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的對臺制裁,終於開始打臺灣的七寸了。
7月9日,商務部發布公告,宣佈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決定將8家臺灣地區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
同時,禁止向這8家臺灣地區實體出口兩用物項,正在開展的相關出口活動應當立即停止。
那麼,這8家臺灣企業到底什麼來頭?大陸又為什麼對其制裁呢?
壹
相比富士康、臺積電、聯發科這種臺灣企業,這次被制裁的8家臺企並不出名,很多人甚至不明白為什麼要制裁。
但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一下這8家臺企的經營範圍,瞬間就明白了,這8家都是臺灣的軍工企業!
如果從性質來分,這8家臺企可簡單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臺灣的“公有民營事業機構”,主要是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龍德造船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四家。
先看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算是臺灣地區最有名、實力最雄厚的航空工業公司了,其前身是1946年9月成立的國民黨空軍航空工業局,1996年改名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高管多由臺偽空軍高階將領擔任。
漢翔最知名的成就,莫過於其設計和生產IDF戰鬥機了。早在20世紀80年代,漢翔自己搭建了F–5戰鬥機生產線之後,在美國的支援下,於1989年生產出了IDF戰鬥機併成功首飛。
IDF採用渦輪風扇發動機、電傳操縱、水泡型座艙蓋、脈衝多普勒雷達、採用複合材料製造機身,妥妥的三代機。

而那個時候,大陸還在生產殲六、殲七、殲八,距離殲-10首飛,還有9年時間。
所以,當時海外的華人,都稱IDF為華人第一架三代機,是全體華人乃至全體東亞人的驕傲。
不過呢?因為IDF效能一般,發動機不給力,沒法抵抗大陸後來出現的蘇27戰鬥機和殲-10戰鬥機,所以列裝不久就開始被臺灣當局嫌棄,再加上臺灣內部根深蒂固的“造不如買”思想,裝備數量一直不多,隨後研發團隊四散。
也正因為如此,漢翔航空在承接蔡英文“軍機自造”的重任之後,以IDF為基礎升級的“勇鷹”高階教練機計劃困難重重,專案嚴重滯後,到現在為止已經放了不少次鴿子了。

所以到目前為止,漢翔的主要業務其實已經不是軍機生產,而是為臺偽空軍提供軍機維修、改裝與升級服務,例如F-16V的升級專案,就是漢翔航空負責的。
再看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龍德造船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這三家造船廠都是臺灣實力最雄厚的造船廠,臺偽海軍大部分自造艦艇,都出自這三家公司。
比如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中國造船廠”,後來臺當局搞“去中國化”後,改名“臺船”,臺偽海軍兩棲船塢運輸艦“玉山號”、油彈補給艦“磐石號”、錦江級巡邏艇以及成功級護衛艦,都是這家公司造的。

近些年受烏克蘭用無人艇擊沉俄羅斯巡洋艦的啟發,臺船還研發了“魔鬼魚”無人艇,企圖對大陸軍艦發起自殺式攻擊,以小博大。
相比臺船造的都是大船,龍德造船主要造小船,比如為臺偽軍建造的“沱江級”導彈巡邏艇等多型導彈艦艇,這種小艇一直被稱為“遼寧艦殺手”,是臺偽軍“不對稱戰力”的中堅力量。
因為小艇造得好,甚至香港的一部分消防船和香港水警巡邏船也是出自龍德造船之手。
最後看看中信造船,這家船廠主要為臺偽海巡署提供艦艇,安平級、航港級以及4000噸的巡防艦,都是這家造船廠造的。
說起來,臺偽海巡署對大陸漁民製造的斑斑血債,中信造船也算是幫兇。
特別是臺偽海軍的新一代護衛艦建造計劃的中標單位,也是中信造船,據說明年就要開造護衛艦了。

第二類是臺灣的軍工科研單位——中山科學研究院。
中山科學研究院於1969年成立,當時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臺灣地區獨立軍工體系,應對中美建交後的武器斷供風險。
中山科學院最顯赫的成就,莫過於臺灣的核武器計劃了。或者說,蔣介石成立中山科學院的初衷,就是為造原子彈掩人耳目,只不過最後在研發過程中被美國叫停罷了。
隨後,中山科學院開始轉行研發其他武器裝備,目前隸屬臺偽“國防部”軍備局,算是臺灣軍事工業的“技術大腦”。

