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AI當上了網紅

AI短影片博主是一個超級個體。

|《中國企業家》記者 孫欣
編輯|張曉迪
圖片來源|博主“小確幸”“貓了個咪”“Pablo Prompt”影片截圖
“一個小貓做飯影片,用AI不到2小時就能做出來,播放量最高能到一千多萬。”AI製作短影片博主李可告訴《中國企業家》。在李可製作的影片中,橘黃色的小貓身穿圍裙,如同人類般直立著站在灶臺前,翻炒著鍋裡的辣椒炒肉。這些曾只出現在動畫片裡的情節,如今卻真實地呈現在短影片平臺上。
近期,諸如“小貓做飯”這類AI小影片在抖音等短影片平臺“刷屏”,動物版奧運會、沉浸式ASMR、小人國等AI版短影片頻頻出圈,不少AI短影片博主由此走紅。藉助AI,甚至0基礎“小白”也能迅速起號,掀起新一輪使用者注意力爭奪戰。
“AI、自媒體、動畫和影片剪輯等,我沒有任何專業背景。”運營賬號“鯉魚與魚”的主理人周鵬表示,他6月開始全職做AI短影片,一個月全平臺漲粉約2萬,還接了不少“商單”。他提到有博主為甲方做AI影片,商單報價甚至達到了1秒1萬元。
這並非個例。據記者觀察,抖音賬號“小確幸”於6月5日釋出第一條AI獨居女生vlog影片,隨後該賬號在30天內更新15條影片,漲粉約20萬。事實上,AI製作短影片最先在國外流行,6月20日,國外博主“Pablo Prompt”使用文生影片大模型Veo 3製作了一條動物跳水影片,在Instagram的播放量已超2.5億;YouTube博主Batysyr靠20個AI貓咪影片,月漲粉77萬。
AI短影片在近期爆發,但從技術上看早就有跡可循。2024年2月,OpenAI釋出的文生影片大模型Sora,基於Transformers的擴散(diffusion)模型(以下簡稱DiTs架構)在行業內落地,同年5月谷歌釋出Veo。國內AI界也迅速跟上多模態大模型浪潮,位元組釋出即夢、快手釋出可靈。據記者在“AI短影片起號學習”群觀察,國內兩大APP是目前起號使用者最常用的工具。
即夢、可靈等AI具像化工具落地,讓影片自媒體找到了新生產力工具。《2025中國自媒體行業洞察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自媒體行業市場規模已突破5000億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7000億元。
然而AI短影片面臨的第一道關,是平臺監管。以抖音平臺為例,2023年與2024年,抖音相繼釋出了《關於人工智慧生成內容的平臺規範暨行業倡議》《關於不當利用AI生成虛擬人物的治理公告》。2025年5月19日,抖音釋出公告,開啟對“AI起號”的專項治理行動。
“這個規則是針對低質量、獵奇等AI作品,我的作品未受影響,有的甚至還收到了平臺幾萬的流量扶持。”運營賬號“綠洲ASMR”的主理人葉威告訴《中國企業家》,7月9日其影片號“爆”了一條,兩天漲粉近2萬。
2025年9月1日,《人工智慧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將與配套的強制性國家標準《網路安全技術人工智慧生成合成內容標識方法》同步實施,為AI內容治理劃出清晰紅線。技術日新月異、玩法頻變,AI短影片博主職業前景究竟幾何?

