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式生活”為什麼幸福感滿滿?我再次去瑞典,感受真正的“鬆弛感”…

範主說:感受生活的美好

什麼樣的生活,才是理想的生活?
對於範主來說,這樣的生活一定是有愛的、健康的,既不缺少動力也不失去鬆弛感。而在去過兩次瑞典之後,我發現“北歐式生活”就是令人嚮往的樣子。
今年3月第一次去瑞典,就來了一次“極地自然之旅”。上週,我和Boy A又受沃爾沃的邀請,重返瑞典。從斯德哥爾摩到哥德堡,漫步古意滿滿的街頭,在平凡的日常中,感受那份篤定與鬆弛。

在瑞典文化中,有兩個很獨特的概念。其中Lagom代表一種“恰如其分”的平衡,是追求簡約實用而非炫耀的美學,也是保持健康身體和內心充盈的生活態度。
而Fika則意指在忙碌的行程中,撥出一點時間來享受咖啡甜點、為心靈充電,既是日常的儀式感,也被當做是瑞典人幸福工作的秘訣。
這次瑞典之旅,就給了我們一個深度體驗“北歐生活哲學”的機會,從漫遊城市、參加哥德堡半程馬拉松,到在World of Volvo感受EX30的設計美學,每一天都讓我對“北歐式生活”的感悟更深一分。
緊湊的旅程中,我們也享受了一段Fika下午茶,坐下來和沃爾沃汽車大中華區銷售公司總裁於柯鑫、數碼博主何同學聊了很多關於北歐與沃爾沃的話題。
於總的一句話讓我深以為然:“把EX30放回到哥德堡這個環境裡,一下就理解了,就有感覺了”。而這場旅程,於我們而言,又何嘗不是一段難得的Fika時光呢?
接下來,就和範主一起走進哥德堡,走進沃爾沃的世界,感受北歐式生活與設計的魅力吧。
01
在哥德堡感受鬆弛慢生活
在半程馬拉松中體驗幸福感
行走在瑞典城市的街頭,時光彷彿都會變得很慢。
無論是斯德哥爾摩還是哥德堡,目光所及之處幾乎看不到高樓大廈,那些建築都還留著來自歷史的餘韻,即便身在城市,也能找到與自然共生的感覺。
☛ 行走街頭,感受一座城市的鬆弛感
和Boy A穿梭在斯德哥爾摩老城,在北歐的靜謐生活,彷彿重新度了一次蜜月。
築成市政廳的八百萬塊紅磚,與綠茵、拱門、噴泉,構成了一幅寧靜而美好的畫面。騎士島教堂的尖頂、充滿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皇宮,都在歷史中與當下共生。
哥德堡則是第一次來。它是僅次於斯德哥爾摩的第二大城市,同樣位於河海交匯之處,祥和閒適的氣質,也如出一轍。
站在古斯塔夫阿道夫廣場,約塔運河緩緩流過,海鳥或翱翔於天空,或落在欄杆上,運河邊上還有愛心花環,給這座寧靜的城市增添了幾分活潑…
中央廣場則是哥德堡最為繁華的地方。這裡的電車從1879年起就開始執行,已經成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藍白相間的配色加上覆古的造型也很好看,特別北歐風。
廣場中央立著一座名為“播種的女人”的雕塑噴泉,不少人在噴泉下歇息,孩子們也愛在這裡玩耍。我發現這裡的人下班超級早,8點商場就關門了,每個人的狀態都格外悠然。
在哥德堡市政廳這樣的城市中心,也到處都有座椅,十分悠閒,彷彿自己也被感染,不由得想坐擁一座城的“鬆弛感”~
不過說起哥德堡,不能不提的一定是沃爾沃。1927年,第一臺沃爾沃汽車在哥德堡希辛延島工廠下線,從此開啟了品牌的傳奇歷程。
將近100年過去了,依然是沃爾沃的總部所在地。走在哥德堡的街頭,路邊隨處可見沃爾沃汽車駛過。
於總告訴我們,在這個沃爾沃乘用車市佔率一度佔到30%的城市,你可以看見各種年代的沃爾沃汽車。這也讓範主切身感受到,沃爾沃已經成了哥德堡城市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 在哥德堡馬拉松,看到北歐生活的另一面
同時,哥德堡也是一座動靜皆宜的城市。北歐生活除了鬆弛,還有自在、健康的另一面。
每逢5月中旬,這裡的居民都會暫且放下悠然的生活節奏,轉而進入到一種“戰鬥”模式——男女老少都身著運動裝出現在街頭,為一場“大賽”摩拳擦掌。