比如臺灣自造的天弓系列防空導彈、雄風系列反艦導彈、各種雷達系統、電子戰裝備、艦載武器系統、無人作戰系統等等,大部分都來自中山科學院。
還記得被臺偽軍誤發射、差點引發兩岸衝突的雄風3導彈嗎?也是中山科學院研發的。
當然,目前臺偽軍手中最強大的威懾武器,是臺灣的“雲峰飛彈”,高達2000公里的射程,一度被島內視為打擊大陸三峽大壩的神兵利器。

大家有興趣可以去臺灣PTT論壇逛逛,提到雲峰飛彈,就有大量臺獨分子大談雲峰飛彈導彈“能摧毀三峽大壩,長江下游可以淹死幾億中國人。”
而這種喪心病狂的導彈,也是中山科學院設計的,也是臺獨分子的最大底氣。
第三類就是臺灣近年來冒出來的軍工私營企業,包括經緯航太科技公司、仲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攻衛股份有限公司等。
臺偽政權迄今已經歷任了陳水扁、蔡英文、賴清德三個民進黨領導人,在其執政期間,民進黨當局為臺灣的“軍工自主”撥付了很多資金。
為了以武拒統,也兼顧為獨派輸送利益,民進黨在臺灣原來的軍工體系之外,又新成立了不少“綠營軍工”企業。
比如經緯航太科技公司,就是綠營“臺灣智庫”執行委員、臺南市建設局長羅正方成立的,主營業務是無人機,而且目前已經推出騰雲偵察型無人機(相當於彩虹2),“豺狼”察打一體無人機(相當於彩虹3)、“飛魚”巡飛彈(相當於美國“彈簧刀”),以及“陸用型監偵無人機”、陸軍微型偵察機(相當於大疆),並參與了臺美“無人機聯盟”。
相比於其他主要做生意的廠家,羅正方在政治上非常高調,一會說要用無人機的“不對稱戰力”遏制大陸動武,一會呼籲臺灣要避開“紅色供應鏈”,還主張戰時動員民企供應鏈支援臺偽軍後勤。2024年美軍“無人機及反制代表團”訪臺時,羅正方還全程參與活動,要求臺偽軍加大無人機採購量。

而仲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來其實是做監控和車庫門禁系統的,從2020年開始,仲碩科技的董事長鄭志誠開始向軍工轉型,先後參與了臺偽海巡署無人機機隊組建,以及臺偽軍“軍用商規無人機計劃”。
仲碩科技規模其實不大,其主力產品,就是“飛魚”巡飛彈,電動機驅動,氣動彈射起飛,射程約10公里,號稱“臺版柳葉刀”,可攜帶高爆彈頭精準打擊高價值目標。此外還有HY100 獵手型直升無人機和AT-200定翼版無人機,被臺偽軍採購用於反登陸作戰。
此外還有攻衛股份,這家公司主要承擔臺偽軍防彈衣、背心、盾牌、戰術防割手套等產品的研發和供應,是臺偽軍主要的單兵防護產品供應商。
總之,商務部的這次制裁,就是要對臺灣軍工產業進行一次精準打擊,針對性非常強。
貳
很多人可能有點奇怪,這8家臺企都在臺灣,大陸的制裁措施能起效果嗎?
你還別說,真能。
我們先來看看大陸的制裁措施。
根據商務部的禁令,不僅要把這8家臺企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而且禁止向上述8家臺灣地區實體出口兩用物項,正在開展的相關出口活動應當立即停止。
這個“兩用物項”到底是啥呢?
說起來,兩用物項(Dual-Use Items)這個詞,還是中國從封堵社會主義國家獲取西方物資的“巴統”中學來的,簡單來說,就是既有民事用途,又有軍事用途或有助於提升軍事潛力(如用於設計、開發、生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運載工具)的貨物、技術和服務,包括相關技術資料等等。
比如以色列,就把白糖列為了“兩用物項”。
為啥?因為白糖雖然可以拿來吃,但到了哈馬斯手裡,加點硝酸鉀,就能成為火箭彈的推進劑。
還有無人機,本來是拿來拍風景的,但拿來放到戰場上,就可以用作軍事偵察乃至軍事轟炸。
那麼中國管控的“兩用物項”是啥呢?其實範圍較為廣泛,具體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核相關物項:如核反應堆材料、離心機、濃縮鈾、核燃料等等,這些物項可用於核電站的建設和執行,但同時也存在被非法用於核武器製造的風險,這是中國履行核不擴散義務的重要一條。
2、化學品:可用於民用工業或化學武器的前體化學品(如沙林、芥子氣等化學毒劑的原料)、特定的有機化學品,以及相關的生產裝置和技術等等。
3、生物技術:可用於生物研究或生物武器的某些微生物(如炭疽桿菌、天花病毒等病原體)、毒素(肉毒桿菌毒素等),以及相關的技術和裝置。
4、電子裝置與技術:如高效能計算機、加密軟體、雷達系統,可能用於軍事通訊或武器制導。
5、航空航天技術:如無人機部件(主機板、電機)、導航系統(GPS模組)、航空材料(如高效能合金),以及導彈的關鍵部件(如推進系統、制導系統、彈頭)等等。
6、機械與材料:如高強度合金、精密機床,稀土材料等等。
總之,只要被列入清單,這些產品就別想像以前那樣往臺灣賣了。
那麼,這些管制措施對這些企業有影響嗎?
有,而且還不小。我們舉個例子就知道了。
臺灣中山科學院研發的雄風3超音速反艦導彈,一直被臺偽軍方視為“航母殺手”,希望以3倍音速突破大陸航母防空圈,進行“斬首行動”。
不過在2023年1月,臺偽軍在進行一次導彈例行維護的時候,發現了個奇怪的事情,我這雄風3導彈的經緯儀,不是送去瑞士維修了嗎?怎麼我收到的快遞,還貼著山東流亭機場的清關貨單呢?
一查不要緊,原來經緯儀確實是寄給了瑞士萊卡公司,但瑞士萊卡公司也修不了,核心零部件其實還是山東產的,然後萊卡公司就把經緯儀寄給了山東廠家,由山東廠家進行售後服務。

