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王,曾叫板美國,如今慘遭孫子逼宮?

靠制度,才能基業長青。
作 者張靜波
華商韜略出品ID:hstl8888
1992年的紐約,火藥味十足。
當美國記者質疑汪海,他穿的是否為雙星鞋時,這位中國鞋王當即脫下鞋子,高舉過頭頂,向人們展示鞋底的商標,並用英語高呼:
China Double Star!
此舉在美國引起轟動,有媒體戲稱:汪海是除赫魯曉夫之外,第二個敢在美國公眾面前脫鞋的人。
然而,這位曾經豪氣沖天的一代鞋王,如今卻被傳言遭遇後人逼宮,人生走到最後或許只剩淒涼。
2025年4月28日,網上流傳的一封給全體雙星鞋服員工的公開信,震驚業界。
這封信疑似出自雙星品牌創始人、雙星名人集團總裁汪海之手。
網傳的“公開信”。
根據信上描述,從4月11日開始,汪海遭到其孫汪子棟,以及徐英、汪軍等多人的逼宮。
最初是11號下午兩點多,當汪海在29樓的家中鍛鍊身體時,汪子棟突然出現,將他堵在房間裡,扯斷電話線,反覆威逼其交出集團管理權。
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汪海被禁止離開現場,直至公安人員抵達後,他才最終得以脫身。
緊接著,汪海跟隨公安來到集團四樓辦公室,看到地上一片狼藉:被砸壞的監控裝置、撕毀的黨建學習園地……
事後,有記者致電雙星名人集團下屬有關企業,對方予以否認,有知情人表示,正在追溯這封信的來源。
儘管如此,依舊擋不住外界的種種猜測。
畢竟,雙星運動鞋曾是一代人的記憶。
對熟悉這個昔日國民品牌的人來講,這一幕,實在令人噓唏。
上個世紀80年代,汪海曾以敢闖、敢幹的狠人形象出現。
在那個市場經濟還未突破禁區的年代,他就敢於違抗上級“不準私售”的禁令,晚上帶著員工偷偷出去賣鞋。
他還打破條條框框,在1984年幹了一件史無前例的大事。
那一年,他以企業名義,邀請全國43家媒體,召開了一次新聞釋出會,並給每人發了一雙鞋試穿。
彼時,改革開放剛進行六年,企業開新聞釋出會還是“禁區”,汪海之舉可謂膽大包天。
但正是這個大膽之舉,讓汪海只花了7000元就讓名不見經傳的雙星,成為全國媒體爭相報道的物件。
雙星一夜之間火了,但汪海卻有了大麻煩,7000元招待費成了他的“罪證”。
有人指責他,搞送鞋試穿、請吃請喝是假公濟私。於是,釋出會沒多久,他就被“請”到了市紀委。
面對指責,汪海逐條為自己辯護。
當有人質疑他鋪張浪費,請客竟用盆裝菜時,他反問道:“有哪個檔案上規定,菜非得用碗裝?”
氣得市紀委副書記拍桌子:“汪海,你簡直太狂妄了!”
汪海則連拍兩下桌子作為回應:“我不是罪犯,你拍桌子嚇唬誰?”說完摔門而去。
在那個市場經濟的洪荒年代,汪海的桀驁不馴,成為他帶領雙星,不斷突破藩籬,征服更大市場的利器。
80年代的廣交會,是各大鞋廠的競技場。
汪海頭一次去參加,卻被告知只能以省市為單位參會。
不服輸的他,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在樓梯口找了塊地,搭櫃檯、舉牌子,用比別人家更低的價格、更新的款式,在廣交會出盡風頭。
雙星鞋從此走向海外,短短五年,出口突破5000萬美元,創造了行業神話。
汪海不但做事勇猛,頭腦也很清醒。
在雙星鞋不斷開拓市場的那個年代,耐克等國外巨頭,已經開始搶灘中國。
汪海很清楚,耐克之所以稱霸全球,關鍵是技術。而這,恰恰是雙星最缺的。
於是,他親自到日本考察,回國後,參照日本人經驗,組織技術人員設計、建造了國內第一條冷粘線。
為了學技術,提升管理經驗,他還以來料加工的方式,受委託生產美國布瑞克公司的高幫PONY鞋。
不斷地學習、提升,讓雙星最終化繭成蝶。
在那個國內很多鞋廠還停留在粗製濫造的時代,雙星設計並製造出中國第一雙高檔運動鞋
到2000年,雙星已成為國內運動鞋龍頭,並在銷量上首次超過耐克,汪海也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鞋王
在美國紐約,當有記者質疑,他腳上穿的是否雙星鞋時,這位中國鞋王當即脫下鞋子,將其高舉過頭頂,叫板道:
China Double Star!
汪海的性格,是雙星崛起的關鍵。
然而,這種性格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雙星由盛轉衰的推手。
軍人出身的汪海,曾以果斷和霸道,讓雙星在市場化改革中殺出血路:
他違抗上級指令,私自賣鞋,並頂住壓力,舉辦中國首場企業新聞釋出會,甚至敢在市紀委拍桌子走人。
