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打一眾古偶,太癲了,真是內娛一股清流! 2025-05-23 02:22 烏鴉電影 最近,烏鴉看了一部,和其他妖豔賤貨不同的偶像劇… 準確一點說,它智商、常識和節奏俱在的內容,小小顛覆了我對偶像劇一向的偏見和定義… 初看故事介紹,槽多無口… 再看演員陣容,心裡涼了半截,同時也有一絲替天行道的興奮:莫非,烏鴉這次又要為人民看爛片? 然而,一集過後,我被打了好幾次臉… 這些年,偶像劇成災,但從來沒人願意拓寬偶像劇的邊界和定義:談戀愛不一定要雙商全失,主角可以不死全家,糖精也可以利於口服… 這部劇,也許可以是一個好的開始: 《濾鏡》 最近,蘇橙橙有點忙,一個人活成了一支隊伍。 昨天,她還是被面試官嫌棄土狗的可憐社畜… 今天,她搖身一變成了海報上時尚知性、明豔動人的女明星; 上一秒,她還是被團隊鄙視,一事無成的可憐蟲… 下一秒,她是智慧專業的博士; 這會兒還是職場牛馬,轉眼就成了眾星捧月的小鮮肉… 等一下,這樣子和性別都對不上啊,是同一個人嗎? 世界就是一臺巨大的計算機,時不時會出現一點bug… 這一次,蘇橙橙被系統選中了。 土氣的外表、新鮮的痘痘、並不高挑的身材,放在影視劇裡,是那種被導演安排路人乙的形象。 用時興的網際網路語言來說,就是典型的“普女”。 放在正常的環境裡,普也就普了… 可偏偏她的專業和工作,是化妝品市場的宣傳方向,和人打交道的場合偏多,也多多少少和形象搭點邊。 面試官陰陽怪氣:我們這行可是很看臉的,阿貓阿狗就別來浪費時間了; 同學聚會上不慎脫妝,被曾經暗戀的男生舉起手機拍照羞辱:你好醜啊! 她自嘲:基因就是一場抽獎,有的人拿到了頭等獎,我只拿了個重在參與獎。 蘇橙橙一方面難過,但另一方面,她也有堅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她不認為要迎合他人刻意“變美”。 堅持自己是有代價的,比如找不到工作、談不到戀愛、永遠是別人生活的佈景板… 但所有神話的主角,開篇都是普通人:一次偶然,她獲得了一個神奇手鐲。 只要輕觸幾下,手鐲就能讓她從普通女生,搖身幾變: 美豔大方的都市麗人、學術精湛的知識女性、頂級美男、甚至變成孫悟空… 她發現,自從能變身,生活和工作都變得便利… 曾經的暗戀物件唐奇,對她的態度,從嫌惡冷漠變得欣賞和仰視。 蘇橙橙打心眼兒裡厭惡這種顏狗… 為了報仇,也為了工作,她利用變身的技能,把唐奇耍得團團轉,看著他為了美女卑躬屈膝的樣子,蘇橙橙心裡好不痛快。 這種天選技能,能讓自己在職場上獲得肯定,還能隨時分身,到處助人。 然而,她在那人山人海的皮囊裡,逐漸迷惑:這樣的我,還是我自己嗎? 同時,和唐奇相處下來,蘇橙橙發現,自己似乎誤會了唐奇,他好像,不是顏狗… 根據作者羅小葶撰寫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國產偶像劇《濾鏡》最近在騰訊影片播出,由檀健次和李蘭迪主演,一共32集,即將更新完畢; 豆瓣得分7.3,個人認為這個分數偏低,可以給7.8甚至往上浮動。 也許是得益於男女主龐大的粉絲量,影片站內的劇集資料還是討論度,熱度和關注都挺高。 也是因此,在劇集剛播出時,烏鴉不免存在一絲偏見… 畢竟,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的偶像劇,由流量明星主演,所帶來的工業糖精傷害,讓所有正常觀眾身心重創、聞風喪膽的經歷,烏鴉仍然歷歷在目… 然而,《濾鏡》卻給了我不小的驚喜… 我甚至認為,這樣質量不俗的劇情和內容,並不單純是以往偶像劇的定義… 實際上,以“百變星君”的設定,探討“外在美和內在美到底哪個更重要”這一話題,其實在影視上早已不新鮮。 韓國電影和同名韓劇《內在美》,美國電影《每一天》等等,都是以主角能夠變身,引發周圍生活的轉變,所展開的故事。 奇幻型別的設定,讓劇集天然自帶搞笑的橋段條件: 比如,點選法寶手鐲的“特效”選項,會出現一群蝴蝶圍繞在身邊,女主秒變香妃; 比如,手鐲系統會自動升級,普女蘇橙橙和美女蘇渺的外貌,會突然掉幀… 蘇橙橙生怕唐奇發現秘密,用手擋住他的眼睛,但春心蕩漾的唐奇,誤以為對方也對自己有意思,是在和自己調情; 比如,因為看到兩人的臉來回切換,唐奇以為自己出現了幻覺,工作壓力太大得了精神病; 比如,唐奇不開心,蘇橙橙變身一隻羊駝,想去安慰他。 但是又受不了和唐奇的肢體接觸,本能反應想要踹人:我要是打他,會不會因為羊駝家暴人類而上新聞,不太好吧? 比如,被同事竊取了勞動成果,蘇橙橙變身猴哥教訓對方,同事嚇個半死,還以為自己得了幻視,其他人也以為同事有精神病; 比如,身手了得脾氣火爆的蘇橙橙,變身原本孱弱膽小的女博士,教訓家暴渣夫。 