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Amelie,編輯|蔓蔓周
他,走在人群中就像你我這般平平無奇,然而如果你瞭解他,會發現一個人如果能將自身潛能發揮到最大,那是何其幸運。
20多歲時就賣了兩家公司給谷歌,不到50歲已經攀登到科技界頂峰,擁有上市公司的成功企業家,個人總淨資產高達10億美金。
我們今天說的這個他,就是Luis von Ahn——Duolingo創始人,一位走在“眾包熱潮”最前沿的天才計算機科學家和企業家。

拒絕循規蹈矩的少年
Luis von Ahn在中美洲一個名為瓜地馬拉的國家出生並長大,那裡西瀕太平洋,東臨加勒比海,北與墨西哥接壤,整個國家大小與我們江蘇省佔地面積相當,人口卻只有江蘇省的1/5。瓜地馬拉貧富極為懸殊,最上層10%的人口占有全國42.4%的財富,這也造成了這裡也是世界上暴力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Luis這樣描述過他的故鄉:“站在街道上,你可能會看到一個封閉式社群,高大的圍牆圍著漂亮的房子;而在下一條街道上,出現在你眼前的是條件惡劣到全球罕見的貧民窟。”
不過,Luis幸運地生在了一個富裕的家庭裡。他的母親是瓜地馬拉第一批完成醫學院學業的女性之一,而他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骨科醫生。在他幼年時期,家裡還接手了一間糖果製造工廠。這對於孩子來說,應該是個充滿了“甜蜜”的童年,但他對糖果不感興趣,更喜歡拆解工廠裡的各種機器,捉摸著它們是怎麼運作的。
八歲時,他進入當地一所私立英語學校學習,母親送了一臺Commodore 64家用計算機給他作為禮物。那時候才1986年,在那個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他透過閱讀使用說明書和計算機雜誌慢慢學會了使用初代的計算機,同時也對背後的科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圖源:Business 2 Community
奇思妙想不斷在他的少年時代迸發。比如,他製作了一個綁著許多筆的小馬達,只為了可以高效的做作業;他還構想了一款透過運動發電的跑步機,想著人們可以一邊跑步一邊發電。
然而,瓜地馬拉的治安和經濟並不好。1960~1996年期間都處於內戰狀態,犯罪率非常高,Luis的阿姨就曾經被綁架。加上當地的大學也沒有他喜歡的數學系,於是高中畢業前他開始申請去美國讀大學。
那時候即便是成績優秀的他,申請上美國著名的大學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作為國際生,必須要透過申請美國大學必要的英語語言認證考試。1995年,當他要參加英語認證考試時,瓜地馬拉的所有席位都被註冊完,他只能飛到隔壁國家薩爾瓦多。這場考試花掉了1200美金,在那個時代算是很高昂的費用。這也讓他明白了幾件事:
-
教育,尤其是好的英文教育,是很多人改變命運的契機;
-
體制教育並不能促進階級的流動,事實上,體制教育反而加深了階級鴻溝——如果不是家裡有錢,他根本不可能有機會去鄰國考試;
-
世界上很多人是負擔不起昂貴的教育成本的。
Luis如願收到美國杜克大學錄取通知書,透過4年時間順利獲得了數學學士學位,進而選擇繼續到CS界最頂尖的高校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學院讀博士,師從圖靈獎得主Manuel Blum(很多人稱他為密碼學之父)。

年紀輕輕的驗證碼之父
很多時候,機會就是悄然而至。
某次系裡的一場演講中,來自Yahoo的首席科學家發起了《我們無法解決的十大問題》的主題講座。科學家研究員提到了一個令郵箱使用者苦不堪言的問題:有人會利用機器人自動註冊無數個郵箱賬戶來發送垃圾廣告。
Luis聽了這次講座,突然有了些想法。幾周之後,他和導師Manuel討論了一些可能性,對這個問題有了初步的解決思路。他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人類使用者容易透過驗證但計算機卻無法透過;二是計算機能夠準確判斷使用者的回答是否正確。
他們發現,人類可以用肉眼輕易地識別出在圖片中被扭曲、模糊過的文字資訊,而計算機無法辨識。在導師的指導下,Luis很快設計了一個程式,將隨機產生的字串進行隨機的扭曲、重疊、汙染後,顯示給進行操作的使用者,只要能識別變形的字串,說明操作者是人類而非機器。
這個設計方案後來被命名為“CAPTCHA”(全自動公共圖靈測試),也就是大家至今還在使用的驗證碼。