按照原計劃,這臺經緯儀修好後應該從山東寄到瑞士,然後再寄到臺灣,不知道是不是萊卡公司嫌麻煩,覺得山東離臺灣比較近,就直接讓山東供應商寄到臺灣去了……
此事一齣,在臺灣內部掀起了軒然大波,這可是針對大陸的“航母殺手”啊!就這樣跑到大陸航母的老家去了?
其實,這種事情還不止一件。
2019年1月,蔡英文曾專門視察臺軍的天弓3導彈陣地,並要求中山科學院加速量產“天弓3”,以應對解放軍的空中優勢。
隨後,中山科學院就趕緊釋出了採購一系列零部件的標書,結果呢?竟然是一個臺灣化妝品公司中標了。
隨後,這家公司在淘寶上,購買了一大批工業級螺絲、軍規電線、二極體、積體電路以及用來控制導彈點火裝置的矽控整流器,到貨之後自己貼了一個MADE IN USA的標籤,就交差了。
此事被發現之後,島內大驚,綠媒嚷嚷著萬一大陸在零部件上做手腳,導彈用的時候打不出去,島內防衛怎麼辦?
最後,中山科學院不得不把裝上去的零件一個一個又拆下來,換上美國零部件,才算了事,但導彈交貨日期已經拖了一年之久了。
除此之外,你問問臺灣那些造船廠,有哪個不用大陸鋼材的?有哪個不用大陸龍門吊的?有哪個不用大陸稀土的?問問漢翔航空,升級的F-16V上面,有沒有用大陸提供的航空鋁合金?有沒有用大陸的慣導裝置和感測器?

連直接有官辦背景的中山科學院和造船廠都這麼幹,你就別指望臺灣的私營企業有多麼高的節操了,私下從淘寶訂貨的企業比比皆是。
比如那個攻衛股份,就是個幾十人的小廠,哪有什麼造防彈衣材料的能力?無非就是把大陸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和奈米陶瓷塊買回去,自己粘起來縫起來就完事了!
就連一直嚷嚷著要搞“非紅供應鏈”的經緯航太科技公司羅正方,曾經興沖沖地把自己的“豺狼JACKA一號”無人機送到賴清德面前接受視察,但現場記者卻發現,無人機螺旋槳驅動馬達上,赫然印有“MADE IN CHINA”字樣。

