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萬字覆盤ProductHunt登頂全流程!

Bootloader 是一家全球化的 AI 增長公司,專注於幫助國內企業制定出海策略並實施落地,以迅速開啟國際市場。
過去半年,團隊已經成功協助超過 50 個出海團隊釋出產品,其中 90% 以上的產品成功進入了日榜前三,12 個產品更是獲得了日榜第一。
本文來自 Bootloader CGO Jennifer(VX:jenniferliu98)及其團隊的實戰經驗總結。如果你是出海小白,通讀全文後你會對於 PH 有全面的瞭解。
如果你對 PH 有基礎認知,也可以直接從本文的第二部分讀起,其中包含 PH 釋出的前、中、後期詳細的實操建議。
01. 瞭解 Product Hunt
1.1 Product Hunt是什麼?
Product Hunt是一個可以釋出、發現和點評新產品的社群,其月流量有百萬級,聚集了大量的早期使用者。
Notion、Loom、Zapier、Robinhood 和 Front 等公司都透過Product Hunt找到了第一批使用者。與此同時,產品投資方、科技產品愛好者、科技大V和產品導航站都會持續關注這個平臺上更新的產品,以此來了解近期的產品趨勢和尋找產品創意。
我們CEO李自然十年前做軟體出海就在打榜PH,十年後做產品出海第一站也依然會考慮它。
總的來說,PH是一個海外科技發燒友都會關注的平臺,因此也是最適合中國團隊出海首選的平臺。它不僅能為產品帶來初期曝光,更能激發連鎖反應,撬動更廣泛的流量資源,同時在PH取得好的名次後還是投資人和使用者的認可的產品背書。

1.2 Product Hunt是如何運作的?

首先,介紹一下平臺產品的基礎運作模式。
PH會在每天太平洋時間0點(冬令時北京時間16:00,夏令時北京時間15:00)更新一輪產品,使用者可以給感興趣的產品點贊(upvote)和評論。點贊數越多,點贊賬號的權重越高,產品排名越靠前。
在24h後,被平臺精選(Feature)且排名前五的產品,可以獲得平臺發放的日榜徽章(badge),第六名及之後的產品沒有徽章。
除了日榜外,還有周榜、月榜和年榜的排名。大部分拿到badge的產品都會把它掛在自己的產品官網首頁,作為日後營銷以及合作的信任背書。

1.3 Product Hunt的榜單

PH首頁的頁面設計暗含潛在的曝光位。PH首頁會從上至下陳列四個榜單:當日新產品 -> 昨日日榜前5 -> 上週周榜前5 -> 上月月榜前5,從前兩個榜單可以看出,如果產品在當日拿到了前5名,就可以收穫當天和第二天的首頁曝光。
無論是日榜、周榜還是月榜,獲得前5名得到的曝光量是最大的。通常情況下,工作日日榜第一大概需要600-800票,競爭激烈時有可能需要1000+票才能拿第一;周榜第一需要1500+票;月榜第一則需要2000+票,更有甚者可以達到6000+票,直接預定了年榜前十,比如八月份橫空出世的Wordware,月初打榜就跟第二名拉開了至少4000票的差距,穩穩預定年榜第一。我們幫忙衝榜的團隊之一也在今年的年榜前十里,還獲得了PH的CEO的點贊

1.4 在PH打榜可以獲得哪些收益?

