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某天,菜市場。
剛被剖好的魚肚子裡,赫然掉出一截人指…
魚來自鎮上的水庫。
順藤摸瓜,在水庫裡找到了一具屍體。
死者正是六機廠廠長,李超。
誰最可能殺他呢?
徐文國,姚斌彬。
而這兩人,正在監獄裡…
事情還得從六個月前說起。
那天,李超在工廠裡,公開挑釁這倆兄弟:你媽就是個公交車!我上她是為了幫助她…
兩兄弟恨得牙癢癢,姚斌彬更是恨極了。


於是,精通技術的他,竟然造了一把槍…
徐文國知道後,氣急敗壞:你玩這麼大幹什麼!要坐牢的!
徐文國趕緊把槍上的撞針給拆了下來…

但沒想到,一天夜裡,有人似乎別有用心地來給姚斌彬傳話:
李超讓你哥和你媽下崗了!
一時氣極了的姚斌彬,抓起槍就朝李超開,本來只想撒氣,結果扳機一扣動,槍竟然真響了…
一切太詭異,似乎有誰故意做局,讓這兩兄弟陷入漩渦,做替罪羊…



以上這個片段,來自最新播出的國產懸疑片《借命而生》,一共13集,目前播到第7集。
這部劇集齊了有頭髮版張東昇+長大版嚴良+直男版凍魚戰神高啟盛,雖然師出剛霍霍完驚天大爛片的陸川導演,以及多次讓人幻覺腦霧劇場的迷霧劇場,但本人還是勇闖天涯。

結論就是:又好看又不好看的。
先說最大的缺點

先說最大的缺點,先說最大的缺點那就是秦昊與鍾楚曦的感情線完全沒有必要,完全就是為了新增喜劇元素和正面元素而新增。

但這部劇依然有一些值得玩味的地方,比如懸疑感做得不錯。
一開始,徐文國進監獄,監獄老大竟然給他讓最好的床位,徐文國一臉威脅的樣子。
你會誤以為,徐文國真的有黑社會背景嗎?
但其實,他氣的是,誰要故意這樣做讓我背鍋?
同一個表情,可以有完全相反的解讀,連警察也差點被騙過去…

這種思維上的錯位,正是懸疑片最精彩的部分,我們能看到角色如何在錯位中拉扯人性…
而韓庚的眼技也完全撐起了這段表演,雖然一開始他被打腫眼的造型,誤以為又是一個演技不夠傷殘來湊的演員…

劇情也是有不少千鈞一髮的時刻,讓人提心吊膽,比如關於真槍假槍。
弟弟姚斌彬性子急,當哥哥被欺負時,他掏出了槍,此刻,所以人都知道,他私自造槍…
這可是公眾之下的犯罪啊!

情急之下,哥哥竟然奪過了槍,自己扳動了扳機…
萬一開槍了,是哥哥願意給弟弟攬下責任。
萬一沒開槍,那就是大庭廣眾之下證明,這只是玩具槍,弟弟沒有私自造真槍…
無論如何,都是哥哥為弟弟好…


而這個劇名之所以叫《借命而生》,就是因為弟弟願意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哥哥的逃生,這一逃,就逃了二十二年。
秦昊飾演的基層管教員,本沒有執法權的管教員,也為了心中的執念,因此追了二十二年…
不僅如此,這部劇還有很濃郁的時代氣息,比如工廠下崗,選誰下崗呢?就是一場底層互害的公報私仇。
人們互相揭發,舉報,以換得一個留下來的資格…


但你說這些人都是惡人嗎?也不是。
因為下崗不只是下崗名單,更是無數人觸目驚心的生活。
是一家七口人住在一塊,一張木板擺出來,就可以是一個人的一張床。
彈幕留言:我奶奶之前前大半輩子就是這樣睡的。
這是“離開熟悉的崗位,到這個社會,到更大的舞臺,到市場的海洋裡拼搏!”這種激昂敘事的沉痛背面…


以及那個年代警察審問的粗暴,誘導式提問,為了私利而引導罪犯認罪…
群眾的私心,一直默默無聞的人好不容易有被警方詢問的機會,於是誇張化所見所聞…
這似乎是一個全員惡人的小鎮,但並非為了惡而惡,這種惡多多少少正是人性本身,為了生存,為了心中扭曲的慾望…