這種個人英雄主義,在國企體制內,尚有上級約束。
但從1998年開始,汪海透過一系列操作,將鞋業從國企雙星集團剝離出來,注入新成立的雙星名人集團,並在2009年完成了私有化。
此後,他便開始掙脫束縛,放飛自我。
個人英雄主義的另一面,是任人唯親、排斥制度
這幾十年來,汪海將自己的兒子、女婿、外甥、孫子等,悉數安排進集團核心崗位,宣稱打仗要靠自己人。
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他曾自豪地宣稱:
“我的兒子在集團下屬的供應公司當總經理,女婿是進出口公司的總經理。”
為此,他還特意解釋道:企業是一個打仗的單位,只要能幹事,我管他是誰?
這種家族閉環式治理模式,導致公司管理僵化、戰略失誤頻發。
先是盲目進軍輪胎,忽視鞋業研發,錯失奧運商機;之後,又出現品牌換標、渠道失控等各種混亂。
諷刺的是,當年汪海處心積慮,在集團內部大量安插自己人,但最終將他逼上絕路的,恰恰也是這些最親近的人。
早在2008年,一場慘烈的內訌,就幾乎毀了雙星。
彼時,汪海提出:由雙星名人集團與地方代理商共同成立區域銷售公司,集團持股51%。汪海此舉旨在削藩,集中控制。
但西南大區負責人劉樹利夫婦認為,汪海這是空手套白狼,予以拒絕。
不甘心的汪海,一怒之下斷供,劉樹利則反手創立特星,拉攏3000家經銷商倒戈。雙方最終反目。
劉樹利曾是汪海最器重的“義子”,但在利益面前,溫情瞬間崩塌。
對此,汪海頗為不滿,面對媒體,他大吐苦水:就是這麼一個叫我爹的,最後叛變了,跟我對著幹!
彼時的汪海,或許沒想到,不但“義子”,就連身邊最親的人,最後也跟自己反目。
嚴重的內訌,導致雙星名人陷入經營困境。最終,被安踏、李寧等一大批品牌反超。
內耗,是家族企業最大的敵人之一。
在中國,尤其如此。
從雷士照明創始人與投資人的決裂,到雙彙集團創始人的父子反目……這些年,我們目睹了太多令人惋惜的案例。
究其原因,就在於:以人治代替制度,以江湖義氣代替契約精神。
事實上,哪怕時隔多年後,在網傳汪海最新討伐孫子的“公開信”中,我們依舊能看到這種人治的影子。
據信中描述:
2024年8月,在集團小範圍領導會上,汪海口頭宣佈,讓徐英分管集團財務並協助自己處理集團相關工作。
這徐英不是別人,正是汪海的兒媳婦。
結果,徐英上任不到一年,便因為工作不能勝任,被免去了全部職務。
人治和家族式管理,極易導致內耗,從而制約企業的發展。這也成為很多民營企業揮之不去的陰影。
也有少數企業,能擺脫這種桎梏,靠制度最終做大做強。
李錦記當年,也曾在第三代家族成員的兄弟內鬥中,競爭力下滑,一度瀕臨破產。
後來,李文達透過重構企業治理體系,徹底打破家族企業的血緣壟斷,最終重振了這個百年品牌。
華為在上世紀90年代,山頭林立,個人英雄主義盛行。
後來,在任正非主持下,透過IPD流程、輪值CEO等制度,將人治轉化為法治,最終實現了跨越式增長。
華為的成功,不是靠任正非一個人,而是靠制度將18萬人擰成一股繩。
汪海曾經締造了一個時代的神話。雙星在最輝煌的時候,曾連續多年霸榜,銷量一度超越耐克。
然而,一代梟雄,卻在晚年疑似被孫子逼宮,困在家中,兩個多小時無法脫身。曾經火遍全國的雙星運動鞋,也早已不復當年。
這也為所有依賴人治、依賴家族式管理的企業家敲響警鐘:
制度,才是超越血緣的終極答案。
[1]《汪海三十年:汪海和他的中國雙星》人民出版社
[2]《汪海回應雙星內訌:我是被逼的》南方週末

THE  END
尊敬的讀者朋友們,衷心感謝您訂閱《華商韜略》,為了便於您及時收到我們的最新推送,敬請星標華商韜略公眾號,感謝支援,期待長久伴您同行。
華商韜略出品
主編:畢亞軍  責編周怡
美編:殷姍姍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圖蟲創意、東方IC,未能核實版權歸屬的,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絡

‍‍

華商韜略旗下公眾號,歡迎關注

投稿、約稿、商務合作及建議
敬請聯絡:010-65580525
[email protected]  周總監
◆◆◆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成長計劃】
簽約賬號【華商韜略】原創內容
◆◆◆
點贊”是喜歡,“在看分享”是真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