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加拿大政府移民機構的權威統計,中國依舊是加拿大移民的最大來源國。中國帶來了本土文化,同時也帶了很多陋習,我們來盤點一下
根據加拿大政府移民機構的權威統計,中國依舊是加拿大移民的主要來源國之一。近年來,隨著華人的湧入,整個溫哥華華人社群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華人帶來了財富、智慧和特色文化,同時也帶來陋習、頑疾和致命弱點。那麼,究竟有哪些是最招人白眼的呢,讓我們來做個盤點。

廣場舞 白眼指數:五顆星
中國廣場舞大媽“奇襲”溫哥華了,列治文中心內室內廣場、本那比圖書館、本那比barnet marine公園內,都見到了大媽們的風采。
在列治文學校局附近見到的一撥大媽,大約都在45歲以上,個個神情飽滿,有的手裡還拿著中國的扇子,還有的腰間繫著大紅綢帶。前面領舞的一看就經過專業培訓,一招一式都見功力。大媽們隨著音樂或起或伏,都顯出非常投入的樣子。
一箇中年男子說,我怎麼就覺得這麼丟人呢。國人就不能不要這麼丟人現眼?就不能入鄉隨俗嗎?你家裡怎麼折騰無所謂,至少在公共場所不要把這些東西搬過來。其實在中國看到這些我也挺煩的。另一位中年婦女不同意這個觀點,她認為:把自己喜歡的搬過來也沒什麼,在她看來,這就跟這裡各個民族經常舉行的遊行等聚會活動一樣,沒什麼區別。還有一位大叔模樣的人講話比較中性,他認為,其實跳舞本身不是一件壞事,問題在當人數開始多後,她們需要將音樂聲量調高,這樣後面的人才可以聽到,結果就成噪音。

隨地小便 白眼指數 五顆星
多年前,一名疑似華裔婦女抱著男幼童在溫哥華一處大型商場內的垃圾桶便溺的照片,在推特、臉書上廣為流傳,旋即被加拿大多家主流媒體廣泛報道,引起華人和洋人之間的一場熱議。有洋人說:“為什麼讓小孩隨地尿尿?中國人必須改掉那些壞習慣。”不過,有華人反擊:“也看見過白人隨地便溺。”還有人提出,要在熱鬧的地區貼出中文書寫的“不許隨地大小便”字樣。總之,孩子這泡尿,吵得如同翻掉了一船鴨子。
雖然媒體沒有最終認定照片上的那個人就是華人,但基本上那個動作還是“很中國”的。其實,這類長輩帶孩子在角落裡、垃圾桶邊、花臺旁撒尿的事情屢見不鮮,好多新移民一直認為這件事情無傷大雅,再憋也不能憋孩子。不過,在西人眼裡,這樣的場景恐怕是比較“煞風景”的。

