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這是蘇軾筆下徐州的四季,一篇《放鶴亭記》中是徐州四季中綻放的美好,美好中浸潤的四季。雲龍山,漫山時光的記憶與四季的留痕,穿林間悅鳥語,踏石階尋千古。


雲龍山北麓赫然而立的山門,佇立見證著徐州歷史人文的變遷,坡道、岩石、樹林,延伸的石階,孤密的深林,隱秘的林中沉澱著西楚都城的如煙往事,綿延的小路貫穿著東坡居士醉臥吟唱的肆意豪邁。那年,漢高祖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角逐于山間,雲龍山微微一笑,笑世間紛爭不過爾爾;那年,一代文豪蘇軾調任徐州,黃樓詩會乘酒興遊雲龍,中途醉臥黃茅崗頓覺詩興大發,一首《登雲龍山》:“醉中走上黃茅岡,滿岡亂石如群羊,岡頭醉倒石作床,仰看白雲天茫茫,歌聲落谷秋風長,路人舉首東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寫盡真實,平實可親。“東坡石床”成為時代文人登雲龍山的必遊之地。那年,北宋張天驥放鶴于山頂,兩隻白鶴,一座草亭,詩書撫琴,種田自娛,放鶴草亭旁一飲鶴泉,泉亭相依逾千載,獨留美名時代傳。這就是雲龍山,位於徐州城南,連綿九節,蜿蜒起伏,頭朝東北,尾擺西南,狀若神龍,故名曰云龍山。


雲龍山“東坡石床”
從北麓登山,西側一塊巨石上赫然寫著“雲龍山”三個榜書繁體大字,次三字為時任徐州兵備左參政莫與齊所寫,端莊遒勁,氣勢磅礴,未登山卻已感雲龍山之巍峨氣勢,彷彿深深烙印在山體,與山共鳴。拾階而上,未行幾步便是“利濟亭”,青瓦飛簷,石階石柱,此亭為清光緒年間雲龍山下古道泥濘不堪,彭城楊文等五義士為方便路人而捐資興建。雲龍山的山道不如華山之險峻,不如黃山之怪奇,不如泰山之巍峨,卻有著自己的獨特人文與歷史風味,其山道並不陡峭,石路兩旁松柏森森,陽光透過密密的松柏傾瀉其間,不遠處石路分叉,左邊直達山頂放鶴亭,右邊直至西麓大士巖。左道不遠處,一座六角雙層黃色琉璃瓦頂,門對西南,碑立中央,呈三角錐狀的紀念碑亭隱秘之中,端莊肅穆,紀念津浦鐵路抗戰殉難員工,碑文深切動人,雲龍山再次見證了一段不平凡和沉重的記憶。過紀念碑繼續上行,遠處隱匿在林間的山頂大門隱隱出現,黃色琉璃瓦門樓下的匾額上書“張山人故址”幾個隸書。即前文所言張天驥,字聖塗,自號“雲龍山人”,醉心道教,隱居雲龍山,蘇軾密友。

放鶴亭1

放鶴亭2
雲龍山頂是一個比較寬闊的小廣場,東側有一始建於宋神宗元豐元年(1708年)所建的“放鶴亭”,而蘇軾元豐十年秋所寫的《放鶴亭記》則是講述有人張山人養鶴建亭的緣由。現有放鶴亭為清末所建,匾額上“放鶴亭”三字為蘇軾所書。放鶴亭周圍石欄圍之,亭前寬闊,朝西下幾級臺階,臺階兩邊地上各置一口直徑約一米、高一米多的銅鐘。放鶴亭前一古井,即“飲鶴泉”,此井開鑿時間已無從考證,但肯定早於放鶴亭。古籍記載,北宋以前雲龍山叫石佛山,飲鶴泉也叫石佛泉,後因張山人放鶴飲鶴而得名飲鶴泉,據悉飲鶴泉深約數丈,古人稱此井水通東海。放鶴亭南有一亭立於高地上,一磚木結構的四角小亭,因蘇軾《放鶴亭記》中招鶴歌所以此亭名為招鶴亭,此處為雲龍山第一個制高點。放鶴亭東側則是碑廊,此處原為三間僧房,後擴建為碑廊,其牆雪白,鑲嵌著各色各樣54塊石碑,有真草隸篆各種書體,大字如鬥,小字如蠅,皆出自大家。山頂西南角處有一水泥亭,正門朝北,呈八角狀,其餘三面有牆,牆上鑲水泥製成的鏤空圓花窗,裡面放了乾隆的碑,便叫“御碑亭”。山頂西北角也有一亭,名曰“誼亭”,此亭為紀念蘇軾與張山人的友誼所建,故而名曰“誼亭”,此亭略顯精緻,呈六角狀,綠色琉璃瓦頂,門朝南,上有匾額,書“誼亭”二字,為蘇軾書。山頂東北角一亭名為“船亭”,此亭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其東部又高出一層,曰“天上坐”,前有觀景臺,可往北、往東俯瞰徐州全城。船亭西邊,直至山門之東,建有聽雨長廊。

懷古亭

黃茅崗石刻

飲鶴泉
雲龍山頂南側有路可至第二節,第二節略低於第一節,第二節山頂有一小亭曰“怡然亭”,怡然亭是四方亭,四根石柱頂起綠瓦飛簷的頂,亭子裡面由頂的四邊的中點又懸空連線架了四條小橫樑,在裡邊形成一個小正方形。雲龍山山頂小廣場向西緩行,大士巖映入眼簾,大士巖是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由徐州知州姜焯所建,據傳該處興建僧舍挖地基時發現一巨石,該石長約丈八,姜焯便讓工匠雕此石為觀音大士像,石中有一白紋,被雕成飄帶,並建了大殿三間,大殿門柱上有對聯:“我本是一片婆心送個孩兒與汝,你須行百般好事積些陰騭與他”。徐州本地後世不斷擴建,形成了今日的大士巖寺,大殿對面有對稱的兩對亭子,北面為鼓亭和試衣亭,南面為鍾亭和送暉亭,亭名取自蘇軾詩《送蜀人張師厚赴殿試》中句,“雲龍山下試春衣,放鶴亭前送落暉。”其中鼓亭和鍾亭牆上鑲嵌有石碑。由大士巖寺下山,出西北寺門,延山路北行又遇一亭,“懷古亭”,又名“醉亭”,此亭亦是六角狀,六根方石柱頂著綠瓦的飛簷,精緻而挺拔,沿著懷古亭往下走不遠即可到達雲龍山北大門。出大士巖寺西門,延山路緩行,路漸平坦,可至黃茅崗。

金浦鐵路抗戰烈士紀念碑亭

山頂的聽雨長廊
雲龍山亦是名山,史記登臨雲龍山的名人有劉邦、劉裕、蘇軾、乾隆、毛澤東、蔣介石、胡錦濤、李鵬、朱鎔基、李可染。近年來,徐州著力打造“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生態理念,雲龍山則成為代表景點。徐州是一座值得細細品味的城市,敦厚綿柔,悠悠千古;徐州是一座值得驕傲的城市,鍾靈毓秀,英雄輩出。雲龍山下花團錦簇,楚韻漢風人傑地靈。

山西會館

飲鶴泉旁的“壽”字石刻

御碑亭

張山人故址

招鶴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