圖源:Yahoo
他直接把研究成果和程式碼寄給了Yahoo,很快只用了一週的時間Yahoo就上線了CAPTCHA。考慮到大公司的效率,可想而知機器人註冊問題讓Yahoo有多頭痛了。
很快,美國主流媒體包括《紐約時報》《今日美國》等紛紛對這項開創性的技術進行了報道,讓Luis von Ahn聲名鵲起。他不要任何報酬地把自己的成果送給了Yahoo,不久,世界上每個網站都開始使用這項技術。
技術無邊界,創新不止步
Luis的驗證碼是他技術創新的一個高起點,不過他的博士論文是在進一步深入探索一個全新的領域——“人類計算(Human Computation)”。
他創造了“人類計算”這個概念,這就是耳熟能詳的熱門領域“眾包”的前身。基於“人類計算”,Luis開發了一系列網際網路的系統,包括可以將任務分成很多子任務分配給多人共同完成的模式。
當他25歲獲得博士學位時,博士論文獲得了CMU當年最佳論文獎,次年他成為了CMU計算機科學學院的助理教授,並獲得了麥克阿瑟基金會提供的50萬美元獎金(麥克阿瑟獎,也被稱為天才獎,專門獎勵居住在美國的傑出年輕外國人),以繼續推進計算機尚未能解決的問題的研究。

圖源:SlideShare
“人類計算”的概念在當時過於前衛,一度遭到業界不少人的質疑。在他抓住一切公開演講的機會向更多人傳達這一研究時,收到了《紐約時報》當時首席技術官Marc Frons的合作意向。Frons提出將舊報紙數字化的問題,期望Luis能將130年的報紙內容進行數字化。當他每完成一年,《紐約時報》將向他支付42000美元。
這個合作也促進了CAPTCHA驗證碼技術的改良,進而構建了帶有reCAPTCHA的高效系統,一種類似於CAPTCHA的網路安全工具。不同的是,該系統的驗證碼不但包含計算機隨機生成的字串,還包含有一部分計算機無法識別的掃描文字中的扭曲單詞,這些破譯的單詞可以用於書籍、報紙、地圖的數字化。
網際網路使用者每天解碼數百萬個驗證碼,相當於每天工作500000小時。很快,他每隔幾天就可以收到一張上萬美元的支票。但當CMU聽說了Luis收取支票這件事之後,取消了他的教授職位,他索性決定離開學校開始創業,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公司。

2007年,29歲的Luis成立了reCAPTCHA公司。兩年後,谷歌收購了這家公司,他順勢加入了谷歌。被收購後的reCAPTCHA每年幫助谷歌完成約200萬本書的數字化,大力推動了谷歌圖書專案的建設。
順便提一句,這已經是他的第二個被谷歌收購的專案。第一個是他讀博士時候設計的一個名為ESP game的遊戲,谷歌當時收購這個遊戲,也是希望能夠提高圖片搜尋的精準度。
待在谷歌是很多技術工程師的夢想,但Luis這個曾經拒絕過比爾蓋茨offer的人,自然不會止步於此。作為傑出的數學家、計算機專家和CAPTCHA的發明者,在30歲時雖然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但仍想著繼續創新,做更有意思的事情。

迴歸初心,創立多鄰國
從求學之初,Luis就明白,教育存在巨大的不平等因素,財富可以買到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但生活貧窮的人卻連學會讀寫的機會都沒有。
2011年,Luis重新回到CMU大學,作為導師帶研究生一起做研究。他的學生Severin Hacker的博士選題讓他印象深刻,非常感興趣,於是他和Hacker在2012年共同建立了Duolingo(多鄰國)免費語言學習平臺,以解決發展中國家語言學習課程費用高昂的問題。

Duolingo在成立之初就是為了實現“提供所有人免費教育”的願景,那怎麼盈利呢?
起初,Luis試圖申請NASA的輔助經費,但需要很長時間。就在此時,知名創投Union Square Ventures主動找上門,領投了A 輪330萬美元,同一輪還有天使投資人Tim Ferriss和好萊塢演員Ashton Kutcher。
Luis憑藉著業內過硬技術的名氣,在2015年一路募資到D輪,累計投資額8330萬美元,只專注不斷擴大使用者數。彼時,Duolingo已經擁有了一億使用者,估值4.7億美元。D輪時谷歌投資了4500萬美元,但作為投資人谷歌也發出了警告:“你們估值很高,但完全不賺錢。”
最終,Duolingo確立了非常簡單的商業模式:「廣告+訂閱制」。大家都能免費使用,但需要看廣告,不想等廣告可以訂閱,並獲得額外學習福利。聽起來商業模式如此簡單,但足以讓Duolingo走向IPO。