辦證 白眼指數 四顆星
中國臭名昭著的“辦假證”全面登陸溫哥華。多年前大溫交通特警(Transit Police)經過8個月的調查,搗破一個於本地社交網站上販賣中國製造高質素偽造巴士月票的犯罪集團。警方將5名涉案男女拘捕,其中3名為華裔。警方查實,這批偽造月票都在中國製造,可以跨兩區乘車。偽造集團在社交網站上以中文及英文登廣告兜售,也有在朋友圈子“出”,正版車票售價110元,偽造車票則賣90至100元。警方說,這批中國製造的“A貨“非常精美,外觀足以亂真。
早在2011年轟動大溫就破獲了首例中國製偽造巴士月票案,丈夫在中國製造假票,華裔妻子在溫哥華大肆販賣。後來,2012年2月移民及難民局裁定被控為集團主腦之一的華裔女子陳笑涉及有組織犯罪,當庭發出遣返令,要求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BSA)將其遞解回原居地中國。
破壞規矩 白眼指數 四顆星
基於加拿大普遍實行的一種誠信原則,商家推出一系列的退貨政策,可是這些政策正在受到嚴峻的考驗。
來自江西的移民陳大哥表示,他結識的一個臺灣來的新移民,買了兩年包換的新輪胎,兩年快到的時候,他會用刀自己把輪胎扎破,然後去商店調換。記者還了解到,很多華人社群舉辦活動,組織者就去商店購來投影儀、帳篷、炊具等,一旦活動結束全部退掉,搞得商家跳腳。
本地時事評論員曾撰文指出:“信任制度”曾是加拿大一個重要的社會支柱,是依靠人和人之間的互相信任來完成的,可以說這是一個接近天堂般的制度,其基本語意是相信人們在民事活動中行使民事權利和履行民事義務時是講究信用的,是會嚴守諾言,是能夠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換句說話,政府的行為所依賴的是民眾誠信的品質,當這種誠信出現狀況的時候,信用制度將會式微。
當街吵架 白眼指數 四顆星
有段吵架影片被人放在網上。這個影片在溫哥華開往列治文的天車車廂內拍攝的,影片中一名待著墨鏡坐在位子上操上海腔調的老婦,指著另一名站立的婦人,用粵語、英語、普通話及上海話等破口大罵,無視車廂內其他乘客的輕藐目光。吵架當中夾雜著普通話“不要臉的東西”與一些罵人的上海方言,被罵的婦人只是一再以“You smart”(你聰明)回應。這段影片短短三天有7萬多人觀看。
列治文三號路段百家店附近,也有兩位華人為了停車位互相高聲用普通話謾罵,一度還差點扭打起來。有列治文居住十幾年的老居民透露,現在馬路上吵架的現象的是越來越頻繁了。過去一年碰到幾回,現在是月月都能見到。過去一般是夫妻間在公共場所偶發爭吵,現在都是在陌生人中間了,情況是越來越不樂觀了。
打孩子 白眼指數 三顆星
打孩子在華裔移民家庭中並不十分普遍,主要是如何鑑別“打”的程度。多數華人家庭的家長喜歡高聲訓斥孩子,拍桌子、摔瓶子,搞得孩子哇哇大哭,造成左鄰右舍不得安寧。
有法律專家表示,在北美打孩子是犯法的,在加拿大,長期以來存在著一個被稱為 “打屁股”的法規,即刑法的第43條。對於家長來說,兩歲以下的孩子禁止打,因為這麼小的孩子無法理解為什麼父母要打他們。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也禁止打,因為這可能進一步刺激青春期反叛。另外,禁止用皮帶、尺子等抽打孩子,因為這會傷害孩子的身心;禁止扇耳光或打頭部,禁止對孩子進行侮辱性或不人道的待遇。還有,打孩子屁股時必須五指分開,不能打出痕跡,禁止造成傷害的任何體罰。
不過,在列治文公眾市場上班、來自上海的新移民崔先生說,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訓,哪有這麼多規矩啊。
砍樹剷草鋪水泥 白眼指數 三顆星
砍樹、剷草、鋪水泥,是一些溫哥華新移民買了獨立屋後的三部曲。華人家庭砍樹的理由和洋人差不多:大樹靠屋太近、擋住光線、及樹葉落入泳池、或落入屋簷的接水管內等。但是,華人家庭在院子裡砍樹大多數的真實原因想在院子裡停放汽車。
北京來的陳先生一家是將舊屋推倒重新翻建的,他總共砍了四棵樹,其中兩棵獲得了批准。改造後,原來只能停一輛車的面積,現在擴大了三倍,整個前院的草地全部被剷除了。他說:草地收拾困難,這樣還增加了使用面積。另外一位山西來的王女士表示,她砍樹就是因為家裡的租客沒有辦法停車,她指著鋪著水泥的大前院說,原先這院子是一家英國裔的,有五棵果樹,後來我把它全砍了,有鄰居過來提出抗議,說他們認為果樹開的花很好看,砍掉了對小區環境有破壞。王女士說:這不是黃鱔吃過了界,管得寬嗎?
大溫各市對可以動工砍掉的樹木離地高度和樹木直徑都有一定的規定。一般只要直徑超過30釐米(12寸),離地面超過1.4米(四尺半),就需需要獲市府批准才可以動工。不過,長期關注環保議題的一位社群華裔活躍分子指出,即便符合市府規定,新移民砍樹也要三思,因為平地鋪水泥本身對社群環境是個傷害。

貪小利 白眼指數 兩顆星
大溫一些麥當勞2013年2月底到3月初進行免費喝咖啡促銷活動,麥當勞此舉是想鼓勵更多購買者前往,哪知道在華埠國際村裡的麥當勞店,一下子湧進來近百位也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華裔公公婆婆,他們你推我擠就是想去拿一杯免費咖啡。搞得麥當勞正常的生意都進行不下去。不少想購買麥當勞的顧客都被這些免費食客擠出了人群。有些華人一個人就拿了四杯免費咖啡,一路端著走過唐人街,好像撿了什麼大便宜。
另外,有人親見在白石鎮海灘的堤壩上,有華人一趟趟地來回停車場,就是想多撈幾隻螃蟹,因為政府對每個垂釣者的捕撈數有規定。
貪小利是每個人的弱點,但是有些人總是把它表現到極致,到別人無法承受,而且還呈現出一定的規模,這是最傷腦經的事情。《孟子》有言:“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只有敢於承認不足,才能知恥而後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