但兩人性格差異太大,目睹女主秒速轉變的唐奇,堅決認為女博士患有精神分裂症… 不同於別的偶像劇苦大仇深又脫離實際的敘述… 《濾鏡》雖然每個情節都極其無厘頭,但卻都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以至於到後來,唐奇每次“失戀”,劇中的他哭得越傷心,作為觀眾的我,就笑得越開心… 把一個簡單得老套的故事,講得有趣和吸引,還要加入令人不反感的愛情線,對於編劇來說,需要一點“解構設定”的本事。 簡而言之,就是需要站在觀眾的角度,當嘴替。 而《濾鏡》讓我看到了一點點驚喜。 比如,變成美女蘇渺後,唐奇對自己的態度完全不一樣。 蘇橙橙問閨蜜:唐奇到底看上我(這時是蘇渺)哪兒呢? 閨蜜當頭棒喝:當然是臉啊,難道是靈魂嗎? 比如,蘇渺“死”了之後,唐奇又迅速喜歡上了女博士,無法接受自己光速見異思遷,問朋友:我是不是渣男啊? 朋友沉思了一會兒,堅定地點頭:你當然是。 閨蜜作為漫畫家,看到粉絲小孩缺乏家庭溫暖,感嘆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的原因。 朋友本想著安慰,閨蜜反手蓋住矯情:我父母雙全,經濟自由,沒有苦情劇本,千萬別誤會… 唐奇假裝給蘇橙橙送花,但錢卻要女方出,女方不滿:你一老闆,讓我員工出錢? 他面無表情:我們創業公司,頭兩年是拿不到錢的,能省一點是一點…這屬於公費報銷,我拒絕自費。 荒誕感十足的高概念,又融合了日常感的細節,這些基本的編劇技巧運作下,我居然在一部偶像劇裡久別重逢… 劇集不是沒有缺點:女主作為女明星,一張清秀的臉和普女扯不上邊… 女主怎麼非要執著於變回自己,用技能多賺錢,再還原自己身份也不是不行… 變身的過程會影響本職工作,同事對她的不滿也是人之常情,女主怎麼還一副受了委屈的樣子… 但這些小缺點都可以被原諒,因為它有著充足、用心和有趣的故事細節的補充下… 最驚喜的是,這樣一部看似在探討容貌焦慮主題的劇集,並沒有一味地抨擊身處其中的人物,而是選擇了更多角度的思考。 蘇橙橙變成美女蘇渺後,得到了普女時候,完全沒有過的收入和尊重。 她有點困惑:是不是我太執著了?打扮一下,方便自己,也方便別人,其實也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事… 但本性善良正直的她,眼看著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卻比不上變身後,隨便擺的幾個姿勢,來的稱讚和青睞多; 當看到唐奇深情注視著蘇渺,蘇橙橙猛地陷入恍惚… 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和蘇渺,哪個才是冒牌頂替的人… 她感受到了對真正自我的背叛:我捨不得蘇渺,但我看到唐奇越喜歡她,就越覺得諷刺… 她選擇讓蘇渺“死去”:蘇渺很好,我也很好,因為我們就是一個人啊。 趨吉避凶是人的本能,為了得到優待而作弊,少走冤枉路是人的本性,但她選擇了克服本能。 劇集的安排,是“主旋律”的某種體現,但可貴的是,編劇也沒有選擇忽視女主人性中,小自私和小陰暗、軟弱的部分… 當看到不擅社交、打扮樸素的女博士,被迫要變得健談和會打扮,蘇橙橙彷彿看到了自己: 有人天生就會打扮、八面玲瓏,我們不是,但我們努力地發展別的長處,從來也沒有逼著你們向我們靠攏,為什麼我們就偏偏低人一等呢? 但姐姐反駁:我當然明白做自己最好,但這次專利權談判,只有她自己才能救自己…在這個關鍵時刻,她可能需要變成別的樣子,才能最大限度接近成功。 誰都明白,做自己最舒服。 但很少有人提醒當事人,做自己,從來都是一件高風險低迴報的事情… 它意味著被排擠、被白眼、失去獲取利益的機會… 我們拒絕服美役,但當哪天瘦了、穿了一件新衣服,得到別人的誇讚時,內心的喜悅,是否也逃不過,作為美役的衍生品存在? 我們拒絕內卷,被鼓勵到點下班、準時休息。 但當熬夜創作帶來成果,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時,實在鼓舞了創作者、解決了實際問題時,內心的滿足是否一種,作為無恥工賊的佐證? 那些和團隊日夜兼程、最終擁抱慶祝的時刻,是否該被當作一種對躺平同事的背叛? 既然人是社會的複雜動物,那個最真實的自己,那個在不同情況下,擁有千面情緒和行為邏輯的自己,誰又有權力,為“自己”下一個終極定義? 劇集沒有給出標準答案。但它選擇了思考和呈現,已經是一種進步… 點選下方卡片關注我 點亮“ ”,偶像劇都照這標準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