“如何讓學習像社交媒體一樣讓人上癮?”
Luis去年在TED發表了這篇演講,他談到了在現在的網際網路浪潮之下,一款教你知識的應用程式怎麼和Tiktok、Instagram這樣令人上癮的社交平臺競爭,他也解釋了Duolingo如何利用社交媒體和手機遊戲的心裡技術來激發你的學習興趣,同時在全球普及各種語言教育。

圖源:TED
用他的話來說,Duolingo走到現在離不開這幾點:
-
使用免費+訂閱模式,富人支付訂閱來資助所有人的學習教育; -
借鑑社交媒體應用的理念和技術,如保持登陸天數、推送提醒等; -
讓教育像甜點一樣好吃有吸引力,使用心理暗示激勵使用者學習; -
教育類應用參與度不必達到社交媒體水平,內在動機可以補齊差距; -
Duolingo已經成功讓數億人體驗到學習語言的樂趣,期望後期能拓展到其他學科領域。
從2012年成立,到2021年上市,Duolingo成長速度驚人。今年第一季度,他們實現了3140萬日活躍使用者(同比增長54%);收入為1.676 億美元(同比增長45%),調整後 EBITDA 為4400萬美元(利潤率為 26.3%)。預計第二季度收入為1.75億美元,24財報年收入為7.3億美元。
優秀到卓越
如果你去看Luis von Ahn的演講,會發現他仍保留了拉丁美洲人的英語發音習慣。他的母語是西班牙語,這並不妨礙他成為教授他人語言方面的大佬。

一位在計算機領域卓越的技術創新者,從英文教育語言習得者,轉向反哺語言學習;從新的技術的創造開發,到落地轉成商業化運作;從年輕有為的學者到身價10億美金的企業家,無論從哪個維度來看,他都是我們社會主流價值觀裡的成功者。
而他的成功之路,也離不開三點:
-
充滿無限可能的好奇心
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
小時候對拆解工廠機器的興趣,上學後對各種小發明的痴迷,青少年時期對計算機技術的熱愛,以及到大學對科技公司疑難問題的專注,
Luis von Ahn
的好奇心不斷激發出各種靈感。
於是我們有了全世界都在用的驗證碼,有了學語言就像玩遊戲的多鄰國。Luis von Ahn從沒停止過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找到真正創新的價值。
-
從不停止思考和前進
如果30歲實現財富自由後,他開始環遊世界享受人生,或者做個天使投資人開始投資各種專案,聽起來似乎也不錯,但那可能就沒有後來故事了。
Luis
一直在尋找一種途徑去實現自身價值,直到將Duolingo運作了12年,還在不斷思考著每一年如何創新,如何去幫助更多人跨越階級和教育的鴻溝。
不滿足於現狀並持續思考的精神成就了他。
-
對不平等問題的不遺餘力
語言和語言之間是有壁壘的。雖然全球大多數文字資訊是英文,但大部分人的母語都不是英語。語言的隔閡某種程度上帶來了不平等,因為語言不相通,文化傳播有了阻礙,資訊流通速度減慢,效率降低。
貧富之間更是造就了太多的不平等。Luis在這兩者的不平等中,嘗試用能行得通的商業模式去尋求一種不平衡,讓富人為知識付費,給更多人創造更多免費學習的機會。

Luis von Ahn的LinkedIn頁面上描述了他自身定義的使命:
“我計劃畢生致力於建設一個未來,透過技術,這個星球上的每個人都能獲得最優質的教育。不僅如此,未來人們還願意花時間學習。”
Luis的成功或許不能複製,但至少,我們能從他的成功中受益。不管我們是不是能忽視訂閱費的使用者,為什麼要拒絕一個只要透過學習就能變成更好自己的機會呢?
文末互動:
看了
Luis von Ahn
的故事,你有何感悟?
評論區告訴我們你的看法哦~
別忘了點關注,不迷路啊。
👇👇👇
參考來源:
-
Luis von Ahn on Learning Languages, Building Companies, and Changing the World. (The Tim Ferriss Show) -
reCAPTCHA and Duolingo: Luis von Ahn. (How I Built This with Guy Raz) -
How Duolingo reignited user growth. (Lenny's Newsletter) -
How to make learning as addictive as social media. (TED)


Get Rich


點贊+在看,搞錢穩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