AI零基礎,自媒體小白,10天漲粉上萬
“做賬號第10天粉絲就破萬了,不少作品播放量破百萬。”葉威分享道,自己的一個學員也是自媒體小白,做10天左右粉絲就破2000。
葉威語氣輕鬆,但在社交媒體平臺起號並非易事。即便是人人自媒體的時代,入行也不如想象中低門檻,單單剪輯技術便是最大攔路虎,用李可的話來說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他回憶2024年起號的過程:“學剪輯學得眼睛都快瞎了,有博主說要連續更新一百天,結果我做了3月,每天只有幾千播放量,最後都沒突破1000粉絲,連櫥窗都掛不了。”
但李可認為AI是天生的短影片製作好手,他毫不吝嗇對AI的誇獎,對他來說,AI是讓他踏入自媒體行業的核心工具。運營短影片賬號的邏輯是抓住流量點,這正是大模型所擅長的。自開始製作AI版vlog影片後,李可3個月漲粉10萬,每天僅約5個小時製作,播放量基本穩定在10萬左右。
來源:AI生成
中國影片自媒體行業內容分為三類:UGC(生成內容)、PGC(專業生成內容)、PUGC(專業使用者生成內容),大部分情況下,後兩者的作品更精美,也更受歡迎。“有了AI,UGC會更容易向PUGC、PGC轉變。”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與傳播學院傳播學教師滕樂說道。
從技術層面上來說,AI能夠應用於製作短影片,DiTs架構是關鍵轉折點。Sora的DiTs架構是目前大多數文生圖等多模態大模型的基礎架構。據悉,DiTs遵循Transformers的設計方法,將包括時間、條件和噪聲影像patches在內的所有輸入都視作為token(關鍵詞)。搭建上DiTs架構的大模型,可以將其簡單理解為“文生圖片、影片類的GPT”,這在技術上是史詩級的突破。
2025年5月,谷歌在I/O開發者大會上釋出Veo 3文生影片大模型,“這次Veo 3的橫空出世,在全球引起了一波巨大的反響。”葉威稱其製作影片的核心AI工具正是Veo 3,而該模型架構是谷歌自研的UL2 Encoder,也由DiTs演變而來。葉威表示Veo 3是第一個將影片和音效同時生成的模型,這是他從兼職做轉為全職做AI影片的關鍵原因之一。
但單單會剪輯遠遠不夠,在周鵬看來,AI短影片博主是一個超級個體,需要一個人完成一個劇組的工作,這意味著指令碼、轉場、鏡頭都需要本人構思。
2025年2月,DeepSeek-R1推理模型燃爆AI圈,讓文字生成模型加入推理思維,據記者在剪輯學習群觀察,大部分AI短影片創作者製作影片指令碼的工具是R1。他們用文字生成模型製作指令碼、再用文生圖模型來打造短影片的場景、再經過圖生影片模型最終制作出成品,DeepSeek成為AI短影片製作的第一塊拼圖。
然而,短時間內迅速起號,並不意味著該賬號就能靠AI迅速獲取大量收益。無論是兼職,抑或是全職,AI短影片博主們都是奔著“致富”而來。但如何商業化,不只是大模型企業普遍面臨的難題,也是AI短影片博主們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點選封面訂閱全年雜誌

“錢”景靠IP
“目前播放量收益300多元,小紅書上架課程10天賣了1000多。”葉威運營賬號約20天,全平臺粉絲超5萬,而他現在正摸索如何擴大收益來源,這也是不少AI短影片博主的現狀。
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純靠賬號收益很低,播放量、櫥窗帶貨等收入都不高。智研諮詢資料顯示,我國自媒體行業收入中,廣告收入佔比為34.8%左右,流量分成收入佔比為31.2%左右,稿費、電商、打賞及其他收入佔比為34%左右。顯然,AI短影片博主與傳統自媒體博主存在很大區別,前者還在靠內容“新鮮”來吸引觀眾,鮮少在影片中打廣告。
“之前生成式AI怎麼變現?靠賣課。”這是行業內一句廣為流傳的熱梗,但周鵬說這已成為過去式。他稱今年很少有頭部AI主播靠培訓變現,因為AI生成的作品已然可以直接實現商業化。
一個月前,周鵬還是一家裝修公司的負責人,做室內設計約7年之久。2022年ChatGPT燃爆語言大模型後,閒暇之餘,他最大的愛好就是和AI聊天。“跟AI閒聊並非試圖訓練AI,而是訓練自己更自如地使用機器語言。”他認為可以不接住這波流量,但一定不能被風口淘汰,但如何做到順暢的人機協作,在周鵬看來,只有讓自己更懂機器。
契機來自於2024年8月的阿維塔車友聚會。那時,正值阿維塔新車型07釋出前的預熱期,周鵬從車友處瞭解到,阿維塔在小紅書平臺發起“AI上塔式未來美學”的AI短影片創作大賽。抱著試試的態度,周鵬花20個小時做出一條30秒的影片,最終得了二等獎,他也由此拿到了AI短影片第一桶金——2萬元。周鵬稱,截至目前僅靠參加AI短影片比賽,獲獎的獎金就超過20萬元。
來源:部分AI短影片比賽公告截圖
來源:部分AI短影片比賽公告截圖
來源:部分AI短影片比賽公告截圖
和周鵬一樣,李可也是由此“入行”,參加比賽獲取獎金也成為從業者收入來源之一。據記者觀察,不少公司都會開展AI短影片類比賽,僅2025年6月,就有貴州網路廣播電視臺、大芬油畫村、廣州日報、騰訊等開展AI廣告類比賽。其中,騰訊為本次大賽設定360萬元的獎金池,冠軍團可獲得200萬獎金;闖入十強,即可獲得騰訊核心業務的直通offer。
然而,畢竟比賽要“看天吃飯”,如果沒有比賽,AI短影片博主還是要回到賬號本身。目前,商單是重要收益來源之一。“(賬號)會有一些商單,比如餐飲行業、烘焙行業、水果種植行業等型別的客戶來找我做影片。”運營50萬粉絲賬號“MGD動態設計現場”的博主鍾生說道。葉威、李可等博主也表示,現在每天都會收到不少品牌方的商單。
商單能賺多少,取決於IP的價值。周鵬分享稱,目前AI短影片博主大致分為兩類:內容突出型博主、個人IP突出型博主。前者是諸如“小貓做飯”類影片,內容吸睛,播放量可觀,但商單報價卻並不高,甚至只能靠流量激勵獲益;而後者則憑藉IP加成,報價會有額外費用。
“行業內有頭部博主報價已經飆升至1秒1萬元,30秒的片子報價近30萬元。”周鵬還幽默表示,近一個月他全職投入後就接了許多商單,目前暫時被“快錢”迷惑了方向,未來還會努力向大博主轉變。
談及收益,多數的AI短影片博主們都頗為樂觀。葉威說:“如果賬號能跑通帶貨、抖音合作伙伴、影片號會員專區等,收益還是不錯的。”

