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賓得PentaxK-1ii:富士的四分之一

CHH ID:刀心之水
只要富士X Half的一半,不如就叫它X Quarter
一半的一半最近逛eBay,無意間刷到這臺“AS IS”的待修k-1ii,售價還不到$400,看描述說是SD卡槽壞了需要更換主機板,還有螢幕也壞了。我想著反正不貴就當買個盲盒,自己修不好再退也不遲。要知道這價格甚至還不到最近富士新出的X Half(B&H官方售價$849)的一半,不如叫它(penta)X Quarter好了。

↑eBay商品描述:這價格還要什麼腳踏車。而且憑我對賓得三防的認識,我感覺還有救結果到手發現成色嘎嘎新,螢幕顯示完全正常,甚至連個劃痕都沒有!第一個SD卡槽確實壞了,但這臺機身可是雙卡槽,試了下第二個卡槽,發現讀取和儲存都毫無問題!現在好了,手上的三枚公主頭有了新的賽博駙馬,那幾枚M42口鏡頭也有合適的數碼機身來玩轉接了。

↑撿漏了:收據上的$389令人愉悅機身

↑LX相比K1:小巧精緻vs高大威猛K-1ii的機身又高又厚又重,失去了膠片時代“小而美”的精緻感。頂部取景器沿襲了賓得67那種寬大尖的設計,但機身比例沒有半畫幅的K3iii那麼協調,尤其是從底部和側面看,跟“好看”一點不沾邊,所以我從2016年K1剛釋出時起就在觀望,但一直沒能下得了手。

↑厚度對比:K1ii真的太厚了帶著K1ii出門掃街,感覺確實偏重,不過好處是重心靠近手掌,配合單反時期很少見的機身防抖功能(當年主流單反都是鏡頭防抖),實際拍攝還挺穩的。光學取景器很明亮,但視野不如前任旗艦LX那麼大(接50mm標頭時,K1取景器放大倍率是0.7,LX的FA-1取景器是0.85)。密密麻麻的專用快捷按鍵配合多達五個的撥輪,讓常用設定操作迅速,標識清晰好上手。目前最喜歡搭配最輕便的含鉛大公主43mm f1.9。

↑奇特的翻轉屏設計可以自由旋轉出很多奇特的角度,不過我覺得有點用力過猛了值得一提的是,K1ii機身韌體升級只能讀取第一個SD卡槽,在我這臺K1ii主卡槽壞掉的情況下,韌體版本停留在v1.30,無法升級到最新的v2.50獲取新加入的濾鏡。不過由於我的三枚公主頭都不是最新的HD鍍膜版,鏡頭專屬的四季濾鏡本來也用不上,算下來也就少了一個Gold濾鏡,問題不大。

↑轉接M42:Enna 24 f4最大的問題,依然是賓得祖傳的“對不上焦”——不是速度,而是說精度:我很習慣使用手動對焦的旁軸和膠片單反,且沒有追焦連拍的需求,所以對我來說K1ii的自動對焦夠快了,但問題是這臺k1ii有時會跑焦:用系統選單裡的“AF 微調”針對每一枚鏡頭精調後,基本可以解決跑焦問題,但我發現跑焦的數值會隨時間和外出使用而漂移,最好定期檢查更新常用鏡頭的微調數值(比如接大公主我最開始設定的微調數值是“-10”,出了一趟門回來後發現得更新為“-6”)。

↑轉接M42:Steinheil Quinon 55 f1.9如果能忍受以上這些缺點,那麼K1ii還是很好玩的:– 優秀的靜態畫質即使對比如今最新的無反相機也不落下風。– 機內自帶的濾鏡種類雖然沒有富士的膠片模擬那麼多,但每一個濾鏡都有精細的自定義空間,很耐看且完全沒有富士那種塗抹感。– 機內甚至還能批次處理RAW,很適合拍完後套用不同風格的濾鏡換換口味,然後匯出到手機就能直接用了(說到匯出圖片,對這臺將近10年的老機器來說,無線傳圖太慢,外出常備一條SD讀卡器還是很有必要的)。– 除此之外,追星和抖畫素超解析也屬於賓得特色的匠心功能,而選單裡藏的很深的陷阱對焦功能更是充滿了堅持相容老鏡頭的情懷(喜歡玩老鏡頭轉接的話,K1確實能帶來無反轉接方案外的另一種體驗)。

↑賓得大家庭:不知不覺攢了好多賓得的器材樣片帶著相機和三枚公主頭出門隨便拍了點直出jpg樣圖,縮圖後貼在下面,濾鏡以satobi和bright為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