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一則公告引發國內外廣泛關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軍人代表大會依法罷免苗華的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職務,其代表資格即行終止。
這一決定不僅標誌著苗華政治生涯的終結,更向全黨全軍全社會傳遞出黨中央、中央軍委以“零容忍”態度推進全面從嚴治軍、堅決清除腐敗分子和“兩面人”的堅定決心。
作為曾擔任中央軍委委員、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的上將,苗華的落馬既是近年來軍隊反腐鬥爭的延續,也是新時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苗華案的深層警示:權力失控與監督缺位的代價
苗華的違紀問題雖尚未公佈具體細節,但其履歷中隱含的權力軌跡已足夠引發深思。
公開資料顯示,苗華長期在原南京軍區服役,2010年首次跨軍區交流至蘭州軍區,後逐步晉升至副大軍區級、正大軍區級,2015年晉升上將,2017年接掌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並進入中央軍委班子。
1、權力膨脹與制度約束的失衡。 苗華的違紀行為雖未公開,但其擔任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期間,正是軍隊改革深化的關鍵時期。軍委政治工作部作為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定盤星”,承擔著思想教育、幹部管理、紀律監督等核心職能。
若其利用職務之便干預人事任免、破壞政治生態,不僅會侵蝕軍隊戰鬥力根基,更可能動搖黨指揮槍的根本原則。
苗華案的曝光,再次印證了權力若脫離監督必然異化的規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這是一條鐵律。”
2、軍隊腐敗的隱蔽性與危害性。相較於地方腐敗,軍隊腐敗往往具有更強的隱蔽性和破壞性。苗華的違紀行為若涉及軍事資源分配、裝備採購或人事權錢交易,不僅會造成鉅額經濟損失,更可能危及國家安全。
近年來,從徐才厚、郭伯雄到張陽、房峰輝,軍隊反腐持續高壓推進,但苗華案的查處表明,仍有少數人心存僥倖,試圖在制度縫隙中謀取私利。這種“破窗效應”若不徹底遏制,將嚴重損害軍隊形象和官兵士氣。

二、正風肅紀的制度建設:從“刮骨療毒”到“標本兼治”
苗華案的查處,是中國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重要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空前力度推進反腐敗鬥爭,軍隊系統更是成為反腐“深水區”。從“打虎拍蠅”到制度完善,正風肅紀的邏輯脈絡逐漸清晰。
1. 強化制度建設的“四梁八柱” 。2014年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以來,中央軍委相繼出臺《關於新形勢下軍隊政治工若干問題的決定》《軍隊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規》等檔案,構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體系。
苗華案的查處,正是這些制度落地見效的體現。例如,軍委紀委對苗華的停職檢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罷免程式,均嚴格遵循《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等法律法規,彰顯了法治化反腐的鮮明特徵。
2. 加快監督體系的立體化升級。苗華的落馬也凸顯了監督網路的全面覆蓋。中央軍委巡視組、軍委紀委、國家監委派駐軍事機關等多層次監督力量的協同發力,使得任何違紀違法行為都難以遁形。
2024年中央軍委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軍隊監督作的意見》,進一步整合審計、司法、群眾舉報等渠道,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督格局。這種立體化監督機制,為苗華案的及時查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政治生態的重塑,從“破”到“立”的深刻變革。
苗華案的查處不僅是反腐敗鬥爭的勝利,更是新時代政治生態重塑的關鍵一環。其意義遠超個案本身,關乎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鞏固、官兵價值觀的重塑以及強軍目標的實現。
1. 黨指揮槍原則的再強化。軍隊作為黨執政的堅強柱石,必須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統一。苗華若存在拉幫結派、搞“小圈子”等行為,將直接破壞軍委主席負責制的權威性。
中央軍委對其果斷處理,向全軍發出明確訊號:任何挑戰黨中央權威、破壞政治紀律的行為都將受到嚴懲。這種“刀刃向內”的勇氣,正是確保軍隊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的根本保證。
2. 軍人價值觀的撥亂反正。苗華的違紀行為若涉及道德敗壞、生活腐化等問題,將對官兵思想造成嚴重侵蝕。
近年來,軍隊透過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清理整治“四風”問題等舉措,重塑官兵忠誠於黨、服務人民的信念。苗華案的警示作用,將進一步推動全軍樹立“以德為先、以廉為榮”的價值導向。
3、從“治標”到“治本”的跨越。苗華案的終結,不應成為反腐鬥爭的終點,而應作為深化改革的起點。要實現強軍目標,必須從體制機制上破解腐敗滋生的土壤,推動治軍方式根本性轉變。
一是深化法治化建設。苗華案的查處過程,體現了法治思維在軍隊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從停職檢查到罷免代表資格,每一步均嚴格依法依規進行。未來需進一步健全軍事法治體系,例如完善《軍隊紀律條令》、細化領導幹部權力清單,確保“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
二是革新選人用人機制。苗華的晉升歷程暴露出幹部選拔中可能存在的“帶病提拔”風險。需建立更加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強化政治標準與實績導向,同時擴大官兵民主監督,防止“一言堂”和裙帶關係,從源頭杜絕“帶病上崗”。
三是探索軍民融合的監督機制。軍隊腐敗問題具有特殊性,但並非與世隔絕。苗華案的教訓提示,可探索建立軍民融合監督機制。例如引入社會審計機構參與軍隊資產管理、透過網際網路平臺受理官兵舉報等。這種開放性監督既能提升透明度,又能借助社會力量織密反腐網路。

總之,苗華案的查處,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自我革命精神的生動寫照。它昭示著一個真理:無論是地方還是軍隊,無論是高層還是基層,只要觸碰紀律紅線、逾越法律底線,必將受到嚴懲。
苗華的落馬,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時代洪流中,任何腐敗分子都將無所遁形。
面向未來,中國軍隊必將以苗華案為鏡鑑,繼續深化反腐敗鬥爭,完善權力執行制約和監督體系,鍛造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