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支援率創35年來新低,中期選舉翻盤須先說服選民!雖不滿川普表現,選民依然稱更相信共和黨

《紐約華人資訊網》出品,轉載須徵求許可,規範署名(公號名/ID/作者),違者必究

據華爾街日報7月25日報道根據《華爾街日報》最新民調,民主黨的公眾形象已降至三十多年來的最低點,選民普遍認為共和黨在決定選舉結果的大多數關鍵議題上表現更佳。
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調查顯示,63%的選民對民主黨持負面看法,這是自1990年該報開始此類調查以來的最高比例,遠高於對民主黨持正面看法的33%。
這一評價顯著弱於選民對總統川普及共和黨的看法。儘管川普本人和共和黨整體的負面評價分別高於正面評價7個百分點和11個百分點,但相比民主黨仍處於更有利的位置。僅有8%的選民表示“非常看好”民主黨,而對共和黨持同等高度熱情的選民比例則為19%。
民主黨原本寄望於選民對川普的強烈反彈情緒能夠在明年的中期選舉中助其重奪眾議院控制權,類似於川普首個任期內的選舉情形。但《華爾街日報》的調查結果表明,民主黨尚未完成實現這一目標的首要步驟:說服選民他們比川普領導的政黨更能勝任治理工作。
總體來看,選民對川普在經濟、通脹、關稅和外交政策上的處理方式持否定態度。然而,即便如此,調查發現,在上述每一項議題上,選民仍表示更信任共和黨而非民主黨在國會中處理相關事務。
在某些議題上的差距尤為顯著。例如,選民對川普處理通脹的反對意見高出贊同意見11個百分點,但在應對通脹問題上,共和黨的信任度卻比民主黨高出10個百分點。對於川普的關稅政策,反對意見高出支援意見17個百分點,但共和黨在這一議題上的信任度仍領先民主黨7個百分點。
選民對川普政策核心——移民問題存在較大擔憂,尤其是在遣返措施上有明顯的反對意見。然而,在移民整體政策上,選民對國會共和黨的信任度比民主黨高出17個百分點,在非法移民問題上的信任差距更是達24個百分點。
在《華爾街日報》調查所涉及的10個政策議題中,選民唯一更傾向支援國會民主黨的,僅有醫療保健和疫苗政策兩個領域。
“民主黨的黨派形象糟糕到連批評川普或共和黨的公信力都沒有了。”民主黨民調專家約翰·安佐隆(John Anzalone)表示。他與共和黨民調專家託尼·法布里齊奧(Tony Fabrizio)共同參與了此次《華爾街日報》調查。“除非民主黨重新與真正的選民和工薪階層建立聯絡,清晰表達他們支援誰、他們的經濟主張是什麼,否則他們的問題將持續存在。”
本週,眾議院進入夏季休會期,民主黨計劃在接下來的幾周內,在全國各地,包括共和黨掌控的選區內舉行市政廳式的見面會,藉此公開反對川普的執政議程以及其破壞規範的治理風格。他們希望複製今春休會期間的局面,當時憤怒的選民擠滿各地見面會,對共和黨議員發出噓聲,要求他們更有力地對川普採取反制措施。
由於憤怒比滿意更能激發投票熱情,這些怒氣沖天的市政廳活動令許多民主黨人相信,下次大選可能會重演2018年川普首箇中期選舉的局面。當年,共和黨失去了至少40個眾議院席位及議會多數地位,使民主黨眾議員南希·佩洛西重返議長寶座。目前,民主黨只需贏得少數席位即可重奪眾議院控制權,共和黨當前在眾議院以219席對212席領先,另有4席空缺。而在參議院,民主黨及其盟友掌握100席中的47席,形勢較為不利。
然而,《華爾街日報》的最新調查顯示,如今的政治環境與川普第一任期時已有顯著不同。
在2017年的這個時候,根據該報的調查,自認是民主黨的選民比自認是共和黨的多出6個百分點。這種民主黨優勢意味著許多共和黨人在選戰尚未開始前就已處於劣勢,特別是在選區構成對其不利的情況下。
如今,自認是共和黨的選民比例已超過民主黨人,這在選民結構上是一個重大轉變,在政治上也頗為罕見。去年,共和黨在政黨認同上取得三十多年來首次穩固領先,並一直維持至今。根據最新調查,自認是共和黨的選民比民主黨人多出1個百分點,而在4月份的調查中,這一差距為4個百分點。
在被問及如果今天舉行大選會投票給哪一黨時,更多受訪者表示會支援民主黨人而非共和黨人,支援率分別為46%對43%,領先3個百分點。對於民主黨而言,在當前階段,這是一項明顯的優勢。然而在2017年的同一時期,民主黨的領先幅度曾達到8個百分點。
川普的工作支援率為46%,低於52%的不支援率,但這一數字明顯高於其首個任期同期所獲的40%支援率。
“在2017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已經看到共和黨的支援率正在下滑,而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共和黨民調專家比爾·麥金特夫(Bill McInturff)表示,他並未參與此次《華爾街日報》調查。“這值得大家認真討論:今天的川普和共和黨,競爭力比2017年強了多少。”
儘管距離明年秋季的國會選舉還有較長時間,選民最終的抉擇尚未成形,但《華爾街日報》的調查和其他資料提供了重要參考資訊,將指導兩黨如何部署競選資源。2022年國會中期選舉的花費就已超過100億美元。
除目前在“如果今天投票你支援哪個政黨”這一問題上領先外,民主黨在本輪選舉週期初期還擁有其他幾個優勢,其中包括更高的投票動員跡象。
歷史規律也對民主黨有利:總統在其任期內的首次中期選舉中遭遇選民反彈的情況十分常見。共和黨民調專家麥金特夫指出,已有連續5位總統在首次中期選舉中失去了對國會的控制權,包括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其所在政黨在“茶黨浪潮”中失去了63個眾議院席位。
此外,選民始終在尋求變革。在過去10次總統或中期選舉中,有9次出現了政黨輪替,不論是在眾議院、參議院,還是白宮。
川普以其激進的政策和承諾動搖政治體制,成為變革候選人的典範。但在《華爾街日報》最新調查中,51%的受訪者認為他帶來的變革是一種混亂和功能失調,將對國家造成傷害。相比之下,45%的人認為他所推動的是必要且有益的變革。
共和黨在本輪選舉週期初期已建立起財政優勢。本週釋出的競選財務報告顯示,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在上半年末賬面資金超過8000萬美元,而民主黨全國競選機構僅有1500萬美元。民主黨委員會的籌款額比2021年同期——上一輪中期選舉的前6個月——減少約20%,賬面資金僅為4年前同期的四分之一。
此次《華爾街日報》民調於7月16日至20日透過座機和手機進行,部分受訪者透過簡訊邀請線上完成調查。樣本量為1500名註冊選民,整體誤差幅度為正負2.5個百分點。
愛潑斯坦案一受害女性兩次要求調查川普!眾院議長稱不會在休會前決定是否公開“愛潑斯坦檔案”
“頻繁握手導致手有淤青”?白宮公佈川普詳細醫療說明!專家:透明度和拜登差不多
ICE拘留所慘況曝光:跪地吃飯、睡“冰櫃”、女性如廁遭圍觀
綠卡人士重大勝利:法院裁決無權撤銷永居身份

紐約客最應該下載的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