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漲粉近600萬,火遍全網的“跳投哥蔥油餅”是誰?

⭐️歡迎預約“新榜內容節—2025新榜大會”直播
春節過後的第一個爆紅素人,竟是一個街頭賣蔥油餅的小攤主。
最近,因為模仿投籃的投餅動作,蔥油餅攤主“跳投哥 蔥油餅”(下文簡稱“跳投哥”)一夜爆紅,1天漲粉277萬,全網播放量超13億。
爆火之前,“跳投哥”已經累計在抖音釋出了上千條影片,單條影片獲贊大多不過百;但在最近,“跳投哥”不僅在抖音累計產出了4條百萬贊爆款影片,剛開始運營的快手賬號產出了8個20萬贊以上影片,B站、小紅書、影片號等平臺也出現了部分二創影片。

截至發稿前,“跳投哥”5天累計漲粉592萬,其中快手389萬,

抖音203萬。

1天漲粉277萬,
“跳投哥”一夜爆紅

從“跳投哥”釋出的內容來看,他不僅是一個創業多年的擺攤小哥,研發了無油餅、蔥香餅、黃金烤餅等產品,還頗有流量意識,4年前就開始在抖音、影片號等平臺上傳影片,並同步直播擺攤日常。
但在一開始,“跳投哥”的資料並不好,不僅影片點贊數常年不過百,直播線上低的時候更是隻有四五個人。
直到今年1月,“跳投哥”將瑣碎的擺攤日常簡化為行雲流水的“投餅”動作,構成了強烈的視覺反差,終於踩中了流量密碼。
擺攤賣餅本是十分常見的場景,也沒有太多吸睛元素,之前“跳投哥”的慘淡資料也證明了這點。但“跳投哥”創造性地將投籃動作和賣餅結合到一起,還透過不斷重複的“6塊”(指一張餅價格6塊),形成了獨特的個人特色。
“跳投哥”不僅在影片中調侃“我爹從這走都得自動扣6塊”,還將自動回覆設定成了“六塊”
這種符號化的動作和聲音,在強化使用者記憶的同時也降低了傳播門檻。在碎片化的短影片平臺,最具傳播性的恰恰是幾秒鐘的聲音、畫面。
為此,“跳投哥”不僅將賬號名稱從“無油餅 蔥香餅 醬香餅培訓總部”改為“跳投哥 蔥油餅”,還透過新增音樂、縮減時長的方式,進一步強化了影片的記憶點。“跳投哥”最火的兩條影片時長均在10秒以內。
需要注意的是,短影片賽道從來不缺類似的創意,真正讓“跳投哥”走紅的是他所代表的人間煙火氣。
精緻與粗糲,向來是短影片的兩大流量暗線。前者強調濾鏡、人設,擊中的是人的慕強心理,典型代表是各種精緻生活博主;後者強調真實、隨意,滿足的是普通人對淳樸生活的親近,比如在去年走紅的民間理髮師曉華。
在“跳投哥”的影片中,沒有精緻的擺盤,只有油鍋升騰的熱氣,以及“跳投哥”的切餅;沒有劇本化的對話,只有油餅從空中劃出的弧線,以及街邊買餅顧客的方言調侃。
阿姨:趕緊給我切餅啊,一會兒孩子都出生了。
大爺:這小子是天底下最快的男人。
姑娘:誒呦我靠,這也太快了。我不要這個,我要蔥花餅。
這些彷彿組成了一道獨特的生活畫卷,一下子就把使用者拉到了那個充滿生活氣息的街道。這是多數人最熟悉親切的場景,天然能吸引他們的停留。
去年翻車的“聯合國名媛”證明,相比過度包裝以致虛假的精緻生活,粗糙的街頭場景反而成為了使用者的情感避風港,滿足了他們“窺見真實生活”的心理需求。根據社會學家鮑曼的研究,後現代社會中的個體渴望在“液態生活”中尋找確定性,“跳投哥”影片中的粗糙煙火氣,恰好為人們提供了情感錨點。  
此外,因為沒有太多商業痕跡,淳樸的素人內容也更容易被使用者自發轉發,形成“自來水”,進而撬動更多平臺流量。比如在老鐵氛圍濃厚的快手,“跳投哥”不僅登上了平臺熱榜,累計超1.2人在看,漲粉速度也超過抖音。
左來自快手,右來自抖音
整體來看,粗糲的人間煙火氣讓“跳投哥”獲得了龐大的使用者基本盤,“跳投”這一符號化的設計則讓他脫穎而出,最終在平臺助力下完成了流量的終極一躍。