a) 使用者增長
透過在Product Hunt上取得高排名,你的產品將被大量科技愛好者、早期使用者和潛在客戶看到。這種曝光度可以帶來註冊、下載量和銷售額的增長。
b) 品牌知名度
在Product Hunt上贏得平臺bagde的產品可以獲得媒體報道、社交媒體提及和口碑傳播。有很多導航站、科技媒體、Newsletter會長期關注PH上的新產品,尤其是高名次的產品。
他們會自發收錄和宣傳PH上的新產品,帶來二次三次乃至多次的長尾流量曝光。比如一些推特大v會定期釋出一些PH上值得關注的產品listing。
c) SEO排名提升
Product Hunt的排名可以間接提高SEO,透過增加可見性和流量,生成高質量的外鏈,增強社交訊號,鼓勵使用者生成內容,建立品牌權威和信任。被關注PH的科技媒體報道或是被導航站收錄,這些因素都可以提升網站的搜尋引擎表現。
d) 融資興趣
成功的Product Hunt釋出可能吸引天使投資人、風險投資家和其他融資渠道的注意。高排名能夠作為一種背書,顯示你的產品具有創新性和市場潛力。
e) 產品驗證
Product Hunt活躍的社群能夠為你的產品提供無價的反饋,幫助你識別產品的優點、缺點以及改進空間。這種熱度也能證明你的產品受到了使用者和行業專家的認可,提供了產品價值主張和PMF的驗證。
f) 增強潛在客戶的信任
可以在官網上新增Product Hunt的徽章,展示你的排名,從而讓潛在使用者對你的產品更加信任。
g) PH的更多曝光:
在Product Hunt上排名靠前還能解鎖更多機會,比如被Product Hunt Newsletter推薦、贏得Golden Kitty獎等。

1.5 如何在Product Hunt拿到名次?

PH平均每天更新100+產品,但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產品可以脫穎而出,真正吃到PH的紅利,絕大多數產品只是淹沒在茫茫產品海中。
想要在眾多產品中拿到高名次,需要團隊先根據目標確定打榜的準備工作,然後全程跟進打榜,緊盯票數波動趨勢,靈活排程拉票渠道等等,需要消耗較高精力和時間,還要靠一些運氣。
02. 打榜 PH 前的準備
一次成功的打榜需要涉及到非常多的環節和因素,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一份完整的checklist非常重要,可以輔助準備PH打榜的相關事項。為此我們專門開發了一款純免費的PH Checklist產品,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靜待產品上線。
本文詳細闡述了在打榜PH前你可能遇到的問題。

2.1 什麼產品適合打榜PH?

總體來說,PH最適合具有以下特徵的產品。
a) 按產品型別

軟體、SaaS工具、AI產品,尤其是創新型的科技產品都非常適合在PH釋出。

軟體類產品通常比硬體類產品更適合,因為軟體產品在PH的轉化路徑更短。
但一些創新的硬體產品也會選擇在Product Hunt上釋出,尤其是那些帶有智慧化、可穿戴裝置等前沿科技元素的產品,比如一款穿戴裝置Rabbit也曾經在PH上拿過日榜第四。對於硬體產品來說,PH打榜起到的品宣作用更強一些。
b)按產品階段:
  • 想完成出海冷啟動 / 處在產品早期 / 驗證idea的產品
如前文提到的,PH聚集了大量early adopters,這類人群對產品的包容度很高,即使是不成熟的產品也願意嘗試;而且大部分人是科技發燒友,這類人給到的反饋是優質的,對於之後產品功能的迭代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分享下我們自己產品的資料:
我們有兩個產品早期流量的高峰都出現在了打榜當天。除了高名次給產品帶來大量的UV,我們還從評論區裡獲得了很多對產品功能迭代的建議。
其中拿到榜一的一個產品,因為沒有找到具體應用場景,且團隊有其他產品在做,所以後續沒有做其他運營動作,但只是因為拿到榜一被科技類newsletter反覆提及,時至今日依然有付費使用者的轉化。
  • 在國內已積累一定使用者基礎,想做北美市場的產品
這類產品需要一定的前期北美本土使用者和品牌背書以及營銷推廣,在構建一定品牌認知的基礎上,促成針對海外使用者畫像的產品功能最佳化或轉型。
我們一個客戶的產品,在國內已經獲得了幾十萬使用者,前期的產品idea以及各種功能已經得到驗證,現在想往海外走,在積累海外使用者的同時,探一探海外使用者的口味,以此來最佳化產品的功能迭代路線,所以也會選擇打榜PH。
  • 有大的功能更新的產品
同一產品有功能更新時,也可以在PH上再次打榜,可以針對產品的不同功能收集使用者反饋,驗證不同方向的市場反響。PH的CEO也曾在推特表示支援產品多次上傳Product Hunt。
  • 使用者畫像與PH的使用者相匹配的產品
PH的受眾是開發者、early adopters、startup founders、投資人和科技媒體等。如果你產品的使用者畫像正好match PH的使用者,那麼PH確實是非常好的釋出平臺。
我們自己團隊的產品PHdeck曾經在PH上拿到日榜第一,還獲得了PH CEO的點贊。PHdeck用5個經典維度分析每個在PH上釋出的產品,讓關注PH的使用者可以更高效的瀏覽每天新發布的產品,它與PH的受眾畫像十分契合。
如果你的產品和PH的受眾不匹配,比如產品是面向學英語的人群的,那麼在PH上打榜不一定能獲得很好的直接轉化,不過會有機會吸引科技媒體,透過二次傳播擴散產品從而提高轉化。