說實話,畢竟現在大陸已經在整個鋼鐵、機械、電子、雷達、無人機產業形成了優勢,臺灣想繞開大陸產業鏈搞軍工,難上加難。
本來吧,臺灣方面還對大陸嚴防死守,不願意公開採購大陸零部件用於軍用產品,但現在好了,大陸直接出口管制了!
不出意外,這些管制措施如果全部能夠不打折扣地實施,那幾乎是徹底卡住了臺灣軍工的脖子。
為什麼?
因為臺灣軍工本身就是瘸腿的,也許在成熟供應鏈上的供應下,臺灣軍工部門藉助成熟方案,能很快搞出還湊合的產品,但一旦供應鏈缺失了,就會遭遇滅頂之災。
現在大陸掌握全球最大的鋼鐵產能、碳纖維產能、無刷電機產能、永磁體產能、稀土產能、電子裝置產能,這些裝置都是臺灣搞軍工,根本繞不過去的。
現在大陸出口一管制,恐怕一向喜歡斷供大陸晶片的臺灣,就要自己嚐到斷供之痛了。
當然,我們也清楚,出口管制不可能100%禁絕,就像中國已經開始了好幾輪稀土走私打擊行動了,但走私活動仍然沒有完全斷絕一樣。但制裁仍然是有意義的,至少可以推高其生產成本,畢竟第三國轉口和走私,價格都要成倍往上翻的。
如果原本10億臺幣能造1000架無人機,現在呢?可能只能造100架了,這就是大陸制裁的目的。
藉此,我們還可以發現一些臺灣的走私渠道,誰向臺灣轉口,就制裁誰。這樣,其他國家幫臺灣走私,也要掂量掂量了。
叄
如何看這次大陸的出口管制?
說實話,出口管制好是好,但可惜就是太晚了。
在過去20多年時間裡,因為歷史慣性,大陸對臺灣一直比較溫和,臺灣液晶面板賣不出去了,大陸彩電企業消化。臺灣菠蘿賣不出去了,“阿里山”水果店開遍大陸。臺灣需要鋼鐵、需要零部件、需要稀土,大陸也慷慨供應。
但最終,這一切換來的是什麼呢?並不是親近友善,而是全島綠化。
哪怕馬英九這樣一貫和大陸走得比較近的人,哪怕前不久大陸誠意滿滿邀請他來大陸,可是在最後的發言時,還是對大陸當面打臉,要求大陸考慮臺灣人的想法。
可是,臺灣考慮過大陸人的想法嗎?
目前,臺灣島內“大罷免”已經進入最後的投票階段,罷免案將於7月26日投票、開票。
從現在的民意來看,罷免案有極大的可能透過,屆時民進黨將徹底掌握行政權力和立法權力,最後的制衡綠營的力量也不復存在了,臺灣將不可避免地走向賴清德一直所推崇的“急獨”。
而就在商務部公告前夕,臺偽軍啟動史上最長“漢光41號演習”,10天9夜動員2.2萬兵力演練“聯合反登陸”“縱深防禦”,赤裸裸展示“以武拒統”姿態。
顯然,臺灣島內政治局勢即將發生根本性變化。
那麼,我們的政策,也應該根據形勢變化,而有所變化了。
我們再也不能眼睜睜看著大陸的善意被曲解,再也不能眼睜睜看著大陸經濟上的讓利成為臺灣對美軍購資金,再也不能眼睜睜看著大陸提供的物資和零部件,變成奪去解放軍士兵生命的武器了!

要知道,臺灣涉及軍工的企業,不僅有這8家,還有臺偽國防部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第202廠、203廠、204廠、205廠、209廠、401廠、402廠、工業技術研究院、財團法人國防工業發展基金會、瑞皇股份、六桐實業、永磐科技、竣為國際貿易、環立穩科技、鈺軍國際、乙太網路、錫興實業、天剛資訊等等等等。
這些企業,一個都不能放過,廢掉臺灣軍工能力,刻不容緩!
如果說今年3月大陸暫停臺灣省共計1496家廠商的產品進口是“窮臺”。
如果說大陸環臺軍演和啟動W121航線是“困臺”。
那麼這次大陸對臺灣軍工企業出手制裁,那就是“弱臺”了。
窮臺、困臺、弱臺政策密集出臺,這說明大陸的對臺策略已經進行了根本性調整,終於向收復臺灣邁出了關鍵性一步,亡羊補牢,時猶未晚。
歷史從不為逆流停留,只為正道轟鳴向前。
是順應大勢,還是被碾壓成齏粉,讓他們選吧!
————————————–
!《2024》新書上線,點選選購↓
————————————–

從19年至今,我們的知識星球已經累計2500+篇優質文章,累計輸出文字400萬+,花一年的錢看五六年的全部文章,而且好評也是源源不斷。
現在加入我的星球,工作日幾乎每天更新一篇時政深度點評,瞭解我們對各類新聞熱點的見解,和我們一起進步。
如今,已有40000+讀者加入我的星球,和我們一起重新開始認識世界的底層邏輯和本質規律。
有任何問題或者看更多文章可以聯絡助理:lukewen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