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充電寶,成了誰的「搖錢樹」?

文/王動
編輯/章魚
過去半個月,有多少人成了充電寶難民?
小紅書、抖音、朋友圈、B站……幾乎所有的社交媒體都充斥著同一個問題:
到底什麼充電寶,能帶上飛機?
關於充電寶的一切,都帶著某種黑色幽默的味道。
過去,關於充電寶的關鍵詞總是圍繞便攜、快充展開,但如今搜尋充電寶,關鍵詞卻跟“嚴查”“核驗”“違規”“回收”緊密相關。
繼共享充電寶之後,充電寶又一次背刺了所有消費者。
根據統計,短短半個月,國產廠商已經召回了上百萬臺有自燃風險的充電寶。無論是主打價效比的羅馬仕,還是川普同款的行業龍頭安克,都逃不過集體召回的命運。而那些不在召回名單的二三線廠商甚至無名小廠的產品,雖然不在召回名單上,也成了消費者手中的燙手山芋。
一時之間,沒有一個充電寶是值得信賴的恐慌在全網迅速蔓延。
當然,比起充電寶自燃的風險,還是失去充電寶的電量焦慮更讓人憂心。比起維權,人們更樸素也更迫切的需求是:
如何買到可以帶上飛機的充電寶?
不合格的充電寶
平等背刺所有人
廠商最開始召回充電寶的時候,很多人還沒有太放在心裡,只要召回名單裡沒有出現自己的裝置,就當無事發生。
但是前幾天民航總局突然出臺了強制性的新規,除了在召回名單裡的充電寶之外,無3C 標識或標識模糊的充電寶也在禁止登機的範圍。
不少網友本來已經躲過了召回名單,但回家一看,自己走南闖北、身經百戰的充電寶,偏偏缺了這個不起眼的 logo:

圖源:小紅書@Matthew Loi

直到2024年8月,充電寶才被納入了強制性3C認證目錄。
滿打滿算,充電寶實行強制3C認證也不到一年。
也就是說,大家手中的充電寶,絕大多數都是在“前3C時代”誕生的,沒有3C標誌,其實很正常。
雖然網傳很多廠商生產的充電寶,出場時是通過了3C認證的,只是由於此前不要求標註,所以並沒有印在機身上。但對機場來說,執行的標準只有一個:
沒有3C,一律不予放行。

圖源:小紅書@大馬聊數碼

最近廠商召回充電寶的數量已經超過百萬,受新規影響無法登機的充電寶,數量還要比這多得多。
有媒體估算,這個數量可能高達1.7億。
很多人稀裡糊塗地就成了“充電寶難民”。
最開始,廠商的召回範圍僅限於部分型號部分批次,有的廠商還貼心地做了一個核對頁面:不在召回批次的型號,依舊可以正常使用。
然而弔詭的情況出現了。
廠商說,您的充電寶不屬於召回批次,可以正常使用;
到了機場,對不起,安檢只認型號。
連廠商自己給出的召回批次,也是朝令夕改。
有人的充電寶,出門前還不在召回名單裡,到了機場卻突然被告知,名單變了。

圖源:紅書@南音

帶充電寶登機,簡直像走進了黑暗森林。
國產帶3C的,說不好什麼時候遞補進了召回名單;
進口的也許被放行,但回程或者換個機場,能不能過關又是考驗。
受傷害的還不止充電寶使用者。
有的博主,就遇到了相機電池被安檢拒絕的情況:
放在相機裡的電池,無需3C也可透過安檢,但另外攜帶的備用電池,沒有3C認證則不予放行。
這讓很多攝影師陷入迷茫,高強度拍攝的時候,一天用掉三四塊電池都很正常。
如果不帶備用電池,幾乎無法工作。
一些更冷門的電子裝置,也被波及到了。
有消費者就發現,自己的Vision Pro一不小心變成了一臺“卡bug”的裝置。
這款智慧頭顯是依靠外接電源來供電的,這塊外接電源,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都像是一塊充電寶。
但是,它偏偏沒有3C認證。
而且,跟充電寶的情況完全不同,沒有這塊外接電源,Vision Pro根本就不能用……
針對充電寶安檢的“擴大化”問題,機場已經做出了糾正,明確3C要求僅限於充電寶。
即使是充電寶本身,目前也存在標準不一致的問題。
比如,國外生產的充電寶,就無需強制3C才能透過安檢;國際航班的旅客,同樣不需要這一步……
這眼花繚亂的政策,實在讓人頭大。
而急於處理手上燙手山芋的消費者,也被廠商的迷惑操作折騰得不輕。
最先爆雷的羅馬仕,在官宣召回之後,一開始提出的召回方案,竟然是讓消費者自己快遞寄回去……
然而並沒有快遞公司願意收寄。
於是消費者只能走線上召回流程,然後陷入遙遙無期的等待。客服是不會主動解決問題的,逼急了就給你安排機器人。
舊的充電寶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快遞不收,扔掉怕汙染環境,放在家裡,又有自燃、爆炸風險。
一旦發現沒有3C認證,不僅不能隨身登記,連託運也不行。
於是,大多數人只有一個選擇:把充電寶丟棄在機場。
一夜之前,機場安檢口成了中國充電寶最密集的地方。

胡彥斌:充電寶你讓我哭(其實是同事的充電寶被收了)

在二手平臺上,有商家批量出售二手充電寶,論斤賣:
如果你問他們這些貨是從哪裡來的,賣家多半遮遮掩掩,有的會直接暗示,這是從機場、高鐵等渠道來的。
商家說的未必是實話,但是機場安檢在短短幾天時間裡製造了大量“充電寶難民”,卻是不爭的事實。

充電寶

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失控」的?

