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魚汪順,上岸奔跑

昨天,HOKA ONE ONE®(後文稱HOKA)正式官宣中國泳壇領軍人物汪順成為HOKA品牌大使(鞋履系列)。無論是在訓練場,還是在山野、乃至於城市的各個角落,HOKA始終陪伴著不同的面孔,朝著夢想和更健康的生活,更進一步。
文 | 黃點點
編輯 | 西打
運營 | 泡芙
“不要輸給汪順”
去年10月,昆明海埂體育訓練基地,國家隊游泳教練朱志根帶著隊員們如期出現在這裡,進行長達一個月的高原訓練。汪順也在其中。
一群人泡進泳池裡,面孔很難辨認,除了汪順——他總是遊在最前面的那個。泳道里,有不少13、14歲的小隊員也在訓練,朱志根大聲拍手,督促他們遊得再快一點:“不要輸給汪順!”對於這群小運動員而言,汪順是大師兄,也是一種標杆式的存在。
汪順今年31歲,已經參加過4屆奧運會,從一名名不見經傳的小將,成長為國家游泳隊經驗最豐富的運動員之一。同齡的運動員,大多會在此時選擇退役,成為一名教練,或者徹底和游泳的世界告別。但汪順沒有,任由泳道里的人變換了好幾茬,他依舊留在競技賽場,並保持著良好的競技狀態。
回溯過去,汪順是諸神時代闖出來的天才少年。學習游泳這一年,汪順只有6歲,媽媽想要兒子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就送他去了。那時,啟蒙教練羅瑞芬來挑人,從60個人裡,篩出15個,又從15個人裡篩出6個,其中就有汪順。19歲這一年,汪順在2013年的全運會上拿下了5塊金牌,一戰成名。
▲ 19歲的汪順在2013年的全運會上拿下了5塊金牌。圖 /視覺中國
2016年的里約,汪順第二次參加奧運會,200米個人混合泳的賽場星光熠熠,菲爾普斯、萩野公介、羅切特……都是金牌的有力爭奪者。比賽之前,有點孩子氣的他,把幾個對手的名字全盤算了一遍,“滿打滿算,也就是能拿第四名”,於是,他給自己定下目標,進入決賽就完成任務了。
或許是心態平和,比賽那一天,汪順狀態很好,遊最後50米的時候,他腦子裡啥也沒想,只想著每一劃都不要辜負自己的努力。在汪順的記憶裡,那場比賽最後的場景是這樣的:自己衝刺、到邊,臉露出水面大口呼吸,耳邊響起歡呼聲,然後是旁邊泳道的萩野公介,瘋狂拍打他的身體。
汪順忍不住在心裡吐槽:知道你拿了獎牌,也不至於那麼激動吧!但目光順著萩野公介的手看過去,他才知道,自己游出了1分57秒05,是銅牌,萩野公介其實是在慶祝他的好成績。
那一年,汪順只有22歲。這塊銅牌是戰勝了羅切特拿到的,它彌補了中國在200米混合泳專案上的空白,也是汪順得以成為游泳軍團領軍人物的開始。
但真正讓汪順在游泳池里加冕,還是在2021年的東京,汪順第三次參加奧運會,游出了1分55秒00的成績,拿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塊200米混合泳專案的奧運金牌。贏的感覺,讓汪順感覺到暢快,“爽!”奪冠那天,他在泳池裡高高地舉起自己的手臂,露出一張英俊而不失張揚的青春面孔。
▲ 2021年東京,汪順奪得金牌。圖 /視覺中國
所有人都知道,金牌如何來之不易,更意義非凡——在那之前,美國運動員壟斷了這個專案,尤其是菲爾普斯,幾乎是一個不可逾越的神話。奪冠之後,汪順把這塊金牌放在自己的枕頭下面,時間長達一個月,原因是太不可思議,他害怕醒來之後發現這不過是一場夢。
時間為汪順披上一層層榮譽的披風,也磨礪著汪順的性格。再早幾年,朱志根教練對汪順的評價其實是“調皮”,但話鋒一轉,卻是對愛徒忍不住的誇獎,說他喜歡調皮的孩子,因為聰明、悟性高。