但同時,又有人情味兒。
這就涉及到無論是原著小說還是電視劇,最想要塑造的人物之一,是秦昊飾演的基層管教員杜湘東。
他似乎是一個天生的管教員,懂得張弛有度,察言觀色。
當得知姚斌彬手廢了,可能以後再也做不了他最愛的技術活。

他便拿來自己的收音機,給姚斌彬修,因為他知道,這樣可以給姚斌彬一點點出去的希望…
而當收音機修好,重新放出童安格那首歌《你依然在這裡》,被冤枉的哥倆和管教員,早已跨越了犯人與管教的距離,一時間讓人想起《肖申克的救贖》裡面天台喝啤酒的片段…


而有意思的是,他之所以可以找到同類般理解兩兄弟,恰恰因為他和他們有同樣的感受:憋屈。
一切藏在第一集的開頭:杜教官的監獄。
真正坐在牢裡的,不是所有犯人,犯人自有死法或出路。
而只有杜教官,本身出身刑偵,卻被困在這裡做教官,半生不死。
他安慰犯人:在哪過不是一輩子呢?
實則是安慰自己,假裝已經馴服和平息自己的慾望與不甘,他多麼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刑偵警察…

他憋屈到什麼程度?
在原著中,徐文國隱藏身份,後來憑藉著過硬的維修技術,在當年大搞基建的時代,憑藉修大卡車做大做強。
後來又跟著“盤活老舊企業,減輕財務負擔”的大政策順勢而為,雖然走的是灰色地帶,但依然一路綠燈,順利蓋得了不少“紅章”…
而他杜管教,永遠只是一個知道真相卻無能為力的管教員。
自己的存在,簡直是一個墮落的陪襯,像徐文國這樣的人,才是主流,才是當道,才是強悍,而自己是虛弱的,無能為力的,邊緣。
在當年,“有惡必懲”只是警察的理想狀態,能做的太少了…
當別人誇他是“好人”時,就像是一巴掌打在他的臉上,好人?不值錢啊。

但杜湘東依然沒有放棄。
荒廢的杜湘東,到後來生活只剩下一項內容,那就是窺探徐文國。
他今天又去哪裡了,他今天出門了沒,哪怕用的手段就是這樣的低階,小兒科…
但你以為徐文國不知道?
在原著中,徐文國不但沒有戳穿他,反而允許他“像影子一樣纏在他身邊”,甚至用上更高明的手段反向偷窺,病態地窺探著杜湘東的可笑,可憐,狼狽與疲倦…
但內心不完全是鄙視。
更多是五味雜陳又有一絲快感,是戲耍,是揣摩,是俯瞰,更有一絲同病相憐…
畢竟自從逃罪後,就只有這個警察和他一起病了,被最隱蔽的陳年往事逼得一生高燒,過上畸形人生…

他甚至在得知杜湘東需要錢的時候,授意手下去結賬,當一個人有錢有權後,他就是想追求一些卑劣的高尚…
杜湘東更是硬骨頭,愣是沒收。
他早特麼在多年的蹉跎歲月裡,接受了自己的卑賤,碌碌無為。
但你徐文國,憑啥有資格高尚?
我不需要墓誌銘,你也休想讓我頒給你通行證!
多年來,兩人竟然就在這種借力打力之中,活出了某種詭異的,看似絞殺實則共生的力氣…

以至於最後,徐文國與杜湘東的見面,原著裡描寫的是:
那人突然咧嘴笑了,笑得親熱而誠懇,就好像杜湘東從來沒有看管過他,追捕過他,監視過他,杜湘東從來不是“杜管教”,而是一位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如果說在這二十年明線暗線的追捕之中,哥哥是借了弟弟的命,借命而生,那麼杜湘東何嘗不是在蹉跎歲月的憋屈之中,找到了錨點,同樣借命而生…
一條人命,竟然借出了兩個人生,令人唏噓…
霧氣濃濃的水壩之下,是警與匪之間的愛恨交織,纏繞共生,是時代一角下營營役役的人們的卑劣與光明…



點亮“

”,好看又不好看的,真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