轟轟烈烈的充電寶召回大戲,源頭要追溯到今年3月的一次航班事故。
3月20日,香港航空的一家空客A320客機在香港飛往杭州的途中,行李架突然起火,飛機上不少乘客,都拍下了失火的場面。

萬米高空起火,還是挺嚇人的

好在火勢被及時撲滅,飛機也安全降落在福州機場。
這起事故後不久,香港民航處就修改了規定:禁止將充電寶放在行李架上、禁止在飛機上使用充電寶。
3個月後的6月16日,事故調查報告正式公佈,確認起火的元兇是行李架上的一隻額定容量20000mAh的羅馬仕充電寶。
差不多同一時間,北京的多家高校突然通知,在校園內停用羅馬仕20000mAh充電寶,原因是該型號“易燃易爆炸”。
這下羅馬仕不僅充電寶起火,輿論也起了火。面對輿情,羅馬仕第一時間的回覆是:已經由法務部門跟進。
事實證明羅馬仕該跟進的部門不是法務,而是質檢。
嘴硬沒兩天,羅馬仕就釋出了公告,召回旗下多款充電寶,數量達到49萬臺。
沒過兩天,緊隨羅馬仕的腳步,安克也宣佈進行大規模的充電寶召回,數量比羅馬仕還多,71萬臺。

近些年,充電寶行業一直是事故頻發

有媒體在檢視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官網時發現,羅馬仕旗下的充電寶,3C認證幾乎全被撤銷了。
除此之外,近期小米、綠聯、倍思等品牌的部分充電寶3C認證資格也處於暫停狀態。
此後,機場開始陸續收緊充電寶的登機政策。直到前幾天,民航下發了“無3C標識一律不得登機”的政策,充電寶行業的地震,也來到了烈度最高的時刻。
一時間,人人自危。
買什麼充電寶,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
這場持續半個月的大召回事件,問題的源頭到底在哪兒?
多家廠商的不同型號的產品同時“爆雷”,是因為問題出在充電寶行業的上游。安克的召回公告中隱晦提及,安全隱患來自充電寶使用的電芯:
“因我們近期發現部分基礎款移動電源產品因所使用的行業通用電芯來料批次原因,極少數產品長期使用時可能隔膜絕緣失效,存在導致產品過熱甚至燃燒的安全隱患。”
經過不少媒體的挖掘,這批問題電芯的源頭,基本鎖定為無錫的一家電芯廠安普瑞斯。
資料顯示,該公司成立於2014年,由無錫產業發展集團和美國安普瑞斯共同出資組建而成,是一家專業研發生產消費類鋰離子電池的公司,為充電寶、手機、無人機、筆記本等電子消費品牌供電芯。
安普瑞斯不僅不是三無小廠,還是業內的龍頭企業。截至2023年,安普瑞斯在國內累計生產鋰電池的數量就突破1億隻。安克、倍思等一線充電寶廠商,都是它的客戶。
也正是這個原因,這次事故的波及範圍才會這麼廣泛。
根據公眾號“差評硬體部”的調查,事件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
安普瑞斯把兩個批次的電芯外包給了江西某代工廠生產。結果外包工廠違規替換了電池陰極與陽極間隔膜的原材料,導致電池正負極隔膜存在失效風險,最終導致移動電源爆炸。
大規模召回的安克和羅馬仕,堪稱大規模召回的輸家。
其中安克財大氣粗,還有龐大的海外市場,雖然小傷元氣,但問題不大。而走價效比路線的羅馬仕,眼看是要一蹶不振。
靠低價搶佔市場的羅馬仕,這些年負面新聞其實一直沒斷過。
早在2019年,在廣東佛山、天津等地就出現了多起羅馬仕充電寶自燃的事故。根據消費者的描述,該款號稱“十重防護”的充電寶,在沒有使用的情況下就會自己著火。
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南山監管局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就收到了35宗對羅馬仕充電寶的投訴,充電口起火2宗,爆燃3宗。
雖然羅馬仕堅稱產品沒問題,但這款型號為OM10的充電寶,最終還是迎來了召回的命運:
至於鼓包、異常發熱等問題,就更常見了。
羅馬仕、安克跌倒,也有部分廠商“吃飽”了。
比如和前兩家同屬行業前列的某廠商,就躲過了這波AOE傷害,承接了一大波從羅馬仕、安克“逃難”的使用者。
不管行業內誰是輸家誰是贏家,說到底,消費者才是最大的輸家。整件事裡,最無辜的就是消費者。但所有的後果,卻都讓消費者承擔了。
如今,上億臺無3C認證的充電寶,至少意味著百億級別的換新需求。
這些錢,最終都需要消費者自掏腰包。
RECOMMENDED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鳳凰WEEKLY」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 ★ 為了更好的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