但現在,經過多年比賽的歷練,汪順已經變得穩重、溫和了許多,有了解他的粉絲,把他的狀態形容為“老僧入定”。作為游泳隊裡的“大哥”,汪順更願意承擔起責任,照顧關心那些比他小的隊員,或者發揮更全能的一面,比如在訓練時更多練習仰泳,來減輕游泳隊在接力專案的負擔,能為“全隊多做一點貢獻”也是好的。
這是更成熟的汪順,也是作為中國泳壇領軍人物的汪順,而屬於他的故事,還在繼續書寫。
水裡游泳,岸上奔跑
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被定義為老將,汪順也記不清楚了。只是這幾年,媒體採訪時,會越來越頻繁地問到,有沒有離開泳池的計劃?汪順的回答總是很一致,他說自己“不想上岸”,意思是,還不想離開賽場。
不上岸的背後,是在岸上時,更努力地奔跑——如果說賽場上的汪順是充滿激情的、備受矚目的,那麼,游回岸邊、重回岸上的訓練生活,就顯得更加漫長、沉默,卻可以在不為人知時鑄就他。
在海埂訓練那段時間,為了提升全身攝氧量,汪順都會在上午進行體能訓練,一週三次,一次兩個半小時,每次練完,全身溼透,“比水上訓練更累”。汪順不太會說這樣多不容易,只把它看作保持競技狀態必須要付出的努力。
體能訓練裡,跑步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汪順說,作為游泳運動員,他們不會像專業跑者那樣,花大量時間練習長距離奔跑,但間歇跑、配速跑等訓練方式都會結合到訓練中。如果要練習耐力,就跑上5000米,有時候要強化爆發力,就跑200米、400米的短距離衝刺跑。
相比水中的訓練,跑步可以更直接地鍛鍊游泳運動員的心肺耐力,也能增強下肢的爆發力和穩定性,幫助他們在比賽時更好地控制節奏、提升衝刺能力。另外,跑步對於體重管理、身體協調性、提升腿部力量等都有幫助,這些也都會直接影響到比賽的最終成績。
▲ 跑步可以更直接地鍛鍊游泳運動員的心肺耐力。圖 /訪談者提供
跑步是一切運動的基礎。不止汪順,在很多不同專案的運動員眼裡,跑步都是“岸上生活”裡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也正因如此,選擇一雙合適的跑鞋格外重要。
諸多品牌裡,專業運動品牌HOKA一直是他們的心頭好——在運動員眼裡,HOKA足夠專業,畢竟,它的第一雙鞋就是給精英跑者試穿,又順利成為他們的賽場戰靴,陪伴過很多跑者走上巔峰。如今,經由跑者的口口相傳,HOKA的知名度不斷提升,慢慢破圈、被大眾所熟知。
不僅專業,而且能提供綜合性的保護。由於跑步頻率高,汪順也會關注不同跑鞋裝備的測評。長期泡在水裡,導致他的腳踝十分脆弱,腳部會更容易疲勞,還一直面臨足底筋膜炎帶來的不適,因此更需要保護。只是,穿其它鞋子,症狀都會時常反覆。直到後來,汪順上腳了HOKA CLIFTON系列,適應了兩天後,他發現自己已經注意不到腳底傳來的疼痛,一度甚至忘記自己還有筋膜炎的症狀,再也沒有疼過。
正是這樣的深度使用體驗,促成了汪順與HOKA簽約的契機。4月15日,HOKA正式官宣汪順成為HOKA鞋履系列品牌大使。
不同專案的運動員,對鞋有著不同的需求,但同樣信任專業的力量。中國首位男子速度滑冰冬奧冠軍高亭宇,是HOKA的品牌摯友。和汪順一樣,他太熟悉跑步了——每天都要跑,開始訓練時要熱身跑,加強有氧時要越野跑,強度訓練結束之後要放鬆跑。高亭宇形容HOKA的存在是“每天都在陪伴我”。
對於高亭宇來說,他更重視的是鞋履的減震性。不同於水下專案,速滑在毫秒間拼出勝負,因此滑冰時腿部壓力很大,訓練完後上腳的鞋會直接影響恢復質量。於是,擁有極致緩震功能的HOKA成了高亭宇的首選;未來,他還會再嘗試新的系列,以配合不同型別的跑步訓練,如長距離跑步、恢復訓練跑步等。
不僅運動員們喜歡,極具專業效能、又不失風格和態度的HOKA,還成為當下流行的中產新貴,出現在各種精英跑者、潮流先鋒的鞋櫃裡。
