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曾經在極大的物質財富面前,穿梭自如,不帶走一片雲彩,這種“淨”,是很瀟灑的,不粘滯的。就算港媒爆出的二次淨身出戶的傳言是真,大機率也不太會影響她。她的人生很特別,幾乎找不出第二個,於是有了研究興趣。
朱玲玲,生於緬甸富商家庭。9歲移民香港,精通多國語言,美貌和學識都有,她的人生起點本就很高。
她生於1958年,19歲成為香港小姐歷史上的首位雙料冠軍(港姐+最上鏡小姐),所以被稱為“港姐中的港姐”。

霍英東長子霍震霆對她一見鍾情,於是在特大花籃,甜品探班,支援作品等等甜蜜攻勢之下,她也以為自己遇到了愛情,歡喜地跟姐姐們說,“祝福我吧,我找到了幸福”。9個月後,他們就舉行了世紀婚禮。她的人生開了香港小姐嫁豪門的先河。
十年她連生三子,霍啟剛(1979)、啟山(1983)、啟仁(1988),賢妻良母的生活,她也追求過。

但後來,豪門生活的不易也逐漸體現了出來,比如她借珠寶需要籤借據,被禁止經商,被迫把英國的首飾店的股份轉讓給姐姐。她甚至被限制跟娛樂圈朋友們來往。霍震霆(1946年生)比她大12歲,兩人性格迥異,一個長期活動在政商環境裡,一個偏向羽毛球、攝影等個人生活與志趣。
親密關係是強因果關係,一對一的關係,最容易變化多端。2000年,霍震霆與女主播發生緋聞,直言男人難免。42歲的她帶著小兒子搬離霍家,後來因為公公的原因,給了彼此機會,但看來裂痕一旦發生就很難破鏡重圓,誰都變不出新生命新關係可以枯木逢春。2003年她再度帶著小兒子搬離霍家。這次,她沒有再回去,為了離婚,她主動放棄財產,2005年結束了27年的婚姻,當時她47歲。

女人一般很柔也很剛,要剛柔並濟,心裡一定天翻地覆過。想明白自己要什麼,首先是明確自己的代價,然後堅決付出,割裂捨棄。
每個人的尊嚴和自由唯有靠自己守護。在深淵口,才有真正的生命美學出現,在每個臨界點上做出屬於自己的真誠選擇。
她在1982年(24歲)就開始做現代女性社群“慧妍雅集”,主要是為了讓貧苦老弱有所依靠,重新找回生命價值。在價值側裡生活的女性,是不會讓時光白白流逝的,生命有光的人總要有個地方投射。

她是有藝術天分的,從小喜歡攝影。36歲(1994年)她師從攝影藝術家陳少文老師學習,44歲,她便在美國攝影學會評選出的“自然”組世界十傑攝影師中榮列第三。她曾說過,自然攝影其實是體力活,要背很多器材,每次拍完回來臉又幹、曬得又黑,全身都是痠痛的。
親密關係是女性的大課,因為事物和關係發展的規律就是週期性的,再有魅力的男性女性結合,最後也會祛魅。這層關係不是衍生出下一代的維度、集體維度能徹底改變,重新建構,進而復魅的。
所以人最終還是要向內再尋找完全不一樣的自己。她在婚內雖然不能做自己的生意,但可以堅持攝影和慈善。44歲成為世界一線的攝影師,那時候已然從被背叛煎熬中脫離苦海。從時間線上可以看到,她45歲,再度帶小兒子搬離。她大機率已經重生。
2008年6月,還未升級為老公的羅康瑞,以28萬元拍下她的作品。2010年她的《蝶戀花》以100萬港元高價賣出。這些資金據說都轉化成了慈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且利他,這是她精神追求的第二個階段。

這個愛好和事業,可以收攏和放下她的喜怒哀愁。
她拍的蝴蝶和花裡,藏著她的自然理念——“花朵是大自然的饋贈,它是脆弱的,蝴蝶也是,這兩者都是大自然最美的傑作。同樣,生命也脆弱而美好。我珍視生命,感激這個美麗的世界”。

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不習之智”。跟自然連結的那部分,可以讓我們脫俗,灑脫。為什麼要有點理想主義和創作才華,是因為只有這些才能挽救和看淡現實中不可避免的水火。當你有了信念和理念之後,你就可以隱微堅持,從容鬆弛,這大概可以媲美金錢的安全感。
自我實現才是幸福的根本根基。所有的物質和錢財要是轉不成開發自己能力的鑰匙,就會成為迷宮和束縛。錢財是最底層的安全感,如果上面毫無建設,也是不毛之地。


