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om Panopath過來人留學
微訊號:Panopath_liuxue
歷來,提到文科,就是專業鄙視鏈的最底層…(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

文科留學生,那就是混文憑來鍍金的…提起文科生,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你家裡一定很有錢吧?”
理工留學生畢業後那是矽谷碼農、投行大佬、頭部大廠精英,能者畢業即可達年薪百萬。
文科留學生畢業——
“畢業即失業”
“找專業相關的工作?去超市理貨比較靠譜”
“冷門專業,為愛發電,多過一天都是我的福氣”
“先讀個博吧,雖然讀完也不一定能掙大錢”
“要不然轉CS吧~”
而小C的經歷也恰恰說明了這一刻板印象…
我是小C,一個典型的文科生,理科從小到大沒及格過幾次,於是我從本科就萌生了一個去美國讀傳媒的夢想,我向往在高樓大廈中穿著得體,手拿咖啡,與同事在落地窗前brainstorm暢談我們的idea如何落地…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在4A、大廠、報社連軸轉實習的同時,我還在一直在努力地刷GPA。終於,我收到了美國top10的傳媒專業offer,懷揣著情懷來到美國,充滿期待的開始讀碩。我開始了日復一日的寫offer的日子,一年半的時間很快就要結束了,我開始著手留在當地找工作的事情。
然而,這件事遠遠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我發現我的專案opt只有一年時間,在Linkedin上dm了幾千次也海投了幾千份簡歷,收到的回覆寥寥無幾…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快五個月,在即將用完失業期被迫回國的時候,我收到了來自一家華人小公司丟擲的橄欖枝。

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接下了offer,即使薪資很低,待遇也一般。平靜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上班還沒幾個月,我就迎來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抽籤機會,這關乎到我是否能繼續以工作籤留在美國工作。

很顯然,在h1b中籤率逐年降低的情況下,小C沒有那麼好的運氣,沒抽中。這一系列的挫折讓小C已經沒有任何精力了,最後決定回國。
小c的親身經歷,是無數文科生想留美卻沒有留下來的縮影…
對於只有一年OPT的文科生來說,想在1年的時間內,找到合適的工作,且僱主願意sponsor,並且H1B首抽即中的機率,簡直比登天還難。而且無時無刻都要面對1年倒計時的壓力以及下一步怎麼維持身份的焦慮,根本無法專注找工作,且僅不到一年的工作時間也常常將自己置於不利的談判地位。結局就是1年opt結束後大機率還是要另尋出路,要不就是繼續讀研/博,要不day1-cpt一邊讀書一邊工作,要不就是回國!
因此,很多文科生才開始後悔當初沒有了解清楚自己的專業只提供一年在美國的工作時間,失去的機會成本,時間成本,金錢成本都已打了水漂。

