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人的道德感越來越弱?

預約直播👇每週分享全球資產行情
時常聽到有人在抱怨這個問題,但我沒見有人說清楚過,這就導致很多年輕人很擰巴。他們的價值觀左也不是,右也不行——左了,被人說太自私,太自我,沒道德;右了,總是被“欺負”,然後發現“欺負他們的人,似乎也沒什麼後果”。
這哪行?年輕人需要有人給他們的行為一個綱領,一個理論基礎,不能總是被人說兩句就啞口無言,然後乖乖聽話,乖乖被人欺負。我今天就說清楚這件事,而在此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個概念。
你遷就我,我遷就你,無底線/無規則/純憑主觀/純憑個人良心的那種做法,我們叫遵循“弱價值觀”。
按規則,按道理,分清情分和本分,有明確的界限去分對錯的,我們叫遵循“強價值觀”。
當有人說“現代人的道德感越來越弱”的時候,其實他們說的是現代人更願意遵循強價值觀,而不願意遵循弱價值觀了。
可道德是主觀的,道德也是分群體的,在一個群體裡沒道德的做法,在另一個群體裡很可能稀鬆平常,比如在老家和在大城市,在老家覺得沒道德,沒規矩,沒教養的事,在大城市可能人人如此。

而在大城市覺得沒素質,沒道德的事,在老家可能也並不覺得有什麼——

道德,說到底就只是一群人的共識,你換一群人相處,就可能有完全相反的結果。

遵循弱價值觀的問題在於,你遵循了,別人不一定遵循;你的標準,未必是別人心裡的標準;你覺得做得夠了,別人未必覺得夠。
而當代年輕人又很少用道德去綁架別人,就算綁架了,別人也未必理會,於是經常只能默默吃虧——虧吃多了,人就不會不改變,所以這種價值觀很不穩定。
那弱價值觀為什麼在以前就穩定?因為那是小農經濟的價值觀,只適用於農耕文明,人口流動不強的時代——彼此知根知底,圈子一樣,誰也不敢突破周圍那一圈人的共識,因為會口口相傳,在周圍人那裡找不到機會,無法正常社交。

但到了真正的現代,陌生人協作大量進行,你再遵循,就是自討苦吃,因為是陌生人協作,所以別人並不在意打破你或者你那一圈人的共識,說白了,跟你拜拜以後,沒有交集,誰認識誰?所以大城市只能講法律,只能講強價值觀,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強價值觀,就是現代社會博弈之後的納什均衡點,是更穩定的。

年輕人從小接受弱價值觀的教育長大,進了大城市的社會以後就會非常痛苦——遵循吧,就老吃虧;不遵循吧,自己心裡又過不去。所以就得經歷痛苦的價值觀洗禮,徹底讓自己脫胎換骨一遍才行。

我最早開始創業的時候,連開除一個不稱職的員工都不敢,明明知道她不合適,但就是拖了一個多禮拜才跟她講。我總覺得這人我親自招進來,現在要趕人走是一件很說不出口的事,所以每次鼓起勇氣把她喊進辦公室,結果又說了一堆工作上的事,完全不能像電視裡一樣直接讓她去人事部辦理離職手續,心理壓力很大。

但後來就越來越熟練了,因為我發現有一些員工就沒什麼心理壓力,他們可以堂而皇之地佔公司便宜,絲毫不會覺得“虧欠了我”。
他們也會在我剛開始創業,流程不規範的時候,跟我大談勞動法——離職了死活不交接屬於公司的資產;面試的時候,明明都談好了,但最終放鴿子的,更是家常便飯;甚至還有在公司偷錢的。
那怎麼辦呢?納什均衡點就一定是你也得遵循對等的價值觀,你要是還在“我也對你好一點,你也對我好一點”,那公司就不用開了,因為你對人好,別人不對你好,你能把別人怎麼樣?你根本不能怎麼樣。
那這樣是不是對那些想“將心比心”的人不公平?不是不公平,而是你只能這樣做,然後其他人也就只能這樣來配合你——這才叫穩定的納什均衡,即在現代社會,發展成這個情況是博弈之下的必然。

所以叫“強價值觀”,或者叫更穩定的價值觀。

以前父母總說多個朋友多條路,所以要各種討好,各種給別人辦事,各種其他人優先——怎麼說呢?這種價值觀或許的確曾經讓他們獲利過,但時代不同了,很多東西不能刻舟求劍,不能直接遷移。

現在多個朋友有用嗎?有時候也有點用,但更多時候是沒用,

因為現在的朋友能幫你就看兩點,一是你值不值得,即你自身的段位怎麼樣?你的段位不夠,對不起,那你就配不上過於好的機會,因為你還不起這個價值;二是是不是舉手之勞?太繁雜的不行,因為會耽誤自己的時間,還可能用掉自己的人情。

在以前,朋友幫你確實可能是盡心盡力的,你拿點土特產,說是老家的遠親,都可能盡心盡力幫你搞定事情,為什麼?回老家要臉。在固定的朋友圈子裡要口碑,這樣可以光宗耀祖,獲得情緒收益,以及在圈子裡的口碑還能兌換到其他有能量的朋友的幫忙,說白了,那是通貨。
現在呢?你盡心盡力幫了忙,耽誤了自己的事情,給人背了書,最後出問題連累你,最不划算的是,朋友圈很不固定,還沒等社會安全感到手,換行業了,換工作了,換交際圈了,不高頻互動了,去新的圈子了以往的通貨全歸零了。

幫了也是白幫,還耽誤你自己上進——回頭你再去找之前的朋友?請往上看兩段,對不起,你段位不夠,沒有幫你的價值了。

所以很多人感慨,說現代人啊,人味越來越淡了。但這是“社會風氣”的問題嗎?它本質上是一個時代的問題,是人和人協作模式變化的問題,不是說我們被“西化”了,而是我們要走向現代化,就算沒有西方價值觀,我們也會創造跟現在西方價值觀幾乎一樣的價值觀。

如果是這樣,那這個可能就會叫“東方現代價值觀”了,而我們在農耕文明時代建立起的那些價值觀,只能被稱為“古代價值觀”了。

這篇就是理論總綱,年輕人不要焦慮,也不要被人綁架,就做你想做的,因為你沒有錯,只是我們的教科書更新得太慢而已。
⬇️歡迎新增我的工作微信,粉絲群限時免費進,獲取全球最新資訊分析。

S叔,十年全球資產投資人,定居香港;預約直播,每週分享全球資產;關注我,開啟全球投資視野;
預約直播👇每週分享全球資產行情
關注我👇開啟全球投資視野
點上方進主頁-右上角【…】-設為星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