那是一場名為Göteborgsvarvet”半程馬拉松比賽(約21公里),有著44年曆史。不僅在瑞典稱得上是國民運動,世界範圍內也有不少愛好者慕名去參加,堪稱世界上最大的半馬比賽
像是今年,前來參與的跑者就多達5萬人,來自70個國家。最年輕的選手只有16歲,而最年長的年齡則高達87歲。
範主也有幸參與到了其中,一路的體驗令人十分難忘,不僅鍛鍊了身體,還親近了自然。
我的“半馬之旅”從哥德堡城市公園開始,那裡綠草如茵,所有的選手都在這裡進行準備、一個個蓄勢待發。看到他們臉上的笑容,幸福也洋溢在空氣中,我的心底充滿了期待。
跑步時,更不斷生出感嘆,這裡的人體魄都好好。看到太多顏值身材都不錯的瑞典人,因為經常戶外運動的緣故,他們的身材又高又健壯,小背心小短褲都成了時尚單品~
賽程中,我也感受到了當地濃濃的“Fika”精神。這裡不僅有一起揮灑汗水的選手,跑道旁還有觀賽的居民,他們有的野餐溜娃,有的唱歌跳舞、為跑者加油,讓人倍感愜意。
每次我跑到很累的時候,路人的掌聲,小朋友的加油聲,也都使我瞬間有了活力。有些選手看到我T恤掛著沃爾沃的標,還豎起了大拇指~
我還遇到了沃爾沃銷售公司團隊的小夥伴們,大家一起跑步,跑不了的就走。重在完賽,不在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確實感受到馬拉松並不是高不可攀,其實誰都能做得到,只要能夠堅持。

就像於總說的:“堅持自己認為對的東西,只要方向正確,其實只是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時間問題。
02
見證沃爾沃EX30釋出
在北歐感受造物哲學
這次旅程的重頭戲,自然在沃爾沃的起源地,見證EX30中國上市的釋出。只有回到北歐源頭,瞭解了沃爾沃的文化和造車理念,才能真正理解EX30背後所凝聚的內涵。
☛ 斯堪的納維亞式設計,自然靈感演繹綠色時尚
今年4月開幕的World of Volvo,既是沃爾沃的博物館,也是一座體驗中心,佔地達22000平方米,堪稱哥德堡的新城市地標。
沃爾沃世界由丹麥著名建築師事務所Henning Larsen設計,走進這座圓形建築,我的第一感受是:自然。

設計師受到了樹木和瑞典景觀的啟發,將”三棵樹“作為主要的結構,每棵樹都呈扇形展開,形成懸垂的屋頂結構,彷彿被森林所庇佑。
整棟建築物都被玻璃幕牆包圍,讓陽光照射進來,原木色的木質結構與岩石灰的樓梯形成對比,更有山野自然的感覺。

體驗中心的第二個特色是環保。支撐結構採用膠合層壓木材和交叉層壓木材 (CLT) 打造,透過耐用的防潮結構粘合劑粘合。不僅能夠減少建築材料的碳足跡,還可以充當碳匯,特別環保可持續。要知道我們來的時候,這裡才剛開幕一個月,因為都是環保材質,聞不到任何異味~
第三個特色是開放。體驗中心源自一個非常瑞典的概念Allemansrätten,也就是“在任何土地上自由漫步的權利,以及為自然和他人考慮的義務”。所有人都可以來這裡遊覽、聚會、Fika、預定房間開會辦公…
這些房間都以山丘、岩石、田野、懸崖、溪流來命名,靈感都來自瑞典的風光,傢俱也都是北歐品牌,以簡約設計傳遞品質感。
沃爾沃世界可以說既體現了對自然的關愛,也體現了對人的關懷,可以說是北歐精神的極致體現了,而自然、環保、以人為核心的精神,也深深影響了EX30的設計。
從外觀上看,EX30五種車色全部源自北歐風光,螢巖黃、海雲藍、薄霧灰、水晶白、瑪瑙黑,光聽名字就有種自然天成的感覺。
我特別喜歡螢巖黃,靈感來自瑞典一種“地衣”,“穿”在布胡斯海岸的礁石上,從哥德堡一直到挪威邊境,形成一條金光閃閃的海岸線,有種獨特的北歐式浪漫。
在設計中心見到的EX30設計師,還穿了件同色系的襯衫,特別清新亮眼。
車內的氛圍燈設計,則模擬了群島霞光、仲夏之夜、盛夏光年、北歐森林、北歐極光5種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環境色彩,讓你在駕駛過程中,也能沉浸式感受來自自然本源的美。
北歐人崇尚環保、以人為本的理念,不僅體現在沃爾沃世界的設計上,EX30作為沃爾沃品牌迄今為止碳足跡最小的車型,也把“綠色時尚”貫徹到底。
在內飾中,EX30顛覆了以真皮為貴的設計思路,從自然中選材。首次把亞麻纖維運用到量產車內,所見所及都是滿滿的老錢風。還引入了丹寧材質,時尚輪迴中永不變的經典。星空飾板的彩色粒子全部來自回收物,兼顧了環保與美感。
親手觸控這些面料,也讓我想到在瑞典城市街頭見到的當地人,他們穿衣雖然款式簡單,但很注重適自在的面料和裁剪,關注當下,更在乎生活的質感。
買車也是一樣,不僅僅為日常挑選一臺代步工具,而是選擇一種我們想要的生活方式。
☛ 每輛車都有個性,減法美學帶來幸福感

在設計中心,EX30的設計師告訴我們,設計沃爾沃的每一輛車都是從車的”性格“出發的,是風格、文化傳承和設計願景的集合。這次我們就見到了超多沃爾沃古董車,並從中感受到了每輛車的“不同個性”。

