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主親身經歷驚悚提醒:公眾場合千萬別碰這個!有毒或導致昏迷被綁架?

溫馨提示
事實真相或許並不像該博主所說的那樣危險,但在公共場合多留心、提高防範意識絕對沒有壞處。
近日,一名博主在 TikTok 上釋出了一段影片,提醒大家(尤其是女性和青少年),在加油時要警惕一種新的潛在危險,某些油槍可能帶毒,在觸碰之後會導致昏迷,甚至被綁架!
這位名為 Jenna Lee(@jlee2.07)的女子在影片中提醒大家,某些不法分子可能會在加油泵的油槍上動手腳,以誘騙毫無防備的前來加油的顧客。
該影片一經發布,就引發了病毒式傳播,迅速獲得超千萬次觀看。
Lee 建議司機們,如果看到加油泵的油槍把手上覆蓋有紙片或抹布,最好立刻換一個加油泵或直接換一家加油站。
她在影片中用一個水壺來做替代演示,並解釋了這些紙張或抹布可能被塗抹了某種毒藥。
她說:“陌生人會在這些紙上下毒,這種毒藥會導致觸碰者昏迷。一旦受害者失去意識,犯罪分子就可能實施綁架或其他犯罪行為。”
雖然 Jenna Lee 的影片引起了許多人的警覺,但類似的警告並非首次出現。
實際上,關於加油站潛在危險的傳言由來已久,但許多具體的案例尚未被證實。
根據2022年 PolitiFact 的一篇文章,這些傳言缺乏確鑿的證據支援。儘管全球範圍內人口販賣確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以這種方式作案的案例幾乎沒有記錄。
例如,有報道稱,在美國休斯頓,一名女子在車門把手上發現了一張可疑的餐巾紙,接觸後感到身體不適。然而,專家們至今未能找到明確的證據,表明這些餐巾紙上塗有毒物,或被用於人口販賣。
儘管如此,保持警覺始終是必要的。以下是一些在加油時可以採取的安全措施:
  • 戴手套加油:自新冠疫情以來,很多人已經養成了這一習慣,這不僅可以避免接觸可能的毒物,也可以減少接觸油汙。
  • 使用免觸式支付:儘量減少與公共設施的直接接觸,能有效降低潛在風險。
  • 加油後徹底洗手:確保不會透過手部接觸將可能的毒物帶入口鼻。
在上述影片的評論區,不少網友也分享了自己的安全小貼士。比如說:
  • “我只在Costco加油。”
  • “自從新冠疫情以來,我加油時都會戴一次性手套。”
  • “永遠保持警惕。留意周圍的人和事物。這對我幫助很大。”
  • “我從不加油,都是我老公去加油。這就是原因。”
  其他相關傳言和潛在風險案例  
除了“毒紙巾”,關於“毒針頭”的傳言也曾多次引起社會恐慌。例如,曾有人在社交媒體上傳播,加拿大溫哥華的一個加油站,曾被傳油槍上裝有感染HIV病毒的針頭。
此外,還曾有傳言稱,一些公共場所(甚至是貌似有鼻子有眼地說某中餐館)的抽紙盒底部藏有針頭,而針頭上則帶有什麼什麼令人恐懼的病毒或細菌,目的是隨機傷害他人。
儘管這些傳言後來都被證實為假訊息,但在真相未明之前,大家還是不免恐慌,而且即使後來澄清了,還是難免給一些人留下心理陰影。
然後,就是在加拿大,還真的發生過一次“拿針扎人”的事件。事發加拿大溫哥華本拿比 Metrotown,當時嫌犯手握針管隨機戳路人,而且確實有人被戳到了!
現場的人們都非常恐慌,而聽到這個事情的公眾也是人心惶惶,加拿大皇家騎警接到報警之後也是不敢怠慢,迅速趕到現場,制服嫌犯……
而這件事最可怕的傳言,被扎到的人們,是不是會不幸感染什麼病毒或疾病。
其實,這個嫌犯手拿的針管是蓋著帽子的,被他針管戳到的人們,並沒有真的被針頭扎到。但是,這件事情還是一度引起巨大的恐慌。
那麼,如何面對這些傳言?
這些新聞和傳言無疑會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壓力和不安,但我們需要理性看待。雖然很多案例缺乏直接證據,但適當的防範措施總是必要的。
首先,不要因一則傳言而陷入過度恐慌,而是採取實際行動保護自己。雖然生活中的大部分地方是安全的,但在公共場合多留心、提高防範意識絕對沒有壞處。
例如,在加油時花幾秒鐘檢查油槍是否有異常,或者在使用公共設施時更加謹慎,根據情況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其次,儘量依靠權威渠道獲取資訊,不要輕信未經核實的訊息。如果對某些危險有所懷疑,及時向警方或相關機構報告。
參考連結:
1.https://www.dailydot.com/news/gas-station-handles-warning/
2.網路平臺分享綜合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