2.2 如何制定衝榜目標和策略?

對於不同團隊和產品來說,不一定目標永遠都是勇奪第一,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目標和需求,有選擇性地制定PH打榜策略。通常來說,我們可以結合自己團隊的預算和時間精力,根據不同日期的流量曝光和競爭強度綜合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打榜時間和目標名次。
a) 需要好的名次給投資人彙報,或是需要徽章作為產品背書
如果對於流量和轉化沒有很高的要求,但是需要好的名次,這時可以選擇週末打榜。週末競爭沒有那麼激烈,更容易取得高名次。工作日拿榜一需要的票數可以達到1000+票,常規情況下也要在700-800票;而如果是在週末,拿榜一的競爭會小很多,一般400-600票就比較穩了。
b)想要PH最大流量曝光,需要流量和轉化
如果對於名次和徽章沒有強烈的需求,但是需要儘可能的為產品引流,帶來流量曝光和轉化,這時建議選擇週二~週四打榜。工作日PH流量最好,透過下圖可以看到,週二到週四時使用者總共發出的評論和點贊數量是一週中最多的,這三天平臺的日活是最高的,但也最難拿到TOP名次。日榜TOP1~3的當日UV一般在1000-3000左右。
c)想要進入PH Newsletter ,獲得更多機會和傳播
如果想要透過PH撬動流量槓桿,對於自己的產品非常有信心可以吸引到更多媒體的主動收錄,這時可以衝TOP名次,周榜前十可以進入PH 的Newsletter,也可以獲得很多導航站收錄,還會被其他關注PH的推特大V、科技媒體等提及,能帶來更長尾的曝光。
d)想要衝刺周榜/月榜/年榜,實現大滿貫
如果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和預算想要衝刺周榜/月榜/年榜,那麼就是越早釋出越好,越早排名靠前越好;比如想衝周榜可以選擇在週一週二釋出,想衝月榜可以在月初釋出。越早釋出有越多時間拉票,越早獲得排名靠前的位置更容易被看到,在首頁的曝光也就越久,從而獲得更多自然流量。

2.3 產品側要做哪些準備?

在打榜PH前,產品本身也要做好準備,因為打榜引流只是第一步,最終實現轉化並驗證產品才可以將打榜目標形成閉環。
a)資料埋點
在釋出產品前務必確保該埋的資料埋點都埋了,方便用於監測各節點轉化,包括官網轉化率、註冊率、付費率等,可以使用GA和Plausible等資料分析工具。
一般最基礎的包含以下埋點:
  • 頁面瀏覽量
  • CTA點選量(可以是下載按鈕)
  • 下載/註冊使用者數
  • 綁卡/付費使用者數
  • 退訂數
b)Landing Page最佳化
流量來了之後到底能不能轉化的關鍵要素就是Landing Page的設計了。這裡麵包含tagline,call to action,產品demo等等。這部分細節非常多,以後可以單獨再分享。
c)收集使用者線索
對於一些不能直接轉化的使用者來說,也可以設計一些免費的鉤子,用於後期慢慢轉化。可以透過一些免費福利,引導使用者填寫郵箱等。