素人美食攤主,
正在成為新的流量密碼

“跳投哥”並不是個例。幾乎就在他走紅的同時,美食攤主胡辣湯仙人“菏澤麻辣拌”和薯條人機老闆“人機坤(悟空炸貨鋪)”也相繼走紅。
“菏澤麻辣拌”被網友稱為古希臘掌管速度的神,在顧客反應過來之前就刷刷兩下把裝滿胡辣湯的碗放到了他們手上;“人機坤(悟空炸貨鋪)”則有著強烈的人機感,不論顧客多麼著急,都只有慢騰騰的“行行行”,像極了不會聊天的智慧客服。
但恰恰是這些獨特記憶點讓他們完成了從素人到網紅的轉型。截至發稿前,本是素人的“菏澤麻辣拌”、“人機坤(悟空炸貨鋪)”的抖音粉絲數分別漲至44萬、60萬。
事實上,這幾年已經有一大批素人美食攤主在社交媒體上走紅。
2024年,在北大、清華等高校附近擺攤的“北大鵝腿阿姨”,則因為烤鵝腿太過美味,在北大、清華之間引發了一場“鵝腿阿姨之爭”,登上了微博、抖音等多平臺熱搜。
2023年,因為一句洗腦的“哦吼”,螺螄粉攤主“牛富祥”不僅產出了一條千萬贊影片,還抖音一週漲粉近130萬。(延伸閱讀:《螺螄粉攤主成名記:一聲“哦吼”響徹抖音,點贊千萬,漲粉百萬》)
2022年,因為手法利索、顏值出眾,賣魚攤主“漁妹妹”和炒飯攤主“李海洋:”相繼走紅,直播間吸引大批網友圍觀。
更早之前,多年不漲價的“山東拉麵哥(程運付)”、長相酷似周杰倫的“粥餅倫”等素人美食攤主也早早走進大眾視線。甚至在TikTok,曾有一位大媽煎餅攤主因為粉色的煎餅果子,吸引超1300萬外國網友圍觀。
部分走紅的素人美食攤主
這些案例都證明,街頭巷尾的“小人物”,正在用鐵鍋和鏟子改寫流量規則。
在抖音,僅話題#街邊美食##街頭美食#的累計播放量就近千萬次。以路邊最常見的炒粉攤主為例,據新榜旗下抖音資料工具新抖統計,搜尋關鍵詞“炒粉”,1萬粉以上的相關賬號至少有268個,其中50萬粉以上的炒粉攤主至少有5個。
在演算法時代,真實感是比濾鏡更稀缺的流量密碼。
充滿了生活氣、江湖氣,顯現出草根要逆襲的旺盛生命活力,是大多數美食攤主內容上的共同點,是否具備獨特記憶點則是他們能否漲粉的關鍵。

全網粉絲超600萬,
“跳投哥”該何去何從?

從點贊不過百到全網粉絲超400萬,“跳投哥”是幸運的,但按照以往的經驗,流量的褪去幾乎是必然,比如曾場場10萬+的“李海洋:”,目前單場直播觀看人次已下降至1萬左右。
目前“跳投哥”的全網粉絲數已經超過637萬,對他來說,如何把流量沉澱下來?如何借流量完成事業升級?如何應對可能的風險?這些才是真正的考驗。
參考前輩們的經驗,“跳投哥”至少有2種路徑可以選擇:
第一,參考“粥餅倫”,以線下開店為主。
意外走紅後,“粥餅倫”沒有選擇簽約MCN機構,而是和家人一起繼續線上下賣餅,所不同的是,他會藉助短影片、直播的形式分享自己的賣餅日常,偶爾還會受邀到全國各地的線下商圈攤餅。沒有急於變現的“粥餅倫”不僅得到了不少網友的好評,還在網友的支援下開了多家線下煎餅店。
如果“跳投哥”想以開店為主,核心要考慮的就是同質化內容帶來的流量持續性問題,“粥餅倫”的全國巡迴攤餅則是一種可借鑑的方式。流量會過期,但紮根生活的故事永遠新鮮。
值得注意的是,“跳投哥”需要及時註冊相關商標,以免像“山東拉麵哥(程運付)”一樣陷入商標糾紛。
第二,參考“山東拉麵哥(程運付)”和“漁妹妹”,以直播、短影片為主。
2021年走紅以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山東拉麵哥(程運付)”開始穩定直播展示拉麵手藝並嘗試帶貨。新抖資料顯示,近180天,“山東拉麵哥(程運付)”累計直播105場。漁妹妹也不再侷限於直播殺魚,而是轉型成為鄉村博主,分享趕集、種地、做飯、養娃等鄉村生活。截至發稿前,“漁妹妹”的抖音粉絲數已經增至341萬。
如果“跳投哥”想轉型專職主播,必須找到專業的直播團隊,以解決直播運營、選品等問題,以免像瘋狂小楊哥”“東北雨姐”等人一樣翻車;如果想轉型專職博主,“跳投哥”則必須具備較強的影片表現力和足夠穩定的劇情策劃能力,否則很難將流量沉澱下來。
比如DeepSeek建議,“跳投哥”可以拍攝收攤後與熟客的暖心對話,推出《深夜食堂》系列影片,同時適當給環衛工送餅,塑造“有溫度的攤主”形象。  
“跳投哥”的走紅看似偶然,其實是符號化傳播、反精緻敘事與平臺演算法的精準共振,是人間煙火氣在流量上的又一次證明。
雖然素人攤主們大多缺乏流量意識和運營經驗,但隨著爆紅案例越來越多,勢必會摸索出更為成熟適用的方法論。
下一個“跳投哥”,或許就在某條街角的煙火氣裡。
作者 | 雲飛揚
編輯 | 小八
  關於新榜


• 作為資料驅動的網際網路內容科技公司,新榜提供新媒體內容營銷和企業服務系列產品,助力中國企業數字化內容資產獲取與管理,服務於內容產業,以內容服務產業。
• 我們的客戶既包括騰訊、字節跳動、阿里巴巴、中國平安、比亞迪、京東、通威、貝殼、寶潔、歐萊雅、聯合利華、雅詩蘭黛、迪士尼等頭部品牌,也包括正在蓬勃成長的中小企業、新興品牌和MCN機構。面向企業的內容化組織建設,新榜提供從公域流量募集分發到私域內容運營建設的各項所需。
• “新媒體,找新榜”是我們的使命。憑藉全面穩定的新媒體內容資料產品和企業服務能力,新榜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上海數字廣告領軍企業,曾榮獲“全國內容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 、“上海文化企業十佳”、“中國廣告新媒體貢獻年度大獎”等稱號,擁有多個傳播評估監測專利。瀏覽器搜尋新榜官網,獲取更多新媒體動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