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思考:加密貨幣終將走向實用主義,但區塊鏈並不是技術問題的“唯一解”

頭圖  丨  envato
記者  丨  吳天一
出品  丨  DeThings
加密貨幣作為一個大約 15 年曆史的行業,曾一直遊走在金融的邊緣,備受關注卻又頗具爭議。如今,隨著 2025 年初白宮為加密貨幣行業鋪上紅地毯,並承諾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援,這個行業正面臨著新的現實和轉折點。回顧過去幾年,加密貨幣市場經歷了劇烈波動和監管挑戰,而現在,它正處於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
曾幾何時,行業內部始終指責美國的監管環境過於惡劣,無法讓創新技術如比特幣等加密貨幣順利普及,尤其是在美國境內。然而,今天我們看到的情況大不相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加里·根斯勒的離職,意味著加密貨幣行業迎來了一個可能更加友好的監管環境。更為重要的是,政府各部門的關鍵職位開始由加密貨幣支持者擔任,似乎預示著美國將加大對這一行業的支援力度。事實上,SEC 最近撤銷了多個針對加密貨幣公司的執法案件,並舉辦了一系列關於加密資產監管的公開圓桌會議,試圖在這一新興領域中尋找監管平衡點。
但與此同時,儘管行業的監管環境有所鬆動,美國國內的政治氛圍依然複雜。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執政時期,加密貨幣行業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實質性的制約。白宮的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行業,但特朗普政府在處理貿易和金融政策時的混亂,導致市場信心動搖,比特幣價格一度跌破歷史高點的 20% 以上。
在這些挑戰面前,行業內的投資者顯然更傾向於希望看到的是穩定的監管框架,而不是盲目支援一些邊緣化專案,例如 meme 幣。
在如此複雜的局勢下,作為《貨幣的未來》一書的作者、康奈爾大學國際貿易學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認為,加密貨幣未來的方向應當更加註重實用性,而非追求空洞的理想主義。普拉薩德的觀點頗具實用主義色彩,與該領域的很多人熱衷於炒作技術革新和金融自由化的做法有所不同。

是否能從根本上改變金融市場?

加密行業的“勝利”似乎即將到來。特別是特朗普政府對加密貨幣的相對寬鬆監管,為加密貨幣公司提供了合法性,使得它們得以迅速發展。而現在,隨著白宮的政策轉向,行業同樣能感受到積極的變化。普拉薩德認為,儘管加密貨幣行業獲得了政府的支援和監管框架,但行業本身仍然面臨著許多現實挑戰。
“我認為,我們看到加密行業的許多主要參與者不僅利用這個機會感謝特朗普,還試圖表明該行業能在某種意義上推動美國經濟的復甦。”普拉薩德這樣評論道。
然而,普拉薩德對加密貨幣的長遠實用性保持謹慎態度。他認為,區塊鏈技術(支撐加密貨幣的基礎設施)雖然具有創新性,但它是否能夠從根本上改變金融市場,仍然值得懷疑。區塊鏈的優勢顯而易見,它能提供更加透明、安全且去中心化的交易環境,但問題在於,區塊鏈是否是解決所有金融行業痛點的最佳方案,答案仍不明朗。
普拉薩德在採訪中提到,加密貨幣最具潛力的部分在於它揭示了傳統金融體系的低效率。例如,國內支付和跨境支付系統的處理時間過長、費用過高,這在數字化時代顯得尤為落後。而加密貨幣透過區塊鏈技術,理論上可以提供更快速、更低成本的支付解決方案,尤其是在跨境交易方面。
此外,區塊鏈技術還有助於解決低收入人群在金融產品獲取上的障礙。即使在像美國這樣富裕的國家,低淨值人群在金融產品的獲取上也面臨困難。普拉薩德認為,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為這些人群提供了更多的金融選擇,這是加密貨幣行業的一大亮點。
然而,現實中比特幣並未完全實現其作為“無需信任的交易媒介”的初衷。相反,比特幣越來越成為一種投機性資產,缺乏廣泛的應用場景。因此,儘管區塊鏈技術具備多種優勢,它是否能成為金融市場的基礎設施,仍然值得商榷。
“區塊鏈的確能夠提供更高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易訪問性,但我們不一定需要依賴區塊鏈來實現這些目標。”普拉薩德強調道。他認為,許多問題可以透過其他技術手段解決,而不一定需要區塊鏈來達成。