2.4 PH平臺上要做哪些準備?

a)聯絡Hunter
Hunter是發現並向Product Hunt平臺提交新產品的使用者。一般我們會找金牌賬號或是在PH有影響力的Hunter來發布產品。好的Hunter可以影響被feature的機率。
b)準備Maker賬號
Maker是指產品背後的人或團隊。Maker負責產品的開發、設計和管理。
  • 在Product Hunt的釋出過程中,Maker通常會與社群互動,回答問題、處理反饋並提供產品的最新動態。
  • Maker可以利用PH與潛在使用者建立聯絡,收集有價值的反饋,並與社群建立關係。
  • Maker的賬號最好也在釋出前有一定活躍度,最好要大於5 points,並且基礎資訊完善
c)生成coming soon頁面
在產品正式釋出之前可以先生成coming soon頁面,這樣就可以提前獲得曝光,在coming soon的介面就可以看到你的產品了。
你也可以提前拉票,讓願意為你投票的人staying notified,在釋出當日就會收到通知,可以回來點贊,相當於提前鎖定一部分票倉。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成coming soon頁面的時候就需要確定打榜日期並且提交所有的相關物料,但是都可以再修改。

2.5 需要準備哪些物料?

具體的物料清單也可以私信我們分享給大家, 這邊主要列舉一些優秀案例可以作為參考。

a) Title
使用產品的名稱,標題中不要使用表情符號或描述性文字。
b) Tagline
新增一句話的簡短的產品描述。好的tagline既能吸引眼球,同時還能闡明產品的價值主張,可以正中痛點,讓使用者輕易記住。
一些案例👇
Notion
One workspace. Every team.
Slack
One platform for your team and your work.
Figma
The collaborative interface design tool.
c) Description
可以在此處詳細說明你產品的目的和作用。確保簡明扼要,同時突出產品的獨特賣點和功能。
一些案例👇
Notion
Notion is an all-in-one workspace where you can write, plan, collaborate and get organized – it allows you to take notes, add tasks, manage projects & more. Imagine a lego structure. Notion provides the building blocks and you can create your own layouts and toolkit to get work done.
Slack
Make work life simpler, more pleasant and more productive. Slack is the collaboration hub that brings the right people, information, and tools together to get work done. From Fortune 100 companies to corner markets, millions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use Slack to connect their teams, unify their systems, and drive their business forward.
Figma
Figma is a collaborative design tool for creating user interfaces, mobile apps, and websites. It offers a wide range of features, including vector editing tools, prototyping, and version control, all in a cloud-based platform.
d) Thumbnail
一般可以直接用產品logo。有些產品也會選擇用動畫GIF提升視覺效果,吸引注意力。
e) Images/Video
PH允許在產品展示頁上傳圖片和影片。如果有預算和能力的話最好可以製作產品展示影片。好的影片會比圖片生動許多,更能清晰展示產品的使用場景和功能,好的影片剪輯也能提升產品質感。
圖片和影片一定都要使用清晰、簡潔的視覺效果,快速傳達產品的價值主張,避免設計雜亂。有一個建議是,你可以儘可能的展示產品的好處,而不是功能。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很多PH使用者也會在移動端檢視圖片,所以也需要確保你的圖片在小螢幕上也清晰可辨。
f)First comment
70%獲得“當天、當週或當月最佳產品”的專案,都是由Maker釋出了首條評論。開發者可以透過首條評論進一步描述產品歷程、創作者的初心、目標人群等,你還可以徵求反饋、詢問潛在使用者的想法或問題。