對,她都淨身出戶了,所以不惹一絲前塵往事的塵埃和糾纏。捨得掉全部,才能憑自己重新開始。這樣的女子,是讓人敬畏的。男人們覺得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她輕而易舉做到。女人們也很少有人相信自己能東山再起,把存量搞到手上會花光所有的心力。
很多人投射自己的悲情和不甘在她身上,但她好像所有的決定和定義都令人耳目一新的。在眾多創業創新裡,我最佩服人生格局創新。
財富這東西,爭來搶去又如何,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看得通透,兒子們又什麼都有,其實只缺強大的精神支撐。
人的每一階段的關口,都必須把自己再定義一遍。特別是女人,從被凝視到被敬重;從角色女性到主導者;從容貌光環到內在沉穩,都是必須過的關。
女性覺醒,其實首先是覺醒自己要付出的代價,願意付出代價之後,就可以灑脫地追求自己的人生。
所以她一直是朱玲玲,而不是霍太太或者羅太太。獨立人格,是因為有多處支撐,而非多處決裂。一個女人的強大是因為可以包容了。
含章之美,只是理想和才華;括囊之智,才是物來順應。她出席霍家葬禮,操辦霍啟剛郭晶晶婚禮等等,體面是因為自己本身就很強大。

她沒有把“家庭”理解為婚姻形式,而是長期的人情聯結,她依然守住了家庭溫度。人與人之間該有真實、持久、不被外界規則打碎的情感聯結。
其實豪門向來複雜,獨立明智自知的女性也迴避不了家庭紛爭,關於豪門財產的分配及其變遷,都是未知數。羅家也複雜,2017年羅杜莉君控告滙豐信託案鬧的沸沸揚揚,複雜的財產糾紛與家族政治,其實都是隱形的牢籠。最近總有很多財產重新分配的傳聞出現。
在財富、自由、母職間形成動態平衡。真正的體面,是隨時保持離開任何人的底氣,因為只有舍才能得,這樣的人才能做到柔中至美。


她的愛的特色是什麼?內斂而深;忠誠而節制;成熟而抽離;順其自然而不執。其實,那就是東方深情該有的模樣,就是沉靜而不求佔有。
可惜,東方深情多數只存在於故事裡。現實中,大家都喜歡用商業交易的敘事,值得,不值得這個問題,就可以吞噬一生。
我們太難生存,更別說發展、進化和迭代了。大腦只關心眼前的一切,它會吃我嗎?我能吃它嗎?我看見它了嗎?它看見我了嗎?所以就是實實在在的吞併佔有,外在表象的一切,才是人類競爭的核心。
只有放下競爭和交易思維的人,才能以自我生命關照為主地去創造,才能讓自己升維和進化。
最近看西蒙娜·韋伊(Simone Weil)的觀點,覺得頗有意思。她是20世紀法國哲學家、社會批評家、神秘主義者。她的一生追求“純粹之愛”“內在自由”“對苦難的理解與昇華”,特點是剋制的情感、深刻的利他主義和對美與真理的虔敬。
朱玲玲的情感觀,是內斂、忠誠、不喧譁、重現實責任。跟西蒙娜所謂的——“非附著之愛”,強調“愛而不佔有”,異曲同工。
西蒙娜寫過:愛情的本質是一個人從根本上需要另一個人——這種需要可能是互惠的,也可能不是;可能是持久的,也可能並非如此,依情況而定。因而,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協調這種需求與自由,人們自古以來一直就這個問題爭論不休。
她還有自己獨特的美學觀——見天地(本質直觀)→ 見眾生(善的實踐)→ 見自在(主體退場)。恰似她最愛的攝影作品荷花:“亭亭淨植”是澄明觀照,“香遠益清”是善意流轉,“可遠觀不可褻玩”是主體的消解與成全。

西蒙娜強調“美是引導靈魂通向神性的通道”,這也很呼應。
她也苦過,歷經豪門角色壓抑、情感掙扎、背叛疏離等,卻不怨、不怒,西蒙娜說的,將苦難視作“靈魂的重負訓練”。
西蒙娜所說的“穿越世界喧囂的透明靈魂”的特質就是沉靜、穩定、不爭不避,內心有序。
她喜歡的攝影正是“觀看這個世界,但不抓取;凝視物象,但不附著。”這和西蒙娜·韋伊在《重負與恩典》中提到的思想完全呼應。
朱玲玲行善幾十年,從不主動宣傳;韋伊曾放棄教授職位,深入工人階層,只為體驗真實痛苦。她們都擁有柔和中帶鋒的意志,不執的情感,節制而純粹的美感,以及“以退為進”的安靜力量。
她們不需要佔有世界,而是透過凝視和體察,與世界建立一種不動聲色的深層關係。
我喜歡這類不動聲色但內在具有極大富足感的女性。為什麼最近經常借大家都熟悉的名字說些自己想寫的話,也是想讓生活復魅,珍寶在何處,心也在何處。在如此龐大的富裕家庭序列裡,能夠專注精神迭代的人,也很少。
—— · END · ——
No.6445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水姐
作者:秦朔朋友圈主編,上海作協會員,公眾號:水姐。影片號:中年好友水姐。代表作:《中年好友蘇東坡》《蘇東坡萬有應用商店》《陽明心能源》。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歡迎點看【水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