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稅戰才消停了一會,特朗普又出手了!這次,他直接拿哈佛大學開刀,而且一刀下去,就砍掉了哈佛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

5月22日,特朗普政府突然宣佈:撤銷哈佛大學的“國際學生專案認證”(SEVP),這意味著哈佛失去招收國際生的資格,並且現有的6700多名國際學生(其中約五分之一是中國人)若不轉學,將面臨簽證作廢、遣返的風險。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特朗普政府對哈佛“拒絕配合”所作出的強硬反制。
根據國土安全部的說法,哈佛未能在規定時間內交出五年來所有國際學生的違紀記錄、校園抗議影片和涉“非法”行為證據,因此決定直接吊銷其國際生專案認證。

這不是哈佛第一次和政府槓上。
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政府就曾以“校園反猶主義氾濫”為由,要求哈佛修改錄取政策、教職員工構成和校內多元化倡議,還威脅要撤銷其免稅身份、凍結22億美元的聯邦撥款。
整件事的導火索,還是源自以巴衝突後的美國校園抗議潮。
哈佛、哥大、耶魯等一眾名校接連爆發支援巴勒斯坦學生營地,特朗普政府指責“這些學校成了反美、反猶、支援恐怖主義的溫床”,並以“整頓學術自由”為名,開啟了史無前例的高校大清洗。
從封殺哈佛,到調查哥大、凍結經費、修改簽證政策,特朗普政府的意圖已經非常明確:教育必須為國家服務,“不聽話”的學校必須被懲罰。而最先“躺槍”的,就是這些沒有美國公民身份、語言文化弱勢、簽證制度極度依賴的國際生。

就在這條訊息還在全球高校炸鍋之際,香港科技大學(HKUST)迅速官宣:歡迎哈佛國際學生轉學,提供無條件錄取。
不僅如此,還提供加速錄取程式、學分轉移支援、簽證與住宿一條龍協助,甚至成立專門小組,確保過渡無縫銜接!
港科大副校長郭毅可表示:“多樣性是創新的源泉,我們歡迎哈佛學生加入港科大社群,為他們提供所需資源和環境。”

面對這場封殺,哈佛沒有坐以待斃。
當天晚上,哈佛正式對特朗普政府提起訴訟,訴狀中指出這一決定是“對學術自由的報復性打擊”,“嚴重違法憲法中關於言論自由和大學自治的原則”,並指責“這相當於一筆劃掉哈佛四分之一的學生。”
哈佛校長Alan Garber在公開信中寫道:“政府的行為是非法且毫無根據的報復。這不是一個學校的問題,而是整個國家是否還尊重學術自由的問題。”

不到24小時,美國馬薩諸塞州地方法院的聯邦法官Allison Burroughs於5月23日簽發了臨時禁令,暫停執行這項封殺決定。
此次封殺事件影響最直接的是哈佛在讀的6700多名國際學生,其中1200多人來自中國,還有大量來自印度、英國、加拿大、韓國等國家。
他們在BBC採訪中普遍表示:震驚、悲傷、被當成“政治博弈的籌碼”。
一位奧地利學生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不是恐怖分子,我們是那些從小努力學習、拼命追夢的普通人。來哈佛,是因為相信美國代表自由、學術和多元。而現在,政府正在摧毀我們信仰的一切。”
這句話,也許道出了無數華人家庭的心聲。為了讓孩子有一個更公平的教育機會,不少家庭傾盡積蓄,送孩子出國讀書,託福、SAT、AP一條龍,哈佛夢承載著多少年的期待。
可現在,哪怕你是哈佛的學生,也隨時可能被“一鍵作廢”。

這場危機不僅打擊了學生,也動搖了哈佛自身的根基。
外媒指出,國際學生雖然部分可以獲得獎學金,但大多數是自費就讀,且支付全額學費,一年一位國際學生平均貢獻超10萬美元。
國際生的學費,在很大程度上“補貼”了美國本土生的助學金和學校運營。更別提科研、教學、全球影響力這類“無價”的學術資源。
就連前財長、前哈佛校長Lawrence Summers都發聲:“驅逐全球最有才華的青年,是愚蠢的,是不合法的。”

但白宮方面依舊嘴硬。
白宮副新聞秘書Abigail Jackson在週五反擊說:“如果哈佛當初花點時間整頓下反美極端分子,也就不會搞到今天這地步”,“聯邦法官的臨時命令只是自由派的保護傘,不能阻止我們對國家安全的控制。”
法院雖然臨時叫停禁令,特朗普政府下一步可能上訴,哈佛已組建由多位共和黨背景大律師組成的應訴團隊。
目前港科大已開通轉學綠色通道,其他頂尖學校是否跟進值得觀察,若特朗普政府繼續執意推動,可能引發全美高校對立面集體反彈。
與此同時,美國大選即將升溫,教育問題可能成為保守派陣營的新主戰場。
📣你怎麼看哈佛“國際生禁令”的反轉?如果你是哈佛學生,你會考慮轉去港科大嗎?歡迎評論區聊聊你對未來美國留學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