2.6 其他需要提前準備的

a)提前梳理拉票渠道
可以提前加入國內外創業者和PH相關社群和群進行預熱拉票,在打榜當天也可以再次拉票。我們梳理了一系列的相關社群,實測下來國內的微信群和國外的LinkedIn最為活躍,X其次,然後就是Reddit的一些子社群和Facebook群組也都可以拉票。
b)聯絡influencer預定產品釋出推廣
如果有預算要做KOL營銷也可以配合PH打榜一起,利用influencer的IP建立站外影響力。但是因為influencer的粉絲不一定都是有PH賬號的,所以給PH拉票的轉化不一定很直接,可以當做是多一個渠道給產品帶來曝光。
我們實測下來有的influencer也比較水,鑑別和溝通influencer也會佔用時間成本,如果預算有限這一步是非必需。
03. 打榜進行時

Product Hunt是個只有一個小辦公室的小團隊,很多規則和演算法不是完全的標準化,確實有點草臺班子的感覺。所以在實際打榜的過程中我們有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許多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只能從經驗中總結選擇最佳實踐。這裡分享一些關注度最高和最具爭議需要注意的點。

3.1 關於Feature

“Feature”可以理解為“精選”,被PH官方feature才能出現在首頁推薦榜上,並有機會拿到badge。如果產品沒被feature,就算進了前五也拿不到badge。
a)沒有被feature怎麼辦?
如果launch當天在日榜上看不到自己的產品,就可以判斷為沒有被feature。這個時候需要做兩件事。
  • 立刻聯絡客服詢問沒有被feature的原因,爭取讓客服人工稽核一下,如果稽核透過就可以繼續戰鬥,不行的話就只能讓客服下架自己的產品,最佳化客服提出的建議然後擇日再launch。
  • 哪怕沒有被feature第一個小時還是可以繼續快速衝票且最好是高權重的票,如果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很多upvote有機率還能被feature。
PH的客服真的很隨意,回覆很慢,尤其週末有可能找不到人。我們嘗試過很多方式,最快的就是發郵件。PH官方郵箱一般回覆比較快的有三個:
b)為什麼會不被feature?
這部分比較黑盒,官方不會給出具體原因。而且最近據我們觀察,被feature的難度越來越大,每天能夠被feature的產品數量越來越少。不過根據我們數十次的打榜經驗總結,大概有三個原因。
  • 雖然PH鼓勵多次打榜,但是每次都需要有大的功能更新,打榜的物料和文案要能看出明顯的區別,url也要換新的,不然會被認定為重複打榜,而重複打榜是不允許的。在我們的實戰經驗中,二次打榜不被feature的機率最高。
  • 打榜的產品要完成度較高,說白了就是能拿得出手的好產品,不能僅是個小功能,或是純娛樂性質的小介面等。
  • 如果上票速度過快,或是有大量低權重的賬號投票,即使一開始被feature了也有可能會被移除feature。
c)如何提高被feature的機率?
據我們觀察測算,被feature的機率是15-20%。每天大概有130+產品上傳到PH,但只有約20幾個產品被feature。所以越是這樣我們越需要儘可能的在launch day之前做好準備,盡力提升被feature的機率。
  • 至少提前一週提交,官方檔案中有提到他們需要7天來稽核產品。
  • Hunter和Maker都用金牌賬號,高權重的賬號有助於產品背書。
  • 提前給PH官方團隊發郵件混臉熟,feature都是人工稽核,讓PH的團隊先認識你。
  • 如果是多次打榜,需要把頭像、物料、url全部換掉,和上一次打榜的產品做出明顯區分。
  • Coming soon 頁面有100+ notified。

