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美學子】第3609期
13年國際視角精選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陳屹視線】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朱雨玲:從世界第一到癌後歸來
改換戰袍再奪冠的逆襲之路

北京時間7月14日,WTT美國大滿貫女單決賽,前世界第一今年30歲的老將朱雨玲,先中國澳門隊朱雨玲,以4:2戰勝國乒小將陳熠,成為本次美國大滿貫的女單冠軍,也是大滿貫前世界第一今年30歲的老將朱雨玲,建立以來,繼陳夢、孫穎莎、王曼昱以外的全新女單冠軍。
自來水廠女孩的夢想起航
四川樂山,這座以峨眉山聞名的城市,悄無聲息地孕育出一位世界冠軍。朱雨玲,1995年出生於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父母在自來水廠工作。沒有豪華的訓練資源,沒有所謂的“運動世家”背景,她的乒乓之路起點並不顯赫。
7歲那年,朱雨玲第一次拿起球拍,和許多孩子一樣,是為了鍛鍊身體、遠離頑皮。然而,她對球的感覺與眾不同。“她從一開始,就對節奏有特別的敏感性。”啟蒙教練回憶,“她的反應速度和協調能力,在一群小球員裡非常突出。”
9歲,她進入四川省隊少年組;12歲,被推薦進國家少年隊。那一年,她在全國少年錦標賽中技壓群芳,打出了“左手魔術師”的名號。
“我不覺得自己天賦特別好,只是特別喜歡打球。”多年後,朱雨玲在一檔紀錄片中坦言。小時候她常常一天練十幾個小時,手上磨出血泡也捨不得停。“你不練,別人會超過你。”這是她最早理解的競技法則。
穩健女將的世界第一
朱雨玲的職業生涯可謂穩紮穩打。不同於劉詩雯的犀利、丁寧的氣場、陳夢的全面,朱雨玲以“控場”和“細膩”著稱。
2010年,年僅15歲的她奪得世界青少年錦標賽女單冠軍,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該項賽事冠軍。國家隊對她寄予厚望,逐步將她推向國際舞臺。
2015年起,她開始頻繁出戰巡迴賽,穩定發揮讓她年年都有獎牌入賬。
2017年,她終於登上巔峰——世界排名第一。
那一年她在亞錦賽中女團、女單雙冠;德國公開賽、日本公開賽連奪金牌;世界盃團體賽和亞洲盃女單也全部摘金。
“她就像一個永遠不慌的老棋手,擅長拉長回合,把對手的節奏拖進自己的節奏裡。”央視名嘴王濤這樣點評她的技術風格。
這一年,中國乒協曾重點考量她為東京奧運主力人選。“她那時是狀態最好,最穩定的。”
國家隊內部技術組成員在後來的採訪中也提到,“如果沒有後來的傷病和病情,奧運至少會有她的一席之地。”
癌襲來的拐點
就在東京奧運備戰期間,命運卻給她沉重一擊。
2021年年初,朱雨玲在一項常規體檢中發現甲狀腺異常,進一步檢查確診為甲狀腺癌。這一訊息沒有在當時公開,僅在極小範圍內通知了相關人士。
她淡出了國家隊集訓名單,也不再出現在WTT比賽中。
“當時沒有時間去難過,只想著怎麼活下來。”她在2024年復出後的訪談中回憶說。她接受了手術,並長期服藥治療,經歷了極度虛弱和情緒崩潰的時期。
在此期間,幾乎所有人都以為朱雨玲退役了。她的社交賬號停止更新,公眾對她的關注逐漸稀薄。但她並沒有放棄。
“最難受的不是身體,是心理。當你知道自己再也打不了球的時候,那種空落落的失重感比疼痛還難受。”
代表中國澳門復出之謎
2024年9月,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再次出現在WTT澳門站報名名單上:朱雨玲——代表單位:中國澳門。
許多人一時間感到震驚,甚至懷疑是否“朱雨玲”是重名。
然而,她親自出現在賽場時,昔日的冠軍光芒依舊在眼神中閃現。
為什麼是澳門?