一個可能會“失業”的職業
即便“錢”景大好,但談及AI短影片博主的職業前景,周鵬的心裡始終繃著一根弦。
“大模型的技術變化以月為單位,我在砌牆,但時刻有人在拆牆。”周鵬所說的“牆”便是技術壁壘。葉威也認為,目前大部分人還不知道如何用AI製作短影片,所以他才能抓住這波流量的紅利。
這種擔憂不無道理。2022年,ChatGPT的橫空出世如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引發全球對生成式AI的探索熱情。此後,各公司的模型迭代更新頻率不斷加快,幾乎是每隔數週,甚至是一日之內,就會有多項技術突破和新產品釋出。“現在甲方想看看我的作品,我都不會拿幾個月以前的作品給他看,因為已經變化很大了。”周鵬表示。
來源:AI生成
但周鵬認為,短期內自己還不會失業,未來幾年“牆”在不停被拆掉,但是它確實還是存在,且自己會靠著時間差,建立更多的其他優勢。鍾生有十多年的平面設計從業經歷,他也認為即便AI很強大,讓很多以前比較有門檻的職業變得更容易,但是AI替代不了我們的大腦和創意。
作為平臺依附型職業,合規問題仍是關鍵考量。但大眾在擁抱AI,各平臺也在積極佈局。“此前社交平臺對AI的態度還比較曖昧,但整體上比較積極。”周鵬表示。
過去3年,抖音多次釋出對AI相關治理公告,但主要針對低質影片、非法售賣賬號等舉動。此前,即便AI類影片下方會出現系統提示“疑似使用了AI生成技術,請謹慎甄別”的字樣,但未有證據證明出現此提示會對推流機制產生影響。
據記者觀察,近期抖音、小紅書平臺上,創作者在製作影片後,可以選擇宣告使用AI技術。據周鵬提示,這或許與2025年9月將釋出的《人工智慧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網路安全技術人工智慧生成合成內容標識方法》有關,屆時AI短影片博主們或將又面臨“規則”的變化。
即便如此,大部分從業者們仍對AI應用於影片製作的未來抱有樂觀態度。據周鵬預判,AI短影片賽道正處於噴湧階段,下一個爆發的風口或是AI短劇,目前新加坡AI製作短劇《鄭三娘》已經熱播,國內也有可能會在今年內出現一部爆火的AI短劇。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值班編輯:王怡潔  審校:姜辰雨  製作:王儀琪
關注“中國企業家”影片號
看更多大佬觀點和幕後故事
思念食品董事長王鵬邀您一起讀
《中國企業家》
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2025全年雜誌
[ 推薦閱讀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