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披露,美軍打擊伊朗核設施後的評估爭議,特朗普堅稱重創成功,但情報部門表示影響有限,引發爭議。下面是他們的詳細看法,供大家參考借鑑。立場不同,請注意甄別。#以色列空襲伊朗#中東局勢#伊核談判#美國空襲伊朗
在對伊朗核設施發動空襲後,特朗普堅持宣稱,美軍的打擊“徹底摧毀”了伊朗的核計劃。然而,一份洩露的國防情報局(DIA)初步評估報告卻顯示,這次打擊或許僅僅讓伊朗的核專案延遲了幾個月時間,引發各界廣泛質疑與爭議。
特朗普在北約峰會上公開否認這份情報的結論,強調那只是初步、低可信度的分析,根本不足以下定論。他表示,將在五角大樓召開罕見的記者會,由國防部長與高層軍官解釋這次空襲的“決定性成果”。與此同時,CIA局長拉特克利夫發表宣告,稱已有“可靠情報”表明伊朗的多個關鍵核設施“遭到嚴重破壞”,未來重建將耗時多年。然而,這些說法都沒有直接回應外界最關心的核心問題:伊朗在襲擊前是否已經轉移了高濃縮鈾儲備與關鍵裝置。
美國副總統萬斯則在採訪中暗示,伊朗確實仍保有部分鈾庫存,美方接下來將就如何處理這些核燃料與伊朗進行談判。他也強調,由於伊朗最重要的濃縮設施已被摧毀,這些材料“幾乎已失去用途”。不過,以色列和美國此前的評估普遍認為,在此次打擊之前,伊朗已積累足夠的高濃縮鈾,理論上足以製造10枚左右的核彈。

一張衛星影像顯示,伊朗納坦茲核基地的空襲彈坑被泥土覆蓋。照片:MAXAR TECHNOLOGIES/REUTERS
據熟悉此次洩密報告的人員透露,DIA報告本身就在開頭註明,相關分析是空襲結束24小時內迅速完成的,尚未經過跨部門協調,也非最終結論。負責撰寫該報告的情報官員也承認,這份評估屬於“低可信度”層級,還需要數天甚至數週才能得出更權威的判斷。
多位前官員和核問題專家指出,判斷伊朗核設施損毀程度本就極為困難。比如,福爾多是建在山體深處的加固設施,是否真正摧毀了其核心離心機大廳,難以單靠遙感技術確認。更關鍵的是,伊朗是否將部分濃縮鈾轉移至秘密地點,是否存在未被發現的備用設施或地下網路,這些都沒有答案。
奧巴馬時期的防擴散事務高階官員艾因霍恩警告說,這次打擊可能刺激伊朗內部更加強硬的勢力推動核武研發。他指出,若伊朗確有隱藏庫存,其加快推進核武的動機只會更強。他還提到,目前美國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是否有能力確認這些濃縮鈾沒有被轉移,也成疑問。
在政治層面,這起爭議再次顯現出特朗普與情報系統之間的對立。過去在俄羅斯干預2016年選舉問題上,特朗普就曾否認情報界的共識。而這一次,他選擇站在初步評估的對立面,全力維護自己“重創伊朗核專案”的敘事。更令人擔憂的是,白宮已經明確表示,將減少對國會的情報通報,限制機密情報的分享,以防止更多類似洩密事件發生。
由於伊朗堅拒國際核查人員進入現場,外界只能透過衛星影像與監聽資料拼湊打擊結果的全貌。短期內,想要準確評估這次打擊對伊朗核計劃的長期影響,依舊困難重重。美軍與以色列雖然打擊了一些關鍵目標,但無法排除伊朗早已進行“未雨綢繆”的轉移與隱藏。最終,這場行動的真實成果,也許還要幾個月,甚至更久,才能真正揭曉。

《改革開放的另類風險:大發展的反噬》(點選即可)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