第一輛批次生產的沃爾沃汽車Volvo ÖV4就在體驗中心展出,這是一款配備四缸發動機的敞篷旅行車,誕生於1927年;1953年推出的Volvo Duett也是經典車型,甚至被印在瑞典郵票上,今天我們看到的沃爾沃MVP EM90也受到它的啟發。

這輛紅色的P1800S MILNMILR,號稱“百萬英里者”,也是沃爾沃最漂亮的跑車。有一位美國車主埃夫•戈登在1966年買了這款車,行駛里程已經突破480萬公里,足以從地球到月球兩個來回,無疑是傳奇中的傳奇。

“奶油白”的Volvo P1900就更加經典了,是歐洲第一臺使用玻璃鋼車身的跑車。這款車生產於1950年代,產量極少,我們看到的還是第一臺下線的車,目前價值20萬歐。坐上去的一瞬間,感覺像闖入老電影的世界,下一秒就可以來一場《羅馬假日》,特別浪漫。

更令人驚奇的是,早在1976年,沃爾沃就釋出了首款電動車Elbil,在那個年代也是非常敢於創新了。展出的這輛概念車,畫風蠻可愛的,亮眼的橘色車身,小巧的空間佈局,也讓我不僅想起全新發布的純電SUV EX30。作為電動車領域的先行者,沃爾沃也來到了收穫的時節。
EX30的個性,可以用“小而強大”來形容,設計師就把這輛車比作一杯濃縮咖啡,處處可以看到源自北歐生活理念的“減法美學”。
它會讓我想到很多像哥德堡這樣的北歐城市,沒有高樓大廈的堆砌,卻自有一套自己的“不內耗”的生活美學;也讓我想到很多經典的北歐傢俱,剔除繁複的裝飾,只留下最簡潔的線條和直擊本質的功用。這種“明白自己要什麼”的態度,不也正是一種Lagom精神嗎?
而看到EX30,也讓我想到了於總在採訪中說的一句話:我們追求的不是簡單的堆砌,而是一輛車該有的品質”。
EX30的”減法“,講究的是“形式追隨功能”,沒有任何華而不實的地方。比如對電車而言,進氣格柵沒有存在的必要,就用盾形結構取代,也造就了車身如巨石雕刻而來的堅固感。
座艙的設計,同樣注重簡約高質感。能夠為駕乘帶來幸福感的,並不在於內飾堆積了多少材料,而是一種“為你而設計”的感覺。EX30的座艙所有操作都能在一臂之內完成;設計師還受到家用條形音響的啟發,將特別的迴音壁設計帶入座艙,由此釋放了門內板空間,把“小空間大作用”演繹到家的同時,也沒有降低品質。
 ☛ 真正的安全,硬碰硬的挑戰

說起沃爾沃,我最先想到的一個詞就是“安全”。
要知道,沃爾沃貢獻了人類歷史一半以上的汽車安全發明,籠式安全車身、三點式安全帶都是沃爾沃的發明。
而在沃爾沃世界參觀時,一組攝影作品帶給了我深深的震撼。照片中的每一張面孔,都是在重大交通事故中因沃爾沃汽車的保護而倖免於難的車主,這群“劫後餘生者”組成了生命奇蹟俱樂部。沃爾沃早在1970年,就成立了交通事故調查小組,透過持續的資料收集,不斷提升沃爾沃汽車的安全性。

這次旅程,我們還探訪了沃爾沃汽車安全中心,碰撞實驗室已經成立24年,平均每天至少要撞毀一輛新車。
每一款新車,都要做超過100次的碰撞測試,1萬次的模擬模擬試驗。實驗室還裝備了先進的設施,可以模擬各種路況和事故場景,甚至翻滾、衝入溝渠、追尾卡車、撞山等慘烈情況,測試標準也遠超常規,還開發了超過100人的“假人家族”。
這也讓我感到,瑞典人的Lagom哲學的另一面是執著,對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執著,“較真”和“鬆弛”兩種不同的態度,和諧的融為一體。
這次我們就見到了剛剛經歷過碰撞的EX30測試車,“飽受摧殘”的外觀,代表著嚴苛至極的標準。
雖說是沃爾沃“最緊湊SUV”,但EX30安全標準絲毫不減,以高強度的車身結構設計為基礎,搭配先進的安全氣囊防護系統、強大的駕駛輔助系統,始終給你真正的“沃爾沃式安全感”,因為“沃爾沃崇尚的安全,根本不是可以堆砌出來的”。
這場北歐之旅,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高階副總裁、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總裁兼CEO袁小林先生的一句話:“幸福不在於我們擁有多少,而在於我們能夠享受多少”。
這既是“北歐式生活”的理念,也是沃爾沃想帶給每一位車主的安全感。有時候為生活做減法,恰恰是為人生做加法。這樣的美好,又怎能不令人嚮往呢?
圖片來自商務範拍攝,部分來自網路
商務範出品:編輯 Kien kagami | 運營 Tina
來源微信公眾號『商務範』(微訊號:bfaner)


新浪微博:@商務範範主
喜歡就點個在看吧


相關文章