐;編輯:荷花;校對:楊利。歡迎轉發至朋友圈。文末含《新京報·書評週刊》2023合訂本廣告。



點選“閱讀原文”
即刻購買《寫童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