區塊鏈不是唯一解藥

區塊鏈受追捧因為人們認為它能解決很多合約信任、資料真實性、資料備份、融資困難等一系列科技和經濟生活中的問題,但區塊鏈在這些問題中並不一定是最經濟有效的解決方案,反而由於技術限制和制度空缺導致了價格昂貴和欺詐頻發的問題。
在討論區塊鏈的優勢時,常見的說法是它可以透過去中心化的方式儲存資料,並讓所有參與方都能檢視原始資料,從而避免由於資訊不對稱引起的高昂糾紛費用。這種方式確實能解決資料真實性和責任分配問題,但區塊鏈的成本和隱私問題也讓它並非適合所有場景。區塊鏈通常需要昂貴且緩慢的儲存來保持資料的不可篡改性,這會導致隱私問題——競爭對手或記者等非交易方也可以訪問這些資料。
相比區塊鏈,公鑰加密結合收據的方式更為高效。在資料需要審計和驗證時,相關方可以透過公鑰加密來確保資料的完整性,而不必透過昂貴且緩慢的區塊鏈儲存方式。這種方式允許交易方生成收據,由第三方進行審計,且比區塊鏈更加經濟且迅速。收據本身已經存在了數千年,它能夠確保資料在事後不被篡改,這與區塊鏈在技術上有相似之處,但成本要低得多。
此外,在需要保護資料隱私的場景中,密態計算可以作為區塊鏈的替代方案,提供高效且安全的資料處理方式。密態計算是一種利用硬體的可信執行環境(TEE)來保護正在執行的程式碼和資料的技術。透過在計算平臺上建立安全區域,確保其中的程式碼和資料具有機密性和完整性,從而在不洩露敏感資訊的前提下進行資料處理。
例如,在金融、醫療和雲計算等領域,密態計算能夠確保資料在處理過程中的安全性和隱私性,避免了區塊鏈技術在效能和成本方面的挑戰。
除了區塊鏈,中央資料庫配合 API 的方案也是一種常見的資料儲存方式。儘管這種方式的儲存是中心化的,但它仍然可以根據訪問許可權設定透明度和隱私保護,這為資料的管理提供了靈活性。這種架構在很多電商平臺(如eBay、Uber、Airbnb等)中得到了應用,並且工作了多年。相比之下,區塊鏈的分散架構並不容易實現,並且由於需要在多個節點之間進行資料同步,其速度和擴充套件性存在問題。
區塊鏈被宣揚為一種理想的資料備份解決方案,聲稱其去中心化的特性使得備份更加可靠。然而,區塊鏈的高成本和低效性使其並非一個合適的備份方案。與傳統的雲備份服務相比,區塊鏈提供的資料儲存遠遠不夠經濟。例如,比特幣的儲存成本是 Tarsnap 等服務的幾千倍,且後者提供的資料加密和儲存可以持續數萬年。

穩定幣與加密貨幣儲備計劃

儘管區塊鏈技術面臨挑戰,但在穩定幣(與法定貨幣如美元掛鉤的加密資產)領域,普拉薩德看到了新的機會。穩定幣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是在跨境支付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表現突出。普拉薩德認為,穩定幣的最大優勢在於,它能解決金融體系中存在的巨大摩擦,而這些摩擦在傳統銀行系統中仍然十分明顯。
“穩定幣的出現實際上是對傳統金融體系的一種補充,它不僅降低了跨境支付的成本,也提高了交易的效率。”普拉薩德認為,穩定幣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在一些尚未充分發展金融體系的國家和地區。它們不僅解決了高交易成本的問題,還為全球範圍內的金融包容性提供了新的途徑。
在此次白宮峰會上,政府提出的加密貨幣戰略儲備計劃引起了廣泛關注。普拉薩德對這一提議持謹慎態度。他認為,像比特幣這樣的資產,儘管在某些人的眼中具備稀缺性,但並沒有內在的價值。政府如果開始購買比特幣並將其作為儲備資產,很可能會面臨價格波動帶來的巨大風險。
“如果政府開始動用納稅人的錢購買比特幣,這不僅對加密貨幣的估值構成威脅,還可能引發市場的劇烈波動。”普拉薩德警告道。他認為,這種儲備計劃的戰略性和合理性值得懷疑,尤其是當加密貨幣價格波動時,政府的資金可能會面臨巨大的損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