3.2 關於投票

PH的日榜、周榜、月榜和年榜都是按照票的數量+票的權重兩個維度結合決定名次的。所以有時候會出現票數更高但是排名靠後的情況,這種現象一般會被理解為票的權重較低。
a)什麼是被砍票?
不是所有投票都會被計算,如果是新賬號、權重低的賬號、大量來源於同一IP地址的賬號都容易被認為是無效票,最終被砍票。
在打榜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透過工具即時監控票數的增長情況,類似圖中下行的曲線就可以理解為被砍票,可以比較清晰的看到被砍了多少票。
b)如何降低被砍票的機率呢?
  • 市面上說法很多,甚至官方檔案說PH CEO每天早上5點起床手動清票😂但實際操作下來有效的有4種。
  • 提高投票賬號的權重,也就是積累更多的points。100 points即是銅牌賬號,一般銅牌賬號被砍的機率就很低了。所以讓親戚朋友幫忙註冊一堆新賬號是沒用的,投了也會被砍。
  • 賬號使用真人頭像,繫結LinkedIn和email並註冊7天以上可以降低被識別為機器人賬號的機率。
  • 控制投票速度,如果投票速度過快也會觸發砍票,一般控制在20-30票/小時比較安全。但是日榜開始的前4個小時除外,前4個小時還是要儘可能多的上票,才能保持領先優勢。
  • 如果upvote的IP地址都比較集中也會比較可疑。所以可以透過多渠道多來源多地區去分散投票IP。

3.3 釋出的前4小時

在產品釋出的前4小時,feature列表的排名是打亂的,在feature頁也不會顯示票數。這個時間段的upvote數量十分關鍵,一定要在前4小時內為產品拿到儘可能多的票數,才能在4小時後的放榜時間佔據前列最顯眼的位置,幫助產品後續吸引自然流量。
在產品釋出的前4小時,可以先用權重高的賬號點贊,並且要讓點讚的IP儘量混合而不是都來自一個地區。
總之,在前4小時結束後,產品才會正式開始進行排名並顯示名次。

3.4 打榜過程中需要持續做的事

衝刺日榜的24小時是非常驚心動魄的24小時,你需要儘可能的確保所有能提前做的事情都提前做,儘量不要浪費產品已經launch之後的時間。
a)關注票數變化
你需要持續的密切關注票數變化和排名情況,根據不斷動態變化的戰況去有針對性的選擇處理方式。這裡推薦兩個PH監測工具 :
【hunted.space】
【productwars2.akkio.com】
這兩個工具一般我們會配合著用,增長曲線和上票速度都能看到。
一般PH每兩個小時就會清票一次,透過觀察增長曲線就可以瞭解清票情況,需要儘量平滑增長曲線和投票速度,否則就會被監測懷疑投票的真實性。所以需要靈活調整投票策略和啟動或暫停投票渠道。
b)DM拉票
前文有提到,一定要在打榜開始前就提前加入國內外創業者和PH相關社群和群進行預熱拉票,而到了打榜當天,這些渠道也是非常有力的投票來源,一定要在打榜當天再次拉票。
通常來說,除了在社群和群的主機板塊釋出產品資訊鼓勵大家投票之外,還可以透過DM私信的方式去逐一觸達個人使用者,因為群訊息大家不一定看,但是私信看的機率會大很多。
我們的做法是,在打榜當天,順著我們提前梳理的一系列各平臺創業和PH相關社群的列表,逐一發布社群帖子和傳送DM資訊,邀請對方給產品投票並提出產品反饋。
通常LinkedIn的回覆率最高,一般能有100-200upvotes。X,Whatsapp和Facebook都可以大批次的發DM,因為PH相關的使用者基數大,但是回覆率低。Reddit和Telegram都可以在對應的子社群或社群公開發貼。
DM拉票這一套操作最大的難點是封號和人力。各平臺的賬號限制都非常多,一定要提前解決賬號問題,確保打榜當天可以大量發私信。另外就是大量發DM是個體力活,要安排專門的人力去持續執行。
c)回應使用者評論
打榜過程中,也要注意全程積極回應使用者評論和反饋。產品釋出之後,PH的使用者除了給你upvote也會comment你的產品,一定要注意及時回覆comments。
活躍的評論區和較多的評論數量都可以提高產品的可信度和好感度。傳聞說評論的數量也是排名演算法的一部分,這一點暫時無從考證,不過活躍評論區肯定是好的。
d)推動社媒推廣
另外,也需要注意自己的產品在PH站外的影響力,包括influencer推廣和你自己的IP(如果有的話)。
如果你有預約influencer的產品推廣,產品launch之後就需要跟進influencer的釋出情況。如果你有自己的IP,也有在build in public,那麼整個的打榜過程也是比較好的素材,可以在社交媒體更新打榜情況,進一步擴大IP和產品的影響力。
04. 打榜結束後
不論在PH拿到什麼名次,給產品帶來的僅是起始流量,是成功的第一步,後續的付費轉化靠的還是產品本身。所以打榜結束後,對於產品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4.1 Show off你的badge吧!

