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痛罵「AI作弊狗」!亞裔小孩哥卻憑作弊黑科技一年狂賺700萬美元


新智元報道  

編輯:KingHZ
【新智元導讀】一邊被罵「作弊狗」,一邊融資破億、年化營收飆到700萬美元?以「AI作弊」為名,Cluely爆紅全網!雖有矽谷頭部風投a16z力挺,但開源「平替」Glass在快速崛起。這到底是擊穿常識的逆襲,還是矽谷又一場泡沫?
短短一週,年化營收從300萬飆到700萬美元!
它以極具爭議性的方式攪動市場、大殺四方。
Cluely的激進打法,引來外界大量質疑與反彈。
作家兼產品設計師Derick Angelo目睹了無數初創企業的起落。
他直言:「科技創業者並不買Cluely的賬,Cluely註定失敗。」
這當然不是Derick Angelo一個人的想法,甚至有網友稱之為「毒瘤」。
儘管爭議不斷,但矽谷知名投資機構a16z,直接投入1500萬美元,將Cluely估值推至1.2億美元。
在新聞公告中,投資人或許有意為「作弊神器」洗白:
Cluely正在探索全新的AI應用形態——主動型、多模態的智慧助手。
它不僅能即時響應,還能精準理解上下文。
這遠遠超越了傳統的會議記錄或轉錄工具。 
在個人和企業市場上,Cluely獨樹一幟、別具一格。
自從企業版產品上線以來,使用者瘋狂湧入Cluely,聯創Roy Lee對媒體爆料:
「每一個有會議或面試的人都在測試這個產品。」
「人生開掛,命運作弊器?」
Cluely聲稱他們的產品是隱形AI,能盯著螢幕、聽懂對話,並即時給你出謀劃策。
不誇張地說,就是「別人沒說完,它已經幫你想好下一句」。
或許,他們意識到要塑造「主流企業形象」,他們的宣傳口號變為:
「不用開口,就給你準備好一切。」
而早期宣傳口號直接寫著:「幫你在所有場景作弊」(Cheat on everything)。
現在,他們更加強調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是「思維轉折點」:
只要能看到或聽到,Cluely就能提供助益。
無論什麼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只需輕輕一按,Cluely就能心領神會,精準回應——全程無需切換頁面,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簡單直接!
儘管宣傳策略變得更「穩健」,但Cluely對「效率至上,處處開掛」的堅持,從未改變。
一邊是爭議引流,一邊是風投搶投,Cluely用「罵名」博得「錢途」,一路「黑紅」。
單一客戶年付250萬美元!但前途穩了嗎?
但不僅消費者追著用,B端客戶也瘋狂下單Cluely。
Cluely企業版剛上線,就迎來爆炸性增長。
Lee稱,一家上市公司在本週內與Cluely的年度合同即將翻倍,金額達250萬美元。
他未透露客戶名稱,但表示這是「市場信任最直接的證明」。
在消費級基礎上,企業版增加了團隊管理、資料安全等功能,廣泛應用於銷售溝通、客服培訓、遠端教學等場景。
不過,好景之下也藏著隱憂。

開源對壘:免費「平替」上線
就在本週四,另一家名為Pickle的公司宣佈,開源了「免費平替」Glass,幾乎實現了Cluely的核心功能。
Glass:隱形AI桌面助手,完全開源,0註冊,100%免費
一天之內,在GitHub上,開源專案「Glass」獲得1.3K星標,200多次次fork。
專案地址:https://github.com/pickle-com/glass
關鍵是熱度還在持續飆升。
Github Star歷史記錄
Glass直接對標Cluely的主動式AI助手定位
與傳統的需要主動提問的AI不同,Glass在後臺持續執行,即時觀察螢幕內容並聆聽音訊,即時提供相關的幫助。
在開源頁面上,Glass主打「數字思維擴充套件」:
🤖極速輕巧,完全開源!
Glass常駐桌面,所見即所得,即時聆聽,理解上下文,把每一刻都轉化為結構化知識。
💬開會超主動!
無需提醒,它會在你最需要的那一秒,自動彈出待辦事項、會議總結、關鍵答案。
🫥️真·隱形!
不出現在屏錄、不上截圖、不佔Dock介面,後臺靜默執行,不偷錄、不上傳,絕不打擾!
他們還展示了幾個亮點:

問題隨之浮現:這是否意味著Cluely並沒有什麼「技術壁壘」?
這場商業模式「山寨戰」才剛剛開始。
Cluely能否頂住開源浪潮,穩住風投期望?它到底是一時爆紅,還是AI辦公新常態的先驅?
市場正在見證。
昨天還流出最新訊息,a16z合夥人Bryan Kim透露為何投資1500萬美元於Cluely。
那麼,這位投資人究竟看中了Cluely什麼?
Cluely憑什麼融資1500萬美元?
在投資了諸如ElevenLabs、Captions、Function Health、BeReal等知名公司之後,Bryan深入探討了他是如何努力贏得這一輪投資的。
Bryan Kim簡稱BK,是Andreessen Horowitz(a16z)的合夥人,主要投資消費級應用和人工智慧應用層企業。
此前,他曾擔任Bungalow的首席財務官,在網路社交媒體Snap、種子基金Uncommon Projects、瑞信集團投資銀行部門工作過。
BK賭的,不是某個品類,而是整個人類進化的下一層。
對BK而言,速度才是一切。不要助手,他親自到場,贏得競爭激烈的交易。即使這意味著在不到90分鐘內飛往倫敦,或者帶著牛排出現在辦公室。
這就是他為何投資Cluely的原因。

爭議風暴中心的1500萬賭注
三週前,他第一次見到Cluely創始人Roy Lee。
當時Roy Lee野心勃勃,是真的那種野心勃勃。他說自己沒在融資,不打算見投資人,也不想浪費時間。
BK還是發起了邀約,不聊錢,只聊產品和人。
這場「不聊錢」的見面,逐漸變成了深度交流:企業客戶開始關注,收入開始上漲,產品開始自傳播……
資料浮現,時機成熟。
終於,Cluely的融資拍板定局——就在它發起那輪吸睛又引爭議的病毒營銷前夕。
BK認為:「現在,AI領域像是一鍋混沌的原始湯,什麼都在翻滾、都還不明朗,我們還在早期。」
7億臺裝置在跑AI應用,但真正超越ChatGPT活躍使用者還很少。
正因如此——要殺出重圍、搶佔使用者心智、啟動飛輪機制,就必須製造「勢能」:
吸引最強的人才、
用最好的技術打磨產品、
快速變現,
這樣你才能在極短時間裡形成壁壘,持續推進。

Cluely的爆紅之道:打破規則,反向突圍
最近,Cluely的一系列操作,幾乎全是「嘲諷常識」:宣揚「作弊萬歲」、釋出挑釁影片、不顧使用者的態度……
但偏偏它們都「奏效了」。
一邊是品牌極度極化,一邊是1500萬美元的融資官宣,引發外界一連串質疑:
為什麼有人會投這家公司?他們會怎麼花這筆錢?
BK認為風險投資是博弈。他具體解釋道:
風險投資,從來不是按需分配。它是一種三角博弈的藝術。
你說你需要3000萬美元,但我們認為風險對不上,就會投得更少。
你只想要200萬美元,但我們想要更多股份,那就得給你500萬美元。
這種匹配,更多靠的是對公司未來的想象力和對創始人的信任。
在Cluely身上,BK相信速度就是護城河。而在正確的創始人手裡,大量資金如果能在關鍵時間點迅速釋放,就能轉化為壓倒性優勢。
這輪融資的用途明確:做市場試驗、擴大免費使用者入口(freemium)、快速招兵買馬。
他們要靠這筆錢,撬動更多分發面,跑出更大的使用者基數——就像用資本換時間、換勢能。
有不少人對Cluely的支出表示擔憂——
高調的營銷戰術、快速的團隊擴張,看起來像在「亂花錢」。BK到底怎麼想?
「如果是在瞎搞,我當然會擔心。但我們知道,這個產品毛利很高。他也多次說自己已經盈利了。」
他認為,這家公司背後的紀律財務明確:錢不是亂花,是戰略性部署——
擴大freemium面、吸引頂級工程師、強化分發能力。
表面看起來很跳,但背後很穩。
燒錢?浮誇?不怕,只要毛利撐得住。
在AI時代,規則也許就是用來被打破的。
BK賭的,是Cluely有能力,在混亂中起飛。
噱頭還是風口?市場會給出最終答案。
參考資料:
https://techcrunch.com/2025/07/03/cluelys-arr-doubled-in-a-week-to-7m-founder-roy-lee-says-but-rivals-are-comin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