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皇后區再有8家活禽市場爆發禽流感!
資料顯示,在過去七週內,紐約皇后區已有8家活禽市場確認爆發禽流感(H5N1)疫情,而全市此期間的禽流感病例總數為16起。換言之,僅皇后區就佔了一半。

這是紐約近年來活禽市場其中一次最密集的禽流感爆發…引發輿論關注的,除了疫情,還有民間調查團的揭露!
紐約動物保護組織 NYCLASS 本月突襲檢查了皇后區和布魯克林的多家活禽市場。帶隊的包括:
-
NYCLASS執行主任 Edita Birnkrant
-
鳥類學專家 John Di Leonardo
-
“守護天使”組織創始人 Curtis Sliwa(順便一提:他還是今年紐約市長候選人)
調查結果只能說:震撼到了…他們拍到了:
-
雞鴨混關,病弱同籠,羽毛掉光、行動遲緩的鳥類隨處可見
-
雞糞、羽毛、血水、內臟碎片佈滿地面
-
公共人行道上也堆著羽毛和碎肉,沒有任何清潔措施
-
市民進進出出,沒有消毒、沒有口罩、沒有防護衣物……


連紐約市議員 Robert Holden 看完都忍不住聯合 NYCLASS 釋出了警告影片。這些市場在2月禽流感爆發後被短暫關閉了五天,現在重新開張,又回到“老樣子”,就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活禽市場的主要客戶群,正是華人、南亞裔、中東裔等講究“現宰活殺”的移民群體。在皇后區法拉盛、布魯克林日落公園、布朗士南區,雞欄隨處可見。
然而問題來了:紐約州農業部不僅未公開受影響市場的具體名稱,也未出臺更嚴格的監管措施,目的是保護受影響商家的隱私。
所以至今為止,全紐約市民都不知道哪家市場賣過染病的雞,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去過,更無法確定那隻買回家的雞有沒有事…

這種處理方式,引發了公共衛生專家、動物權益組織及多個市議員的強烈質疑。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特別是高致病性的H5N1亞型病毒,是一種主要感染鳥類的病毒,但在特定條件下可跨物種傳播給哺乳動物甚至人類。
雖然禽流感在人群中的傳播能力目前有限,但歷史已多次證明,其變異能力極強,具有成為下一場流行病的潛在風險。
H5N1病毒自1997年首次發現以來,已在全球多個國家造成超860例人類感染,其中約455人死亡,致死率超過50%。
2022年以來,北美洲多個州先後報告了禽流感在野鳥和家禽中的爆發事件。2023年甚至首次發現哺乳動物之間傳播H5N1的證據,加劇了全球公共衛生界的擔憂。

與COVID-19不同,H5N1目前尚未具備“人傳人”的能力,但專家警告:活禽市場極易成為病毒變異和跨物種傳播的溫床。
紐約市作為一個人口密集、移民聚集的大型國際都市,若禽流感進入人類傳播鏈條,其潛在後果不容低估。
據紐約州農業廳資料,全紐約市目前約有80家註冊的活禽市場,自2月以來,禽流感已在皇后區爆發至少8起,波及上千只禽鳥。有市場短暫停業後重新開張,但衛生狀況未改善,加上疫情暴發與公眾活動區域高度重合,引發感染風險!
日常防護建議:
-
暫時避免前往活禽市場,尤其是帶孩子和長輩
-
如果已經買了活禽或禽類產品,回家徹底清潔處理
-
動手處理時佩戴口罩、一次性手套,並避免接觸口鼻眼
-
雞鴨製品務必徹底煮熟,高溫可殺死病毒
-
老人、兒童、孕婦等免疫力較低人群徹底避免前往相關區域
-
出現咳嗽、發燒、頭痛,近期有接觸禽類經歷,及時就醫
如何確保買到安全肉?
-
轉向正規超市的冷藏禽類產品
-
購買 USDA 認證產品,注意保質期
-
超市處理的雞肉已過檢疫、無交叉感染風險
【本文由紐約潮爆編輯整理,部分資料來源自amny,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