“其實並不是轉籍,而是以中國澳門運動員身份參賽。”業內人士解釋,朱雨玲本身仍持中國國籍,但因為在中國大陸已不再屬於國家隊管理體系,透過澳門體育協會報名參賽成為可行路徑。
澳門方面也樂於接納她,不僅因為她的競技水平,更因為她帶來的關注度和榜樣力量。
破繭成蝶的冠軍之夜
2025年7月14日,美國奧斯汀,WTT大滿貫女單決賽。
比賽前沒有多少人押注朱雨玲能走到最後。她首輪就遭遇世界第二王曼昱,這位昔日國家隊隊友打法剛猛,風頭正勁。
然而,朱雨玲用豐富經驗和節奏控制,4:3險勝對手,一戰驚豔四座。
接下來的幾輪,她擊敗韓國主力申裕斌、半決賽力克日本名將伊藤美誠,最終闖入決賽,對陣中國年輕小將陳熠。
陳熠年僅19歲,是新一代“00後”希望之星。她此前淘汰了多位種子選手,狀態火熱。
但在經驗和心理的對決中,朱雨玲笑到了最後。
她以4:2拿下比賽,成為繼陳夢、孫穎莎、王曼昱之後,美國大滿貫女單第四位冠軍。
賽後她說:“我不知道這是最後一次還是又一個開始,但我不想留下遺憾。”
轉籍、改旗的“人才外溢”現象
朱雨玲的“澳門身份”只是乒壇“人才外溢”的一個縮影。
在中國乒乓球競爭極端激烈的背景下,不少優秀選手未能擠進國家隊一線,於是選擇代表其他地區或國家出戰。
其中包括:
倪夏蓮(盧森堡):原中國女隊世界冠軍,代表盧森堡參賽30餘年,是最年長的奧運乒乓選手之一。
高軍(美國):中國退役後代表美國多次出戰奧運,是美乒的象徵人物。
何志文(西班牙):正膠打法奇特,被稱為“武士”,50歲仍活躍於國際賽場。
姜華珺、帖雅娜(中國香港):均為中國大陸出身,後代表香港征戰,獲得多項國際獎牌。
杜凱琹(中國香港):福建出身,近年世界排名前十,是香港隊主力。
鄭怡靜(中國臺北):原籍大陸,現為中國臺北頭號女將,多次晉級世錦賽決賽階段。
這些運動員的轉籍或更換代表隊身份,並非政治或叛逆選擇,而是一種延續職業生涯的方式。
中國乒乓球太強,使得“內卷”嚴重,許多世界級水平的球員在國內排不上號。
輸給命運,卻贏了時間的人
“時代真的變了,以前的打法已經不吃香了。”朱雨玲在一次媒體採訪中說。
復出後的她深知,面對孫穎莎、陳熠、王曼昱這樣的新生代,“老派”打法面臨挑戰。她也嘗試調整技術結構,加強前三板進攻、增速減穩。
但更大的變化來自心態:“我不再為了名次而戰,而是為了那種流汗、專注、回合拉鋸時的快樂。”
她的堅持,也感動了無數球迷。
朱雨玲沒有站上奧運賽場,卻在生命最艱難時贏回了自己。
她不是最幸運的,卻是最堅定的。
她的故事,不只是關於乒乓球,更關於如何在人生低谷中看見希望,如何在鉅變之後找到初心。
在未來的賽場上,無論她還能打多久,她已無愧於冠軍之名。
正如她自己所說:
“很多人說我年紀大了、狀態回不來了。但我從沒覺得自己是過去式。活著,熱愛,就能繼續奔跑。”


近期發表
一群年薪上億 清北生制霸矽谷
泣血·我對北大那一屆的悲情追溯
傅國湧走了·為何民間悼念空前
教育的7個段位 你在哪層
貝佐斯再婚 一場婚姻博弈課
美國多少錢退休算舒適 6個段位你在哪
清華學霸 手撕地產大亨親爹3張臉
“隱藏”在城市中的世界
禁錮之戀| 一代大學生的情感史詩
震驚她孤勇 父母成全女兒“路”
20年貢獻被裁員 矽谷老兵的泣血心路
從牛津到北大再回辛莊 黃土地的守望者
留下遺書·162天荒野徒步 華裔女孩挑戰極限
我在美國當精神科醫生
海外銷量百萬的華裔作家們
用100所大學鑄造的城市 魅力何在
貝索斯再婚:一場現實的冷笑話
名校之路-父母如何匹配兒女未來
訪談千位世界高人的她 收穫了什麼
留學安全須知·實用大全
名校之路-父母如何匹配兒女未來
訪談千位世界高人的她 收穫了什麼
留學安全須知·實用大全


【穿越訪談】世界華人系列
【行走如歌】100個國家·1000座城市
【王妃傳奇】皇冠越重 幸福感越輕
喜歡就點“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