沒有哪個階段,人們像疫情後的今天這樣,如此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這幾年,戶外運動幾乎成了一種全新的潮流趨勢,馬拉松、徒步、攀巖、暴汗健身的流行,都佐證了這一點。其中,跑步又是鍛鍊心肺和體能的基礎性訓練,因此催生了“全民跑步”的勢頭,是大健康時代到來的寫照。
▲ 跑步正在成為一項全民運動。圖 /訪談者提供
作為一個誕生於阿爾卑斯山的品牌,HOKA有著獨屬於山系的靈敏基因,也最先察覺到運動趨勢的變化。最開始,HOKA就因為厚底設計,在各款跑鞋裡顯得與眾不同。而這兩年,HOKA還在不斷創新,以期提升不同系列鞋履的多元效能。比如,對於經典鞋款,HOKA希望其更加綜合,在加強緩震效能的同時,賦予跑鞋更輕、更舒適,以及更穩定的特性。而在跑步鞋履和生活方式鞋履上,HOKA則選擇繼續探索高效能鞋履的邊界,在兼顧鞋款專業效能的同時擁有出色的顏值。多種產品線矩陣之下,HOKA已經能夠滿足城市、戶外等不同場景之下的運動需求,構成全面綜合的產品矩陣。
HOKA的初衷很簡單,提供更好的運動體驗,才能鼓勵更多人愛上運動。比如HOKA的另一名品牌摯友——中國首位女子拳擊奧運冠軍常園。和不少年輕人一樣,她最開始也對跑步有天然的畏懼,常園說,以往訓練時,自己最怕的就是跑步,讓她跑步,“還不如讓我在拳臺上打十幾個回合”。
但認識HOKA之後,常園也重新認識了跑步這項運動。舒適、靈活地跑起來後,常園最明顯的變化,是學會了在跑步的時間裡思考,和自己對話。畢竟,很長一段時間裡,很多人會把拳擊誤解為“單純的暴力運動”,但常園說,拳擊並不殘忍,更考驗的其實是心理素質和策略,跑步顯然是歷練她的關鍵一環。
就是這樣,在岸上、在山野、在城市的各個角落,HOKA陪伴著不同的面孔,朝著夢想與熱愛和更健康的生活,更進一步。
不夠順,但夠愛
數十年如一日地水裡游泳、岸上奔跑,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名字裡有個“順”字,但很多人提起汪順的職業生涯,總覺得有點“不夠順”。
連汪順自己都這麼說。里約奧運會拿到銅牌,讓他在大眾面前嶄露頭角,也讓他開始越來越多地承受周圍那些期待的眼光,所有人都期待,他可以早日再進一步,但事實卻總是帶著缺憾,汪順一次又一次和冠軍擦肩而過。
傷病是無法忽視的一方面。2012年,汪順肩膀就受了傷,那之後,年少成名的汪順發現,自己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多了,“不再是花90%訓練就可以拿到金牌的人”。
▲ 汪順的職業生涯並不如名字那樣順利。 圖 /訪談者提供
反差是巨大的。肩膀受傷前的那幾年,汪順年紀還很小,就已經開始參加各種國際性賽事,並順理成章地成為其中的佼佼者。但在受傷之後,他要付出130%的努力,才能拿回曾經90%的成績。這讓汪順總是質疑自己,“為什麼我現在做不到?”他想不通。
而在2016年的里約之後,汪順又因為肺部破裂出現氣胸——那段時間,他剛剛拿到里約奧運會的銅牌,身處一個運動員職業生涯的鼎盛時期,汪順實在太想突破自己了,因此變得有點急躁,不停地增加訓練強度和難度,從而導致受傷。傷痛留下的痕跡始終存在,那之後的每個春天,他幾乎都會因為花粉紛飛而過敏。
幾年後東京奪冠,汪順又一次面臨瓶頸期。那兩年,他的成績起伏很大,2022年的布達佩斯世錦賽、2023年的福岡世錦賽,他都沒有闖進決賽。這讓人無奈。站在人類世界最頂尖的賽場上,運動員之間的差距太小了,任何一點變數都有可能改變一次勝負,乃至於影響運動員的人生選擇。
但即便如此,汪順還是游下來了,從6歲開始到今天,汪順從來沒有離開泳池,很多人被這個備受考驗的年輕人震撼,也為之疑惑,他怎麼就能堅持這麼多年?