如果你的人生一輩子跟工作無緣,那當我沒說…如果你還有一點賺錢KPI,那麼轉碼吧= =

不太明白為啥牙醫也要轉碼
我的文科碩士朋友已經轉碼了,雖然她說轉碼以後很不開心,但是沒有我面對我的薪資不開心…還有可能,文社科根本找不到工作!!!留學鄙視鏈終究還是到我自己身上來了!
有人說,那你直接轉cs不就好啦? 老天爺,真的有人實在不是讀這塊的料,那麼,難道文科生註定沒出路了嗎?
其實,也不是的。
前段時間在某社交平臺上爆火了專屬於留學生自己的“愛情公寓”——
導演潘庚收穫了不少好評。但他的成功,他作為標準文科生的成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作為文科生,他同樣遭遇了普通留學文科生所遭遇過的一切,或者說,這次成功之前他已經等了太久太久:拍很多短片、廣告、宣傳片、MV、專訪…但在高強度的工作與虛無縹緲的“未來”、“成功”之下,導演潘庚始終堅持自己的初心,一路風雨無阻的堅持。雖經歷很多,他的激情從未被磨滅“只要有片子拍就快樂”。在這樣不斷的激情之下,他的機遇在適當的時間如約而至了。
在倫敦的夜裡,帝國理工的於同學在短暫的時間內講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故事,而這故事是導演潘庚期盼已久的好劇本。於是兩人在這樣“抽象”的環境中(im看上去不像一個正經合適的工作場合,不是說酒館不正經不合適)…一拍即合,創作導演了這樣一部經典爆火的短劇。
所以文科生一定無路可走嗎?好像也不一定。但此類的機遇與堅定總是可遇不可求的。在求職的道路上,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在有好機會的同時始終堅定自己將文科這條路走下去的決心。那還有別的出路嗎?當然有!!
首先在一開始選擇專業時,文科生們不要立馬定下自己的專業!!大家可以先嚐試上一些感興趣專業的前置課程、intro部分,詳細瞭解一下這個專業到底在學什麼、未來發展路徑如何。
如果始終對其核心感興趣,再考慮以此作為未來的學習方向。其次,對於找intern朋友們的建議就是大家不需要過於在意“大公司”、“有名氣”。Intern的重點在於我能從中學到什麼&與我所學專業是否相關。一味的追求不適合自己的“名企”並非是一個好的選擇。還有,文科畢竟是需要沉下心來認真研讀、細細體會的學科。讓自己靜下來、慢下來,或許也能領會其中的終極奧秘。
當然啦,除這些以外,咱們還有STEM專案!!
所謂STEM是由S(science)、T(technology)、E(engineer)、M(mathematics),即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四大類的首字母組成,是美國政府發起旨在鼓勵學生學習這四大類專業的計劃,這個計劃甚至密切影響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我們的手機、電腦、VR技術、AI、5G,都離不開STEM專業,其涵蓋面很廣,除了字面意思的專業還有生物學、物理學、農業科學、動畫、多媒體、建築學、城市林業、園藝學、統計學、資料處理、化學工程、石油工程、航空航天、雷達通訊。

瞭解完STEM之後我們可以發現,STEM並不是我們想象的就完全是純粹的理工科,那麼為什麼要選STEM呢?
很多小夥伴在申請時往往過分在意學校排名,而完全捨棄專業,導致自己錄了名校的冷門專業,既沒有競爭力,也不符合自身職業規劃,而符合時代背景的STEM專業能讓自己更有競爭力。
現在全球高校都很注重STEM專業的發展以及STEM專業學生的培養,很多大廠富豪等特地設立專項資金去培養STEM專業學生。而且學習STEM專業已經不是技術宅的專屬,大量的文科生和商科生轉入了STEM專業,他們看重的是STEM專業的學生福利高待遇好。
就讀STEM專業的國際留學生將會更加容易留在美國工作,後來逐漸將工作實習(opt)的時間延長到3年。
3年這個含金量可想而知…
——因為對於國際學生來說,畢業之後想找工作就要申請OPT,有了OPT才可以在美國合法工作,但是標準的OPT只有一年時間,也就是說如果畢業生一年之內無法拿到H1B工作簽證,就必須離開美國了。
除此之外,STEM需求量只增不減,就業率和薪資遠遠高於其他專業。在數字時代的背景下,很多傳統學科也加入了STEM學科中的內容,為的是增加學科的實用性和靈活性。越來越多的商學院開始新增STEM課程、為專案增加STEM認證,這也吸引了更多的國際生。
文科生再也不用當學科鄙視鏈的最底層,那麼,都有哪些文科生可以申請的STEM專案呢?
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學開始將傳媒學院、教育學院、商學院、心理學院下的部分專案加入了STEM專業List,今天主要來介紹傳媒和MKT兩大熱門方向:
傳媒歷來是留學的熱門專業之一,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新媒體技術的快速進步,傳媒領域出現了許多融合了程式設計、大資料、互動技術等STEM元素的新專業,比如數字通訊與媒體/多媒體、動畫互動技術、影片圖形特效、網頁與數字/多媒體和資訊資源設計等。
包括這兩年新興起的Informatics,也有涉及到design和social media領域的內容, 對跨專業選手其實選擇比較多。
-
南加州大學MS Digital Social Media
專案介紹:
https://annenberg.usc.edu/academics/digital-social-media-ms
本專案專注於社交媒體的策略和分析,涵蓋了社交媒體營銷、使用者體驗設計、資料分析和內容創作等領域,教授學生如何在數字環境中有效地設計、管理和評估社交媒體活動。
-
哥倫比亞大學MS Marketing Science

本文系授權釋出,By 鷗醬,From Panopath過來人留學,微訊號:Panopath_liuxue。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