恭喜終於拿到日榜名次!!日榜結束後就會發放給你產品徽章。你可以在你的網站和營銷材料中新增Product Hunt的徽章,來展示產品的成功和可信度。

4.2 決定是否衝刺周榜

如果產品是在周初發布並且已經成功獲得了第一的badge,或是打完日榜後產品在周榜的排名已經進前十了,這個時候可以進一步考慮是否還要繼續衝刺周榜。
一般獲得周榜第一需要至少1000+upvotes,通常是在1000-2000upvotes之間。而進了周榜通常可以再額外帶來1000-2000UV。可以根據團隊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選擇是否想要衝刺周榜的名次。

4.3 策劃下一次釋出

從我們的實際經驗來看,進入周榜的實際收益不算很高,其實比起衝刺周榜,更建議可以在PH多次釋出。一般同一個產品是不允許在6個月內再次釋出的,不過如果有大的功能更新,換新的產品url就有機率可以在PH多次釋出並被成功feature。
Heygen,Miro,Notion,Figma等產品都是採用的多次釋出的策略,每一次都會主打不同的產品功能。這樣做也有助於驗證不同的產品方向。而且多次釋出有助於撬動更多二次傳播,獲得更多曝光。

4.4 分析產品資料和二次傳播

打榜結束後最重要的就是檢視實際的付費轉化和二次傳播。如果打榜的名次不錯,但是實際的產品轉化和二次傳播不好,就還是要重點反思自己的產品出了什麼問題。
好的產品透過自媒體自發傳播帶來的流量可能是PH流量的兩倍。我們服務過的產品在打榜了一次PH之後就明顯觀察到產品在日本市場的傳播不錯,所以就進一步在日本市場推廣並在日本實現了PMF。
可以觀察產品的CTA點選量,下載/註冊使用者數等資料分析來最佳化產品本身。可以透過資料分析來輔助判斷是landing page需要最佳化,還是CTA設計的不好等等。

4.5 跟進使用者反饋

PH使用者的反饋對於開發者來說也十分關鍵。開發者可以利用使用者的反饋來不斷迭代和改進自己的產品。
另外,也會有很多人透過社交媒體和其他渠道聯絡你,這些人可能有些是你的使用者,有些會因為這次打榜瞭解到你從而成為你的長期connection。我們有許多朋友和關係都是透過打榜PH結識的,這些都是脫離PH的寶貴資源。
05. 最後想說的
在很多社媒平臺都充斥著各種各樣對於Product Hunt的負面評價,所以現在到底還有衝Product Hunt的必要嗎?
有人說PH是小作坊,背後是幾個印度哥在運營;也有人說PH刷票問題嚴重,平臺清票的演算法機制也不明確,導致榜單越來越水。這些問題確實都存在,但是一直以來也沒有出現能夠取代PH的平臺,early adopters、科技媒體和投資人們依然會關注PH上的產品。
對於開發者和創業團隊來說,其實我們只要討論自身的實際需求和打榜的目的就夠了,只要上述文章內提到的打榜PH的收益對於開發者來說依然成立,就依然有必要重視PH這個平臺。
最後,還要感謝在我們剛剛開始摸索Product Hunt這個平臺的時候給我們提供了諮詢和幫助的每個人。我們看了無數個前人的經驗貼,最後結合自己團隊幾十次的打榜經驗形成這樣一篇文章,希望可以傳遞經驗,幫助所有的產品出海團隊少踩一些坑。
✦ 精選內容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