汪順本人覺得並不奇怪。他知道,自己真的很喜歡游泳,喜歡游出一個好成績帶來的滿足,也喜歡全力以赴之後的疲憊瞬間。就連外界看來有些枯燥、疲憊的訓練,他一樣可以從中找到快樂——作為一名競速運動員,汪順對時間會更加敏感,也更容易感知細微的時間變化。這帶來無窮的樂趣,抓水抓得更好了,比之前快了0.1秒,“甚至0.01秒”,都是開心的事。
不同於外界對競技體育殘酷的想象,在汪順的世界裡,游泳甚至有點浪漫。一次採訪裡,汪順說,對於水中的人來說,藍色是一種獎勵。他會在遊得慢時,腦子裡想一些天馬行空的東西,然後在水裡吐出一個完美的泡泡。他想一直遊。
所幸,熱愛與堅持,還是給予了汪順豐美的回報,在很多個讓汪順心情灰暗的時候,重新點亮他。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是這樣,2023年的杭州亞運會也是這樣。
亞運會是汪順繼續游泳生涯的又一個轉折點。這一屆,亞運會的舉辦地點在浙江杭州,汪順是浙江人,這是一場開在家門口的比賽,他不僅是運動員,還是火炬手。在亞運會開始之前,他一度有想過,這屆亞運會也許就是他的最後一站,“可能我真的沒辦法再突破了”。
但在手握火炬、奔跑起來的時刻,一種強烈的不甘心被激發出來,汪順知道,那是心裡的火苗在燃燒。幾天之後的200米混合泳決賽,汪順游出了自己的最佳成績,1分54秒62,摘得金牌。在鋪天蓋地的新聞稿裡,媒體把汪順的這次狀態反彈稱之為“重生”。
▲ 汪順在杭州亞運會游出了自己的最佳成績,摘得金牌。圖 /視覺中國
客觀來看,重生沒有秘訣,熱愛之外,不斷地尋求技術突破,是汪順能夠絕地反擊的另一個原因。比如提升蛙泳水平。在混合泳的四種泳姿裡,蛙泳往往是混合泳耗時最長的一項,對體力的消耗也最大。東京奧運會奪得金牌的時候,汪順的蛙泳分段成績是33秒85。
耗時長也意味著提升空間最大,於是,汪順專門向拉方丹教練以及蛙泳選手董志豪的主管教練季志祥取經,也花了更多時間去練習。最終,汪順在亞運會的蛙泳分段成績提升到了33秒56。
另一方面,正是這種根植於熱愛的野望,讓汪順在無形中闖過瓶頸期。畢竟,在這條道路上,放棄其實是最簡單的一件事,但直到今天,汪順依舊希望自己退役的日子可以再晚一些到來。他對游泳的熱愛,依舊沒有褪色。
純粹如鳥
2024年的巴黎,汪順第四次出現在奧運會的賽場上。此時的他,和泳壇神話菲爾普斯最後一次征戰奧運會的年紀一樣了。
游完200米混合泳,汪順最後一個離開泳池,望向那汪藍色的池水,他的心情很複雜,總結成5個詞:開心、解脫、憂愁、遺憾、不捨。
但最後,是釋然。比賽結束,汪順發了一條微博:“第四次奧運之旅,今朝畫上句號,傾盡全力,銅牌已滿足,沒有遺憾了。”配圖是披著國旗、手裡拿著獎牌,笑得一臉燦爛的自己。
此時的汪順,褪去了曾經的稚嫩,也少了很多執念。他把自己調整到最純粹的狀態,只是享受比賽、盡情地游泳,釋放他作為一名運動員的全部能量。汪順形容,自己的心態更像回到了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時候——那時他不過18歲,對參加世界頂級大賽的意義有點模糊,也還未感知到勝負背後的千鈞重量。
正是這樣純粹的心態,幫助汪順遊得更肆意,最終順利摘下銅牌。汪順回憶,杭州亞運會奪金、再到巴黎奧運會中間的這一年,他學會的最重要的一課,就是“和自己和解”。
那個時常焦慮的天才少年,慢慢鬆弛下來。他開始尊重規律,接受隨著職業年限的增加,自己有部分能力不如從前的事實,不再把訓練當作緩解壓力和焦慮的工具。不訓練的時候,他學著去探索那個廣闊無垠的精神世界,比如學攝影、拍vlog、去外面感受自然風光,或者只是簡單地休息一天,把時間留給自己。放在以前,汪順連放鬆都是“到游泳池游泳”。
包括跑步,也開始變得輕快。除了嚴格的訓練之外,汪順開始在比賽前或者需要調整狀態時,嘗試更自由的慢跑。就在幾天前,汪順還跑了一回,沒有記錄具體成績,但“整體感覺不錯”,呼吸節奏、步頻速度,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跑起來,是一種很美妙的感受,專注,沉浸,整個世界裡只剩下自己。有時候,汪順會覺得,跑步和在水下的感覺,格外相通,“游泳是與水的對話,而跑步則是與大地的交流”。
▲ 在岸上的時候,汪順享受跑起來的快樂,和在水下一樣專注、沉浸。圖 /訪談者提供
這樣的觀念轉變之下,屬於汪順的人生寬度也正在被無限拓寬,他得以用一種更輕盈的姿態,去迎接全新的、更有潛力的職業生涯。這樣的態度,本質上和HOKA所倡導的運動觀念所契合——運動是純粹的,每個人都可以沉浸其中,獲得快樂。
如今,高亭宇、常園也開始將跑步融入自己的生活,享受跑步的愉悅。
每次跑步時,越過某個疲憊點,身體往往會獲得“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豁達,這是吸引無數人愛上跑步的理由,也影響了常園。她發現,更積極地擁抱跑步之後,自己的確在上場時的狀態像日常訓練一樣輕鬆,情緒也比以前更穩定,在激烈的賽事裡更容易保持冷靜。如果說跑步是一場修行,常園的自我逐漸在這場修行裡,變得更加強大和堅毅。
高亭宇也是。賽場上的他爭分奪秒、充滿氣勢,因此常被人形容“霸氣”。但離開賽場和訓練場後,他更加隨性,愛拼樂高、喝茶,徒步去看祖國的山山水水,也喜歡去公園晨跑。和大自然接觸時的跑法,和速度滑冰完全不同,只是讓自己慢慢醒過來,給身體和思維時間,慢慢進入狀態。高亭宇說,呼吸著清新空氣時,就是他所享受的、純粹的運動時刻。
這個時代,賦予運動員更多的個性和創造力,他們越來越懂得尋找生活和競技之間的平衡。這讓運動員得以展現出更鮮明的人格魅力,同時潛移默化地改變了我們對運動的認知——汗水與淚水當然無可避免,但更多的是從心底出發去熱愛運動,享受從運動中得到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滋養。
也是這些體悟,給了HOKA打造熱門款跑鞋CLIFTON 10的靈感。它不僅是汪順等運動員們的上身款,同樣極具包容性,能適配各種跑步姿勢,實現了輕量與緩震的進一步最佳化,就像高亭宇說的那樣,“讓腳底神經笑起來”。無論是專業運動員、精英跑者還是普通人,穿上HOKA CLIFTON 10後都能有“正正好”的上腳感。這種輕盈、暢快的跑步體驗,才能鼓勵影響更多人加入跑步的行列。
▲ 高亭宇、汪順、常園上腳HOKA CLIFTON 10。 圖 /訪談者提供
近日,國家衛健委宣佈推進“體重管理年”行動,普及健康生活方式,這或許能推動又一次全民奔跑的浪潮襲來。對此,高亭宇的建議是,“別讓數字焦慮綁架”,不需要一上來就盯著配速、里程、體脂率較勁,“反而忘了動起來的原始快樂”。
跑起來的時刻,能夠讓汪順想起自己6歲、剛學游泳的日子。那時,他還不知道自己將成為一名頂尖的運動員,只是一頭扎進泳池,但卻從此開始迷戀運動。
這是運動的本質,也是很多人喜歡跑步的原因。的確,沒有什麼運動賽事能像跑步一樣,歡迎所有普通人參與其中。它沒有門檻,無關年齡,是大多數人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觸到、也最容易堅持的一項運動,只要你準備好站上起跑線,就能隨時開跑。
它如此單純,也如此原始,只要跑起來,就能丟掉雜念,讓大腦放空、煩惱傾瀉,天地間只剩下自己,我們和大地對話,也和內心對話。
這是誕生於阿爾卑斯山脈的HOKA最嚮往的場景——它來自山野,又能陪伴更多人奔赴山野,讓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的間歇,自由如鳥。
▲ 跑起來吧,朋友們。 圖 /訪談者提供
🎁一個彩蛋🎁
現在,HOKA邀請螢幕前的你,
和汪順一起跑起來,飛向更自的人生🏃
留言參與互動,有機會獲取HOKA送出的限量品牌禮盒

讓我們,越跑越順!
每人互動
你喜歡跑步嗎?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